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有感
北大紅樓有感
北京大學紅樓紅瓦鋪頂,故名"紅樓"。參觀完了北大紅樓是否有被震撼到呢?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你帶來的北大紅樓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北大紅樓觀后感一
說起五四運動從小就知道,但是五四運動的深刻內涵卻連皮毛都道不明。懷著求知的欲望和崇敬的心情,那天我走進了住所相鄰的早期北京大學紅樓“五四運動”的策源地。
北大舊址紅樓,從外面看上去,它不像別的紀念館一樣粉刷一新,正相反,他和我們50后看到自己剛工作時住的宿舍樓的感覺是一樣的。而實際上,當我從正門進去,看了僅僅是第一層的陳設之后,我意識到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幢建筑或一個紀念館。這棟樓是1916年由蔡元培先生和比利時人貸款20萬大洋購下,經過簡單的裝修整備以供學生使用,分出了書庫、閱覽室、教室等房間,陳設簡單;閱覽室按照當時的照片復原了實際的布局擺設,一張管理員的桌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因為我們的毛主席就是在這張桌子后面工作的,任何人都要經過他的許可才能進入這件閱覽室,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覺我們與主席的距離是這么近。在閱覽室的一角展出了當時的職員薪金,從校長蔡元培月薪600大洋到最底層圖書管理員毛澤東月薪8塊大洋都詳盡列出。蔡元培先生的系列展覽,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蔡元培先生對于北大的改造。包括改變校風,整頓學員,聘請老師等等,難以一言而卒。其實,我在這里感受到的不是這棟建筑如何如何令人贊嘆,而感到的是切切實實的一種精神,活的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這在當時是多么難得,常人難以想象,而在一所學府里面,能夠讓堅定的?;逝珊蛨远ǖ母锩h共存,同時還有為數不多的改良分子,這在舊中國是極為難見的,我想,也許僅此一例告訴我們這是什么?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融合,一種讓人暢想已久的“平等、自由、博愛”的精神,在一間講堂里,能夠讓?;逝傻墓鉴欍懞瓦M步的陳獨秀互相爭論、探討,在別的地方難以見到。而即使是在現(xiàn)在,也難讓我們見到哪間學府的老師因為觀點不同而發(fā)生學術的爭論。
在這樣的學府中,學術的自由和學術的進步是第一位的,需要的是真正的學識,只要你有真正的學識,就可以來這里任教,這才讓我能夠在這些紀念的照片中找到魯迅、胡適、陳獨秀、辜鴻銘等等,他們的政見不一定相同,但是他們有一點相同,那就是他們能夠服務學生,這才是這所學校最重要的。蔡元培先生不僅改造了這間學府,更重要的是他像一個外科醫(yī)生一樣,拿著精神的手術刀將這個民族的腐朽墮落的壞死組織一刀一刀割去,這才是這所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最重要的原因。
五四運動是從北京爆發(fā)的,而北京的運動是從北大爆發(fā)的,紅樓的盛名,還源于90多年前的“五四”運動。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5月4日下午2時,北大學生從紅樓出發(fā)到天安門舉行示威游行。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十幾所大專學校的3000余名學生積極響應,高呼“還我青島”、“取消21條”、“外爭主權,內懲國賊”等口號,沖破反動軍警的阻撓,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天安門前,舉行抗議集會,一場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fā)了。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大批愛國學生遭到逮捕,后北洋政府迫于社會壓力,釋放了所有被捕學生。學生歸來的當天,蔡元培親率全體北大師生員工在紅樓前迎接,并發(fā)表講話,倍加慰勉。他也因此被北洋政府一度免職,引發(fā)了北大學生的一場“挽留蔡校長”運動。我深刻感到了這位年過半百的校長對于學生的愛護,然而更多的是對于孩子們的那種“雛鳳清于老鳳聲”的贊賞,對于他們能夠接受進步思想的欣慰,我想,一個校長對于這些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這所學校對于學風的態(tài)度。
紅樓本身就是一個沉甸甸的文物,她即證明著一段輝煌的歷史,也見證了諸多文化名流流金歲月。我從這里的每一扇門走進屋子,環(huán)繞一周然后再走出這間屋子,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氣息——平等與民主、進步與革命。吸納女學生、開設體育課、設立進德會,所有的這一切讓我在這里找到了這個民族能夠繼續(xù)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下去的理由。只要這幾間屋子的氣息沒有淡去,這個民族就永遠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實際上,這里所散發(fā)出來的氣息足足持續(xù)了近百年,而且還將繼續(xù)。保存它,永遠保存它!
北大紅樓觀后感二
上周末,我與單位同事一起赴北大紅樓進行參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北大紅樓原為國立北京大學校舍,1918年建成時為學校文科、校部及圖書館所在地。紅樓成“工”字型,磚木結構,地上四層,地下一層,通體用紅磚砌筑,故名“紅樓”。紅樓不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還是馬克思主義宣傳的前沿陣地,也是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的誕生地,許多革命先烈如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毛澤東等都曾在此工作,留下歷史印記。
走進紅樓,看到蔡元培先生提出“兼容并包”的手稿、李大釗、魯迅等人的信件、毛澤東同志工作過的閱覽室、“五四”運動的宣傳單,仿佛將我們帶回了那段坎坷而又精彩的年代,感受到了無數有志青年在面對國家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用實際行動喚起民族的覺醒,挺起民族的脊梁。歲月易逝,精神永存,他們的赤子之心、愛國情懷、追求進步與民主的精神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不斷進步。
“五四”運動的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它也告訴我們青年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銘記歷史,勇?lián)姑谌嫔罨母锏年P鍵時期,廣大青年應牢記自己的責任,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作為從事能源行業(yè)的青年,我們不僅要秉承“愛崗敬業(yè),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更要勤于學習、自強不息,砥礪前行,堅定“以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降本增效”的理念,做好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培養(yǎng)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積極進取的價值取向,為實現(xiàn)“貢獻優(yōu)質能源,筑夢碧海藍天”的國家使命而不懈努力。
北大紅樓觀后感三
10月23日,點點細雨為深秋的北京更添幾分涼意,但這并不能阻擋同學們的熱情。上午8點30分,選修“文學學科史”這門課的中文系學生從學校出發(fā),前往位于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在孟登迎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大量有關新文化運動的圖片和文物,回顧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風貌。在紅樓一層,同學們看到了經復原后的李大釗擔任北大圖書館主任時的辦公室、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以及北大學生上課的大教室,并且觀看了一個有關紅樓歷史的小影片。
北大紅樓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近代建筑,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因其主體由紅磚砌成而得名。這是一座包括地上4層、地下1層的“工”字形長條建筑,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策源地,1961年3月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向廣大游客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
館內基本陳列為新文化運動陳列專題展覽,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分為“共和制度下的社會變革”和“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第二部分為“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分為“高揚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以及“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第三部分為“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深入”,分為“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參觀結束后,一位姓鄧的同學深有感觸,還在陳列館的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想。“我們當代青年應繼承五四精神,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革命先驅的愛國主義熱情是我們必須具備的。”
北大紅樓觀后感四
4月28日,我們到五四大街參觀了北大舊址紅樓,從外面看上去,它不像別的紀念館一樣粉刷一新,正相反,如果我們誤打誤撞沒有注意其他的標志,那么他和我們50年后再看到自己的宿舍樓的感覺是一樣的。
而實際上,當我們從正門進去之后,我完完全全被我所見到、所感知的一切震撼了,從頭到腳,由內而外的震撼,全面的,徹底的……
當我看到僅僅是第一層的陳設之后,我意識到,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幢建筑抑或一個紀念,讓我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的是我由此而感到的一切,是這里的一切讓我感到,我應當受到這樣的震撼……
在這里,例行公事地介紹行進路線等工作全部免去,因為我認為以我的文字不足以表達它們所能給與我的感覺,而我的一切都不足以說明它們給與我的震撼,因此,我們還是做幾個橫截面聊作觀察吧。
首先是這棟樓的狀況,校舍由蔡元培先生和比利時人貸款20萬大洋購下,經過簡單的裝修整備以供學生使用,分出了書庫、閱覽室、教室等房間,陳設簡單;
接下來是閱覽室,這間閱覽室按照當時的照片復原了實際的布局擺設,一張管理員的桌子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因為我們的毛主席就是在這張桌子后面工作的,任何人都要經過他的許可才能進入這件閱覽室,我們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感覺我們與主席的距離是這么近。在閱覽室的一角展出了當時的職員薪金,從校長蔡元培月薪600大洋到最底層圖書管理員毛澤東月薪8塊大洋都詳盡列出;
下面是蔡元培先生的系列展覽,讓我感受最深的是蔡元培先生對于北大的改造。人說,一個國家能否強大要看他所擁有的學校夠不夠強大,北大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學生多為官紳子弟,學風懶散,學員多沒有上進心,于是我們看到了在入門展出的蔡元培先生回憶錄中的一句話,有人勸他不要去北大任職,因為這里很難整頓得好,下來之后既得罪人又吃力不討好,于事無補,但是蔡元培先生義無反顧執(zhí)意來到北大并隨之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改變校風,整頓學員,聘請老師等等,難以一言而卒。其實,我在這里感受到的不是這棟建筑如何如何令人贊嘆,而是在這里展出的東西令我實在向往,我感到的是切切實實的一種精神,活的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這在當時是多么難得,常人難以想象,而在一所學府里面,能夠讓堅定的?;逝珊蛨远ǖ母锩h共存,同時還有為數眾多的改良分子,這在舊中國是極為難見的,我想,也許僅此一例。這是什么?是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融合,一種讓人暢想已久的“平的、自由、博愛”的精神,在一間講堂里,能夠讓?;逝傻墓鉴欍懞瓦M步的陳獨秀互相爭論、探討,在別的地方難以見到,而即使是在現(xiàn)在,也難讓我們見到哪間學府的老師因為觀點不同而發(fā)生學術的爭論。
這是一個學校的學風,也是一個國家的學風,我們的國家需要這樣的精神,我們的民族需要這樣的爭論,我們需要他們!講解員告訴我們辜鴻銘負責講授英國文學一段時間之后被學校辭退,我們不僅要懷疑這樣的精神是否貨真價實,然而實際上,辜鴻銘是因為一年僅僅教授八節(jié)課的教學態(tài)度而被辭退,這使我們感到,在這樣的學府中,學術的自由和學術的進步是第一位的,沒有那么多的政治斗爭,爭權奪利,這里不需要這些,需要是真正的學識,只要你有真正的學識,就可以來這里任教,這才讓我們能夠在這些紀念的照片中找到魯迅、胡適、陳獨秀、辜鴻銘等等,他們的政見不一定相同,但是他們有一點相同,那就是他們能夠服務學生,這才是這所學校最重要的。蔡元培先生不僅改造了這間學府,更重要的是他像一個外科醫(yī)生一樣,拿著精神的手術刀將這個民族的腐朽墮落的壞死一刀一刀割去,這才是這所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最重要的原因,而在軍政府的辦公室里是決不會有這樣的進步思想的,決不會!
很多人看過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的啟蒙思想的著作,里面的文字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有人說,讀著他們的文字,感覺就像熱血沸騰一般,那是平等和自由的思想在刺激著讀者的每一根神經,扣人心弦,他們的作品不僅讓進步的青年、學者為之振奮,而且也讓腓特烈大帝、葉卡捷特琳娜二世這樣的封建君主為之擊節(jié),這就是民主的思想帶給人們的震撼。我來到這個北大的原址,看著這些照片圖文,我同樣也能感覺到相同的感覺,看著這些文字,我就像是在品讀一部民主著作一般感覺自己的精神為之一震。
五四運動是從北京爆發(fā)的,而北京的運動是從北大爆發(fā)的,三千名學生中近三分之二十從這里走出去的,而被捕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是這間學府的學生,作為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四處奔走,并在孩子們釋放之時帶領學校全體教員在校內為之歡迎,我們深刻感到了這位年過半百的校長對于學生的愛護,然而更多的是對于孩子們的那種“雛鳳清于老鳳聲”的贊賞,對于他們能夠接受進步思想的欣慰,當時有學生回憶說,他們看到校長先生在風中無聲垂下熱淚,風將先生的頭發(fā)吹亂,然而先生卻在鼓勵所有的學生,這讓看到這一場景的所有人無不感動。我想,一個校長對于這些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這所學校對于學風的態(tài)度。一個學校如果沒有精神的凝聚力,那這所學校就是一潭死水,如果一個學校的校長如果沒法為這樣的精神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那他就是在親手將這所學校的奠基拆除。一所學府不能沒有屬于自己的精神臺柱,為了捍衛(wèi)和維護這樣的精神,學生們、老師們甚至可以不惜犧牲生命拋灑熱血,這才是這所學府最值得欣慰的地方。我們在這樣的照片中感到了這樣令人欽佩的力量,即使在日占時期將校長換作是周作人也絲毫沒能改變這所學校所應擁有的精神力量,這就是我之所以欽佩北大的最為充分的理由!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支起整個地球。”阿基米德如是說。而實際上,在這棟四層占地不大的教學公寓中,通過我們參觀陳獨秀、李大釗的工作、生活的原址,我們感到,當時的中國是有所有擁有這樣進步思想的人們所支撐起來的,一個民族的生存與否,決定在他的精神是否已經壞死,壞死的精神足以讓一個民族休克甚至死亡,而在當時,我們的民族在這樣幾間小屋中散布出了新的生機,而且是蓬勃欲出!
我們從這里的每一扇走進屋子,環(huán)繞一周然后再走出這間屋子,迎面而來的是一種氣息——平等與民主、進步與革命。吸納女學生、開設體育課、設立進德會,所有的這一切讓我們感到這個民族還是有希望的,我們在這里找到了這個民族能夠繼續(xù)為自己的生存而奮斗下去的理由。只要這幾間屋子的氣息沒有淡去,那么這個民族就還有可能重新屹立于民族之林。而實際上,這里所散發(fā)出來的氣息足足持續(xù)了近百年,而且還將繼續(xù)。
保存它,保存它,永遠保存它!
如果有人懷疑中國缺乏民主與平等、進步與自由的精神,那就來看一看這里的展覽。我們找到,在進德會的名單中,要成為丙類也就是最高級別的品德兼優(yōu)的成員需要不吸煙不喝酒,而當我們發(fā)現(xiàn),蔡元培先生和李大釗先生的名字寫在了乙等一欄,講解員告訴我們——蔡元培先生喝酒,李大釗先生抽煙……
歲月易逝,精神永存。漫步在紅樓,用身體與心靈來感受這片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魯迅、蔡元培、胡適等革命先輩和文化巨匠生活工作過的土地。正是在這里,我們從這些現(xiàn)代中國新文化巨人們的身上重新找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前行的精神氣韻?;仡櫮嵌慰部蓝志实臍v史,我們也再次感受到了五四運動和新文化思潮的波瀾壯闊。
這是一篇觀后感,但是也不僅僅是一篇觀后感……
其實說,在這里我們應當找到許久迷失的自我,需要認清我們將要前進的未來,還要知曉,何以有我們,又何以有我們的未來……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