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歷史 >

高考文綜歷史考試試題

時間: 詩盈1200 分享

  歷史書上的知識點很多,為了便于記憶,就需要我們的歸納和整理,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高三歷史,就給收藏哦

  有關于高考歷史試題閱讀

  第 Ⅰ卷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圖1是中國古代一面銅鏡背面的局部,圖飾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應當是

  A.商

  B.周

  C.秦

  D.唐

  2. 中國古代書法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多種書體,屬于國家強力推行的是

  A.隸書

  B.小篆

  C.楷書

  D.行書

  3.在中國古代,褒揚官員德行和政績,往往稱其人為“民之父母”,官員亦以“為民父母”“愛民如子”作為執(zhí)政的理想境界。這一現(xiàn)象反映出

  A.宗族關系已成為執(zhí)政的基礎

  B.“家天下”觀念的政治影響

  C.官員考核主要依據(jù)民本思想

  D.官民之間具有共同政治訴求

  4.孟子發(fā)揚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學,主張涵養(yǎng)“浩然之氣”,倡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對后世影響極大。孟子這些言論所強調的是

  A.努力完善個人品德

  B.堅持個人獨特性格

  C.勇于突破禮制束縛

  D.敢于反抗專制暴政

  5.西漢初年,劉邦封置諸侯王國.封子弟為王。功臣為侯,并規(guī)定“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這表明劉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B繼承西周的政治體制

  C.確?;饰粋鞒蟹€(wěn)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體制

  6.北魏時,賈思勰的《齊民耍術》總結出一套個體農戶農副兼營的精耕細作農業(yè)模式,反復強調農戶不要過度擴大耕種面積,“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這表明

  A.精耕細作的目的是追求農業(yè)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細作農業(yè)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

  C.十體農戶為主體的耕作模式抻制農業(yè)的進步

  D.人口與土地的尖銳矛盾導致耕作模式的轉變

  7.關羽因其忠義勇武,被世人稱頌,至宋敷宗時被封為“忠惠公”,其后不斷加封,到清代被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

  A.關羽的個人品德決定了民眾崇拜的形成

  B.歷代皇帝的好惡決定著崇拜關羽的取向

  c.對關羽的信仰符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要求

  D.民眾的信仰不斷推高關羽“神”的地位

  8江南農業(yè)經(jīng)濟在東晉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個時期得到根大發(fā)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推廣普及鐵制農具提高生產效率

  B.官府組織民眾屯田擴大耕地面積

  C.政府改革稅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D.黃河流域人口因動亂大規(guī)模南遷

  9.清代有女詩人作詩曰:“人生德與才,兼?zhèn)浞綖槠?。獨至評閨材,持論恒相反。有德才可駭俗(兼有),有才德反損……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zhèn)涑蔀橹饕脑u價標準

  C.出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倫理思想的反思

  D.產生了維護自身權益的訴求

  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紐西海戰(zhàn)勝利,但也造成了數(shù)千士兵因船破沉沒溺水身亡。在隨后的公民大會上,指揮這次戰(zhàn)役的6位將軍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沒有聽取6位將軍個人申辯的情況下,就將他們判處死刑。這反映了當時雅典

  A.公民大會掌握城邦目法權 B.公民大會的決定具有至上權威

  C.被告人沒有法庭申辯權利 D軍隊與公民大會之間存在沖突

  11.英國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爾因希望英國教徒可以自由閱讀《圣經(jīng)》而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于1524年被控有異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維護教皇權威 B.主張圣像崇拜

  C.倡導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12.德國19世紀中期仍處于分裂狀態(tài).促成德國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人物是

  A.馬丁•路德 B.俾斯麥

  C.加爾文 D.歌德

  13.據(jù)研究,從1760年到1850年間,英國棉紡廠使用的原棉數(shù)量由200萬磅到3 66億磅,增長了180多倍。據(jù)此可知,這一時期英國

  A.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建立

  B工場手工業(yè)進入了鼎盛時期

  C.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依賴世界市場

  D.農業(yè)中的商品化生產迅速發(fā)展

  14.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國會分參、眾兩院.參議院由各州議會分別選派兩名參議員組成,眾議院議員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選民普選產生,每兩年選舉一次。這些規(guī)定體現(xiàn)了

  A.參議院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

  B.各州根據(jù)人口分享聯(lián)邦權力

  C.聯(lián)邦制與菇和制的原則

  D.眾議院主導聯(lián)邦的立法權力

  15.19世紀70年代初,生絲、茶葉合計占中國貿易出口總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紀初年中國已失去主要絲茶輸出國的地位。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絲茶競爭力減弱

  B請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

  C.中國小農經(jīng)濟的瓦解

  D.中國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16 1898年6月11日,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其中說:“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這說明戊戌變法

  A.側重提倡務實之風

  B兼具改良與革命的色彩

  C.試圖通過妥協(xié)減少變革阻力

  D.與洋務運動的宗旨并無不同

  17.1903年,《大公報》刊文稱:“江南之新學國民及留學生多剪去辮發(fā),以為不如此則形式上有缺點也。乃今年鄉(xiāng)試而伊等又復假裝辮發(fā),依然入場鄉(xiāng)試。然伊等稱自由講民權者,實不敵其功名心也。“這表明

  A.科舉制度仍有較強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與科舉已融為一體

  C.發(fā)式成為區(qū)別新舊學的標志

  D舊制度制約社會觀念的變革

  18.1919年7月,進步報刊《每周評論》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網(wǎng)開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從黑暗的牢獄中,打出一道光明來。同一時期的《南開日刊》宣稱:“只要有干涉政治的決心,不怕政府不順從民意。”這表明當時

  A.知識階層具有參與政府管理的意識

  B.廣大民眾開始擁有決定國家政策的權力

  C.進步知識分子對社會變革方式有了新認識

  D.與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深入的傳播

  19.毛澤東在一篇文章中說: “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閻,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鉀,這幾個政治口號,真是不翼而飛,飛到無數(shù)鄉(xiāng)村的青年壯年老頭子小孩子婦女們的面前,一直鉆進他們的腦子里去,又從他們的腦子里流到了他們的嘴上。”該文描述的這一現(xiàn)象表明

  A.中國革命目標與民眾需求相一致

  B.國民黨在農村調整扶助農工政策

  C.中共工農武裝割據(jù)理論日益成熟

  D.中國革命性質開始發(fā)生根本轉變

  20.1942年,中共中央規(guī)定:“一切尚未實行減租的地區(qū),其租額照抗戰(zhàn)前租額減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擊區(qū)及敵占點線附近,可比二五減租還少一點,只減二成、一成五或一成。”這一規(guī)定旨在

  A打擊封建地主經(jīng)濟

  B加強各階層的抗日大聯(lián)臺

  C.削弱國民黨在敵后的勢力

  D糾正王明“左”傾路線

  21.1948年2月,美國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擁有世界財富的50%.卻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這種形勢下,美國的任務是設計一種在不危及美國國家安全情況下。保持這種優(yōu)勢的“關系模式”。能夠體現(xiàn)這一“關系模式”的是

  A.確立并維護世界貨幣體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D.對歐洲進行經(jīng)濟援助

  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機器人的發(fā)展經(jīng)歷丁三代。印操縱型機器人、自動型機器人和智能型機器人。機器人的使用

  A.緩解了人口壓力 B.促進了經(jīng)濟持續(xù)繁榮

  C.推動了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 D.體現(xiàn)了科學技術的綜合運用

  23.表1是美國、日本、聯(lián)邦德國三大產業(yè)產值在其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情況。

  表1中的數(shù)據(jù)反映了三國

  A.第三產業(yè)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 B農業(yè)生產衰退

  C.產業(yè)結構出現(xiàn)嚴重失衡 D.工業(yè)發(fā)展滯后

  24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關于統(tǒng)一發(fā)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機關重要新聞的暫行辦法》,規(guī)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聞均由新華通訊社統(tǒng)一發(fā)布。這一舉措的目的在于

  A.建立起高效的新聞宣傳網(wǎng)

  B.實現(xiàn)信息傳播業(yè)的結構性調整

  c.便于及時通報國內國際形勢

  D建立集中統(tǒng)一的新聞宣傳制度 .

  25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決定,要求廣東和福建兩省“發(fā)揮優(yōu)越條件.抓緊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其直接結果是

  A.推行家庭鞋產承包責任制 B設立經(jīng)濟特區(qū)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 D開展國企改革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265—28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9—33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jù)與要求作答。

  26.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分)

  材料

  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賜以“《大統(tǒng)歷》及文綺、陶鐵器等,后“以陶囂七萬、鐵囂千就其國市馬”。從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賜,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學校學習,新王繼位必請明廷冊封,使用明朝皇帝年號。明朝特地“賜閩中舟工三十六戶,以便貢史往來”。江西饒州人朱復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職達40余年。

  琉球“一歲常再貢三貢”,隨貢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員眾。成化十一年 (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貢,毋過百人,不得附攜私物”。此后數(shù)十年中,琉球不斷 請求增加朝貢次數(shù)。明嘉靖后期,倭寇襲擾琉球。琉球“遣兵邀擊,太殲之”。此后, 琉球“外御強鄰,內修貢不絕”。萬歷四十四年(1616),日本試圖進犯雞籠山(今臺灣), 琉球“遣使以聞,(明朝廷)詔海上警備”。

  ——據(jù)《明史•琉球傳》

  (1)根據(jù)材料,概括琉球與明朝的關系。(8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臺所學知識,簡析琉球與明朝貿易的特點。(5分)

  27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分)

  材料

  1896年,梁啟超曾說,“今夫五洲萬國之名,太陽、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國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書之備與不備也”。他說:“今以西人聲光、化電、農礦、工商諸學,與吾中國考據(jù)、詞章、帖括、家言相較,其所知之簡與繁,相去幾何矣。”而“西國一切條教號令,備哉燦爛、實為致治之本,富強之由。今之譯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藝術,日出日新,愈變愈上,新者一出,舊者盡廢。今之各書譯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認視之,已為陳言矣“。因此,他認為:”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著欲自離,臆度讀西書為功。”

  ——據(jù)《飲冰室合集》

  (1)根據(jù)材料,概括粱啟超對引進西學的認識。(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梁啟超引進西學主張的意義。(6分)

  28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分)

  材料

  1981年,美國政府采取新遏制戰(zhàn)略,“以實力求和平”。1982年,美蘇開始了削減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的談判,但因美國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中止。1985年,蘇聯(lián)著手調整外交政策,美國推行新的緩和戰(zhàn)略,雙方重開談判。1988年底,美蘇達成了削減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的初步協(xié)議。

  1991年7月,歷經(jīng)9年談判,美蘇簽訂了《削減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規(guī)定雙方削減 核力量的1/3,各擁有1600件戰(zhàn)喀武器運載工具,蘇聯(lián)要從現(xiàn)有導彈中減少36%,美國減少29%:蘇聯(lián)減少現(xiàn)有彈頭的41%,美國減少43%。

  ——據(jù)方連慶等主編《戰(zhàn)后國際關系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美蘇簽訂《削減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的原因。 (8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蘇簽訂《削減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的影響。 (5分)

  請考生從第29~33題中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多做,則按所馓的第一題計分.

  29[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 分)

  材料

  1398年,16歲的建文帝繼位,開始“維新之政”。他倚重黃子澄、方孝孺等文臣,發(fā)布寬刑省獄的政策,對洪武年間的一些冤案、錯案予以平反糾正。建文年間,囚犯人數(shù)大幅減少。建文二年(1400)頒布詔令“江、浙賦獨重……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 一斗”。他又省并州縣,4年間撤并了許多州、縣和巡檢司。

  同時,針對“諸王多不馴服”的問題,建文帝與親信大臣密議削藩。建文元年(1399)2月,頒布“諸王毋得節(jié)制文武吏士”令,對諸藩王的權力進行節(jié)制。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引起藩王的極力反對。建文元年7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舉兵“靖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捕編自吳德義《政局變遷與歷史敘事:明代建文史編撰研究》

  (1)根據(jù)材料,概括建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建立帝改革的意義。(6分)

  30.【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12分)

  材料

  甲午戰(zhàn)前,中國出現(xiàn)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鄭觀應認為,君民公主之國“育才于書院,論證與書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此其體;練兵、制器械、鐵路、電線等事,此其用。中國遺其體效其用,所以事多 格,難臻富強”。陳熾指出,君民共主之國“合君民為一體,通上下為一心”“所以強兵富國、縱橫四海之根源也”。主張君民共主的思想家們都將設議院作為基本條件,盡管如何“防效外洋

  設議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強調在君主之下設立。議員由選舉產生,主要職能是議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國家大政方針,由議員根據(jù)民意議論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奪。

  ——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jù)材料,指出“君民共主”主張的主要內容。(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君民共主”思潮。(6分)

  31.【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

  1920年蘇俄取得國內戰(zhàn)爭勝利,開始尋求與英法等國的平等對話與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蘇俄與德國簽署了《拉巴洛條約》,該條約規(guī)定:兩國政府和個人完全放棄對戰(zhàn)爭費用以及因戰(zhàn)爭損失而要求賠償?shù)臋嗬?德國放棄對它在俄國的國有和私有財產被蘇俄政府收歸國有而產生的賠償要求;立即恢復兩國的領事和外交關系;兩國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國原則發(fā)展經(jīng)濟和貿易關系。

  ——據(jù)王繩祖主編《國際關系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與《凡爾賽和約》相比,《拉巴洛條約》性質上的不同。(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拉巴洛條約》對凡爾賽體系的影響。(6分)

  32.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2分)

  材料一

  吳佩孚等在致大總統(tǒng)徐世昌的電報中稱:“有北京學生因開會宣講被捕者數(shù)百余人,滬商全體罷市……仰懇大總統(tǒng)以國本為念,以民心為懷,一面釋放學生,以培養(yǎng)士氣。一面促開國民大會,宣示外交得失緣由,共維時艱,俾全國一致力爭,收回青島,以平民氣,而救危亡。”

  ——摘編自彭明主編《中國現(xiàn)代史資料選輯》

  材料二

  1923年,吳佩孚鎮(zhèn)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1927年,在北伐軍和馮玉祥國民軍的夾擊下,吳佩孚徹底失敗??箲?zhàn)爆發(fā)后,日本特務機關企圖以吳佩孚為傀儡簡歷偽政權,為其所拒絕。吳佩孚死后,重慶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吳佩孚發(fā)布之一電報的背景。(4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吳佩孚。(8分)

  33.[選修6: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2分)

  材料

  元朝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并建都大都(今北京),大都“去江南極遠,而百司庶府之繁,衛(wèi)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元朝政府重新規(guī)劃線路,貫通了五代十國以來因證券分裂而阻塞的京杭大運河,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明清兩代繼續(xù)對大運河進行維護與完善。大運河采用了由宋人發(fā)明的復閘技術,又修筑了很多彎道,以拉長河道距離解決了爬坡的難題。大運河延安一些城鎮(zhèn)興起,一批古老城市煥發(fā)了青春。

  ——摘編自王育民《中國歷史地理概論》等

  (1)根據(jù)材料,概括元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的作用。(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京杭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6分)

  歷史答案

  第1卷

  本卷共25小題,每小題2分。

  1.D 2. B 3. B 4. A 5. C

  6. A 7. C 8. D 9. C 10. B

  11. D 12.B 13. C 14. C 15. A

  16.C 17.D 1 8.C 19.A 20.B

  21.A 22. D 23.A 24. D 25.B

  第Ⅱ卷

  必考題

  26.(13分)答案要點:

  (1)接受明朝冊封:接受明朝文化:支持明朝抵御倭寇:貿易往來密切,人員交流頻繁。(8分)

  (2)琉球主動尋求與明朝貿易:要求擴大貿易規(guī)模:明朝竭力將與琉球的貿易納入到朝貢體制(官府控制)之下。(5分)

  27.(12分)答案要點:

  (1)西方科技較中國發(fā)達,思想、學術成果豐碩;須大量引進西學;應不斷吸取西學的最新成果。(6分)

  (2)推動西學傳播:促進思想啟蒙和社會觀念轉變:為戊戌變法做輿論準備。(6分)

  28.(13分)答案要點:

  (1)緩和雙邊關系,確保核安全,減少核戰(zhàn)爭的危險;美國要保持接優(yōu)勢;蘇聯(lián)欲減少因軍各競賽給國民經(jīng)濟帶來的壓力。(8分)

  (2)基本達到各自的戰(zhàn)略目的,維持核壟斷地位:減少兩國關系中的不穩(wěn)定困素;有利于穩(wěn)定國際局勢。(5分)

  選做題(五選一)

  29.(12分)答案要點:

  (1)寬刑省獄:減輕賦稅:撤并州縣;削藩。(6分)

  (2)使政治氣氛較為寬松;有利于江南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減少地方行政開支;有利于中央集權。(6分)

  30.(12分)答案要點:

  (1)批判洋務派的中體兩用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設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議院為君主服務。(6分)

  (2)認識到西方富強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務運動的不足;為維新運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對西方民主制度的認識有局限性。(6分)

  31.(12分)答案要點:

  (1)是處理兩國關系的條約;簽約方地位平等:條約內容主要圍繞合作。(6分)

  (2)打破凡爾賽體系對蘇俄的孤立.突破《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壓制:沖擊凡爾賽體系。(6分)

  32.(12分)答案要點:

  (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何逅倪\動興起,學生運動受到壓制。(4分)

  (2)進行軍閥混戰(zhàn)給中國帶來災難;鎮(zhèn)壓工人運動;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同情學生愛國運動:抗戰(zhàn)時保持民族氣節(jié)。(8分)

  33.(12分)答案要點:

  (1)成為聯(lián)系政治中心與經(jīng)濟重心的水上通道;鞏固了統(tǒng)一局面;促進了運河沿線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6分)

  (2)歷史悠久;是重要的經(jīng)濟、文化載體,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杰作;展現(xiàn)了古代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與水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

  高三高考歷史試題閱讀

  12.中國古代有一部文學作品集,圖8是其作品來源地域示意圖。下列詩句出自這一作品集的是

  圖8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B.長門獻賦漢相如,東籬賞菊陶元亮

  C.漢代李將軍,奪得匈奴馬 D.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13.中國古代某一時期,朝廷與地方矛盾尖銳。某節(jié)度使派人到中書省辦事,因其態(tài)度惡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東門被該節(jié)度使派人刺殺。此事發(fā)生在

  A.漢長安 B.唐長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14.“神宗既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安石為帝言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者,帝然其說,遂創(chuàng)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以通天下之利”。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重點在于

  A.分散宰相權力 B.加強皇權 C.加強軍事實力 D.增加財政收入

  15.黃崇德是16世紀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經(jīng)營棉布、糧食等,后獲得政府許可,轉而從事利潤更大的食鹽貿易,積累了巨額財富,用于購田置地。這說明當時

 ?、俎r產品大量進入商品流通領域 ②農本思想依然占主導地位

  ③政府放棄對食鹽貿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會地位顯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17世紀來華傳教士曾將《論語》《大學》等譯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19世紀中期傳教士理雅各又將多部儒家經(jīng)典譯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 B.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引起關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傳教士之間 D.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

  17.一種名為“人造自來血”的補藥曾在近代中國流行。圖9和圖10分別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報》上的廣告。這兩則廣告的變化折射出

  圖9 圖10

  ①革命黨人把廣告當作發(fā)動武昌起義的宣傳工具

 ?、诿駠闪⒑笊倘朔e極投身中國政治變革的浪潮

 ?、凵倘死脮r局巨變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苊裰鞴埠鸵殉蔀橹袊鐣陌l(fā)展趨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世紀一二十年代,一位歷史人物因創(chuàng)辦《新青年》被譽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后又成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選為書記

  C.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D.指揮了“八一”南昌起義

  19.“走向世界叢書”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版,所收著作記錄了近代國人親歷西方的見聞感言,如容閎的《西學東漸記》、康有為的《歐洲十一國游記》等,反響極大。該叢書的出版

 ?、僬宫F(xiàn)了近代國人走出國門、了解世界的歷程

  ②改變了近代中國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為中國改革開放、融入世界提供了歷史借鑒

 ?、荛_創(chuàng)了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有經(jīng)濟史學家估算,16~18世紀,荷蘭與英國人均GDP年增長率均高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這一時期荷、英經(jīng)濟的高增長均得益于

 ?、儋Y本市場的發(fā)展 ②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圪Y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圖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個國家,對其歷史上發(fā)生的改革描述正確的是

  圖11

  A.16世紀前期在①進行的改革,削弱了教會權力,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

  B.19世紀初在②進行的改革,推翻了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

  C.19世紀中后期在③進行的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

  D.20世紀前期在④進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22.在美國第一屆聯(lián)邦政府中,國務卿杰斐遜和財政部長漢密爾頓在內政外交等問題上出現(xiàn)嚴重分歧,他們的追隨者之間隨之發(fā)生沖突。1796年大選中,選民因地域、職業(yè)和政治傾向的差異分裂成不同的集團。這是美國一個重要制度的起源。這一制度是

  A.邦聯(lián)制 B.兩黨制 C.議會制 D.共和制

  23.電影往往是社會現(xiàn)實與輿論的一種反映。1943年,好萊塢拍攝了一些歌頌蘇聯(lián)的電影,比如《光榮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蘇聯(lián)對美國的威脅成為好萊塢電影的重要主題之一,這類影片有《鐵幕背后》《紅色威脅》等。與這一時期電影主題轉變相關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魯門主義”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勐?lián)合國成立 ④不結盟運動興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7.(36分)“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yè)”――鄧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占人口多數(shù)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對象。他主張設立各級學校,教授儒家經(jīng)典,將他們培養(yǎng)為“篤于禮薄于利”“以天下為憂”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35~95年)認為,學校教育優(yōu)于家庭教育,培養(yǎng)演說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標。他還認為,完美的常說家“不僅要有超群的演說天賦,還要有完美的品格”“能盡公民之義務,能在公私事務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導國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礎”。

  (1)閱讀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體良教育主張的相同點。(8分)

  材料二 嚴復認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眾而貴自由”“講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體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評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說:“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同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規(guī)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澤東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閱讀材料二,概括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目標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對此進行分析。(10分)

  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歐洲教育的傳承。19世紀,英國知識界對教育的內容展開爭論。一派認為,科學(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應該是教育的主體內容,它是文明的基礎和核心,是國家富強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養(yǎng)紳士,而是要滿足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但科學在教育中幾乎沒有獲得應有的分量。另一派別認為,古典人文科目(語言、文學、哲學、歷史、數(shù)學等)仍然應該是教育的核心內容。人文教育不僅追求純粹知識,還是人類實現(xiàn)美、快樂、自由和道德的途徑。類似的爭論在近現(xiàn)代很多國家都發(fā)生過。

  (3)①概述這一教育爭論在英國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6分)

 ?、诮逃齼热菁仁芟抻跉v史時代,又對歷史發(fā)展產生影響。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爭論中的觀點?運用中外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史實加以論述。(12分)

  要求:觀點明確,史實充分,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40.(18分)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劉賀墓都是近年來的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 ?;韬騽①R(前92~前59年)墓

  墓葬位置 只符合部分文獻記載(注:文獻中關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種記載) 與文獻記載一致

  墓葬形制和結構 與當時王侯級墓類似 符合漢代列侯墓的規(guī)制

  出土器物 具有漢代特征 具有典型的漢代風格

  出土器物上的文字 “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內,這一歷史時期曾有三位“魏武王”) “劉賀”“?;韬虺假R”

  目前學術界基本上一致認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劉賀,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為曹操這一問題上還存在爭議。

  (1)閱讀上表,對比劉賀墓資料,說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爭議的原因。(8分)

  41.(26分)中法兩國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屆“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國舉行,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19世紀末20世紀初,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廣為宣傳?!墩摲ǖ木瘛泛汀渡鐣跫s論》也被譯成漢語出版。

  (2)概括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國廣為傳播的原因。(8分)

  文綜歷史試題參考答案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A B D A B C B C D C B A

  37.(36分)

  (1)相同點:教育的主要對象不是全體民眾;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為國家服務。

  (2)特點:將德、智、體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標準;不同時代對教育目標都有所補充、發(fā)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為核心;這一主張一度成為中華民國的教育宗旨。新中國成立后,教育方針強調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后,強調培養(yǎng)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服務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3)①時代背景:工業(yè)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理性主義的發(fā)展。

 ?、谟^點及論述:(略)

  40.(18分)

  (1)原因:與?;韬钅褂嘘P的資料都沒有引發(fā)爭議,結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證明其墓主為劉賀。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時代以及墓葬規(guī)制分別于曹操所處時代及其身份相符,但這一時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獻中關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種記載。綜合來看,雖然西高穴墓的墓主為曹操的可能性比較大,但相關資料說服力不如海昏侯劉賀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爭議。

  41.(26分)

  (2)思想: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三權分立,倡導平等、自由,提倡天賦人權,倡導主權在民。

  原因:中華民族危機嚴重,需要政治變革;政治變革需要新的理論指導;西方民主思想成為中國政治變革的理論武器。

  高考文綜歷史試題帶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 題,每題3 分,共計60 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 符合題目要求。

  1.中國傳統(tǒng)家族有“長兄如父”“小兒不及長孫”的說法。這些說法體現(xiàn)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級秩序 C.貴族世襲D.宗法觀念

  2 .《史記》記載:“秦王發(fā)圖,圖窮匕首見……(荊軻)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 山東嘉祥武氏祠的漢代畫像石《荊軻刺秦王》(下圖)再現(xiàn)了這一場景?!妒酚洝酚涊d和這塊畫像石在

  A.描繪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風格上是一致的D.主題上是一致的

  3 .《無錫道中賦水車》詠頌:“翻翻聯(lián)聯(lián)銜尾鴉,犖犖確確蛻骨蛇……天公不念老農泣,喚取阿香推雷車。”這里“水車”的使用

  A.開啟農具自動化的先河B.提高了農田抗旱的能力

  C.標志著灌溉技術的成熟D.使農業(yè)擺脫自然的束縛

  4 .“宋沿唐制,亦貴進士科。然唐時猶兼采譽望,不專辭章。宋則糊名考校,一決文字而已。”由此可見,與唐代科舉相比,宋代

  A.考試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減少

  C.進士及第尤為尊貴 D.錄取人數(shù)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贄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頭發(fā)留著長須,“儒帽裹僧頭”,穿著亦僧亦儒的怪異服裝;他講學傳道,卻收女弟子。由此可見,李贄

  A.致力于儒學和佛教的融合B.認可明代婦女地位的變化

  C.力圖沖破封建傳統(tǒng)的束縛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學者認為,《天朝田畝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獨特性,顯示了傳統(tǒng)思想里從未有過的一種組合,即“財產共有與權力全面控制的組合”。在這種思想的“組合”過程中,沒有對其產生影響的是

  A.農民起義中的“均貧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禮記•禮運》中“大同”思想D.“中體西用”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隸《玉田縣志》載:“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勝數(shù),飲食日用曰洋貨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據(jù)光緒《雄縣鄉(xiāng)土志》:“亞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黃蘸促燈為業(yè),自火柴行,而此業(yè)漸歇。”綜合這些材料,可知這一時期

  A.經(jīng)營洋貨和新產品的店鋪增多B.中國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遭到沉重打擊

  C.洋貨的銷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來技術的傳入促進手工業(yè)發(fā)展

  8 .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 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

  A.國內無報刊供其選稿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外大事

  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國占中國對外貿易總值的百分比。

  對表中數(shù)據(jù)解讀正確的是

  A.《馬關條約》簽訂后日本加強對中國的經(jīng)濟侵略

  B.對英貿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國國際地位的明顯下降

  C.這一階段帝國主義列強的經(jīng)濟侵略以商品傾銷為主

  D.對其他國家貿易比重變化折射出中國國際地位提高

  10.1921年成都警察廳發(fā)布通令:“近日婦女每多剪發(fā)齊眉,并梳拿破侖、華盛頓等頭式(流行的男式發(fā)型),實屬有傷風俗,應予以禁止,以挽頹風……如敢固違,定以婦女坐法并處罰家長。”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剪發(fā)齊眉成為婦女的普遍選擇B.男女平等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為沖擊傳統(tǒng)習俗D.處罰措施體現(xiàn)民國法治精神

  11.1938年1月,國民政府為管理全國經(jīng)濟事務,將實業(yè)部改組為經(jīng)濟部,其職權范圍包括了戰(zhàn)時主要生產領域和商業(yè)領域,下屬機構眾多。經(jīng)濟部的設立

  A.適應了戰(zhàn)爭持久化的需要B.標志著工作重心轉向經(jīng)濟領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導致抗戰(zhàn)時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2.對于即將參加的某國際會議, 中國代表團定下的外交基調是:爭取越南南北以北緯16度線為界實現(xiàn)停戰(zhàn),促使法軍撤出,反對美國干涉。這次國際會議是

  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

  C.第一屆不結盟政府首腦會議D.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

  1 3.右圖是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為配合大規(guī)模建設而繪制的宣傳海報。

  對其解讀正確的是

  A.遠處的工廠寓意工業(yè)化基本實現(xiàn)

  B.圖下的文字宣傳了綠色環(huán)保觀念

  C.往來的船只說明交通運輸業(yè)基礎良好

  D.工作的場景展現(xiàn)工人投身建設的熱情

  14.雅典將領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會陶片放逐后,僅過了兩年多就被召回,因為波斯大軍入侵,需要他參與作戰(zhàn)。打敗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職,而指揮戰(zhàn)爭獲得勝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卻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見

  A.多數(shù)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義

  B.陶片放逐法是對將領去留的表決

  C.直接民主導致了雅典的派系紛爭

  D.主權在民容易導致城邦內部混亂

  15.某學者認為:他們擺脫了對上帝的恐懼,但是仍然對神表現(xiàn)出尊敬的態(tài)度。他們嘲笑六天創(chuàng)造世界的觀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計劃設計的完美結合的機器,是人類永久居住的場所。“他們”是

  A.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家

  B.宗教改革的發(fā)起者

  C.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

  D.進化理論的倡導者

  16.下表是美國制憲會議中出現(xiàn)的三個國會建設方案。

  最終方案的形成過程體現(xiàn)了

  A.選舉是民主原則的基本體現(xiàn) B.國會是代議政體的權力中樞

  C.妥協(xié)是現(xiàn)代政治的重要機制D.分權是共和制度的關鍵措施

  1 7.下圖是19世紀英國國民總收入來源示意圖。

  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A.19世紀英國農業(yè)、林業(yè)和漁業(yè)處于穩(wěn)定增長階段

  B.第二產業(yè)收入的增長與其發(fā)展的階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產業(yè)收入的增長并未體現(xiàn)工業(yè)化階段的特征

  D.經(jīng)濟收入與國民經(jīng)濟在結構的變化上呈現(xiàn)出一致

  18.近代某畫家的油畫中這樣描繪: 畫面中央矗立著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畫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邊工作;右邊是幽靜的小鎮(zhèn)和高高的拱橋;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著教堂和小鎮(zhèn)。這一切讓人顯得格外渺小。有學者認為,該畫充滿對自然的贊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據(jù)此判斷這幅畫屬于

  A.現(xiàn)實主義流派 B.浪漫主義流派

  C.印象主義流派D.現(xiàn)代主義流派

  19.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lián)政府在各地組建了數(shù)千個拖拉機站。每個站配備一批拖拉機和聯(lián)合收割機,農業(yè)機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農業(yè)并沒有明顯增產。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農村缺少機械操作員B.農業(yè)正在進行集體化

  C.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D.農莊沒有土地所有權

  20.1987年,英、法、意等12國簽署了單一歐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產標準,消除資本流動的障礙,尋求統(tǒng)一的稅率,相互承認別國頒發(fā)的專業(yè)和商業(yè)執(zhí)照, 遵守共同的勞動權利憲章。各國將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沒有國界的歐洲”。該文件的簽署

  A.啟動了歐洲經(jīng)濟的多領域合作B.為歐盟成立奠定基礎

  C.表明了歐洲政治一體化的實現(xiàn)D.為歐元發(fā)行掃清障礙

  二 、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 題,滿分60 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 其中第21 題 ~ 第23 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 第24 題為選做題,包括 A、B、C、D 四小題,請選 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 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21.(12分) 歷代王朝的商業(yè)政策蘊含著一以貫之的經(jīng)濟思想,也會因時代變化而作出調整。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漢文帝變“抑商”政策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這些措施實行后,出現(xiàn)了“富商大賈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進入山澤自由樵采、捕撈,以補助生活。但文、景時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規(guī)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在西漢中前期,出現(xiàn)了“用貧求富”的熱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徑是經(jīng)商。經(jīng)商也有經(jīng)商的學問,商人們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標,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說法。為了求利而總結的經(jīng)驗,有“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yè)貧者之資也”,還有“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編自張傳璽《簡明中國古代史》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指出漢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戰(zhàn)國至漢文帝統(tǒng)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經(jīng)濟后果。 (6分)

  ( 2)據(jù)材料二,概述西漢中前期的“求富”觀念。 (3分)

  ( 3)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抑商”和“惠商”的關系。 (3分)

  2 2.(15分)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先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尖銳地批評了傳統(tǒng)儒學的有關內容,但是他們并未全盤否定儒學。中國的文化、社會和歷史,是一個較之傳統(tǒng)儒家意義更為廣大的傳統(tǒng)。在對待這個大傳統(tǒng)的態(tài)度問題上,新文化運動沒有“全部摒棄冶“徹底否定冶的看法。陳獨秀認為,中國文明,包括儒家學說中所包含的許多積極有益的內容,實際上與人類文化的普遍價值相聯(lián)系相一致。上海某報批評北京大學設立“元曲”的課目,指元曲為“亡國之音”,認為不當講授。陳獨秀反對這一看法。他還公開承認,錢玄同廢除漢字的主張過于急切,是對傳統(tǒng)語言文字用了“用石條壓駝背的醫(yī)法”。

  ——摘編自李良玉《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傳統(tǒng)的權威和因襲的教條,禮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乃至漢字、中醫(yī)、京劇等傳統(tǒng)文化,都遭到無情的批判。這個勇猛的、也是簡單而絕對的批判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雖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義的偏向。

  ——摘編自李新《中華民國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分析這些認識產生的原因。 (6分)

  ( 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 (9分)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

  23.(13分) 1946年,美國和蘇聯(lián)兩國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報告,對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兩國間的“冷戰(zhàn)”產生了影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國駐蘇大使館代辦凱南向美國政府提交了8000 字的“長電報”。電文中認為,克里姆林宮對世界事務的認知根源于蘇聯(lián)傳統(tǒng)的不安全感。為了求得安全,他們從未考慮與對手達成妥協(xié),而是要將對手置于死地。凱南還將蘇聯(lián)描繪為一個專制傳統(tǒng)早已與意識形態(tài)強制相整合的國家,因而它認為外部世界是敵對的。美國必須把對付蘇聯(lián)放在美國對外政策的首位。

  ——摘編自周建明《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基本邏輯》等

  材料二蘇聯(lián)駐美大使諾維科夫寫了一篇名為《戰(zhàn)后美國的外交政策》的報告。報告認為,戰(zhàn)后美國爭霸世界的動因是壟斷資本的帝國主義擴張。美國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其競爭對手被削弱的時機,其資本已滲透到世界的許多國家,加強了在世界的經(jīng)濟地位。美國正在從國外和國內兩個方向,集中反動力量對蘇聯(lián)進行包圍。美國已成為蘇聯(lián)的對手。美國正運用著資本和軍事這兩種武器妄圖達到其稱霸世界的目的。

  ——摘編自劉子奎《二十世紀東西方關系》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概括凱南“長電報”的主要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長電報”中提到的美蘇已由戰(zhàn)時盟友變?yōu)?ldquo;對手”這一變化產生的原因。 (6分)

  ( 2)據(jù)材料二,概括諾維科夫報告的主要內容。 (3分)

  ( 3)據(jù)上述材料,歸納凱南“長電報”和諾維科夫報告核心內容的共同之處,指出這兩個報告形成各自認識的依據(jù)。 (4分)

  24.【選做題】本題包括 A、B、C、D 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小題,并在相應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小題評分。

  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農奴制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們有理由推斷,農民對解放宣言會無比感激,無比高興??蓪嶋H上,宣言在農民中間引起的與其說是欣喜,不如說是失望。要理解這一奇特的事實,我們就必須努力置身于農民的立場來看待這個問題。有一點我們必須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關自由勞動、人類尊嚴、民族進步一類的言辭,落到俄國農民耳朵里,猶如雨滴砸在花崗巖上一般。他想要的不過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錢買衣服穿而已。

  ——摘編自華萊士《俄國》

  材料二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來并加快現(xiàn)代化的步伐,因為如若不然,俄國就會永遠不再是一個強國。但是,沙皇政府則懷舊地回顧過去,希望改革能鞏固俄國而無須削弱獨裁統(tǒng)治。政府對待貴族的態(tài)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艱難選擇:一方面,想要實施現(xiàn)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時候采取與其需要相反的行動,例如,解放農奴。另一方面, 想要保持獨裁專制制度和社會穩(wěn)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貴族作為傳統(tǒng)的基礎來依靠。

  ——摘編自莫斯《俄國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農民”對“解放宣言”不滿的原因。 (4分)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俄國農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傾向的原因。 (3分)

  (3)據(jù)上述材料,總結俄國農奴制改革“懷舊”保守致使改革不徹底的教訓。 (3分)

  B .[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代表著中國古代藥物學的最高成就。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為一名醫(yī)生,李時珍非常注重藥物名實的考證。鑒于歷代本草雖屢經(jīng)修訂,仍有不少錯誤,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經(jīng)過多年尋訪,三易其稿,終于完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生姜是味常用藥,可歷代藥書都強調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處。李時珍便天天食之,結果“眼發(fā)熱”,后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食姜久,積熱患目疾,珍屢試有準。”

  ——摘編自盧嘉錫《中國科學技術史》等

  材料二《本草綱目》成書于1578年,但已談到接種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應用的一些醫(yī)藥用品。歐洲學者普里高津在論及《本草綱目》等中國古代醫(yī)藥學著作時曾高度評價:“中國傳統(tǒng)的學術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體性和自然性,研究協(xié)調與協(xié)和?,F(xiàn)代新科學的發(fā)展更符合中國的哲學思想。

  ——摘編自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時珍從事藥物研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本草綱目》的優(yōu)點。 (7分)

  ( 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本草綱目》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特點和地位。 (3分)

  C .[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二里頭遺址的發(fā)掘推動了夏史研究。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見右圖。

  材料二20世紀初,甲骨文的破譯和近代考古學的引進為歷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開辟了新的途徑……自從王國維最先揭破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與“紙上之材料”的結合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進展如此,夏史也有這種可能。

  ——袁行霈《中華文明史》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二里頭文化遺存的主要類型,指出目前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測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術手段。 (4分)

  ( 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紀以來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對夏文化研究的意義。 (6分)

  D.[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分)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曾是虐待和殺戮猶太人的人間地獄。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41年冬,雖然約150萬猶太人已被槍決,納粹分子仍感到這一緩慢笨重方式的效率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并且他們發(fā)現(xiàn)這對士兵的士氣也不好。有組織殺害的機構化建立在工作分工的基礎上,并在專門為此目的設計的特殊裝置里完成。它將行刑者同受害者的距離拉大———這是一場如此大規(guī)模滅絕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優(yōu)勢。這一大規(guī)模官僚及工業(yè)化屠殺世界的“首府冶是奧斯維辛。

  ——摘自巴爾納維《世界猶太人歷史》

  材料二納粹屠猶事件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發(fā)生的一起暴虐的屠殺行徑。從本質上說, 這一由納粹德國實施的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對人類文明基礎的否定。盡管中國遠離歐洲, 但對納粹屠猶事件還是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關注。納粹屠猶研究為中國人民提供了一種極為有價值的參考, 使他們可以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的屠殺。

  ——摘編自徐新《納粹屠猶研究在中國》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德國法西斯迫害猶太人的歷史背景,指出納粹建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目的。 (5分)

  ( 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納粹屠猶和侵華日軍屠殺中國人的罪惡實質,深入思考二戰(zhàn)期間德日法西斯罪行的警示意義。 (5分)

  試題類型:

  歷史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 題,每題3 分,共60 分。

  1.D 2.D 3.B 4.A 5.C 6.D 7.B 8.B 9.A 10.C 11.A 12.A 13.D 14.A 15.C 16.C 17.D 18.B 19.C 20.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 題,滿分60 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 題 ~ 第23 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4 題為選做題,共4 小題,考生只能選做其中的兩小題。

  21.答案要點:(12分)

  (1)做法:取消關卡和禁令(允許自由經(jīng)商)。

  成效:商業(y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民眾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鞏固小農經(jīng)濟;維護封建統(tǒng)治。 (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jīng)濟基礎。)

  后果:阻礙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壓抑經(jīng)濟活力)。

  (2)觀念:利潤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標;經(jīng)商是實現(xiàn)富裕的最有效途徑;購買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財富。

  (3)關系:抑商是基本的經(jīng)濟政策;惠商是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階段性政策;在某些時期同時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22.答案要點:(15分)

  (1)認識: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積極有益成分,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盤肯定。

  原因: 抵制尊孔復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啟蒙思想(民主思想)影響。

  ( 2)略

  23.答案要點:(13分)

  (1)內容: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傳統(tǒng);蘇聯(lián)外交具有不妥協(xié)的特點;蘇聯(lián)是美國最主要的對手。

  原因:意識形態(tài)(社會制度)的對立;國家利益的沖突;美蘇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2)內容:美國加強對世界各地的經(jīng)濟滲透;美國企圖全方位包圍蘇聯(lián);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稱霸世界。

  ( 3)共同之處:美蘇必然走向對抗;夸大對手的威脅。

  依據(jù):“長電報”:蘇聯(lián)的專制傳統(tǒng)和意識形態(tài)。

  諾維科夫報告:美國的帝國主義本質。

  24. A.答案要點:(10分)

  (1)原因:農民繳納高額贖金;地主割占好地;農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農民的要求未得到滿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專制制度影響;維護貴族利益。

  (3)教訓:改革要關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擺脫舊勢力束縛;改革要有展望未來敢于進取的勇氣。B .答案要點:(10分)

  (1)特點:藥物研究與行醫(yī)相結合;重視親身實踐;具有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

  優(yōu)點: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和教訓;涉及多門學科(分類細致);收集的藥物品種豐富 (內容豐富);圖文并茂。

  ( 2)特點: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注重整體性。地位:曾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C .答案要點:(10分)

  (1) 類型:遺跡;遺物;墓葬。

  (2) 技術手段:14C測定。

  (3) 新方法:文獻資料與考古資料相結合;甲骨文的破譯和運用。

  意義:彌補了夏史研究中文獻記載的不足; 糾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錯誤;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

  D .答案要點:(10分)

  (1) 歷史背景:德國法西斯上臺;鼓吹種族主義理論;將罪責強加于猶太人。

  目的:實施大規(guī)模屠殺;欺騙看守猶太人的德國士兵。

  ( 2)罪惡實質:反人類; 反文明。

  警示意義:增強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信念;勇于與邪惡勢力斗爭;警惕否認法西斯罪行的企圖。


高考文綜歷史考試試題相關文章:

1.歷史高考文綜真題及答案

2.2017高考歷史真題全國卷

3.高考文綜歷史論述題解答應對策略

4.歷史古代史高考真題及答案

5.2019年高考文科生怎么提高文綜成績?高考文綜備考攻略!

419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