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人教版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人教版
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七年級語文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板書設計、教學方法與步驟等內(nèi)容。小編整理了關(guān)于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掌握文中的生字詞,②感知文章內(nèi)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zhì)疑。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領(lǐng)悟成長的真正含義。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品味語言,體驗父愛,感悟成長。
2、難點:
①記敘文中的插敘手法。
?、谟洈⑽闹械姆P與照應。
三、學情分析:
兩個班的學生都存在語文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主要表現(xiàn)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拼音知識不過關(guān),有二分之一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深層次的文本意蘊無法自我探究,而全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都很薄弱。
學習語文知識的態(tài)度大部分學生態(tài)度端正,但是大部分學生思想比較懶惰,不愿意思考,害怕思考,喜歡坐享其成。三分之二的學生學習沒有積極主動性,學習需要老師強制性德施加壓力。課外閱讀知識面窄,沒有學生會主動去涉獵名著、文學知識,沒有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也沒有寫讀書筆記、摘抄的好習慣。
四、教學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三分鐘
二、導入新課
詩人汪靜之有一首詩寫得很美,我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其中的幾句:……生命是一樹繁花,時間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詩人關(guān)于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么絢麗與多情啊!可
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兒時的記憶里,父親的花兒卻落了。 ____ (板書課題)
三、了解作者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原籍臺灣苗栗[lì]縣頭份鎮(zhèn),作家。后來主持《聯(lián)合報》副刊1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guān)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
四、學習基礎(chǔ)知識:
(方式:指名注音,指名聽寫 正音正形后齊讀)
注音:衣襟jīn 雞毛撣dǎn子 玉簪zān花 驪lí歌 花圃huā pǔ
抽chōu屜ti 屜tì 雇gù車 咻xiū咻 哭號kū háo
聽寫: 腫脹 zhǒng zhàng 狼狽láng bèi 柵欄zhà lán 包袱 bāo fú
廊檐láng yán 徘徊pái huái 恐懼(kǒng)(jù)
花圃:培育花兒幼株或幼苗的園地。
咻咻:模擬揮舞鞭子時發(fā)出的聲響 玉簪花:一種庭園觀賞植物,花白色,芳香
驪歌:告別的歌 零落:稀疏不集中。指朋友都在各地東奔西走
叮囑:叮嚀囑咐 知交:知己的朋友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五、跳讀全文,感知課文
1、本文的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這個題目實際上具有兩層含義,是哪兩層含義呢?(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稟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
2、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為線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聯(lián)起來嗎?請談談自己的看法?!?A花 B畢業(yè)典禮 】【貫穿全文的線索不僅僅是對爸爸愛花的描寫,還有一條什么線索呢?(畢業(yè)典禮)而作者在描寫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憶,這種寫作手法叫做什么?(插敘)】
六、理清課文脈絡
畢業(yè)典禮前:
一(1-2) 我由襟上的夾竹桃想起了爸爸。
二(3-12) 回憶了我在醫(yī)院看望爸爸的情形。
三(13-30)回憶了爸爸逼“我”上學的情形。
四(31-34)回憶了爸爸喜歡花的情形。
畢業(yè)典禮中:
五(35-37)畢業(yè)典禮。
六(38-45)回憶了很多人希望“我”快快長大的情形。
七(46-53)回憶了爸爸讓“我”單獨去匯款的情形。
畢業(yè)典禮后:
八(54-67)畢業(yè)典禮后,爸爸的花兒落了。
七、愛的體驗與表達:
1、看了作者與父親的故事,老師領(lǐng)悟到了父親的深深的父愛,這愛的成分之一,在老師眼中,是一份嚴格的要求,老師是從父親逼著我去上學這個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親的愛中還有哪些成分嗎?請結(jié)合具體的語句談談。
A殷切的希望 B嚴格的要求 C溫暖的關(guān)懷 D熱忱的鼓勵 ……
2、看了同學們所歸納的愛的成分,老師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那就是:父愛如山,我領(lǐng)略了它的沉穩(wěn)與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說說你的感覺嗎?(訓練語言表達)
(父愛如大海,陽光、月光、春風、春雨……)
八、小結(jié):文中的父親讓我們感受到了父親對女兒的關(guān)愛,我們也體會到了我們的父親對我們的關(guān)愛。那么,讓我們在成長的記憶長河中謹記:生活中,有一個人叫父親,有一種愛叫父愛。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通過這些線索寫了哪些事?
二、分析重點段落:
1、第一段寫爸爸對她說的話,還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對應?
?、?ldquo;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回
憶起爸爸叫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
?、?ldquo;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回憶起爸爸懲罰她賴床不起,使好明白爸爸對她的愛是很深的。
③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訊時,表現(xiàn)出從來沒有過的鎮(zhèn)定和安靜。她為什么會有
這樣的表現(xiàn)?(與“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大了,是不是?”這句話相對應)
?、茏髡哂冒职謵刍ê彤厴I(yè)典禮這兩條線索貫穿全文,并且采用插敘的手法,在其中穿插了一系列的回憶。而這些回憶和描寫都是由爸爸的一席話引起的。作者采用這樣的思路是為了起什么作用呢?
(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而又波瀾起伏,內(nèi)容豐富而不混亂,更加深刻地體現(xiàn)了對父親的愛)
2、在回憶的事件中,寫的最詳細的是兩件事,爸爸逼“我”上學和爸爸讓“我”一個人去匯款。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通過這兩件事刻劃爸爸的形象。
?、砰喿x第二、四段,完成下列問題:
?、僮x22、23、28、29四個小節(jié),兩者體現(xiàn)出的爸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這種不同的描寫顯得矛盾嗎?(既嚴厲又充滿愛心)
②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影響?(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蹎为毴R款這件事對“我”的成長起了什么作用?從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使“我”有勇氣闖過困難,感受自己長大了)
?、崎喿x全文,歸納一下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長的歷程。
?、侔职直砻婧車绤枺瑢嶋H上卻充滿愛心。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來了。很重感情,特別愛花。
?、?ldquo;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懶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勵下有了挑戰(zhàn)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爸爸話語的激勵下最終以成人的姿態(tài)鎮(zhèn)定地面對爸爸去世的惡耗。
?、圩髡咴谖闹袥]有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而是通過具體的事情,用細致的動作描寫展現(xiàn)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長的過程,這些描寫將感情表現(xiàn)得深沉而含蓄,值得大家深刻體會。
3、問題探討:【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y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jīng)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jīng)過;最后畢業(yè)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p>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jīng)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y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yè)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yè)典禮結(jié)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他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p>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p>
三、總結(jié):通過寫爸爸對“我”嚴中有愛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時“我”的人生體驗,表現(xiàn)了“我”從中感悟到爸爸去世后自己雖然還小,但也應承但起許多原屬于爸爸的責任。
板書設計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和父親的故事: 父愛如山 成長的足跡
A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yè)典禮 A殷切的希望 A六年后我當上學生代表
B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B嚴格的要求 B能做許多事
C爸爸逼我去上學,并給我送來棉衣 C溫暖的關(guān)懷 C再也沒有遲到
D爸爸死后,我非常鎮(zhèn)定、安靜 D熱忱的鼓勵 D成長為一個小小的大人
四、作業(yè)
1、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課后練筆。參考題目:
A成長是首歌 B閱讀父親 C父愛的光輝
D 我不想(渴望)長大 E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2、抄寫生字詞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tài)。衣襟上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jīng)長大了。
提問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1高效的提問策略能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大的好奇心,同時也是出于這種好奇和好動他們對事物就不能夠保持長久的注意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這就導致學生的思維始終跟不上教師的步伐,從而影響教學進度,而高效的提問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將焦點集中在問題上,思維惰性就能夠得到改善,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1.2高效的提問能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現(xiàn)在的學生依賴性比較強,遇到問題時習慣性的尋求別人的幫助,當老師的問題高效且有針對性時則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獨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蛘咴诮虒W的過程中采用分組討論,讓各小組提出對文章有見解性的問題。
1.3高效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
由于認知能力的不同初中生在語言表達方面也會有所欠缺,而教師的課堂提問則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好的交流表達平臺,教師也會對學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表達對問題的看法理解,不僅使自己的表達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得到提高。
二、提問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師的提問過深或過淺,過多,與文章中心偏離
提問過深會使學生因為想不到問題的答案而產(chǎn)生沮喪的心理,容易失去興趣。提問問題太淺往往使學生看待問題過于注重表面,缺乏對文本的認識。教師習慣性的提問過多,比如有的教師習慣講“是不是呀”,這類型的提問會使學生順著教師的話說,導致學生們不去思考為什么是這樣。偏離中心有優(yōu)劣之分,可能會給學生補充許多課外的知識,但是離文章的重點相差甚遠,學生往往會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課外的部分而對文章本身的內(nèi)容失去了興趣。
2.2正在回答問題的學生沒有得到教師的正面回應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問問題,也要認真傾聽回答,成為一個好的聽者。當老師面帶微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時,學生可能會放松的思考問題的答案條理清楚的講述出來,當教師面對學生的回答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情緒時,學生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記如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當學生面對一個耐心且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時可能在無形中給予他們鼓舞。如果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重視,一方面會表明教師缺乏教學修養(yǎng),不知道注意和傾聽的重要作用,會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另一方面表明教師不夠尊重學生,沒有把學生在心底擺正位置,這種消極的不良因素會極大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所提問題過于老套,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習慣將文章拆解開來,分段式的敘述概括段落大意,不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有的教師所提問的問題過于死板,提問的方式老套且無新意。例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習慣提問學生:“這篇課文共有幾段;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這種提問方式不僅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產(chǎn)生學而無味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采用另外的提問方式:“文章共講述了幾次父親的背影;父親的背影都在那些段落;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背影是寫作的重點”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文章共有多少段,也能夠了解文章的寫作重點。
三、提問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1問題的提問方式要有系統(tǒng)性邏輯性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構(gòu)思問題的時候,要注重文章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注意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多構(gòu)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這樣能夠?qū)W習內(nèi)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3]。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在文章中的第六段描寫父親爬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這一段是文章中的題眼,在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背影”印記。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文章描寫父親的衣著有什么目的;用了哪些形容詞描寫父親的體態(tài)以及父親走路的動態(tài);文章中用了哪些動詞描寫父親攀爬鐵道”通過這一系列的提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了解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3.2問題的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重難點的把握,應根據(jù)難點設計問題,使學生了解主次更好的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在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在講解《孔乙己》這篇文章時問學生“孔乙己的姓名”,問題看似簡單明了但卻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教師引導學生通讀文章,進行思考,讓學生們了解為什么人們不叫孔乙己的姓名,然后逐步解決文章中的難點。
3.3問題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教師在教授課堂內(nèi)容時,適當?shù)穆?lián)系當下的熱門話題或者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事情,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講授知識時課外內(nèi)容與課內(nèi)的結(jié)合更容易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同時能夠拓展知識面,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朱自清的《背影》進行課堂消解的時候,可以播放背景動畫《懂你》,讓學生體會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情感。父母之愛樸實無華,時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回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講述父母為自己做得感人的事情,與身邊的同學一同分享自己的幸福。
四、結(jié)語
現(xiàn)今的課堂教學少不了課堂提問,課堂提問作為一種教學策略為廣大教師所運用,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被重視,教師只有對當下的課堂提問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大膽的采用具有藝術(shù)性的提問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同時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進而由淺入深的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實現(xiàn)教學目的。
作者:易翔云 單位:浙江省溫州市任巖松中學
看了“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設計人教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