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語文 >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

時間: 舒雯911 分享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

  備戰(zhàn)高考語文時,對于作文的訓練很多同學覺得無從下手,其實只要多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范文就能提高寫作水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考語文必背范文的資料,供您閱讀。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一

  滿身花雨又歸來

  滄海霽月,落崖驚風。月下酒何苦,風中心何痛。江湖夜雨十年燈,明日秋風一萬重。在燈紅酒綠的都市中,在纏綿悱惻的低回處,在兩三點雨山前,七八顆星天外,人,如同簾外的乳燕,在風雨中幾度徘徊。

  靈猴直立行走,百變?yōu)槿?,解放了手,人類用雙手創(chuàng)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偉大的,它不僅存在于精神,更滲透進政治、經(jīng)濟等物質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不僅僅大幅度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不否認這種變化帶給人類的優(yōu)越,但伴隨著進步而來的種種矛盾也日益突顯。面對優(yōu)越的物質環(huán)境,人們耽于享樂,害怕風雨。過分地溺愛生命,已使我們的生命疲軟無用;大量地糜費精力,已把我們的精力蛀蝕一空。僅一點苦痛,便使凌云壯志倒塌;只少許甜頭,就讓人間正氣消亡。戰(zhàn)天斗地的剪影在蒙塵的書冊間漸漸發(fā)黃,乘風破浪的英姿于唏噓感嘆后更顯渺茫。雙手的解放引發(fā)了思維的惰性。“風蕭蕭兮易水寒”,這一份悲壯存于何處?“難酬蹈海亦英雄”,這一份豪情又歸向何方?蛙角蠅頭作戰(zhàn)場,迎來送往竟榮光;婦唱夫隨歌臺舞榭,追名逐利天暗地荒。誰在沙漠馳騁?誰在中流搏浪?誰在飛躍秦嶺粵關?誰在鉆研天圓地方?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這是自然留給我們的本能;明日巴陵道,風雨又兼程,這是老天饋贈給我們的人生。

  人活著,總要有所追求!有一種日子你要不停地走,有一種時候你要不斷地奮斗!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薩城中,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是倉央嘉措留下的詩句,也是他對于人性本能追求不可抗拒的寫照。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全是為這種本能而活。他不貪戀權位,更不為財富而瘋狂,他的心,時時刻刻追尋著人間最真實的情感,他把人間的至真至愛,把人間最美好的天性釋放得淋漓盡致,哪怕愛情路上布滿了荊棘。

  問佛:為什么總有痛苦?

  佛曰:沒有痛苦,無法體味幸福。痛苦其實是化了妝的幸福。

  問佛:為什么下雪總在夜里?

  佛曰:美好的東西總在不經(jīng)意間流走。

  倉央嘉措這樣問,人類也這樣問,因為我們總是在追求中頻繁失誤,在放縱后盡享痛苦。

  猴子不會退化,人類進步很大。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求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只乳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雖歷經(jīng)風雨,飽嘗痛苦,依舊會滿身花雨又歸來……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二

  落花人獨立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我在月下彷徨,寥廓江天萬里霜。

  霜自冷其冷,月自光其光。這樣的夜晚無法不痛苦,這樣的時刻無法不惆悵。本想溫一壺月光下酒,誰知酒入愁腸,風乍起,卷起漫天憂傷。

  一、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冷艷的嫦娥運起如椽之筆毫不收斂她的鋒芒,輕舞飛揚般在大地的臉上描出一層冰涼的秋霜,地上,是一片橘黃。

  滿地的落花,滿地的橘黃。宇宙一隅,滄海一粟,微渺的我掬一捧落花,黯然神傷——那生命中的明麗與鮮艷又在何方?月的冷芒,刺得我無所依傍;花的橘黃,映得我心旌神蕩!

  長夜漫漫,空山遙遙。霜月冷冷,落花飄飄。只有我踽踽涼涼地尋找,那失去的、飄遠的艷麗與美好,那微雨中飛翔的感覺和味道。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曾經(jīng)的歡歌笑語轉瞬之間便化作了愁紅慘綠,“雙飛”的自在美好與“獨立”的落寞寂寥分明就是“得失轉眼間”的千古寫照!

  天下事,不了是了;心中情,了是不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二、空山寂無人,明月來相照

  花,零落一地;月,充滿寒意。

  既然花開必有花謝,既然月圓必有月缺;既然擁有的終究會迷失,既然到手的最后要放棄,那就獨享這一片寂寞的空間吧,還有什么好希冀的?還有什么好珍惜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心寂寥,空有明月來相照。

  誰言秋日勝春朝。仰天長嘆,禁不住淚水滔滔。

  誰管滄海聲聲笑?只見落紅片片凋!

  青山還是那座青山,只因失去了流水的縈繞,一切的崇高和偉大也就失去了價值;月亮還是那輪月亮,只因沒有了星星的扶持,所有的溫馨與柔婉也就沒有了意義。

  花自飄零水自流。水一直流,要流到什么時候,門前流水才西回?花不斷飄,要飄到什么時候,滿地黃花再重開?如果擁有的會長在,我會好好地珍惜和關愛;如果失去的會重來,我會默默地渴盼和等待。只是,還是否真能尋回那一往情深的對白?還是否真能得到那一如既往的精彩?

  淚眼問花花無奈,剩我月下獨徘徊。

  三、時空萬古在,花月只一載

  沉沉的夜,圓圓的月。一切的記憶都被月光照耀得萬般洗練,所有的往事都被月光淘洗得分外明顯:花開時候的嬌艷,花落之際的決絕,都在剎那間如同月上樹梢頭一般浮上了我心頭。

  花依然在飄。是啊,既然到了飄零的季節(jié),又何必要沉吟“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既然失去了一段機緣,又何必一定要呆在原地慨嘆“屈指西風幾時來,不道流年暗中換”?

  嘆不盡流年無數(shù),望不斷芳草歸路。就算真的只能“桃源望斷無尋處”,又何需再去理會“錦瑟年華誰與度”?在心中存著“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曾經(jīng)的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時空終會寂寞著萬古,花月縱然爛漫也只能綺靡一途。

  只要努力付出,失去一枝獨秀,你會得到花團錦簇。

  人,不怕糊涂,就怕執(zhí)迷不悟。

  既然錯過了月亮,又何必要錯過群星呢?

  重要的是趕緊上路。

  落花人獨立,立一紙憑證證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寫照;微雨燕雙飛,飛一種理想想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美好。

  落花是個好,微雨是個好,好的質地在于能夠獨立思考:得又何喜,失又何悲?人生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所作為!

  總有一片天地是屬于你的。

  總有一段辰光是屬于你的。

  總有一顆星星是屬于你的。

  高考語文必背范文三

  他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只有破舊的棚戶區(qū),有飽經(jīng)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nóng)民子弟?亦或是農(nóng)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xiāng)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里抽穗拔節(jié)。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扎下了根。于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數(shù)不清寫字樓的層數(shù)。繁華的現(xiàn)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墒菂s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qū)別。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里的星空沒有家鄉(xiāng)的明亮;悄悄許愿,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nèi)找骈L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后是否會回到家鄉(xiāng)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制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只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jīng)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閱卷老師點評:

  滿分作文有五大優(yōu)點,首先,作文將民工子女的生存狀態(tài)很真實地描繪出來,從農(nóng)村到城市經(jīng)歷的不自然、不適應,再到他們心態(tài)的逐漸成熟,讓人感受到一個真實存在的群體;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暢,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但是并無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自己的情感和視野,文字和主題很匹配;第三,總體上看作文表達了作者對同齡人的同情、關注和企盼,言為心聲,也正是作文題目要求的體現(xiàn);第四,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細膩,“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數(shù)不清寫字樓的層數(shù)”;最后,文章關鍵還寫出農(nóng)民工子女的變化,“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考生沒有一味抱怨,寫出了變化和希望。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分析今年的作文題目《他們》時指出,今年的命題作文激活思辨,作文題“他們”,構成整張試卷一個亮點。寫“他們”,既使命題有效地與以往的各種習作區(qū)分出來,也是以全新的視角,激活考生的情感與思考,引導考生走出個體和小我,學會關注他人,學會以多元視野關注社會。

  閱卷專家分析說:“這篇文章的高明之處,就在于視角獨特,關注農(nóng)民工的人很多,但是關注農(nóng)民工子女的人卻很少。作文在客觀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飽含真情實感,不愧為上乘之作。”

  這篇作文把思想深度用樸實的文字表現(xiàn)出來,全文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時尚的包裝,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間透露出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引發(fā)了閱卷者內(nèi)心的共鳴。

  而文章的最點睛之筆就是最后一句:“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考生沒有一味抱怨,寫出了變化和希望。

185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