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小學學習方法 > 六年級方法 > 六年級語文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shè)計(2)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shè)計(2)

時間: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shè)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基礎(chǔ)知識積累】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1、從題目中預知課文內(nèi)容,依據(jù)題目提出問題,帶問題學習課文;在學習過程中,解決預設(shè)問題的同時,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學習結(jié)束時,要帶著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進入更加廣闊的課外閱讀;以情感“好心情”為主線,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表達技巧;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背誦全文。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與延伸】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篇作文。

  【重、難點突破】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友”字是學習的核心,“訪”字是學習的憑借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交流

  利用單元“導語”,明確學習重點

  同學們,這是我們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語文課。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將和同學們開始一種全新的語文學習方式,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并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秘密,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學會學習語文,在語文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收獲,把語文學習變成一種享受。

  哪位同學能夠給大家介紹介紹,你們以前的語文老師在開始教學新單元課文之前是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嗎?(學生課上交流)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有三個目的:一是激發(fā)學生的“開端”意識,一切從新開始,好好學習;二是提示大家今后的學習方式可能會和他們以前的學法不同,給他們以心理上的準備;三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第一個“秘密”——借助單元前面的“導語”學習課文,而這一點估計是被很多老師所忽略的。

  齊讀“導語”部分,說說你從中明確了本單元學習的哪些要求。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文導學

  一、借助課題,學前尋疑,明確學習內(nèi)容

  既然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時,要認真閱讀“單元導語”,明確學習重點。那學習一篇課文呢?哪位同學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說一說,我們在讀第一遍課文之前,應(yīng)該做一些什么準備,才能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有效呢?

  設(shè)計意圖:“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我們學習語文就和狩獵一樣,只有先明確了目標,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有收獲。

  “帶著問題讀書”的學習方法——這是學習語文的第二個秘密,根據(jù)課文的題目預測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可以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也可以是最有價值的(比如關(guān)于課文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是怎樣寫的?),當然最好是最精彩的問題,即提出的問題既是你感興趣的,也是最有價值的。

  學生思考后,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相機板書:

  誰?

  怎樣? 山中訪友

  哪些?

  ……

  二、帶問題閱讀課文,補充題目,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非常棒!但是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其實都包含在一個問題之中——

  那就是緊緊圍繞著“山中訪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展開的。如果同學們能夠把你們的問題的答案補充到“山中訪友”這個課題之中,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就總結(jié)出來了嗎?帶著這些問題快速自由讀課文,總結(jié)課文主要內(nèi)容,要注意內(nèi)容的完整性。

  設(shè)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有兩個意圖:一是讓學生掌握通過抓住課文題目的方法提出問題,引導自己的學習;二是體會通過“補充”題目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高度概括”與“具體敘述”。前者訓練學生抓住重點、提煉概括的能力;后者可以幫助學生較具體地感知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luò),對全文有一個全局的、較為細致的感知,這更有利于下面教學活動的開展。

  課文主要內(nèi)容(具體敘述):一天清晨,作者在含著露水和板子花氣息的微風中,“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獨自探訪山中的“朋友”(——稱贊德高望重的老橋,與呼喚我名字的鳥兒、同我交換眼神的露珠和深情望著我的樹木交流,問候清涼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飛流的瀑布、深深的峽谷、悠悠的白云、淘氣的云雀……,思考落花、落葉、古頭,欣賞山雨)與“朋友”互訴心聲,傍晚,作者告別了山中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課文主要內(nèi)容(概括總結(jié)):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師引導:清晨,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而往;日暮,帶著“滿情的好心情”而歸,只有拜訪好友,才會有好心情,也只有拜訪非常的好友,這好心情才能保持整整一天。這表明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拜訪,也足見好朋友的感情不一般啊!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中質(zhì)疑,深化課文學習

  通過同學們的回答,我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很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但我心中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不知道哪位同學能夠猜出來,又是哪位同學能夠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猜測并解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則不急于表態(tài)。

  亮出問題:“作者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當作朋友”?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看哪位同學能夠解開老師心中的謎團。

  設(shè)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一是在培養(yǎng)學生“學中質(zhì)疑”的能力,過程重要于結(jié)果,要的就是學生“質(zhì)疑”的這個過程;二是通過追問、質(zhì)疑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懂得“學貴有疑,疑則進也”的道理,明白只有善于追問與質(zhì)疑,才能夠把文章學深、學透。老師的問題是“作者為什么把山中的一切當然朋友”?這是文章的主題所在——熱愛,觀察與表達方法也蘊含其中,如果能夠“利用”得好的話,可以真情到“一石三鳥”的效果。而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抓住一個“友”字,從哪里表現(xiàn)這種友情入手學習。

  四、追問助學,升華學習

  如果學生能夠回答出“這是因為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有著深厚的感情”的時候,則可以追問助學: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深厚感情?作者又是怎樣向朋友表達這樣的感情的?我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啊!

  設(shè)計意圖:通過追問助學,令學生的學習得到升華:不僅體會到作者那種強烈的熱愛之情,還要通過對具體內(nèi)容的學習與朗讀,體會作者觀察、表達上的妙處所在。

 ?、僮叱鲩T,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追問助學:這句話中的哪個字用得最好?說說人的理解。

  “撞”字既寫出了和煦的山風迎面撲來的情形,又體現(xiàn)了此時作者的好心情。原來,心情也是可以通過動作來描寫的呀!

  追問助學:課文的哪里還體現(xiàn)了這種“好心情”呢?這么寫有什么好處。

  結(jié)尾提到,這樣首尾呼應(yīng),突出了作者快樂的心情,從側(cè)面襯托了作者與山中一切的美好感情。

  ②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wù)的品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追問助學:為什么作者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而不是“小橋”,或者“破橋”呢?提出這樣的追問助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課文,更是在引導學生要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這樣才能夠把課文學得深而透,才能夠真正地脫離教師這根拐杖真正地進行自主性學習。作者之所以這樣比喻,一是抓住了老橋的外貌、時間和功能,一是通過了豐富的想象。

 ?、圩哌M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追問助學:鳥兒本不會呼喚我的,露珠也并沒有與我交換眼神,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在理解這句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題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就要抓住重點的段落進行理解,而理解一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就需要抓住關(guān)鍵的句子進行理解,如果要理解一句話的內(nèi)容,則需要抓住這個句子當中的關(guān)鍵詞語進行理解。在理解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抓住“呼喚”與“眼神”兩個詞,體會這種擬人化的交流,就自然體會到他們之間的那種深厚的情誼了。

  ④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lián)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追問助學:這是作者獨特的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作者身處樹林之中,眼中看到的是樹,身體倚靠的是樹,手掌撫摸的還是樹,與樹是知己,與自己的“知己”融為了一體。這便是深厚情誼的體現(xiàn)。

 ?、菽愫?,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誦著一首首小詩,是邀我與你唱和嗎?你好,飛流的瀑布!……

  這一組句子是寫“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內(nèi)容一致,結(jié)構(gòu)相似,是一組排比句,同時運用擬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間的那種深厚情誼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采用第二人稱,讀來倍感親切、熱情。

  作者抓住了每一位朋友的特點—— ,調(diào)動了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然后通過豐富的想象,那深深的熱愛之情化作一聲聲真誠的問候脫口而出。

 ?、拊谒鼈冏呦蚰嗤恋耐局?,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這句中,“它們”指的是落花和落葉,“儀式”指的是落花、落葉從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過程。時間雖然短暫,卻有深意。因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大自然就這樣在循環(huán)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塊石頭……”這一層,因為石頭就是由火山爆發(fā)的巖漿凝結(jié)而成,在普通的石頭身上也有著大自然輪回變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從石頭的輕輕敲擊中可以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隆隆的回聲”。

  追問助學:作者為什么能夠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作者感受到了時間的變遷,生命的輪回?

  可見,作者是用心在感受,同時也是在用心思索。

  其實,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中“滿懷的好心情”本身就是一種熱愛的流露,因為作者喜歡,熱愛山中的一切,所以才從始至終都是“滿懷好心情”的。

  教學提示:在整體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進行感受,還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加深這種情感的體驗,并把這種情感體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五、對照目標,查遺補漏,提升學習

  對照單元“導語”中的學習要求,檢查自己學習是否有遺漏,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果你覺得什么地方值得學習,或者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交流。

  問題預設(shè):

  1、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

  教學提示: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個問題入手。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么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白云──“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云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2、在課文的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作者對山雨描寫進行了比較細致地描寫,那山雨是作者的要拜訪的朋友嗎?說說你的見解?

  3、寫作方法分析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一讀題目,觸發(fā)思緒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了。但讀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時,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入到畫面中,進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于是倍感親切。作者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還恰當?shù)刈儞Q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文章的開頭與結(jié)尾,通過寫自己的“滿懷好心情”就已經(jīng)把這種情況流露出來了,并且首尾的呼應(yīng)還突出了這種感情。文章開頭直接以“走出門”訪友開始,在高興的同時還流露出幾分急切;結(jié)尾最后一句,不僅寫出了訪友的快樂,還流露出了留戀的情感,言盡而意無窮,令人回味!

  本文想象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zhuǎn)、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又如,“你好,陡峭的懸崖!深深的峽谷襯托著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仿佛刻滿了智慧。”想象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同時,作者還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以情感去比喻、擬人、排比,把修辭手法同所描寫事物的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文筆生動活潑,而且,也很好地表達了對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讀著這篇散文,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強烈地感受到那種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你會時時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想想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好境界。

  在觀察上,作者按照“拜訪”的順序,注意抓住事物的特點,并是帶著感情進行觀察的。觀察事物的外形、聲音、色彩等等,并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與聯(lián)想。

  第四環(huán)節(jié):讀文體妙,享受語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與作家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學提示:先讓同學們自由讀,然后再分別采用個別讀,分組讀與全班讀的形式進行誦讀。最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讀出感情。可以邊讀邊評(以學生為主,進行自我評價與互評,教師評價為為輔助與補充),邊評邊范讀(以學生范讀為主,教師范讀為輔),爭取使每一次朗讀都要比上一次有進步。

  第五環(huán)節(jié):留一個問題給自己,讓我們的語文學習韻味無窮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我已經(jīng)把這篇課文學習好了,沒有問題了。我們之所以感覺學習好了,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我們的閱歷、我們的水平都是有一定限制的,而當我們在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得到提高后,我們再來學習這篇課文,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依然有新的收獲,這就是古人常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所以,每篇課文,我們都要爭取找一個問題給自己慢慢思考。

  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的寫景課文有什么不同的?

  第六環(huán)節(jié):拓展與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依照文章的寫法寫一篇《 訪友》。

  3、讀幾篇描寫景物的文章(比如所學課本中的文章),體會它們的妙處。

更多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山中訪友教學設(shè)計

2464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