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3篇
學習語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長期的積淀,才能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范文1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擁有了一片暢想的天空。
過去,學生課堂朗讀少,往往課堂放錄音或教師范讀,有些老師確實讀的無可挑剔,可是長此以往,老師的朗讀水平是提高了,可學生呢?新課改在朗讀課文時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新課改注重學生自我朗讀體驗。倡導“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讀暢、讀情、讀境,
如此步步深入的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由淺入深的把握課文,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diào)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實現(xiàn)了自我與作者的心靈交流。
新課改在質(zhì)疑解惑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過去教育沒有給學生留下質(zhì)疑的余地,往往是老師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制定好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陷阱里跳。新課改“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zhì)疑解惑”,沒有了標準答案,學生的回答也豐富多彩了。老師輕松了、學生活躍了、課堂效率提高了。
新課改如一縷清風,注入學生的心田。愿新課改永葆青春活力。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范文2
新課程實施以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正是借著課改這場春風,我們語文教師抖掉了身上的僵硬外殼,開始以更靈活多變的方式進行教學。新課堂的內(nèi)容豐富了、形式生動了、氣氛活躍了。學生因此變得興奮而充滿活力。在語文課堂上課堂氣氛異?;钴S,學生們敞開了心扉,對所學內(nèi)容侃侃而談,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也因此而變得睿智而飽含激情。但是,我們在盡情收獲累累碩果的同時,亦嘗到了不該有的苦澀。學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也有減損苗頭,此等現(xiàn)象不得不使我們從語文課改的狂喜中清醒起來,去反思教學中的這些失誤。語文課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學生畢業(yè)后,大多數(shù)學生書不會讀,字不會寫,文不通,字不順,那可真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悲哀。語文就是語文,有其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語文教學理應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學得基本的語文技能,懂得語言運用規(guī)律。我們關注語文教學的精彩,但有時精彩的外衣卻掩蓋了學生基礎知識不牢的本質(zhì),所以我們必須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以辯證的眼光,重新審視語文課改中的基礎知識訓練。
經(jīng)過幾天的暑期教師培訓,我對新課標又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體會。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其主要任務是要進一步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fā)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xiàn)場制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jié)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wǎng)”搜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2、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xiàn)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xiàn)場發(fā)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教學相長。
3、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強調(diào)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lián)系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并強調(diào)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4、批改作文要針對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nèi)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里、怎么個好法兒,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5、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借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xiàn)自我完善與自我發(fā)展。
通過這次學習,我想對于新學期的教學工作,有相當大的幫助。
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范文3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fā)展,知識的不斷更新,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有新的標準。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培養(yǎng)出新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chuàng)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全面推進教育改革,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打破了語文課“一部教材教到底,一張嘴講到底”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仿佛一陣春風,喚醒了這樣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去的語文課枯燥乏味,新課程改革開始使現(xiàn)在語文課開始煥發(fā)生機和活力。語文課也就不再是單純的教“教材”,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文,真正的進入到課文當中,感受課文的美。學生學得更深入更扎實,而且越學越有滋味。語文課上,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逐漸提高。下面談談本人的一點感受。
要留足夠的空間給學生質(zhì)疑
過去的老教法是教師教教材,根據(jù)教材在課文中向學生提問,師問生答。而結合新課改要求,在品讀課文時,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目的,能引發(fā)學生深入地思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感悟含義,從而獲取新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樂意的去學。學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盡量的少提或不提,問一大串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就受到制約,失去了質(zhì)疑的權利與機會。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書。如在教學“牧場之國”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荷蘭是牧場之國?”讓學生帶著問題讀全文,這樣學生思考的空間較大,也就盡情的品讀了全文。反之,如果提這樣的問題“荷蘭有多少牧馬?草原有多大?”等這些繁瑣無味的問題,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難點,適時讓學生質(zhì)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生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滿足,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新的知識??傊?,在語文學習中,要抓住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問題,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在主動的參與中,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重視過程,強化訓練。
語文學習是認知過程,同時又是實踐過程。還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離不開求知實踐。為此,我們必須把“過程”放在比“結論”更重要的位置,把學生的參與落在實處。習慣上,人們一提起參與就會覺得是指學生課堂答問。教師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師的設計順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參與”。這種只求“結論”不重視探討“過程”的做法,即使問得再多,對學生的思考、判斷、分析、綜合等能力的訓練也是毫無裨益的。因此,重視“過程”的實質(zhì)就是重視學生的思維實踐。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過程”的訓練:
強化“讀”的過程。讀,是學生直接感知課文的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的讀的過程就不可能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
強化思考的過程。我們倡導的啟發(fā)式教學的要義在于教師提供指導性參考,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問題的結論。思考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直至完善的過程。那種“教師即問,學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師自答”的簡單問答式是不可取的。
強化表達過程。表達即信息交流,表達過程就是思維流程的展示過程。強化這一過程的結果,必然使思維從無序到有序,有紊亂到條理分明,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
強化動手過程。也就是說要養(yǎng)成勤于動手的習慣,學會標記、圈點、批注,學會在動手中獲得知識、方法,獲得能力。
朗讀要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新課改的要求是語文課堂上要體現(xiàn)以讀為主,但一遍又一遍的讀書,學生只是聲音響亮一點,讀來讀去,只是停在一個層次上徘徊,學生的朗讀水平?jīng)]有真正的提高,教師朗讀指導方法單調(diào)、生硬、機械。比如:老師這樣的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等此類引導,會導致學生在朗讀中不能把理解和感悟融于一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在指導朗讀時,應重視學生內(nèi)心體驗,語言的內(nèi)蘊,朗讀的表情達意等,而不是重聲音的形式,表層的技巧。比如在學習“華山的險”時,指導學生讀“只見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山路夾在縫間。天空在這峰林爭雄的世界里,似乎也縮成了一條線,瘦瘦的,直直的,失去了那浩大的氣派。”“在深深的山坳里崛起一條峽而長的山脊,遠看似一條繩子從天上斜斜地橫放下來,那就是蒼龍領”。這幾句話時,我讓學生通過欣賞圖片,感受華山的高、險,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讀得就比較深入。接著,找?guī)讉€同學繼續(xù)讀,感受華山的高、險一次緊接著一次,在這過程中,融入到課文中,感受著華山帶給人的美感。而朗讀指導不應停留在表面上,應深入到課文里面去,引導學生讀文入情,讀文入境,使學生受到作者寫作情感的感染,再把這種感受讀出來,才能使人如臨其境。
總之,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應該融入到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游動的語流中。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努力地探索,我相信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會別有一番天地!
看了初中語文新課改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