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名人的讀書方法匯總

名人的讀書方法匯總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名人的讀書方法匯總

  讀書是提升一個人的能力的最好方式。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名人的讀書方法匯總,相信這些文字會給你帶來啟發(fā)的。

  名人的讀書方法匯總

  1、列寧讀書法

  列寧酷愛讀書,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釋卷。他讀書時很喜歡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上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注明書中的好見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錯誤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把做批注視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非常認真地加以對待,從不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鉛筆批注,很少用鋼筆。他寫批注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書的作者探討甚至激烈爭論的過程。每當讀到精辟處,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機智靈活”、“妙不可言”等,讀到謬誤處,就批上“廢話!”、“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則干脆寫上“哦,哦!”、“嗯,是嗎?!”、“哈哈!”、“原來如此!”等等。更有價值的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哲學筆記》就是在讀哲學書籍時寫的批注和筆記匯編而成的。它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之一。認真寫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鉆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摘自《知識文庫》)?

  2、伍爾芙夫人的讀書法

  伍爾芙夫人(1882—1941),英國作家。其讀書有兩個步驟:第一步是盡量敞開胸懷,來容納作者給自己帶來的無數印象;第二步是比較與判斷。第二步比第一步復雜得多、困難得多,必須經過廣泛的閱讀,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記憶力,才有可能進行生動有力的比較。更難的是對作品作出確切的評價,指出它的失敗與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優(yōu)點,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對這兩個步驟,伍爾芙夫人形象地比喻為當“朋友”與當“法官”。當“朋友”是為了解書的內容,獲得印象。但這僅僅完成了閱讀過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收獲,還必須作進一步思考和判斷。初步的印象有時并不可靠。當人們拿一本書與別的書比較時,意味著態(tài)度已經有了變化,從前是作者的朋友,現在則想當一名法官。我們同樣也不能太嚴厲。但有些讀物是例外。對那些偽書、劣書、壞書,對它們的審判必須嚴厲。在評價一本書時,最好把它與同類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較,不僅能使之優(yōu)劣分明,還能使那些優(yōu)秀作品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摘自《知識文庫》)?

  3、章炳麟從師讀書法?

  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學乘,字枚叔,后改名絳,號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都有建樹。結集有《章氏叢書》。

  章氏23歲那年,離開故鄉(xiāng)到杭州求學,進入俞樾主持的“詁經精舍”。章氏早年讀書有貪多求快和急于成名之弊,其實,他當時治經根底尚淺。在向俞樾問學以后,他受其以文字為門徑、以漢學立根基的治學方法論的啟發(fā)和影響,乃將老師告誡的“精研故訓,博考事實”作為座右銘,轉到力求廣博精審的道路上來。

  此后,章氏還通過請教老師,給自己制定了治學門徑:

  1、審名實;2、重佐證;3、戒妄牽;4、守凡例;5、斷情感;6、汰華辭。

  這6條治學門徑如果用現代漢語來概括的話就是,做學問學知識必須要:切切實實、仔仔細細以客觀的態(tài)度研究學問,要力戒馬馬虎虎地涉獵知識和憑個人意志的主觀臆測和不懂裝懂的浮夸學風。(摘自《知識文庫》)

  4、巴金的讀書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讀書方法十分奇特,因為他是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進行的。讀書而無書的確算得天下一奇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說:“我第二次住院治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時,就下床坐在小沙發(fā)上,等候護士同志兩點鐘來量體溫。我坐著,一動也不動,但并沒有打瞌睡。我的腦子不肯休息。它在回憶我過去讀過的一些書,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記憶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

  原來他的讀書法就是靜坐在那里回憶曾經讀過的書。這樣有許多好處:?

  (1)不受條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時間。巴金列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列寧格勒長期被德軍包圍的時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記中寫著“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類的句子。當時沒有電,也沒有蠟燭,整個城市實行燈火管制,她不能讀書,而是在黑暗中靜坐回憶書中的情節(jié)。托爾斯泰的小說幫助她度過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個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內亂中的親身經歷。他說:“‘“”’期間要是造反派允許我寫日記,允許我照自己的意思寫日記,我的日記中一定寫滿了書名。人們會奇怪:我的書房給貼了封條,加上鎖,封閉了十年,我從哪里找到那些書來閱讀?他們忘了人的腦子里有一個大倉庫,里面儲存著別人拿不走的東西。”這兩個事例說明,在一切不具備正常讀書條件的情況下都可以“讀書”。?

  (2)溫故而知新。通過回憶,將過去讀過的書拿出來一點點地咀嚼,就象牛反芻一樣,能進一步消化吸收。每回憶一次都會有新的理解,新的認識,新的收獲。

  (3)能夠不斷地從已讀過的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說:“我現在跟疾病作斗爭,也從各種各樣的作品中得到鼓勵……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閱讀新的作品,過去精神財富的積累也夠我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熱。”

  5、朱熹讀書法

  宋朝的著名學者朱熹,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他在讀書方法上,特別強調“循序而漸進”。

  有的人讀書性子急,一打開書就匆忙忙朝前趕。朱熹批評他們像餓漢走進飯店,見滿桌大盤小碟,饑不擇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樣讀書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漸進,則意志理明,而無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說要一個字一個字地弄明白它們的涵義,一句話一句話地搞清楚它們的道理。前面還沒搞懂,就不要急著看后面的。這樣就不會有疏漏錯誤了。他還說:“學者觀書,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就是說,讀書要扎扎實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時還要頻頻回顧,以暫進的退步求得扎實的學問。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并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并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圣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tǒng)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tǒng)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fā)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6、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鑒》,并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采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guī)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后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鑒》后,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后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后,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fā)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guī)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32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