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作文>作文大全>書信作文>寫給某某的信>

劉墉寫給女兒的信

時間: 麗芬840 分享

  從作家劉墉寫給女兒的信中你可以感悟出什么?作家把書看作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寶貴的財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劉墉寫給女兒的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劉墉寫給女兒的信篇1

  親愛的孩子

  當我走時,留給你的,不是萬貫的家財、廣大的土地、富麗的居室,而只是滿架的圖書。在那些舊書中,你將可以發(fā)現(xiàn)我出汗的手澤、折角的痕跡、扉頁的記載和文中的眉批。它們或許包括幼嫩于蒼老幾種字體,那代表我不同年齡的記載;它們的內(nèi)容可能武斷而激情,那必是我年輕的言語;它們的筆跡也許顫抖而歪斜,那是我病中臥在床上所書寫。當然你也可能發(fā)現(xiàn)有我對你母親寫的熱情字句,那必是我戀愛時期,讀不少書的杰作。

  親愛的孩子!我留給你這些書,并非要你嘆服父親讀書之多,更非強迫你同意眉批中的看法,而是因為這些書反映了我一生和治學的態(tài)度。如果你懷念我,便摸摸它們吧!如果你欽佩我,便禮拜它們吧!如果你羨慕我,便閱讀它們吧!如果你想超越我,就去買更多的書來看吧!

  父親字

  劉墉寫給女兒的信篇2

  談鎮(zhèn)定

  劉墉

  “平常心”要以“平常”來準備,而非臨時抱佛腳。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讓你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tài),才能以不變應萬應。

  平常心,心常平

  “后天就要舉行生物科學會考了,我好緊張。”晚餐時你皺著眉說。

  “要有平常心。”我先簡簡單單地答,又加了一句:“我和你媽媽就有平常心,所以明明知道你要會考了,也不多問你,怕你因為我們問,更緊張,也更沒有平常心。

  “什么叫平常心?我不懂。”你說。

  好!我就用平常心跟你談談平常心吧!

  “平常心”就像那三個字,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舉個例子,你平常早餐都吃一個蛋、一塊面包,晚上都睡七個小時覺;考試的時候,也像平常一樣睡七小時覺,早晨吃一個蛋、一塊面包,就是有平常心。

  至于沒有平常心的人,可能碰上考試只睡五個小時,早上為了增加體力,多吃一個蛋、一塊面包,還多喝杯果汁、吃根香蕉,到了考場,又灌下一瓶雞精。結(jié)果,你猜怎么樣?

  因為他的生活方式跟平常不一樣,睡得少本來新陳代謝已經(jīng)不好,又吃太多東西,不習慣,反而可能在考場胃痛。

  我就曾經(jīng)在參加大專聽考的時候,因為沒有平常心而嘔吐;我也曾經(jīng)因為沒有平常心,在上電視主持特別節(jié)目的那天,臉上長了兩個大包。

  為什么?

  因為考試之前,我為了補充體力,特別買了幾瓶健康飲料,那飲料主要是氨基酸,我不習慣。至于主持節(jié)目長大包,則因為我在前一天晚上照鏡子,看到幾個粉刺,擠又沒擠好,造成發(fā)炎。

  我平??倲D痘子很少發(fā)炎,為什么偏偏那天出問題呢?

  很簡單,因為沒有平常心——

  平常我要擠就擠,反正第二天沒什么大事,擠壞了也沒關系;可是那一天既想擠又不敢擠,生怕擠不好,結(jié)果因為不敢用力擠,反而沒擠干凈,造成第二天發(fā)炎。

  所以我說,要有平常心,你平常習慣怎樣,考試前保持那樣,就不會出問題。

  我甚至建議你完全照平常的時間上床,即使早準備好了,也別因為想多睡幾個小時而提早睡覺,因為太多人得過這樣的教訓,就是碰上第二天有大事,早早上床,既不困心情又緊張,反而造成失眠。

  媽媽在晚餐時不也說嗎?

  她學生時代,大考前不洗頭,考試那天不穿新衣服新鞋子。

  我在學生時代跟她一樣,那也是一種維持平常心的表現(xiàn)。因為當你放太多的注意力在服裝上面,或是穿了自己不習慣的衣服、鞋子、剪了不習慣的發(fā)型,造成分心,或臨時出了情況,反而會影響考試。

  舉個例子,我小時候有一次參加全臺北市的演講比賽,特別在那天穿了新衣服、新皮鞋,就差點出問題。

  因為才彎腰系鞋帶,褲襠就咔喳聲,裂了。等縫好褲子,匆匆出門,又發(fā)現(xiàn)那只皮鞋因為是新的,硬、打腳,走一步痛一下,造成我連上臺都一拐一拐的。

  你說,那不平常的心,不是弄巧成拙嗎?

  經(jīng)過大半輩子,我覺得愈是碰上不平常的事,愈要有平常心。

  所以在動膽囊割除手術的前一天,我跟平常一樣寫文章、看書、看電視劇,跟平常一樣時間上床;我每次出國前,也必定跟平常一樣的時間睡覺、起床、打球。

  我見太多了!許多人在出國旅行前,趕著安排未完的公事;上飛機前一夜,先赴應酬,大吃大喝,又裝行李裝到深夜,結(jié)果還沒出國門,已經(jīng)扭傷了腰,上飛機之后又開始瀉肚子,加上出國之前休息不夠,沒幾天就感冒了。

  或許你要說,國內(nèi)的事情當然要安排好,行李也當然要裝。

  對!這正是我要強調(diào)的。

  愈是將要面對不平常的情況,你愈應該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負擔,用前面充裕的時間去分散。就如同考試,你想能有平常心,就應該在平常早早準備;你想出國之前表現(xiàn)得從容,就應該早早規(guī)畫,甚至兩三天前已經(jīng)收好行囊;你想要穿新衣服出臺,則應當早早就把衣服試穿一遍,甚至穿上鞋子里外走走,看看步子跨不跨得開?腳又會不會踩到裙角?

  “平常心”要以“平常”來準備,而非臨時抱佛腳。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讓你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tài),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儆醒的人,才有資格談“平常心”。

  談出頭

  你看看四周的同學,尤其猶太人和中國人,他們不是都想盡辦法,給孩子補習、叫孩子到醫(yī)院當義工、上網(wǎng)為孩子找各種題材、參加科學競賽,甚至為孩子找老師教網(wǎng)球、擊劍、游泳和溜冰,建立得獎紀錄,好爭取進入長春藤盟校嗎?

  拼命作個人上人

  “不是只有我會拖,老師也會拖。”

  你今天一邊看我昨天寫的文章一邊抗議:“老師在學期開始的時候都慢慢教,講一堆廢話,到了學期要結(jié)束之前又拼命趕,老師趕,害得我們也得趕,所以期考之前特別忙。”

  說完,你接著往下看,又抬頭問:“那臺灣小孩為什么要先睡個覺?睡覺作什么?害他晚上都睡不著了。”

  我就笑說你是“飽人不知餓人饑,問你要是你夜里只睡了五個鐘頭,就算回家先睡一個半小時,加起來也只有六個半小時,你會晚上睡不著嗎?我又告訴你臺灣的小孩子有多辛苦,同一科,他們常常要念幾種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每天不但上課比你早、下課比你晚,而且經(jīng)常留校補習,補到八九點才能回家。

  你就瞪大眼睛,問為什么這么苦。

  孩子!我也常責怪為什么中國人那么狠狠地逼孩子,把孩子逼得早早就戴上近視眼鏡,甚至把孩子逼得跳樓自殺。

  我還作過比較,發(fā)現(xiàn)我這一代的健康,反不如上一代。原因是上一代身處在二次大戰(zhàn)的環(huán)境,常常要躲轟炸、換學校,有了不少“中間喘息”的機會。相對的,我生在一九四九年的臺灣,戰(zhàn)爭過去了,但是學校少、學生多,入學考試的壓力大,于是有了所謂“惡補”。

  我小時候,就已經(jīng)常常要留校補習,在我記憶中,總浮現(xiàn)那個背著重重的書包,書包里裝著《圖解算術》,在夜色中回家的畫面。

  你能想像當你學跳舞、學唱歌、學鋼琴、小提琴,每天還輕輕松松的小學六年級,許多臺灣孩子已經(jīng)去補習班補習了嗎?

  何止臺灣的孩子啊!大陸也一樣,我曾去過一個有名的中學,那校長得意地說他們的畢業(yè)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考上重點大學。又說他們特別在山邊蓋了一片房子,高三的學生一律送到那兒去住校,就好像以前讀書人常到深山廟宇里苦讀一樣。

  不止名校,我有一年去廣西深山貧困地區(qū)的一個小學,那里的校舍破舊不堪,孩子們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百家衣”。但是你可知道,那里的孩子居然對我說,他們只看到燈光和月光嗎?

  他們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念書,太陽下山之后還要留校補習,所以難得看到太陽。據(jù)說因為土地貧瘠,有些學生全家只有一套能出客的衣服,大家輪著穿;甚至有人窮到?jīng)]衣服穿,沒被子蓋,天冷時躲在草垛子里。

  但是那些父母還是拼了命,要送孩子上學,要為孩子繳“補習費”和“代課老師費”。

  這幾年,我跑了許多中國大陸荒僻地區(qū)的學校,除了我們捐建的希望小學,也去了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和建在山西窯洞里的學校。

  他們都太苦了,一個老師的月薪可能不夠看兩場電影;一家兩個孩子可能因為繳不起學費,而輪著去上學。

  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拼命用功,他們的父母可以不識字,卻都知道逼孩子念書。

  漸漸地,我了解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苦讀才能出頭的觀念,已經(jīng)根深柢固在中國人的心里。就算是現(xiàn)在學校多了,在臺灣甚至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大家還是要拼。

  為什么?

  因為要拼進好學校,因為要“強出頭”。

  孩子,其實你有什么好不解的呢?

  你看看四周的同學,尤其猶太人和中國人,他們不是都想盡辦法,給孩子補習、叫孩子到醫(yī)院當義工,上網(wǎng)為孩子找各種題材、參加科學競賽,甚至為孩子找老師教網(wǎng)球、擊劍、游泳和溜冰,建立得獎紀錄,好爭取進入長春藤盟校嗎?

  正因此,猶太人能從二次大戰(zhàn)時在四處被排斥,發(fā)展到今天,在美國社會雖是少數(shù),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人則能成為美國平均學歷最高的族群,在各方面有杰出的成就。

  美國是自由的,自由到你可以選擇作清道夫或大學教授;美國也是開放的,清道夫可以賺得比大學教授還多,美國還是平等的,職位沒有尊卑貴賤,只要肯努力工作,都能有不錯的生活。

  但是,有一些民族,尤其是那些經(jīng)歷苦難的民族,無論在中國或美國,他們心底自然有股力量——

  拼命作個人上人!

  談睡眼

  隨著你升入高年級,會愈來愈覺得時間不夠用。

  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huán)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今天早上七點,你媽媽的鬧鐘響,把我吵醒了,可是見她瞄了一眼鬧鐘,繼續(xù)睡,我猜一定時間還多,就沒吭聲。直到過了半個鐘頭,還不見她起床,才推她,問她要幾點起,媽媽醒過來,看看鐘,立刻跳了起來,說糟了!怎么沒聽見鬧鐘響呢?當時已經(jīng)七點半了,而你必須七點五十分到校。

  看媽媽急著去浴室梳理,我就先跑到你房間看,想你一定早準備好了。沒想到,你也還在被窩里。我問你為什么還不起床,你說馬上會起,我又說已經(jīng)七點半都過了,你就哇的一聲立刻坐起來;一邊匆匆忙忙穿衣服,一邊怪媽媽為什么沒叫你,你自己又為什么把鬧鐘按了下去。

  看你抓了一根香蕉,頭發(fā)都沒來得及綁,就匆匆忙忙地跟媽媽出去,我覺得有必要跟你談談你的睡眠規(guī)劃。

  最近常聽你抱怨睡眠不足,怪學校功課太多,有一堆考試,又怪自己為什么總需要睡八個小時才夠,還說羨慕那些一天只睡五六個鐘頭的同學。

  其實你不必為自己睡得多而自責,因為你正在成長期,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要較多的睡眠。“生長激素”多半在睡覺的時候分泌,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就容易影響發(fā)育。

  而對那些已經(jīng)發(fā)育完全的大孩子,就不必太多睡眠了。我最近看到一個統(tǒng)計,說美國高中生一般只睡六個鐘頭,回想你哥哥高中時甚至一天還睡不到五個鐘頭,他們照樣發(fā)育得很好,可見當你度過這個“急速的成長期”,自然就不會那么愛睡了。

  由此可知,而今你睡下去就起不來,不一定是因為懶,而是由于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議你檢討一下,能不能在“醒著的時候”快一點,使自己能早點上床,而非CUT你的睡眠時間。

  每個人都會拖——

  一生有一生的拖,中國人常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是拖了少年時。

  相同的,一個月又有一個月的拖,你不是每到學期結(jié)束前,就特別忙嗎?那是因為前面大半個學期都比較放松,造成功課的堆積。

  往再小的地方看,其實一天也有一天的拖。

  舉個例子,昨天你因為參加學校社團,六點多才到家,先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卡通,接著去吃飯,吃完飯看你進房間了,我有事要問你,原以為你在做功課,卻發(fā)現(xiàn)你躺在床上睡著了,醒過來之后,又坐在那發(fā)愣,還怪自己愛睡覺,直犯脾氣。

  好!讓我們回頭算一算,你剛回家時看電視花了多少時間?吃完飯打盹用了多少時間;打開書包,一邊懶洋洋地拿出書本,一邊開電腦,再看看信箱又花了多少時間?

  如果你把這些時間濃縮一下,進門先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有多少功課,心里有個計劃,同時看你的“伊媚兒”。然后一邊吃飯,一邊看看電視,吃完飯趕緊上網(wǎng)查資料,開始寫報告。你又會拖到一點多才睡覺嗎?

  所以總要拖到很晚才上床的人,常不是時間真不夠用,而是由于前面拖了。

  人很妙,你會發(fā)現(xiàn)考試之前,讀書特別專心。你也會發(fā)現(xiàn),如果一天有五樣作業(yè),你做第一樣花一個半小時、第二樣花一個小時、第三樣花五十分鐘、第四樣花四十分鐘,等你做第五樣的時候,看看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很可能只花二十分鐘就完成了。

  但是相反的,同樣的功課,你倒著來——先做第五樣,再做第四樣、第三樣,那第五樣可能就花你多小時,第一樣卻反而只花三十分鐘。

  這也是因為心情的輕松,造成拖;那拖你不一定明顯感覺,只有當你細細比較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

  從這條路想下去,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以“當時已經(jīng)深夜十二點”的心情去面對,會不會就能效率特佳,省下不少時間呢?

  我也曾經(jīng)以臺灣的一個中學生做實驗。

  他的功課比你還忙,每天覺都不夠睡,所以回家也常躺在沙發(fā)上就睡著了,被拉起來之后,也常要發(fā)呆個半天才能進入工作狀況。

  他媽媽來找爸爸談,說孩子總睡不夠,如果不先小睡一下,讀書的效果很差;先讓孩子睡一陣,又會因為開始得太晚,拖得很遲才能上床。

  我就建議她為孩子作個統(tǒng)計:“你試試看,孩子一進門就讓他先睡個覺,然后起來吃飯,再做功課,會造成幾點上床?相對的,你不準他先睡,叫他早早就開始做功課,又會幾點鐘上床?”

  你猜結(jié)果是什么?

  結(jié)果是:她如果先讓孩子睡九十分鐘,孩子是一點上床;她如果不讓孩子先睡,孩子是十二點半上床。

  前面睡了九十分鐘,才遲了半個小時睡覺,我請問你,那多出來的一個鐘頭跑到哪里去了?

  相信你一定猜想出,因為拖掉了。

  當那孩子發(fā)現(xiàn)時間還多的時候,就慢慢做。反不如先睡了一覺,“起步”晚,時間已經(jīng)不早,心情緊張下,來得注意力集中。

  而且你知道嗎?

  因為那孩子先睡了九十分鐘,不但加起來的睡眠時間比較多,而且因為精神好,頭腦清楚,反比不先睡一下,十二點半上床的成績進步不少。

  孩子!隨著你升入高年級,會愈來愈覺得時間不夠用,而不得不減少你的睡眠,如果你還希望睡得飽飽的,恐怕也得為自己作個睡眠和工作規(guī)劃了。

  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huán)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注:

  如果希望“小睡”能有“大睡”的效果,最好能一次睡六十到九十分鐘。

  據(jù)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美國《世界日報》的綜合報導,由哈佛大學莎拉,梅德尼克教授領導幾位心理學家測試發(fā)現(xiàn),午睡一小時至九十分鐘之后的視覺學習能力比不睡者高許多。

  那份刊登在《自然神經(jīng)科學期刊》的分析報告中,也提出午睡的好處只有經(jīng)歷“慢波睡眠”和“快速動眼期”的人才能享受到。因為這兩種睡眠可以提神醒腦,并且有助于處理新學到的技能與資訊。

  研究報告中甚至說“從行為改善的角度來看,午睡在直覺印象的學習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樣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實驗顯示,第一天有午睡的受試者在廿四小時之后的記憶力,比沒午睡的人強百分之五十。

  此外,根據(jù)許多睡眠專家的研究可以知道,“快速動眼期”(也就是簡稱REM,作夢時眼睛不斷在眼皮下轉(zhuǎn)動的那段時間。)有非常好的消除緊張及增強睡眠之前學習效果的好處。在REM被叫醒,也比在REM之前的深睡期,容易得多。

  而REM一般都在入眠后六十到九十分鐘出現(xiàn),所以如果可能,小睡最好能長達九十分鐘。孩子放學回家,假使非常疲倦,讓他睡九十分鐘,要比只睡二十分鐘的效果好得多。

  此外,應該利用REM期增強記憶的好處,譬如在睡前看一下書,或背一段課文,接著去睡九十分鐘,起床后再回想睡前讀的東西,或復習一遍,就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自己去成長 自己去成功

  六月二十五號,吃完中飯,我照例躺在沙發(fā)上看報,一邊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門,好迎接放學回家的女兒。

  但是突然心頭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兒了,因為前天我已經(jīng)把她送進離家三百多哩的集中營。

  那不是真的集中營,而是有六十年歷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樂夏令營”。每年暑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那兒接受魔鬼訓練;世界頂尖大師伊薩帕曼(Itzhal Perlman)、馬友友和林昭亮、簡明彥都是那里出來的。

  音樂營占地二百多英畝,其中散布著由馬廄改裝成的一棟棟宿舍。屋頂是鐵皮的,由于馬廄原本不高,硬改成兩層,所以伸手就能摸到天花板;加上窗子小得出奇,房間又只容轉(zhuǎn)身,可想而知,夏天大太陽一曬,會有多熱。更可怕的是營里的規(guī)矩——

  早上七點舍監(jiān)就會像“獄卒”般一間間敲門,不到學生開門出來不停止。七點半得走到幾百英尺外的餐廳吃飯;八點半準時,必須回到自己的小房間開始練琴。

  舍監(jiān)整天在走廊里巡查,哪一間沒有傳出琴聲就敲門警告;再不動,則“記點”;只要被記兩點,周末就禁足。

  我實在搞不懂,我那嬌生慣養(yǎng),自以為是小公主的女兒,為什么非進去不可。

  入營之前,我一次又一次問她,是不是算了?暑假在家多舒服,何必去受苦,整整七個禮拜不能回家,平常不準家人探視,電話不通,連電腦都不準帶,想家都沒法說,多可憐哪!

  女兒卻想都沒想,就一扭頭:“我要去!”

  入營的那天,攝氏三十五度,我偷偷溜進她的房間瞄一眼,就熱得滿身大汗;出來,我又問她是不是回家算了,她還是扭頭說:“不回家。”

  離開的時候,女兒正排隊繳體檢表格,直揮手叫我們走。我偷偷看她有沒有哭,她居然眼眶都沒紅,還直說好興奮。

  上了車,慢慢駛離校園,我一直回頭,但是那個號稱舍不得爸爸媽媽的寶貝女兒,居然背對著我們。

  在美國其實有很多這樣的“集中營”,有音樂的,體育的,也有文學的、科學的。偏偏“一個愿打、一個愿捱”,就有那么多年輕人,想盡辦法進去接受虐待。

  從女兒入營這件事,我常想“女大不中留”,也“兒大不中留”,當年兒子入哈佛,送他去,我走的時候直掉眼淚,他不是也沒“目送”我離開嗎?

  他們那么無情,是因為離開父母,興奮;還是因為眼前有太多要面對的挑戰(zhàn),“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quán)利”。

  如同我當年,把家一擱,只身來了美國;在機場,連學生都哭,我卻沒掉眼淚,因為前面的苦難是我要獨自承擔的。他們還留在家里,過平靜的生活,我卻成了漂泊者。

  但是為什么每個年輕人都要漂泊,都夢想作異鄉(xiāng)人,都覺得孤危是一種酷,這是不是一種天生的沖力?

  是這沖力,使人類的祖先能由最早的非洲走出來,走到全世界,甚至登上月球,相信有一天會到達火星。

  也是這沖力,使一個個王子和公主走出父王的城堡,不理會父母的呼喊,硬是跳上馬,絕塵而去。

  我常想:父母要留,孩子要走;父母要為他們作主,他們偏偏不聽。這表示他們有年輕人的想法,還是該稱為反叛?

  一個乖乖牌,父母說什么是什么,好好走大人鋪好的路,接家里的事業(yè),作個“孝”而且“順”的孩子,是不是就好?

  我也常想:如果我是比爾蓋茲的爸爸,知道兒女居然大二要從哈佛輟學,我會不會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親,知道兒子居然要去搞電影,我又會不會阻止?如果我阻止了,還會不會有今天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和大導演李安。

  是不是因為孩子年輕,我們就應該讓他走出去,找他所想找的,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沒等他找,就把蓋子打開說:“來!這就是你要找的東西。”

  兒子小時候,我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扮演強權(quán),什么都幫他安排好。

  但是經(jīng)歷了這么多年,看了美國的“自由經(jīng)濟”與民主精神。我發(fā)覺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質(zhì)、他的優(yōu)點,以及他走出去自己闖天下、自己去受苦的本能。

  最好的教育是讓他們這些長處獲得充分的發(fā)揮。

  這本書就是我新教育觀下的產(chǎn)物,表面上它與傳統(tǒng)教育一樣,但潛在的主張是“自由教育”。

  我知道國內(nèi)的家長都逼孩子,我沒有唱反調(diào),叫孩子不努力,而是教他們“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長要自己去成長”。讓他們自己逼自己,而非作個沒有電瓶的車子,只等父母師長在后面推。

  這兩天,每次走過女兒的房間,看到她的公主床,我都想掉眼淚。但我知道自己兩盡半的胳臂,已經(jīng)留不住她人生千萬里的行程。

  我甚至想,如果每個學校都能像草山(Meadowmount)那樣的“集中營”,沒有鐵絲網(wǎng)、不逼孩子進去,孩子們卻都想盡辦法考進去,甘心樂意地接受嚴格的訓練,那該多好!
看了“劉墉寫給女兒的信 ”的人還看了:

1.劉墉墨寶的故事

2.劉墉散文集讀后感

3.劉墉的演講口才技巧

4.劉墉的勵志語錄

5.妙語連珠的作家劉墉談幽默口才

123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