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輔導資料 > 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

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

  歸納好政治的每一個知識點,會讓你在考研中取得勝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以供大家學習。

  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一)

  一、給生產(chǎn)力一個形象

  如果僅僅按照書面的概念理解生產(chǎn)力概念,不易進入政治經(jīng)濟學概念的核心。因為,生產(chǎn)力這個概念是鏈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物質和意識的一個宏觀、抽象概念,這樣的概念對于沒有學習過哲學的考同學來說難以一下子接受。

  毛主席說過一句話:“物質可以變意識,意識可以變物質。”這句話在考研史上難住了許多人。這句話的前半段很好理解,“物質可以變意識”就是說:物質通過三個階段的發(fā)展,最終產(chǎn)生了擁有意識的人類這個物種。那么后半句“意識可以變物質”又作何解?這是通過實踐實現(xiàn)的。讓我們回憶實踐的定義:人主觀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這里我們需要注意,只要是實踐,就一定必須有人使用了自己的意識并主動地進行。

  主動地進行?怎么樣主動進行并變成了物質?看一看你身邊的桌子,同時想象旁邊放著制造桌子所需的原料——木頭、金屬、油漆等?,F(xiàn)在請你告訴我,這堆原料和這張桌子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事實上,桌子的物質組成和它的原料完全相同,桌子僅僅是將原料按照一定規(guī)則組合起來的產(chǎn)物。那么,這樣物質完全相同的東西,又帶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和價值,區(qū)別到底在哪?答案已經(jīng)很明顯:在于組合的規(guī)則和順序。

  這個順序是由人的思維賦予物質的,也就是說,人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給物質一個形態(tài),而這個形態(tài)就是人的意識停留在了物質上,意識創(chuàng)造了物質。這時有一些同學會有疑問,意識創(chuàng)造了物質的實體嗎?并沒有,意識創(chuàng)造了物質的形式,而形式也是物質的內容之一。

  那么實踐既然是將意識轉化為物質的途徑,那么具體它做了什么呢?它將自然界的物質轉化成你需要的形態(tài),比如樹木成為木材,木材成為桌子。全人類或某個社會的全部人的實踐生產(chǎn)能力的總和就叫做生產(chǎn)力。將生產(chǎn)力的概念形象化后,,生產(chǎn)力就變得容易學習了。

  二、用漢語解讀“自然界”和“社會”

  理解自然界和社會的概念,就要在這兩個對立的概念中找到不同點。既然對立,那么我們一旦確立一方的涵義,另一方的涵義就很明顯了。我們從較為簡單的“自然界”概念出發(fā)來尋找理解這兩部分概念的關鍵點。

  自然界,這個詞已經(jīng)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不過,它僅僅是動物奔跑、植物生長的大森林、草原?不會這么簡單。或者就是地球?這樣和社會也同樣無法有效分別。既然這是一個我們熟悉的詞匯,我們就把它拆開,從漢語的角度分別看一看這三個字是什么意思。

  “自”這個字的意思比較簡單,就是“某事某物本身”。而“界”這個字則是某類事物全部的范圍的意思。關鍵在“然”,“然”字表示“……的樣子”。連起來,我們可以明白“自然界”這個詞,應該是“全部事物的自己的樣子”。即事物的本來面目——它們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

  反過來說,社會就應該是不自然的東西。為什么社會里面的東西不自然呢?因為它們的樣子被改變了,改變它們樣子的就是人類,手段是通過生產(chǎn)實踐。人類通過生產(chǎn)實踐將自然界的東西變成我們需要的樣子,然后讓那些原本自然的石頭變成我們需要的寶石、鉆石,植物變成我們需要的木材和藥材,動物變成我們需要的食物,進入我們的生活。最初在原始社會中,我們所能改變的物質有限;但是通過這數(shù)百萬年的不斷積累和學習,人類已經(jīng)可以將遠古人類想都無法想的自然界的一些部分變成我們社會的一部分。這就代表著人類的進步。

  三、勞動力在體內,價值在體外

  我們有了上面的過程圖,對于宏觀上人類如何進行生產(chǎn)實踐就容易理解了。但是,上面的過程圖還缺少了一個部分。在生產(chǎn)實踐中一定要有執(zhí)行者,也就是一些人作為工人、手工藝人等存在,上面這幅圖才能夠成立。生產(chǎn)實踐是將人的意識變成物質放在物質之中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誰來執(zhí)行,放進商品之中的意識就是誰的意識。我們就按照這個線索,尋找一下如何將勞動價值理論的兩個核心內容尋找出來。

  首先,勞動力的定義是“人的勞動能力,蘊藏在人之中腦力和體力的總和”。也許這么說更容易理解:勞動力,就是我們作為個人,能夠將意識變成物質的能力。如果是全人類的“勞動力”,那么就叫它生產(chǎn)力;而個別人,或者一個群體的“生產(chǎn)力”,我們就叫它勞動力??偟膩碚f,“勞動”這個概念依然和我們最開始學習的,將意識變?yōu)槲镔|是相同的含義;而勞動力概念中的“力”與生產(chǎn)力之中的“力”一樣,是指“能力的大小”。

  這時,我們就可以輕松理解政治經(jīng)濟學中最讓人頭疼的概念——價值。既然勞動力包括腦力和體力,仍然存留在人體之中;那么“價值”就可以被表述為不留在人身體之中的腦力和體力,它們通過勞動被消耗掉,同時駐留在物質中。再進一步說,我們前文用大篇幅探討的“變成了物質的意識”就叫做“價值”。

  勞動力和價值這一對概念聯(lián)系很緊密。勞動力是潛在的,還沒有真正變成價值的意識;而價值是已經(jīng)付出勞動力,蘊藏在商品之中的意識。這樣,大綱中價值的定義也很好理解了:蘊含在商品之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首先,我們生產(chǎn)出來能夠進入社會的都叫做商品。我們生產(chǎn)過不能進入社會不能叫商品的東西嗎?有的,垃圾就是一種。在商品之中,肯定有我們在生產(chǎn)中附加在商品上的意識,而價值是對這部分意識的總結。這部分意識是通過勞動附加在商品之上的,同時,無論誰將自己的意識附加上去,我們都無法評出一個三六九等、誰的意識更好更對,所以它們必須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四、“具體” “抽象”都是勞動

  有了上面這個基礎的十字圖,那么我們就可以馬上著手記憶這一對易混淆的概念:勞動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

  以這幅十字圖為基礎,我們可以迅速找到二重性的原因:只有生產(chǎn)實踐這里是兩個過程的交叉點。這個交叉讓生產(chǎn)實踐同時處于兩個獨立的過程中:橫向,是現(xiàn)實的、物質性的自然界中原料被生產(chǎn)成商品進入社會,成為人類世界的一部分的過程;縱向,則是我們抽象地將意識作為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一種總體性概念來看待,通過勞動過程將意識附加在物質之中的過程我們可以在橫向上找到現(xiàn)實世界的所有東西:自然界、原料、生產(chǎn)、商品、社會,所以橫向過程是“具體勞動”。而縱向過程則是哲學思考的產(chǎn)物,我們找不到勞動力,只能找到擁有勞動力的人;我們找不到價值,只能找到擁有價值的商品;這幾個從人、商品中抽象出來的概念所組成的過程,我們叫做“抽象勞動”。這兩種勞動的不同,我們就叫做“勞動的二重性”。

  考研政治知識點歸納(二)

  1. 真理的客觀性、一元性

  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

  真理具有客觀性,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真理的客觀性或客觀真理有兩層含義:

 ?、僬胬淼膬热菔强陀^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②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客觀的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于特定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在任何情況下,對于特定實踐活動中特定的認識對象來說,只能有一種認識是與特定的認識客體的狀態(tài)、本質和規(guī)律相一致的,這種認識就是真理。

  2. 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真理是個發(fā)展過程,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這是真理問題上的辯證法。

  (1)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

  真理的絕對性或絕對真理有三層含義:①就真理的客觀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都包含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這是無條件的、絕對的;②就人類認識的本性來說,完全可以正確認識無限發(fā)展的物質世界;③從真理的發(fā)展來說,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真理的相對性或相對真理是指人們在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層含義:①從廣度上說,它只是對客觀世界的一定范圍、方面的正確認識,有待于擴展;②從深度上說, 它只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層次的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于深化;③從進程上說,它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的正確認識,有待發(fā)展。

  (2)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關系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同一客觀真理的兩重屬性。任何客觀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tǒng)一。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聯(lián)結、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真理寓于相對真理之中,任何相對真理中都包含有絕對真理的顆粒;另一方面,絕對之中有相對,絕對真理通過相對真理表現(xiàn)出來,無數(shù)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所以,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不可分的,沒有離開絕對真理的相對真理,也沒有離開相對真理的絕對真理。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真理是由相對走向絕對的永無止境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人們獲得的每一個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絕對真理的一個成分,都是通向絕對真理的一個階梯。它是以往實踐和認識已經(jīng)達到的成果,又是進一步邁向絕對真理的起點;它是一個個承前啟后的中間站,又是一個個由相對向絕對轉化的關節(jié)點。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就是這樣由相對到絕對不斷發(fā)展和轉化的過程。

  (3)對待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承認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統(tǒng)一,就必須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對絕對主義,又要反對相對主義。絕對主

  片面夸大真理的絕對性,否認真理的相對性,認為人們可以一下子窮盡絕對真理,把已有的理論看成永恒不變的教條。相對主義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對性,否認真理的絕對性、客觀性,懷疑科學理論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觀隨意的東西。這種相對主義在實際生活中表現(xiàn)為懷疑主義和詭辯論。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和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對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又要發(fā)展,在堅持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堅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做僵死的教條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這兩種錯誤傾向。

  3.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是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表明真理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從內容上講,真理是運動發(fā)展著的事物的多方面規(guī)定的綜合,是多樣性的統(tǒng)一;從形式上講,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構成的理論體系。

  真理的具體性所包含的內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歷史的,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主觀對客觀的符合,它要受到條件的制約,并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離開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真理就是抽象的、無意義的。

38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