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國歷史故事
三國故事的長期流傳,是各類傳播方式共同參與的結(jié)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钚氯龂鴼v史故事五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更多關于三國故事的相關內(nèi)容推薦↓↓↓
三國歷史故事1
袁紹如果不死那么早,曹操能消滅袁紹集團嗎?在小編看來,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后,已經(jīng)很難再度東山再起了。實際上袁紹在回到老巢后,因為羞愧難當,更兼氣悶內(nèi)心,不久就郁郁而終了。所以即便袁紹不早死,最終很有可能成為曹操的階下囚,到那時更悲慘。
官渡之戰(zhàn),袁紹集團損失巨大,其中武將張頜、高覽選擇投降,謀臣許攸因為內(nèi)部謀臣爭斗而投靠曹操。武將顏良文丑自己淳于瓊戰(zhàn)死,謀臣沮授被擒后死了,田豐在官渡之戰(zhàn)時已經(jīng)下獄,而袁紹剛剛回去,就選擇殺了田豐。當時袁紹帶領的十幾萬大軍,更是死了有七八萬之多。原來對于曹操的絕對優(yōu)勢,到了官渡之戰(zhàn)后,已經(jīng)最多達到持平的狀態(tài)了。
田豐給袁紹提建議,趁著曹操攻打劉備的檔口趕緊發(fā)動進攻,而袁紹則說,哎呦喂,我的小兒子生病了,不能打仗。氣的田豐用拐杖觸地,連連大罵“千載難逢的時機,因為孩子生病就放棄了”,由此被袁紹疏遠。后來曹操打敗了劉備,回師防守,袁紹想要一戰(zhàn)定勝負,田豐又建議他選拔精銳,攻打曹操防守薄弱處,結(jié)果袁紹不愿意聽,田豐還反復勸說,惹得袁紹發(fā)怒,借口他擾亂軍心關到了牢房里。后來袁紹官渡之戰(zhàn)失敗,僅僅八百人跑回去了,回去后大家都以為田豐夢獲得重用,田豐卻說,我的死期到了。果然,袁紹因為愧對田豐選擇殺掉了他。
從這里看,一個是袁紹相當剛愎自用,對于謀臣提出的建議,往往不予采納。另一個是袁紹不夢正確面對失敗,失敗或者犯了錯誤之后更愿意遷怒于人。第三個,袁紹其實是個大糊涂蛋,對于戰(zhàn)略形式的變化很不敏感,對于戰(zhàn)略目標很有點俠客精神——能一次決戰(zhàn)搞定就不愿意拖著。第四,袁紹不懂兵法。這樣一個人物,妄為四世三公,少年成名,統(tǒng)帥四州之地,卻難有所成。尤其碰上曹操這樣的對手時,袁紹在經(jīng)營四周之地時,對百姓是很好的。所以普通民眾很支持他。這可以說是其唯一優(yōu)點了。
袁紹起于南陽,然后又受封冀州等州。在南陽收下逢紀和許攸,在冀州又收下沮授、田豐、郭圖、審配等人,這些人在內(nèi)部并不和諧,各自不服氣不說,還相互形成阻力,給對方暗中下絆子,在袁紹面前身后爭權(quán)奪利,以謀取個人利益。其中以沮授、田豐和許攸名聲較大。但是三個人的意見經(jīng)常都不被采納。雖然袁紹統(tǒng)一北方四州時聽了沮授的戰(zhàn)略部屬,但是拿下四州之后的袁紹一下子自信心爆棚,唯一相信的是眼前的利益和個人的臉面,對于眾多謀臣,因為各自有各自幫助的幼主,所以也完全不能形成合力。
所以就算是他不死,曹操也會加快消滅袁紹集團。袁紹不死,必被捉。捉住之后,曹操會把袁紹待若上賓,請漢獻帝賞賜大官,比如封冀公。然后以袁紹的名義,讓手下投降。投降者,都官加一級,然后都養(yǎng)起來,然后再擇優(yōu)錄用。很多諸侯看曹操對人們的優(yōu)待,很多人會率軍來降。天下還有誰呀?劉表,劉彰,張魯,馬騰,孫權(quán),劉備。來者高官厚祿,高薪養(yǎng)官。那時天下可能只剩下劉備和孫權(quán)。
劉備依附劉表,劉表已降,劉備無處可去。要么投降,要么遠走他鄉(xiāng),伺機而動??隙]有了三分天下??赡軙疾ò肷?,以皇叔之名,回到漢獻帝身邊。在看孫權(quán),假如的孫權(quán)比歷史的孫權(quán)實力要低,因為曹操以占天時,有的人和,孫權(quán)十有八九也會納降,天下大定矣。曹操可能成為一代名臣,或者通過禪位,成為大魏的開國明君。曹操知道歷史發(fā)展成這樣,不禁哈哈大笑,也沒有了觀滄海。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即便袁紹活著,也是遲早被曹操分割吞食的下場。
三國歷史故事2
曹操是大政治家兼文學家,碰上蔡文姬這個絕世才女,沒擦出火花,豈知遺憾,簡直白瞎了一堵墻。于是忍不住疑問:曹阿瞞這個漁獵高手,花了那么大代價才搞回來的絕世美女,怎么會便宜了農(nóng)家大爺?
曹操的好色,段位很高,從來不看對方身份,尤其喜歡成熟少婦,甚至連女人帶孩子一起收下。有一次曹操還對人深情地說:世上有像我這樣對干兒子這么好的嗎?
對了,蔡文姬也有兒子,她在匈奴,與南匈奴左賢王生了倆兒子。中原大才女,怎么會嫁給匈奴人,和親也輪不上她啊?
事實上,蔡文姬比較慘,她是被擄掠過去的。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山河破碎。對蔡文姬來說,國恨和家難交織。早先她被父親蔡邕,嫁給了河東士族衛(wèi)仲道為妻。河東衛(wèi)氏始于西漢衛(wèi)青,豪門家族,才女配豪門,美滿姻緣??上Ю咸旒刀?,婚后不久,衛(wèi)仲道病逝,未留下子女,蔡文姬只好又回到娘家生活。
接著又一大磨難降臨,蔡邕因為惋惜于董卓之死,說了幾句不當?shù)脑?,竟然被司徒王允處死。蔡邕一生無子,偌大的蔡家,僅剩一個出歸的蔡文姬。古代社會,沒有男人做頂梁柱,這樣的家庭命運會很慘。
果然,東漢帝國的馬仔南匈奴趁火打劫,失去父親庇護的蔡文姬,不幸被亂兵劫掠,落入左賢王帳中。可憐一代才女,怎么也沒料到會遭此磨難。這一呆就是十二年,期間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
轉(zhuǎn)眼來到建安十一年。某一天,曹操偶然想起忘年交蔡邕。
蔡邕算得上東漢第一學術(shù)大家,文學、歷史、書法、音樂、經(jīng)學無所不通,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絕對是最璀璨的明珠之一。當年董卓為了得到蔡邕,不惜以滅族威脅,迫使蔡邕出山為官。
王允將蔡邕投入監(jiān)獄后,滿朝嘩然,紛紛替他求情,曾任司徒的馬日磾差點跟王允急眼:這種曠世奇才,你殺了他就等于斷了漢家歷史,絕了很多經(jīng)學傳承。蔡邕當時正在編寫漢史,他自請黥面或斷雙足,但求留得一命完成漢史。
倘若王允手下留情,或許又是一部《史記》誕生??上踉侍虉?zhí),殺了蔡邕!當時的另一位經(jīng)學大家鄭玄感慨,漢家的事再也沒人能考證了!馬日磾更是破口大罵王允“命不長”。
可見,蔡邕就是當時學術(shù)界、文學界的一座豐碑。曹操是個文藝小青年,他對辭賦、書法等藝術(shù)癡迷到發(fā)狂,尤其對“八分書”著迷,蔡邕就是“八分書”祖師爺級別的大師。
據(jù)有關史料考證,曹操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與蔡邕有一段亦師亦友的交往。曹丕曾經(jīng)說“家公與蔡伯喈(蔡邕)有管鮑之好”,也直接驗證了他們的這段情誼。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蔡邕唯一的后人蔡文姬,竟然流落匈奴。曹操一時心不能平,于是令人持重金入匈奴,求贖蔡文姬,以便逢年過節(jié),蔡邕的墳頭有人添一壺濁酒。
就這樣,蔡文姬抖落一身草原的塵土,滿懷蒼傷回到故土。
于是,曹操盼望著盼著,春天的腳步到了,蔡文姬婀娜而至,曹操慷慨地一揮手,將她賜給了“農(nóng)夫”董祀為妻。
搞什么雞嘛!阿瞞吶,你該盛裝迎接,將她迎入你的洞房嘛!這才是符合你的情趣,才符合才子佳人的歸宿嘛!難道你嫌棄蔡文姬沒給你帶回來“干兒子”?
假如你跟曹操,可以達到勾肩搭背喝小酒的程度,他會一腳踢你屁股上:滾犢子,你把老子當變態(tài)色魔啦?我阿瞞好色,對女人也不挑剔,不管她是否婚配,是否生子,甚至不管她以前是良人還是歌妓。不過我要的是美女,能給我娛樂的美女,不是女神。
世人都以為,才女必是美女,否則很倒胃口。蔡文姬應該不會讓人倒胃口,恐怕也算不上美女,因為正史里面,除了蔡文姬的才情描寫,沒有一句相貌描述。假如蔡文姬是美女,史書怎肯錯過?蔡文姬不符合曹操的情趣。
史書中交代得很清楚,曹操是感念蔡邕無人祭奠,這才想起流落匈奴的蔡文姬。如果為了漁色,曹操怎么能等到十二年后才動手?難道嫌瓜不熟?
以曹操跟蔡邕的交往,很可能曹操早年就認識蔡文姬,如果曹操有心思,他與蔡文姬的交集,不會拖延至十幾年后。
所以,曹操重金贖回蔡文姬,心思很“純潔”,別想歪了!
至于給蔡文姬找個新婆家,那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男人就是女人的歸宿,你總不能讓蔡文姬無依無靠,繼續(xù)飄零吧。
那么為何把她嫁給一個“農(nóng)夫”呢?
董祀在歷史上因為蔡文姬留下姓名,史書稱他為“屯田都尉”?!巴吞铩本褪欠N田嗎?都尉是莊稼漢嗎?
都尉,是漢朝的中級軍官,是郡守的助手,地方最高軍事長官,相當于現(xiàn)在軍分區(qū)司令,兼地市級公安局長。屯田都尉,是東漢設立的,以軍屯為目的的地方軍事長官。
屯田都尉都尉的俸祿,大約千石或比兩千石(一千二百石),跟二千石的部級干部稍有點差距,至少算是中級官員了。請問,哪個莊稼漢這么大譜?
所以,曹操為蔡文姬的安排應該算比較周全了。只是后來又發(fā)生了一個插曲,又給了后人遐想的空間。
這位“莊稼漢”董祀后來不知道為啥,犯了死罪,執(zhí)行令已經(jīng)下達。蔡文姬聞訊,大冬天披頭散發(fā),赤足徒步,求見曹操為丈夫求情。
曹操很為難:命令已經(jīng)下達了。蔡文姬說:“您的馬廄里有的是千里馬,您難道還吝嗇派人騎快馬,追回命令嗎?”說話間蔡文姬面色戚戚,磕頭不止,聲音悲涼。
曹操憐香惜玉啊,他立刻心軟了,于是派快馬追回死刑令。又讓人趕緊取來衣巾鞋襪,給蔡文姬穿上。
借著不多的見面機會,曹操問蔡文姬,當年令尊藏書萬卷,聽說大多零落散失,是否還有剩余?蔡文姬長嘆:當初留到我手上只剩四千多卷,幾經(jīng)顛沛,所剩無幾了。不過我還能記得其中四百卷,如有需要,妾可以默記下來。
曹操大喜,意外收獲啊,雖然不算多,可也算是至寶,于是賞賜蔡文姬大量紙筆。這位女才子真是名不虛傳,四百卷資料,她“文無遺誤”地默記出來。
有人說,曹操真是奸雄,原來他贖回蔡文姬,目的就是為了蔡邕遺留的藏書吶!呵呵,過度解讀了。
這就是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那點事,沒有愛情,沒有糾葛,甚至連一點波瀾都沒有。如果你覺得遺憾,歷史那面背景墻永遠不倒,自己去涂抹吧,不過要有“本故事純屬虛構(gòu)”的字樣,免得有人又抱著屯田都尉叫大爺了!
三國歷史故事3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很多三國愛好者都有一個疑問,諸葛亮出山時,為什么選擇落魄的劉備?為什么不選擇實力更強的孫權(quán)和曹操?以諸葛亮的智力,加上孫權(quán)或曹操的實力,前景一定很美。至于諸葛亮為何對孫權(quán)和曹操不屑一顧?這個問題并不復雜,原因如下:
第一:諸葛亮出山時,已經(jīng)無法在孫權(quán)或曹操那找到位置
諸葛亮準備出山時,孫權(quán)和曹操手下的文臣勢力已經(jīng)成形,孫權(quán)那邊是江東四大家為首,曹操那邊是以潁川集團為首,官職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位置早就被占光了。
歷史上的諸葛亮也并非是像《三國演義》那般神奇,對于不缺人才的孫權(quán)和曹操來說,諸葛亮即使去了,也無法受到重用,必須得熬資歷,心高氣傲的諸葛亮未必有那個耐心。
而劉備這邊就不同,求才若渴,去了就能拿到一個好位置,劉備還是處于創(chuàng)業(yè)期,還能分到股份,正合諸葛亮這位有理想有志氣大好青年的意愿。
但也正如《三國演義》中司馬徽描述的那樣“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諸葛亮出山的時機不好,沒多少空間給他發(fā)揮了。
第二:去孫權(quán)和曹操手下會被排斥
孫權(quán)和曹操已經(jīng)過了創(chuàng)業(yè)期,勢力步入發(fā)展和穩(wěn)定期,對于手下的文臣武將來說,正是劃分各自利益范圍的時候,諸葛亮帶著身后的荊州集團踏進去,不會受到歡迎,反而會被排斥。
任何一個勢力集團在基本成形后,都會排斥外來者,就好像龐統(tǒng),他在赤壁之戰(zhàn)時是在周瑜手下當官,為的就是給荊州勢力找另一條出路。
并且,龐統(tǒng)在周瑜死后,親自扶靈去東吳,就是想打動孫權(quán)收納荊州勢力,劉備當時太弱,他們看不上,可惜的是,孫權(quán)沒能接受。
《三國演義》中描述這個事件時,是以孫權(quán)嫌棄龐統(tǒng)相貌丑陋,龐統(tǒng)一氣之下離開結(jié)束。實際上,是龐統(tǒng)和江東世家沒有談好條件,江東世家拒絕接納荊州集團。
江東世家排斥荊州世家的目的也很簡單,不讓任何勢力進入到江東權(quán)力核心,讓孫權(quán)只需要依靠他們就行,龐統(tǒng)這才不得不去投靠劉備。
換成諸葛亮,去孫權(quán)和曹操任意一方都是一樣的結(jié)果,要么給江東世家或潁川集團伏低做小,要么你就別來。
第三:或許是理念不合
看三國的都知道,在描述曹操時,誰都有可能冒出一句“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來形容他,這就是曹操的政治弱點,“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是所有人都贊成的。
孫權(quán)更不用說,地盤比劉備大,實力比劉備強,但在江湖上的名聲卻不比劉備高,劉皇叔一直打著的“復興漢室”的口號,和他一直堅持的身份,還是很能忽悠人的。
諸葛亮和他身邊的朋友,沒準就是尊漢的堅定分子,正好和劉備的理念契合,至于軍閥孫權(quán)和竊漢逆賊曹操,滾一邊去吧,那是要打倒的對象。
綜上所述,諸葛亮大概只有劉備可以選擇,即便可選擇的余地不多,諸葛亮依舊考察了好久,才發(fā)動身邊的資源讓劉備知道自己,以一段“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完成了擇主。
三國歷史故事4
三國第一謀士,輔佐曹操十一年,從未打過敗仗。他原來是袁紹的手下,后來才轉(zhuǎn)投為曹操,為之后曹操統(tǒng)一北方地區(qū)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再后來曹操征討烏丸的時候病逝,那個時候才三十八歲,正處于一個大好的年華,而且是書上面曾經(jīng)評價他為世之奇士。曹操稱贊他見識過人,是他身邊的重要的謀士,那么他與諸葛亮相比誰更厲害一些呢?恐怕兩人不分上下。
郭嘉他一共輔佐了曹操十一年之久,雖然說只有短短的這些年,但是他卻屢立功勞,郭嘉在曹操的軍中,曹操每次打仗都會傳來大勝的好消息,最后曹操的成功的統(tǒng)一了北方,而郭嘉儀去是曹操的軍事戰(zhàn)況明顯就開始下降,特別是當時對付孫權(quán)和劉備,就顯得稍微有一些力不從心,赤尺至之戰(zhàn)的時候還差一點被燒死了。劉備之所以能夠獲得勝利,也不僅僅是因為有了諸葛亮這一謀士。
而曹操征討天下受到阻礙,也不僅僅是沒有了郭嘉。但是郭嘉的去世,對于曹操來說確實是一大損失。而且曹操還時常嘆息,自己要過早的失去了國家這一軍事天才,他精通各種謀略,而且他還非常的善于估計復雜的變化形式以及快速的定制策略,總能夠出奇制勝。就比如當時曹操大戰(zhàn)呂布,士兵們都非常的累正準備撤軍,郭嘉此時卻提出來了另外一個建議,要求再次進行出戰(zhàn)。
而且他還斷定此次并能夠獲得勝利,結(jié)果呂布被擒住。還有當時曹操去征討袁家兩位兄弟,幾乎每一次都沒有討到好處,此時將軍就主張再次進行進攻,可是郭嘉卻說撤軍,結(jié)果讓人沒有想到袁家的這兩位兄弟居然內(nèi)部混亂,曹操就坐等收復城池。特別是在征討烏丸那一戰(zhàn),非常完美的體現(xiàn)了國家的軍事方面的能力。烏丸之前一直都是向著袁紹,在袁紹去世之后。
袁紹的手下就帶領軍隊逃到了烏丸,所以曹操要把袁氏的勢力全部消滅。但是烏丸卻并不怎么好打,很多人都不主張攻打,因為勝率非常的低。根據(jù)史料記載,當時正屬于冬天非常的寒冷,連續(xù)向前行軍都見不到一滴的水,吃的東西也所剩無幾,曹操無奈之下只能夠殺掉馬匹作為糧食,然后再鑿地三十丈才得到了水,戰(zhàn)爭勝利之后曹操覺得他能取得勝利完全都是僥幸。
他說諸君的勸阻才是萬全之策,可見這場戰(zhàn)爭到底是有多么的驚險,然而當時的郭嘉卻認為應該去,他覺得烏丸雖然說是遠,也正是因為離得遠他們才不會去防備,如果這個時候出其不意,一定能夠打個措手不及,并且還能獲得勝利,另外就是袁紹的家族影響力可是不容小覷,而且烏丸的實力也是不能夠低估,一旦他們聯(lián)合起來,恐怕之后的青州和冀州也就保不住了。
而且當時劉表雖然說只會紙上談兵,但是他也非常的清楚,是比不上劉備的,因此對于劉備也是有著一些防范,也不會聽從劉備的言語,所以說這個時候盡管是遠征,而不必考慮身后之事。果然所有的事情都如郭嘉所料,那么郭嘉為何能夠料事如神呢?其實主要還是郭嘉太會看人了,他不太能夠看得透,敵人也能夠看得清楚的,曹操就曾經(jīng)說過,每次要討論臨敵計劃時,郭嘉早已經(jīng)作出判斷。
可見郭嘉作出判斷時,每每都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會幫助曹操下定決心,可見郭嘉的成功也依然是曹操的成功??梢栽O想一下假如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郭嘉仍在的話他一定能夠早早作出判斷,讓曹操轉(zhuǎn)敗為勝,不至于落得一個蒼茫而逃。而當時的國家已經(jīng)不在了,否則歷史恐怕得重寫。而且那個時候,恐怕他和諸葛亮之間也是有著一場智斗。
三國歷史故事5
三國時期的歷史精彩紛呈,其中英雄人物的風流事跡更是被人津津樂道。而說起三國時期的風流人物,劉備的蜀漢集團無疑匯集了天下的英豪。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國最終的結(jié)局是蜀漢集團消失在了歷史的潮流中。
而對三國演義比較熟悉的人就知道,自從劉備討伐東吳失敗之后,其實那個時候蜀漢的敗局就已經(jīng)確定了。在討伐東吳的戰(zhàn)爭中,劉備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不但損失了四位軍師,六位上將,甚至連自己也被氣的病亡了。
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所殺之后,為了實踐自己曾經(jīng)的誓言,于是劉備不顧諸葛亮的勸阻執(zhí)意出兵東吳。而在這次戰(zhàn)爭中,劉備也是損兵折將。首先,劉備失去了四位軍師。這四位軍師中,有兩個陣亡,,另外兩個選擇了投降。
陣亡的兩個軍師是馬良和程畿。馬良和諸葛亮交好,并且能力也被諸葛亮肯定,但是在戰(zhàn)爭,因為劉備的失敗,此人也遇害身亡。程畿在兵敗撤退的時候本來有機會逃跑的,但是因為對劉備的忠義,所以此人最終沒有逃跑,在被敵軍追上時,他也被殺了。
而投降的兩個軍師黃權(quán)和龐林。這兩個人雖然選擇了投降,但是這兩個人的投降實在是被逼無奈。而損失的六位上將是張飛、護軍馮習、前部督張南,別督傅肜,別督趙融,以及胡王沙摩柯。
而在這六位上將中,張飛的犧牲最讓人可惜,由于心急為二哥報仇,張飛不斷的奴役手下的人,手下的人受不了以后,鋌而走險殺了張飛投奔了東吳。這次征吳的結(jié)果讓劉備十分的傷心。并且蜀漢的國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在面對這個危局的時候,劉備也被氣的病倒了,并且不久之后就病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