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在線閱讀 > 文章閱讀 > 文章 >

關(guān)于普陀山的原創(chuàng)文章:普陀山記

時間: 鳳婷1158 分享

  學(xué)習(xí)啦:四月的普陀山,是朝覲者與梵音的心神交流,是旅行者與海鷗的展翅翱翔。當(dāng)一個人的精神高度與普陀山齊肩的時候,這個世界,其實(shí)是為他打開的。

  “南海”茫茫,云霧縹緲,在山中、樹木、巖石、亭臺、寶塔、庵堂、禪寺、廟宇間繚繞;梵音如潮,潮音陣陣,聲聲如雷,在懸崖、絕壁、亂石、洞窟、大地、心頭、海灘上漫漶。這是大海所賦予的情感的生發(fā),這是宗教所蘊(yùn)含的生命的光澤。普陀山,它是一個漸次打開的視覺盛宴,裝得下你心中對于風(fēng)景所有的驚喜驚嘆和禮贊!裝得下你心靈對于佛家所有的虔誠皈依和禮拜!

  四月的普陀山,是朝覲者與梵音的心神交流,是旅行者與海鷗的展翅翱翔。這里的遼闊,配得上你的眺望,這里的莊嚴(yán),扶得起你的跪拜,這里的神圣,足以讓你有所皈依。

  茫茫的普陀山,行走至此,仿佛終于慢慢打開了自己。一個孤島,一片海天,一個佛國,讓天上人間隔海相望。讓蕓蕓眾生接踵而至,使得早已習(xí)慣了平庸和絕望的內(nèi)心,終于有了被拯救和寄托的歡悅與安慰,有了直抒胸臆的抵達(dá)與發(fā)現(xiàn)。

  普陀山“海天佛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早已名聲在外。讓沒有到訪過的人心生敬仰,好像錯過此景,便已鑄成人生大過。當(dāng)那些美輪美奐的圖片和文字,被媒體、畫冊、游人推送到面前的時候,你不能不心生敬仰,又心馳神往,仿佛每一幅畫面都會衍生出羽翼,帶著你的期盼和愿望飛翔。

  在朱家尖寬廣的停車場,我看到寫有“彼岸”兩字的碼頭,碼頭建筑別致,傍邊的建筑,像布達(dá)拉宮,莊嚴(yán)巍峨,氣象萬千,讓人驚嘆!朱家尖是國家AAAA級風(fēng)景旅游區(qū),與普陀山隔海相望,以金沙碧浪聞名天下。

  而“彼岸”兩字,仿佛是貼在朱家尖碼頭門楣上的普陀山的商標(biāo),闡釋著普陀山的異樣之美。面對普陀山的巋然和磅礴,你會仿佛感覺感受到,所有的遼闊和壯美都有了最穩(wěn)重的依靠,所有的迷茫和無助都有了最可靠的歸宿。那些血脈噴張風(fēng)起云涌的情緒,最終幻化成內(nèi)心的平靜與安寧。似乎普陀山的存在,就是為了撫慰人世間受難的心靈。

  一直覺得,美好的事物不能僅憑眼睛來觀察,要用心去品味,才能深入肌理,滲入心間。就像一道好菜,要閉上眼睛感知舌尖的氤氳。一杯好茶,一杯好酒要細(xì)細(xì)品味才能感到它的芳香和淳綿。邂逅普陀山,它能用佛的法相和靜謐過濾你浮躁的內(nèi)心;用梵音和香火滌蕩你視野的俗塵;用大海的湛藍(lán)和潮音驅(qū)除你心中灰暗的陰霾。

  在人與自然交往中,生命一定有著秘而不宣的內(nèi)在原理。所以,當(dāng)普陀山一座座禪寺的晨鐘暮鼓敲響時,一個個香客接踵而至?xí)r,一縷縷香火氤氳繚繞時,一聲聲梵音綿綿傳來時,一陣陣潮音席卷而來時,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之類的詩句,想到人生、命運(yùn)、深淵、困苦、苦難、生命的無奈與無常。而所有的朝拜,似乎是絕望的生命里生出的一道云梯,一艘慈航,一朵蓮花,一支蘆葦,用以攀登和擺渡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恩和祈禱。

  普陀山山不高,谷不深,樹木也不算葳蕤。然道路曲折蜿蜒,寺院密布,怪石嶙峋,樹木參天,奇石聳立,煙嵐繚繞,移步換景。你隨意望去,能看見被樹枝剪碎的一片藍(lán)色,灑在狹長的天空中。海水仿佛被茂密的草木遮掩了,但喧喧嘩嘩的潮音,卻似乎隔著山石草木日夜席卷而來。梵音在廟宇間,在人群里,在香火中,夾雜著木魚的聲音卻顯得異常清脆。

  悠久的寺廟、佛庵、寶塔、洞窟、佛像、摩崖石刻,長滿了宗教感和歷史的厚重感,我們注視著它們,仿佛有一層神密感肅穆感。所謂的人間煙火滄海桑田和世事變幻在它面前似乎不值一提。佛光普照,普渡眾生,巍然屹立,寺廟一言不發(fā),大雄寶殿里的佛也一言不發(fā),只用潔凈和高聳,溫潤和慈悲來俯視人世間的波詭云譎。

  到了晚上,整個普陀山燈火隱隱燈火燦燦燈火灼灼,燈火在民宿、酒店上空闌珊,燈火在遠(yuǎn)處的廟宇間燃燒,在更遠(yuǎn)處的海面上閃爍和流動,望著茫茫的大海,不得不感覺自己的渺小微縮如塵。

  我不是一個佛教徒,只能說有點(diǎn)稍稍偏愛佛教。在普濟(jì)寺、在法雨寺、在慧濟(jì)寺、在佛頂山、在洛珈山、在紫竹林、在南海觀音前,在南天門、觀音洞、潮音洞、在西天、在云扶石、磐陀石、在百步沙、千步沙等地,遍地香火旺盛,游人如織,卻并沒有其它地方一些景點(diǎn)的人聲鼎沸,喧喧吵吵,游客的虔誠與寂靜似乎讓整個普陀山充溢著一種空蒙、寧靜與肅穆。

  在去往南海觀音的路上,狹長的石板路一面依山,一邊傍海,在很遠(yuǎn)的地方就可以看見南海觀音像在山頂上聳立,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都似乎能感覺到南海觀音低眉垂目、普渡眾生的慈詳?shù)拿嫒荨?/p>

  一個年輕人,身背行囊,三步一叩首,向著南海觀音像的方向叩拜,我一直在他的后面注視著他,年輕人看起來三十歲左右,有著清秀的臉龐與憔悴的面容。當(dāng)他每叩拜一次再度站起時,像是艱難萬分,我不知他走了多遠(yuǎn)的路?俯首叩拜了多少次?不知他從何處而來?但是我卻深知他往何處而去!就像我去拉薩的路上,看到叩長頭跪拜的人一樣,總會讓我熱淚盈眶,對于這種敬佛之禮我無法說清楚,或許無法理解,但必須給予尊重??粗\的跪拜,不知為什么?我的淚水奪眶而出。

  這是蕩滌內(nèi)心的一種方式嗎?這是一種近乎用自我折磨的方式來讓菩薩感知嗎?我無法解釋這種表相的緣由,或許他們遇到人生中難過的坎,遇到猝不及防的人間所有種種無法解決的痛苦的事情。我深知我的俗世俗心無法真正理解一個執(zhí)著的人的內(nèi)心。但是在我看來,這個年輕人一定是經(jīng)歷過或者經(jīng)歷著與常人不同的悲傷的痛苦的故事。抑或他的內(nèi)心早已無我,大徹大悟,四大皆空,一心向佛了。

  南海觀音是我此行最想去的地方。這座普陀山標(biāo)志性的建筑屹立在龍灣山頂,無論是宗教地位還是文化價值,都屬普陀山之最,也是當(dāng)今國內(nèi)觀音銅像之最(據(jù)說,重70噸,全部用黃銅打制)。而在此之前,我也看到和聽到了關(guān)于當(dāng)年南海觀音開光時奇異事件的報道和視頻。對于這樣的靈異現(xiàn)象,我不能用信與不信來判斷。因?yàn)?,我骨子里仍然相信這個世界上仍然存在著人的眼睛與科學(xué)觸及不到的地方,仍然存在著許多未知未解的東西。

  去南海觀音像的路上,古剎林立,古樹參天,佛音相伴,潮聲相隨。因?yàn)?,是晴天,且陽光普照,所以,沒有看見“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奇觀。但天空一片湛藍(lán),白云層層疊疊,像魚鱗狀,一朵朵仿佛伸手可摘,南海觀音菩薩尊像立著,面如滿月,慈眉善目,左手持法輪,右手微抬,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仿佛剛剛從天而降,俯視蕓蕓眾生,讓每一個禮佛的人瞬間感覺內(nèi)心頓時清凈、無爭、無名和可依。這時,我看到一只白鴿突然翩翩飛起,落在南海觀音手持法輪的左手上,一切是那么自然,一切是那么妥貼,一種非人間的感覺和感受。

  當(dāng)時,我止不住淚眼婆娑,長久地仰望觀音菩薩的臉,燃三支清香,敬十方三寶,雙手合掌時,心中的祈愿化成口中喃喃的叨念,惟愿菩薩聽得見我的心語。

  在我有限的閱讀思悟中,佛教是關(guān)于生命中抽象的重要問題,而人取其一點(diǎn),“善”。有了善心,這個世界多少干戈將化成玉帛?

  人的憂患在那一瞬間消解了,思想停在那個至高點(diǎn)上,沒有了憂傷不安無助無奈;在那一瞬間,人獲得生的寧靜和喜悅,在南海觀音碩大的佛像下,我無語地體悟著內(nèi)心的無欲無為。那時候人看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看清所有的生死,所有的來世今生,我們到達(dá)了那個高度就知道還有另一種存在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中。

  “觀音過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這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故事,故事的真實(shí)與傳說已無從考證。但是人們寧愿相信這是一種真實(shí)的存在,因?yàn)樵谥袊说男闹?,在佛教徒的心中,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就是護(hù)佑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神。而在這神山,在這佛國,在這片山海相連的福地,還有誰愿意緊緊抓住世俗的苦累,而不讓整個人心若蓮花般自由盛開呢?

  第二天,我去了西天景區(qū),當(dāng)看到巨石上刻有“西天”二字時,我的腦海中立刻閃現(xiàn)出《西游記》中唐僧去往“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當(dāng)然,《西游記》中唐玄奘取得真經(jīng)的西天是在古印度,而普陀山的西天想必也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體驗(yàn)吧。

  西天景區(qū)包括西天門、心字石、觀音洞、二龜聽法石以及磐陀石等。這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奇石、古木眾多,許多百年、千年樹齡的古樹深深的根植在絕壁石縫間,有的樹根已裸露在地面,延展到很遠(yuǎn)的根須突兀而嶙峋,蒼老而蒼桑。千年的古樟、遮云的巨石、有的形如鳥獸,有的貌若佛陀,大都天然生成,栩栩如生,我在無法描繪出心中的感嘆時,只有唏噓不已!贊嘆不已!驚嘆不已!

  唏噓不已是對祖國山河壯美的感嘆。從佛頂山往下走,沿著一條狹窄的小道,石級陡峭,緩緩而下,看到一樹桃花依舊盛開。在那樣一處怪石林立的絕壁深處,竟有一株粉紅的桃花盡情地盛開。我的目光被吸引過去,似乎忘了時間,忘了歸途,忘了塵世中的一切,靈魂似乎得到了凈化。眼前的景象是我今生都不會忘記,也不敢忘記的,眼前巨石橫鋪,傍倚斜出,懸崖絕壁,千仞壁壘之下就是無邊無際的茫茫大海。那不就是海闊天空嗎?那不就是詩人海子寫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嗎?眼前的場景是那樣寥闊、那樣無際、那樣浩然、那樣絕美、那樣高遠(yuǎn)又是那樣無聲。時間在那一刻似乎停止了,我似乎也消失了。

  快到山下時,天空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點(diǎn)落在石階上,斑斑駁駁,似乎有點(diǎn)恍愡。雨聲越來越大,回望身后的石階,雨聲給我一種感覺,在雨的那邊,在雨的那邊的那邊,長留著一行我在雨中的足跡,在每一個雨天里浮現(xiàn),在雨點(diǎn)飄搖的佛頂山山道上落入白茫茫的深處。

  在普陀山面前,那些原以為很重要的事情,陡然變得輕飄起來,還有什么值得斤斤計較,還有什么可以肝腸寸斷。面對如此的龐大和虛空,面對虛無的梵音和如雷潮音,人類的那點(diǎn)糾結(jié),已經(jīng)輕若游云,風(fēng)輕云談,不知所終了。

  或許是普陀山所獨(dú)有的一種秉性與佛性,它能讓每一個登臨其上的人,都從自己的生命經(jīng)驗(yàn)里,體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動與啟迪。并讓它成為力量的一部分,信仰的一部分。當(dāng)一個人的精神高度與普陀山齊肩的時候,這個世界,其實(shí)是為他打開的。

  我似乎也滋生一顆慈悲的心。慈悲是悲天憫人嗎?我知道我無法也不可能擁有那樣寬廣的胸懷,或許我的心里只能容下我的親情與友情,這次普陀之行,就是帶著我內(nèi)心對親人、對友人所有的祝愿而去的,在那個海天佛國,我焚香祈愿,惟愿他們一切安好。

  一個人久居都市,整日和喧鬧喧嘩喧囂為伍,一顆心難免心浮氣躁,一個人偶爾登上普陀山,面對海天佛國的美景,面對聲聲入耳的梵音和潮音,一顆心必然沉靜和清靜下來。一顆心,在這浮躁的世間能平靜下來。不管在深山,還是在鬧市,也不管在深山與鬧市之間。那么,在這世上,它就算是得了大自在了。

  從此以后,普陀山那漫山遍野的山花,漫山遍野的梵音,漫山遍野的潮音,此起彼伏,綿綿不絕,從此將縈繞回蕩在我的心間。

  作者:柴薪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志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xué)習(xí)啦


393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