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語文 > 高考語文常考的文化常識詳細介紹(2)

高考語文??嫉奈幕WR詳細介紹(2)

時間: 夏萍1132 分享

高考語文??嫉奈幕WR詳細介紹

  高考語文成語應用知識點總結歸納

  要分辨成語的語義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這時切忌望文生義,很多的時候,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如:

  例1 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背。

  “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這里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萬人空巷”,“炙手可熱”,“首當其沖”等。

  要辨別成語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時忽視了這方面的內容,就會出現(xiàn)錯誤。如判斷下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例2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上,李校長拋磚引玉的即興發(fā)言,博得了全場一片掌聲。

  “拋磚引玉”,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由解釋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因此上句中的成語運用是錯誤的。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蓬蓽生輝”。

  要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

  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qū)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如:

  例3 只要你設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

  “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不是設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身處地”,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

  要看成語與其他詞語的搭配

  一個詞語依據(jù)的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guī)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如:

  例4 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聞”詞義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詞“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常常和介詞“對”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對”改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為“置若罔聞”,才能是正確的。這樣的詞還有:“司空見慣”“耳濡目染”不能帶賓語:“同心同德”“深思熟慮”不能作修飾語,等等。

  重視雙解關系成語的運用

  雙解關系的成語主要指兩種情況:一種是成語的意義不同,感情色彩也相應不同,呈現(xiàn)出意義與感情色彩的雙重性;另一種情況是成語的意義呈現(xiàn)出雙解現(xiàn)象,但感情色彩并不一定相應變化。而考生很可能只注意到了成語用法的一個方面或者感情色彩的一個方面,在高考中誤選答案,這種成語多次在高考題中出現(xiàn)。

  譬如1992年高考成語C項“燈紅酒綠”,既可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是貶義詞,又可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是褒義詞;1995年高考成語D項“想人非非”,2000年B項“淋漓盡致”都屬于成語雙解現(xiàn)象,而此種成語在高考中出錯率特別高,應當引起我們對雙解成語的足夠重視。

  重視“望文生義”現(xiàn)象的研究

  不少文章總結了成語“望文生義”誤用這種普遍現(xiàn)象,但并未從深層次上揭示命題者如何設置錯誤選項的規(guī)律,筆者分別比較了1995年、1997年、1999年的高考成語“首當其沖”“萬人空巷”“炙手可熱”,等等,總結出了如下答題規(guī)律:我們只要摘取成語中的部分意思,代人全句中能講得通,往往就是“望文生義”成語誤用現(xiàn)象。而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我們應該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從成語的來源、成語的結構、成語的發(fā)展整體上把握其意思,切不可分而化之,斷章取義。命題者往往利用成語中一兩個“耀眼”的字,迷惑考生,最終讓考生出錯。遇到此類成語,我們應該仔細辨認,反復推敲,方可定奪,切不可草草下筆。現(xiàn)舉三例以深入解讀這類誤用現(xiàn)象:

  例2: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里守著熒屏,街道上顯得靜悄悄的。

  重視從語法的角度去研究成語運用

  我們研究成語往往把成語作為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來研究,其實,命題者很可能轉移考生視線,延伸到語法的層面來考查學生。因此,我們還應考慮到成語本身具有的語法特征以及與前后的搭配,應從成語的內部研究延伸到成語的外部研究。

  譬如“司空見慣”這個成語,形容某事物常見,就不覺得特別奇怪了。從詞性上講,是動詞性的短語,但從搭配上講,這個成語并不能帶賓語,不能說:“某某司空見慣了什么東西”,即使要帶賓語,也只能說成是“對什么司空見慣”。用狀語將賓語轉移位置提前。

  又譬如“奇談怪論”,指“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言論”,是名詞性短語,它就不能修飾名詞,但我們很可能只抓住“稀”與“古”字,誤認為其是形容詞,下面的例句就不恰當:

  例9:有人通過散布奇談怪論的謠言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終只是招來了人們的嘲笑罷了。

  另外,部分成語有比較常見的搭配,譬如“空穴來風”就經常說成“并非空穴來風”,“望其項背”多用否定“難以望其項背”。這些我們只有日積月累,才能靈活運用。

  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方法介紹

  1、文言實詞題詞性法

  解答此題,我們可以析字形,明字義;可以將給出的詞義代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辨別實詞的詞性來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擾項。眾所周知,漢字的詞性不一樣,字義也就不相同,我們可以運用這一特點來幫助解題。

  2、文言虛詞題代入法

  課外知識是課內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課內知識點,特別是掌握了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我們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虛詞這一小題時自如地運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虛詞的題型絕大部分是將每個虛詞都放在兩個句子中加以比較來考查其異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學課本。答題時,可以先從課內的那一句入手,把這句中該詞的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解釋,看是否通順,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則不相同。

  3、信息篩選題排除法

  根據(jù)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選文中出現(xiàn)的人名不止一個,而我們在答題時需要熟悉的僅是題干中的這個人(也可能是兩個人)的行為舉止,此時我們可以根據(jù)主人公來做初步的篩選:把羅列的句子中不是這個人所說所做所想的句子排除,相應的,包含這個句子的選項也就可以排除了。

  4、分析概括題對照法

  此類題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可能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所以,對句意的理解,我們就可以先通過對照,找準選項中與原文的不同點,之后,把難以區(qū)分的地方向原文詞語上靠,找到對應的詞匯,看看人物事跡的敘述注意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性格是否準確等,同時,主旨性的選項要結合全文,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要總體把握文意。


猜你感興趣:

1.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匯編

2.2018高考全國卷語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識題庫附答案解析

3.高中語文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識集錦

4.2016高考語文古代文化常識

5.2017高考真題分類卷語文古代文化常識真題匯總

6.高考語文文言文重要的文化常識整理

376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