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政治學習方法>

高考文科政治學習方法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網絡整理的高考文科政治學習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高考文科政治學習方法(一)

  文科綜合是我非常穩(wěn)定的一門,尤其是文科綜合的主觀題更是我最出色也是最穩(wěn)定的得分點,平時模擬主觀卷我答得總是數(shù)一數(shù)二,高考時我的主觀題卷解答獲得了全省的最高分。也許有很多同學做文綜主觀題時仍然感覺混亂,總是抓不到要領,我想說的是,大家需要找到一種能讓你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文綜大題時總是知道該往那個方向去答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不是出在花俏的參考書里,也不是出在眾多的熱點里,歸根到底,就是課本。那么,應該如何利用課本呢。

  1.把課本看熟,基礎打牢。

  注意,是用心看熟,而不要死記硬背—這是強化提升的基礎。

  2.在充分掌握課本主干內容的基礎上,把目錄背下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把課本上的目錄給背下來,這里我用的是“背”而不是“看”字,假如學文科真的有點什么必須死記硬背下來的話,首要的就是目錄,不要去翻教輔書上整理的五花八門的內容。為什么要背目錄呢,因為無論是政治、歷史還是地理,都是按觀點給分,比如一道題目12分,要答4個觀點,每個觀點3分,可能你寫了很長一段但只有一個觀點,那么你只能拿到一個觀點的分數(shù)也就是3分;但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寫了4句話,每句話卻都踩著一個點,那么你的分數(shù)肯定要比你只答一個觀點更高。目錄背熟以后,無論碰到哪一道主觀題,首先想到的都應該是那一張目錄。依照目錄,一節(jié)一節(jié)去回想內容,去發(fā)散,這時候看熟課本的好處就體現(xiàn)出來了,課本看得越熟,你迅速回想、發(fā)散到的就越多,短時間內想到的內容就越廣。所以我們背目錄再從目錄發(fā)散,目的就是不要漏觀點,所有的觀點都是可從課本上延伸出來的。有的同學也許會問,可是考場上時間那么緊張,課本又那么多,每本課本都有自己的目錄,哪有時間在一道題上花那么大功夫一點點地去回想,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我們在平時多訓練,在做一道主觀題前,先不要看答案——假如你每做一道題都沒有先思考過而是直接看答案的話,那你很難學會自己應對各類題目,你的思路會只局限在這一道題,這對文科來說弊端尤其明顯——自己一點一點地回想目錄,第一次、第二次也許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但如果堅持這么訓練,你會發(fā)現(xiàn)在考場上你的速度會快很多,我解答一道政治大題回想目錄的時間只需要十到十五秒鐘,但回想完之后,我要答些什么,早已經成竹在胸了。?

  文綜很講究時政熱點,熱點不能不注意。

  我對待時政熱點的方法是:記下幾個熱門的詞語,了解他們的意義,出處,比如“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等。在答題的時候,與題目有沒有關系,你都盡量用上它們,更多時候也許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它們和題目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就忽略掉了它們,所以能用上的熱點盡量用上。

  背目錄和看熱點,其實都在為考場上的答題做準備。我在考場上做文科綜合的主觀題時,總是默念六個字:“教材、材料、熱點” 。千萬別小瞧這六個字,即使這樣,我在答題時偶爾還會忘記了,不是忘了聯(lián)系材料,就是忘了扯上熱點,所以要想做到這六個字還需要一番努力。這六個字怎么解讀呢,用簡單點的話說,教材——就是讓你根據(jù)目錄回想、發(fā)散;材料——就是讓你聯(lián)系材料上的具體事例,一些觀點甚至可以直接從材料搬下來用,這點是很多同學都會忽略的,大家都會覺得,材料里怎么會有答案呢,事實上,很多答案都用的是材料里的語句;熱點——就是我剛剛說過的,聯(lián)系上幾個熱門詞語,別小看了這些熱門詞語,別覺得它們已經重復了千次萬次,很可能高考里某一個三分就是你不愿意寫的“科學發(fā)展觀”。

  至于客觀題(也就是選擇題)吧,課本主干掌握好了,課本細枝末節(jié)也了然于胸,文科系統(tǒng)思維有了,你還擔心客觀題會大面積失分嗎?當然,重要的是平時多做訓練,反正選擇題題目短小精悍,看起來也挺可愛,做做選擇題還是挺有成就感的,不要怕做錯選擇題,錯了這一道,你就又多深刻地積累了一個知識點,哪怕錯了十幾道,也千萬不要垂頭喪氣,堅持做,大量地做,不斷地為以后積累經驗教訓,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客觀題越錯越少,不再成為你的絆腳石。

  高考文科政治學習方法(二)

  在復習文綜三科時,我花在看書的時間遠多于背書。說句玩笑話,當別的同學背得天昏地暗時,我倒是像看小說一樣將課本看得津津有味,連注釋、圖說這些邊邊角角都不放過。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別人辛苦背完半本書時,我可能已經輕松看完整本書了??赐炅?,合上書本,花上十幾分鐘在腦子里過一下自己剛才看到的內容,然后再去做題,把看到的知識結合題目作答,大腦中的印象會更深刻。

  另外,平時看書看熟了,在回答大題尤其是主觀題時,自然而然會用學科語言展開答題,也不用擔心會出現(xiàn)寫完要點不知如何展開的情況。

  高考四門考試中,文綜是最能拉分的一門。畢竟文綜三科不像語、數(shù)、英是從高一就練起,它是等到高三才開始三合一大綜合,大家適應這門考試的時間都不長,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這方面奪分的可能性也最大。

  有的同學平時單獨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歷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強的,但一到三合一練習就不行了。這種情況,我也有過。說到底,就是還不適應。要適應的話,有個既笨又土但很有實效的方法:加大練習。

  我記得從總復習開始,我們每周六下午都要進行一次文綜考試,成績還是其次的,關鍵是練手,熟悉這門科目的考試感覺。到高考結束時,一位老師就和我開玩笑:“做了幾套文綜卷,有沒有100套?”后來想一想,即使沒做滿100套,也相差無幾了。

  做得多了,有些規(guī)律也就摸索出來。像大家都挺頭疼的文綜大綜合題,其實題目里都會隱藏著線索,做題的時候先要找出這條線索,才能把握答題的方向。比如線索是農業(yè),那就調出史、地、政三科有關農業(yè)的知識再做題。

  再如做題順序、做題時間,這些都是在平時的考試、練習中琢磨出來的。去年考文綜時,就有同學說做到最后,一看沒時間了,看到大綜合題就亂了陣腳。如果平時就找到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給自己定出做選擇題、單科大題、最后一題等各用多少時間的話,高考時就可以保證所有的題目都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掌握方法與技巧

  歸納總結,這是學好所有科目的“通行證”,對文綜史、地、政三科來講,也不例外。從高三起,我就在這方面下工夫,把平時練習、考試中遇到的自己不會做的錯題,老師講評時提到的重要題目、典型題目、類型題、小專題等,都記在專門的“摘錄本”上。這個“工作”一直堅持到高考前夕,前后共記了兩大本。

  題目不一定要做非常多,但做完題后一定要總結、歸納,在時間安排上,做題、總結按3∶1比例安排,這是我一直堅持的方法。而且做完總結后,你會發(fā)現(xiàn)各個科目的脈絡、題型變得一目了然。

  比如歷史,經常出現(xiàn)的題型有原因類、意義類等。原因類的題目,你需要分清直接原因、間接原因、導火線等。意義類的題目,則需要全面考慮,比如對當時的生產力、社會經濟、政治、外交、教育以及國內外各階級有何意義。歸納全了,考試時思路清晰,也不用擔心漏了要點。

  套一句俗語“濃縮就是精華”,做摘錄本相當于把高三以來的一大疊卷子濃縮在一個小本子里。平時做好摘錄,到最后復習階段就很輕松了,不用翻卷子、課本,只要翻翻摘錄本就可輕松地找到各類專題、典型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說白了,做摘錄雖然麻煩點,但這個過程是你整理知識系統(tǒng)的過程,在做摘錄的同時你也在復習中;而且自己整理的東西印象比較深刻,有助于記憶。

41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