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小學學習方法 > 四年級方法 > 四年級語文 >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時間: 嘉馨975 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教學時,四年級語文老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學習啦小編為四年級師生整理了《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么解釋呢?

  伽利略帶著這個疑問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說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伽利略那時候才25歲,已經(jīng)當了數(shù)學教授。他向學生們宣布了試驗的結果,同時宣布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

  消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shù)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xiàn)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fā)展。

  本課講述的是十七世紀意大利偉大科學家伽利略敢于質疑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真理”,通過反復做實驗,用事實證明大哲學家所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全對的,反映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zhí)著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本課設計力求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fā)展,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解析

  1、學習這篇課文先要理清這篇課文的敘述順序。課文以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為線索,圍繞這句話,按照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多次試驗──公開試驗的順序來記敘,層次清楚,邏輯性強。

  2、學習這篇課文還要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課文主要講了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青年時代不迷信權威,敢于提出問題,進行試驗,以認真的態(tài)度研究科學的故事,贊揚了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tài)度。

  3、理解文章中心的重點在于使學生弄清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jù),即由一個事實推導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是理解全文的關鍵。

  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落下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比例。他說:“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對這句話提出疑問,是因為:如果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是正確的,那么,“從一個事實中”“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一個結論是把10磅重和1磅重的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另一個結論是:兩個鐵球拴在一起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兩個結論顯然是互相矛盾的,所以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值得懷疑。課文第3自然段中的“他想……這怎么解釋呢?”這幾句話,體現(xiàn)了伽利略善于思考問題,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而且,他是對被視為“不容許更改的真理”的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懷疑,更表現(xiàn)了不盲目迷信權威的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例:“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這句話是伽利略做的公開試驗使“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沒有關系。這樣伽利略用令人信服的事實,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落下的速度和物體的重量成比例的說法。因而使人們的思想產生了新的認識:權威學識淵博,懂得比一般人多,應該尊重權威;但權威說的不一定全對,也會有錯的,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權威。從而也揭示了這次公開試驗的深層意義,有力地沖擊了當時那種盲目迷信權威的思想,同時我們更可以體會到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氣。


猜你感興趣:

1.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2.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詞語盤點

3.四年級下冊語文第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學分析

4.四年級語文下冊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

5.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

309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