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故事大全 > 勵志故事 >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

時間: 欽容0 分享

這種信念和希望能夠給人們力量和勇氣,讓他們持續(xù)奮斗,并相信自己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篇1

有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夜里在深山行走迷了路,看見了一個巖洞,就想暫且進去休息一下。可剛進洞就看見已故去的一位同宗的前輩呆在里面,嚇得不敢做聲,但這位前輩招手相邀十分殷切。想他一生慈善,不會有什么壞心,這子弟就上前拜見。

前輩的形態(tài)和語調與生前沒什么差別,略問了些家務事,互相感慨一番后,這位子弟問前輩說:"您的墓地在另一個地方,可為什么要在這里呢?"前輩慨嘆地說:"我在世時沒有什么過失,讀書時只是循序漸進,做官時本份供職,也沒有什么建樹。想不到在下葬幾年以后,墓前忽然樹起了一塊巨碑,上面刻的字除了我的姓名官職外,大都言過其實,有的甚至是憑空捏造,亂吹一氣。我一生樸實無為,自己已經很不安了,如今又引得游人讀了碑文后時常發(fā)出譏笑的聲音,周圍的群鬼也不時聚在一起觀看,更是嘲弄不已。我實在受不了如此多的閑言碎語,于是就躲避在這里,只有等每年祭掃之日,到原墓地去看看子孫罷了。"這位子弟婉言勸慰前輩:"有道德、守孝道的人沒有此等碑文不足以使家族榮耀。即便是大學問家蔡邕也不免寫些虛美之詞,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笑談自己靠寫溢美碑文賺過一些酒錢。古來已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您老又何必如此耿耿于懷呢?"前輩嚴肅地說:"是非曲直,都在人的心中,別人即使可以虛言,自問卻很羞愧。何況虛言實在沒有什么益處,光宗耀祖主要在于子孫發(fā)跡,我等又何必再用這些虛詞來招人嘲笑呢?"說完,拂袖離去。

這個寓言故事顯然是虛構的,其意在警示活人:只有實事求是地客觀評價故人,才能使人心安理得,精神也才可長存。要知道,心中的豐碑一定比豎起的巨碑更重要、更長久。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篇2

《禮記?檀弓下》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齊國鬧饑荒,糧食顆粒不收,許多百姓離鄉(xiāng)背井逃往他鄉(xiāng)。當時有個叫黔敖的富人在饑民來往密集的地方施舍食物。

一天,有一個饑民從旁走過,由于幾天沒吃東西,不由朝施舍食物的黔敖看了一眼。 黔敖說: "喂!過來,給你飯吃!"那饑民聽了,很是生氣,說:"我是人,不是動物。我正是因為不吃'嗟來'之食,才到這個地步。" 這個寧死不吃"嗟來之食"的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可見人們是非常贊賞人窮志不短的。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篇3

古人勵志故事

錐刺骨

戰(zhàn)國時,蘇秦十次上書秦惠王,意見不被采納,回家后發(fā)憤讀書,瞌睡了,就用錐子刺大腿,血一直流到腳上.(《戰(zhàn)國策·秦策一》)

頭懸梁

孫敬,西漢信都(河北冀縣)人,從小非常好學,因為家境貧窮,沒有條件入學,便在家中自學,直到成年,

孫敬讀書入了迷。他從早讀到晚,足不出戶。人們只聽到他朗朗的讀書聲,很難見到他的身影。

孫敬覺得夜晚比較安靜,讀起書來效果比白天好,因此每天讀到深更半夜。但是,從白天讀到深夜,畢竟非常勞累,難免打瞌睡。于是,他采取了一個方法:用一根長長的繩子,一頭懸住屋梁,一頭扎住自己的頭發(fā)。這樣,每當要打盹頭往下垂時,就被繩子拉住,發(fā)根處頓時疼痛起來,睡意頓消,又可打起精神讀書了。(《太平御覽》、《楚國先賢傳》)

心不在焉

古時候有個名叫秋的棋手,由于他的棋下得好,當?shù)厝硕挤Q他為弈秋。

弈秋收了兩個徒弟,他每天盡心盡力教導他們,想把自己高超的棋藝傾囊相授。但這兩個徒弟完全不一樣。

一個徒弟生性踏實認真。他謙虛好學,非常專注,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下棋上,認真思索老師所做的每一步安排,仔細品味老師的每一句言談。所以,他極為準確地領悟了老師下棋的精髓,棋藝進步飛快,連老師都為之驚嘆。

另一個徒弟正好相反。他雖然天天跟在老師身邊學習,但老師講解下棋要領的時候,他的眼睛好像是在盯著棋子,可心思卻被空中的大雁占據(jù),恨不得馬上搭弓射箭,射下一只。結果,老師的講解他一句也沒聽進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棋藝依舊拙劣不堪,一絲一毫的進步都沒有,老師對他極為失望。

這兩個徒弟,一個成了棋藝高超的名手,另一個一無所獲。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心不在焉。(《孟子·告子章句上》)

聞雞起舞

東晉名將祖逖,從小喪父,由哥哥撫養(yǎng)長大。由于性格豪爽,不受管束,到十四五歲還不愿好好讀書,

幾個哥哥對他的前途很擔心。

但后來情況有了改變,祖逖開始愛讀書了。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經常到京城洛陽去找人探究學問。

二十四歲那年,他與好友劉琨一起到司州(洛陽東北)任主簿(主管文書),他倆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白天一起辦事,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

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鳴聲驚醒,他把劉琨推醒說:“你聽到雞鳴聲了嗎?”

劉琨側耳一聽,說:“是啊,是雞在啼叫。不過,半夜的雞啼聲是惡聲啊!”

祖逖不同意,說:“這不是惡聲,而是催促我們早點起床鍛煉,快起床吧!”

兩人一骨碌從床上爬起,到院子里舞起劍來。([唐]房玄齡《晉書·祖逖傳》)

磨杵成針

李白小的時候非常貪玩,不用功讀書。有一天,他到野外游玩,見到河邊有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手里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用力磨著。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一邊磨鐵棒,一邊回答說:“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p>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為所感動,向她深深行了個禮,回家發(fā)奮讀書去了。([南宋]祝穆《方輿勝覽》、[明]陳仁錫《潛確類書》)

孟母誡子

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軻)小的時候,母親送他到學堂讀書。剛開始孟軻還懂得用功,后來就漸漸學會偷懶、貪玩,不肯用功讀書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學回家。

母親此時正在家中織布,一看見他逃學回來,就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麻布剪斷了。孟軻嚇得發(fā)抖,跪在地上。

母親責備說:“求學跟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必須一絲絲不斷積累,才能織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斷了,那就會前功盡棄。求學更是要不斷地用功,最后才會有所成就。而你現(xiàn)在卻偷懶逃學,不肯用功讀書,這樣自我墮落,如何能成就學業(yè)?”

孟軻聽了母親這番話,非常慚愧,立刻向母親認錯,從此發(fā)憤向學。經過長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終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學問。([漢]劉向《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篇4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崩掀牌判χf:“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焙髞眄n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中國古代勵志小故事:吳敬梓晚年夜間行走暖身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晚年生活很貧困,他住在南京大中橋時,只有古書幾十冊,日夜誦讀自娛。最后,連這些書也拿去賣掉買米。

冬天,吳敬梓缺衣少食,當然談不到買酒御寒。他便邀請五六個好友,乘月色走出南京城南門,繞著城墻走,一路上唱歌、吟詩,你歌我和,直到天亮,走進水西門而散,夜夜如此。由于走了幾十里路,全身就暖和了,吳敬梓幽默地稱夜間之行為“暖足”。

古人勵志的故事精選篇5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xù)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

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于取得了成功,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19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