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
高一語文學習大家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學習高一語文的時候要注重對知識點的掌握,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高一語文知識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
一、 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 淬,通“粹”,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6)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8) 故振懾 同上。
(9) 設九賓 賓,通“儐”,儐相 (bīn xiànɡ) ,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10) 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xiàn)”。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
(12)秦武陽奉地圖匣 同上。
(13) 奉之 同上。
(14) 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同上。
(15)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16) 卒惶急無以擊軻 同上。
(17)卒惶急不知所為 同上。
(18) 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huán)”,繞。
二、 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 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動詞,親近,接近。
(2) 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形容詞,刻毒。
(3) 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動詞,解除,解救。
(4) 教 乃今得聞教 名詞,指教,jiào。
(5) 敢 人不敢與忤視 動詞,有勇氣做,敢于。
(6) 還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動詞,回來。
(7) 還 秦王還柱而走 動詞,通“環(huán)”,繞。
(8) 資 持千金之資幣物 名詞,資財、錢物。
(9) 振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動詞,通“震”,害怕,恐懼。
(10) 圖 圖窮匕首見 名詞,地圖。
(11) 室 拔劍,劍長,操其室 名詞,劍梢。
(12)詔 非有詔得不上 名詞,皇帝下的命令,詔書。
(13)被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動詞,遭受。
三、詞類活用
(1)進兵北略地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北。
(2)函封之 名詞作狀語,用匣子。
(3)前為謝曰 方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走上前。
(5)左右既前 同上。
(6)其人居遠 形容詞活用作名詞,遠方。
(7)使使以聞大王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
(8)太子遲之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遲。
(9)發(fā)盡上指冠 名詞作狀語,向上。
(10)群臣怪之 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怪。
(11)箕踞以罵曰 名詞作狀語,象簸箕一樣。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詞作狀語,馬上。
(13)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詞作狀語,活著。
四、 古今異義詞
(1)仰天太息流涕 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4)將軍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還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6)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7)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8)左右乃曰 古義:皇帝周圍的侍衛(wèi)人員。今義:表兩種方向;或表大體范圍;有時亦有控制之義。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古義:可以用它來,為“可以之”的省略。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
(10)秦王購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屬總稱,用于流通貨幣時,先秦指黃金,后來指銀,文中指銅。今義:特指黃金。
五、 常見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與俱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2、 省略句
(1)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詞“以” )
(2)取之 ( 以 ) 百金 ( 省略介詞“以” )
(3)欲與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詞賓語和謂語 )
(4)待吾客與 ( 之 ) 俱 ( 往 ) ( 同上 )
(5)皆 ( 穿 ) 白衣冠以送之 ( 省略謂語 )
(6)其人居遠未來,而為 ( 之 ) 留待 ( 省略介詞賓語 )
(7)嘉為 ( 之 ) 先言于秦王曰 ( 同上 )
(8)乃 ( 穿 ) 朝服,設九賓 ( 省略謂語 )
(9)見燕使者 ( 于 ) 咸陽宮 ( 省略介詞 )
(10使 ( 之 ) 畢使于前 ( 省略兼語 )
(11) 群臣侍 ( 于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省略介詞 )
(12)獻 ( 于 ) 秦王 ( 省略介詞 )
(13)比 ( 于 ) 諸侯之列 ( 省略介詞 )
(14)而 ( 按 ) 秦法…… ( 根據(jù)文意省略)
(15)皆陳 ( 于 ) 殿下 ( 省略介詞 )
3、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4、 倒裝句
(1)常痛于骨髓 ( 介賓短語后置 )
(2)嘉為先言于秦王 ( 介賓短語后置 )
(3)燕王拜送于庭 ( 介賓短語后置 )
(4)使畢使于前 ( 介賓短語后置 )
(5)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 定語后置 )
(6)群臣侍殿上者 ( 定語后置 )
(7)秦王購之 ( 以 ) 金千斤,邑萬家 ( 介賓短語后置,數(shù)量詞作定語后置 )
5、固定結構
(1)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 “有以”,意為:有用來……的辦法 )
(2)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
(3)將奈何 表疑問,怎么……。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
(4)荊軻有所待 意為:有……的人 ( 東西 ) 。“所”后常跟動詞組成 “所”字結構,作“有”的賓語。
(5)將軍豈有意乎 表反問,是否……呢。
(6)荊卿豈無意哉 表反問,難道……嗎。
(7)仆所以留者 復音虛詞“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譯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六、成語典故
(1)切齒拊心:語出本文,又作“切齒腐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2)一去不復返: 語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后亦稱人或者已成陳跡。唐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3)發(fā)上指冠:語出《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毛發(fā)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發(fā)盡上指冠”暗引此語。亦作怒發(fā)沖冠。
(4)圖窮匕首見:語出本文。比喻事情發(fā)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5)無可奈何:語出本文。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6)悲歌擊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7)變徵之聲:語出《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徵,古代五聲之一,讀zhǐ。
高一語文必修一荊軻刺秦王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