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語文 > 高中語文粵教必修5《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解讀(2)

高中語文粵教必修5《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解讀(2)

時間: 鳳婷983 分享

高中語文粵教必修5《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解讀

  歸去來兮①,田園將蕪②胡不歸③?(歸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還不回去呢?①來兮:助詞。②蕪:田地荒廢。③胡不歸:為何不歸去?!对娊?jīng)·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胡,何。)[開篇一聲長嘯,直抒胸臆,驚天動地,劈空而來,這是作者對人生大徹大悟之后作出的果敢決斷。在詩人的深層意識中,田園,是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園將蕪,意味著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歸去來兮,是田園的召喚,也是詩人本性的回歸。在結(jié)構(gòu)上,此句有振起全篇的作用,清林云銘云:“篇首‘田園’二字是通篇綱領”,“‘涉園’一段,了卻園事,而園不就蕪矣”,“‘西疇’一段,了卻田事,而田不就蕪矣”?!稓w去來兮辭》行文之法,正以“歸園田”三字為中心,將“歸去”之事“歷歷”想來,一一寫出。]既自以心為形役①,奚②惆悵③而獨悲?(既然自己認識到出仕不是出于本心,而是心神為外物役使,為什么現(xiàn)在一旦辭官歸隱卻又悵然若失而獨自悲傷?①心為形役:心志為外物所役使。役,役使、左右。②奚:為何。③惆悵:感傷失意的樣子。)[長嘯之后,作者回過頭來描寫作出這個人生重大決斷時所走過的心理歷程。心為形役,是對出仕原因的概括,照應了“序”中所說“口腹自役”,即出仕不是出于作者本心,而是為生活所迫。“惆悵獨悲”描寫了作者辭官時的心情。既然自己認識到出仕不是本心,照理說,辭官應該歡欣鼓舞,但真的一旦辭官歸隱卻又感到失意而獨自悲傷。對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作者自己也感到奇怪,禁不住向心靈拷問:這是為什么?其實,出現(xiàn)這種矛盾心態(tài)的原因是,作者出仕的本心并不只是為了“口腹之役”,而是為了濟天下蒼生酬報國救民。但因不甘被黑暗的現(xiàn)實、污濁的社會所左右,不得不違背本心辭官歸田。實際上辭官也是“心為形役”,不得已而為之,怎么不會“惆悵而獨悲”?那么作者怎樣解脫這種困惑呢?]悟已往之不諫①,知來者之可追②。(認識到過去的錯誤不可挽救,知道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①諫:止,猶救正、挽救。②追:補救。此二句語出《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作者引用這句話也暗含有“今之從政者殆而”的意思。殆,危險。)實迷途其未遠①,覺今是而昨非②。(誤入了迷路好在走得還不太遠,覺悟到今天辭官才是正確,昨日出仕大錯特錯。①迷途其未遠:化用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迷途,指出仕做官。②今是而昨非:以今之退隱為是,以昨之出仕為非。)[這四個句子是作者從“心為形役”中自我解脫之辭。前一句引自《論語》,后一句出自《離騷》,作者對先哲圣賢的教導一“悟”、一“覺”,反思過去,展望未來,于是從出仕與歸隱的“惆悵而獨悲”中解脫出來,毅然選擇了歸隱。]舟遙遙①以輕飏②,風飄飄而吹衣。(歸舟在水上輕快漂蕩,寒風飄飄吹拂衣裳。①遙遙:漂搖放流的樣子。②輕飏:輕疾,形容船行駛輕快的樣子。飏,yáng,飛揚,飄揚。)[這兩句似寫景實寫情,船行順風,輕快如飛,心情愉快亦盡在其中,見得棄官如釋重負。]問征夫①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②。(向行人打聽前程還有多遠,遺憾天未亮晨光暗昧朦朧。①征夫:遠行之人。②熹微:天色微明。熹,xī,放光明。)[這是作者想象他的歸程。問路行人,可見暗自計程,迫不及待。“恨晨光之熹微”,怨時間過得太慢,天色亮得太遲,以表現(xiàn)其急切盼歸的心情。閱讀本文要注意的是,《辭》寫于作者辭官之前,因此有關歸途、歸居、歸耕的描寫均系想象之詞。周振甫先生說:“《序》稱《辭》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錄’、‘直述’,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籽’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象,不言可喻矣。”錢鐘書先生認可為周先生的說法,也認為本文自“舟遙遙以輕飏”至“亦崎嶇而經(jīng)丘”,“敘啟程之初至抵家以后諸況,心先歷歷想而如身正一一經(jīng)”。而彭澤與陶舍,咫尺之遙,作者無須問途,所以“舟遙遙”這四句也當是想象之景,并非寫實。]

  第1段,寫辭官歸田時從出仕與歸隱的困惑中解脫。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但真要辭官歸田之時卻“惆悵而獨悲”。于是作者轉(zhuǎn)入反思,在反省中覺悟“今是而昨非”,在悔悟與慶幸中獲得解脫,最后想象將輕快地奔上歸途。

  乃①瞻②衡宇③,載欣載奔④。(一眼望見我簡陋的家門,心中歡快向前飛奔。①乃:于是、然后。②瞻:望見。③衡宇:橫木為門的房子。衡,同“橫”。宇,屋檐。《詩經(jīng)?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意思是賢者安于貧賤。古代常用“衡門”、“衡宇”指貧賤者的居處。④載欣載奔:一邊高興,一邊奔跑。載……載,又……又。)[寫初見家門時的歡欣雀躍之態(tài)。]僮仆①歡迎,稚子②候門。(年輕童仆上前歡迎,年幼兒子候望在家門。①僮仆:尚未成年的仆人。僮,“童”的本字,古稱未成年的男子。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出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②稚子:幼小的兒子。淵明此時共有五子,長子十三歲,幼子五歲。)[家人歡迎,使作者感到丟官的快慰。]三徑①就②荒,松菊猶存。(家園蕭條近于荒廢,青松秋菊凌風傲雪,尚喜猶存。①三徑:用東漢蔣詡于王莽時免官歸家的故事。漢代趙歧《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因以“三徑”指歸隱后所住的田園。②就:接近。)[這里是說出仕之后,庭院的小路都快要荒蕪了。惋嘆之余,大有恨不早歸之感。所喜手植松菊依然無恙。松菊猶存,以喻堅芳之節(jié)仍在。]攜幼入室,有酒盈樽①。(領著幼兒進入室內(nèi),備有美酒斟滿酒樽。①樽:盛酒器。)[兒女在側(cè),享天倫之樂,有酒盈樽,享口福之樂,示平生之愿已足。“乃瞻衡宇”起八句想象抵家時欣喜若狂之態(tài),作者變六字長句為四字短句,以表達其歡欣暢快的心情。]引①壺觴②以自酌,眄③庭柯④以怡顏⑤。(取來酒壺舉杯自斟自飲,悠閑地觀賞庭中的樹木心曠神怡,喜笑開顏。①引:取來。②壺觴:酒壺與酒杯。觴,shāng。③眄:miǎn,斜視。這里是悠閑觀賞的意思。④柯:樹枝,代指樹。⑤怡顏:使臉上露出愉快顏色。怡,愉快喜悅,這里用如動詞,使動用法。)倚①南窗②以寄傲③,審④容膝⑤之易安。(靠在南窗寄托傲世之情,深知居室狹小易得安閑。①倚:靠。②南窗:居室南面之窗,窗外可見蔥秀俊偉的廬山。③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懷。④審:明白,深知。⑤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極言居室狹小。《韓詩外傳》卷九:“楚莊王使使賚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計之。’即謂夫人曰:‘楚欲以我為相,今日相,即結(jié)駟列騎,食方丈于前,如何?’婦人曰:‘夫子以織屨為食,食粥毚履,無怵惕之憂者,何哉?與物無治也。今如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于是遂不應聘,與婦去之。”按:“箕帚之使”指妻子。“結(jié)駟列騎”指車馬成隊,形容地位高貴。“食方丈于前”是說擺在面前的食物有一丈見方之多,形容生活奢華。作者引用這個曲故,表示自己寧安容膝之貧居,而不愿出去做官,同時也暗寓了對妻子的贊美,蕭統(tǒng)《陶淵明傳》:“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這四句想象歸舍。飲酒開懷,陋室易安,寫出作者知足長樂;斜視庭柯,傲倚南窗,寫作者孤介傲岸。]園日涉①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②。(每天漫步家園興味無窮,院中雖有柴門常閉關。①涉:涉足、散步。②常關:經(jīng)常是關閉著的,意謂不常與人往來。)策①扶老②以流憩③,時矯首④而遐觀⑤。(拄著拐杖漫步休息,時爾抬頭遠眺閑觀。①策:杖,這里用如動詞,拄著。②扶老:手杖的別名。③流憩:指無目的地漫步和隨時隨地地休息。流,周游。④矯首:抬頭。矯,舉,抬起。⑤遐觀:遠望。)[這四句由居室移到庭園,寫涉園之樂。作者日日園中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作者望到了什么?“遐觀”二字引起下文。]云無心①以出岫①,鳥倦飛而知還。(閑云悠悠飄出山間,鳥兒疲倦也知飛還。①無心:無意,形容云隨意飄蕩的樣子。①岫:xiù,有洞穴的山,這里泛指山峰。)景①翳翳②以將入③,撫孤松④而盤桓⑤。(夕陽漸暗日將落山,我撫摸孤松流連忘返。①景:指日光。②翳翳:yíyí,光線暗弱。③入:指太陽落山。④孤松:獨立挺拔之松,是卓然高節(jié)的象征。⑤盤桓:徘徊、逗留。)[此四句寄托深遠,作者“矯首而遐觀”,望見云、鳥、日、松,觸景生情,于是“撫孤松而盤桓”,又產(chǎn)生“惆悵而獨悲”之情。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jié)。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清陶澍集注《靖節(jié)先生集》評下二句:“閔晉祚之將終,深知時不可為,思以巖棲谷隱,置身理亂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節(jié)也。”這些評說啟發(fā)我們,研讀這幾個句子必須透過景物描寫窺視作者內(nèi)心對國事的焦慮。“云無心以出岫”,反襯作者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有心出仕,“鳥倦飛而知還”,結(jié)果在宦海中搞得筋疲力盡,下決心返歸園田。但是,陶淵明為東晉元勛之后,曾祖陶侃是東晉初期的名將,他能對晉王室的前途無動于衷嗎?“景翳翳以將入”,眼睜睜看著東晉王朝像落日一樣衰微下去,卻是無力回天,于是“撫孤松而盤桓”,那種獨木難支的痛苦在作者的內(nèi)心煎熬!]

  第2段,寫作者在解脫了出仕與歸隱的困惑之后,想象歸家的歡樂。此段分三層,第一層承上段而來,作者歸心似箭,在到達家園之時完全變成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一派狂喜之態(tài)。“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熱烈歡迎。“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象舉家歡宴,開懷暢飲的情狀。第二層由居室到庭院,寫居室之安,涉園之趣,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第三層寫遐觀之景,觸景生情,引出對國事的焦慮。作者至此,在一陣狂喜的高潮之后,復又盤桓回思,念及國事,情調(diào)轉(zhuǎn)為低沉。那么陶淵明又是怎么從此種焦慮中解脫出來呢?請看下文。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高中語文粵教必修5《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解讀

25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