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生物學習方法 >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

  作為基礎教育學科之一的初中生物學,直接影響到國家和地方在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傳染病及其預防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夠通過傳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傳染病的預防

  預防傳染病首先要控制傳染源。即要加強對傳染病人的管理,對急性傳染病人要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和徹底治療,防止病原體的擴散。此外,患傳染病的動物也要及時處理。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主要有空氣傳播、水和食物傳播、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切斷傳播途徑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為此,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加強水源和糞便的管理,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消滅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減少病原體感染健康人的機會。

  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發(fā)現(xiàn)傳染病后,要注意保護易感者,防止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或減少接觸機會。易感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預防傳染病要根據不同病種的特點和具體情況,做到綜合措施和重點措施相結合。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鳥的生殖和發(fā)育

  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fā)育的結構特點

  鳥卵具有堅硬的外殼和柔軟有韌性的殼膜,殼膜內有卵黃、胚盤、卵白。卵殼上有許多氣孔,可以使氧氣進入并排出二氧化碳。卵黃為胚胎發(fā)育提供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卵白含有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供胚胎發(fā)育的需要。卵殼和殼膜既能保護卵內發(fā)育的胚胎,又能保持水分,防止干涸。鳥卵復雜的結構解決了胚胎發(fā)育需要營養(yǎng)物質和水分、需要保護等問題,使鳥類可以在干燥的陸地上產卵、發(fā)育。

  鳥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

  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等階段。所有的鳥都有求偶、交配、產卵階段,但不同鳥的求偶行為互不相同,如善鳴的雀形目鳥類在枝頭跳躍、歡叫以吸引異性;丹頂鶴等鶴類則翩翩起舞,以優(yōu)美的舞姿來贏得對方的好感;羽毛華麗的雄孔雀,光彩照人,展示漂亮的羽毛以招引雌性,等等。求偶行為的不同,可以避免不同種鳥之間的雜交。

  發(fā)育成熟的雌、雄鳥進行交配,雄鳥將精子送入雌鳥體內,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雌鳥體內開始進行胚胎發(fā)育。卵產出后由于外界溫度低于鳥的體溫,胚胎就停止發(fā)育。在親鳥孵卵時體溫的影響下,胚胎繼續(xù)發(fā)育,最終成為雛鳥破殼而出。許多鳥在繁殖過程中還有筑巢、孵卵等階段。筑巢是為產卵做準備的,對許多鳥類來說,鳥巢只是在產卵、孵卵和育雛期間才有用,幼鳥離巢以后就廢棄不用了。

  早成鳥和晚成鳥

  剛出殼的雛鳥有早成鳥和晚成鳥之分。早成鳥如雛雞、雛雁,一從卵殼中孵化出來,眼就能睜開,全身有稠密的絨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隨親鳥自行覓食。而家燕、家鴿、麻雀等的雛鳥從卵殼中出來時,發(fā)育還不充分,眼還不能睜開,身上的絨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無力,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內由親鳥喂養(yǎng),這樣的鳥叫晚成鳥。

  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染色體、DNA和基因

  每一種生物細胞內都含有一定數(shù)目和形態(tài)的染色體??茖W家對人體細胞中染色體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人體細胞內有46條染色體,而且兩兩相似,組成23對。每一條染色體由一個DNA分子和一些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基因是DNA上的片段。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因此一條染色體就攜帶著許多個基因。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親代的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給子代。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每對染色體互相分離,只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也就是說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只是體細胞的一半,每個生殖細胞內只含有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體,也就只含有每對基因中的一個基因。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體重新成對,由染色體所攜帶的基因也重新成對,一條(個)來自父方,一條(個)來自母方。

  一對夫妻所生的孩子長相為什么會不同?

  人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當成對的基因不同時,比如,一對基因中一個控制有酒窩,一個控制沒酒窩,那么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中只有一個基因(可能是一個控制有酒窩的基因,也可能是一個控制沒酒窩的基因),每次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中基因就可能不同。人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有許許多多對基因,同一個人每次形成的精子或卵細胞的基因組成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一對夫妻所生的幾個孩子,長相有差別,主要是由于基因組成不相同而造成的。


猜你感興趣的:

1.人教版初二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2.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整理

4.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5.八年級下冊生物重點知識點

32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