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體育運動>武術>武術基礎>

達摩杖雜談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達摩杖是少林派武術中的特有兵器,又叫少林單拐、祖師拐,傳世甚少,但這種兵器用法獨特,招法奇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民間武術經(jīng)典套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達摩杖雜談。

  達摩杖雜談

  達摩杖相傳是達摩平日為自我強身、防身而創(chuàng)。達摩,本名菩提多羅、菩提達摩(Bodhidharma),通稱為達摩。達摩生于南天竺(印度),種姓剎帝利,婆羅門族,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因極為傾心大乘佛法,后從般若多羅大師研修。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說南朝宋末477~479),他自印度航海來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遂從廣州出發(fā)北行抵建業(yè)會梁武帝,因面談不契,又“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始以禪法教人,遂在中國始傳禪宗,終為中國禪宗之始祖。

  所謂“杖”,乃中國傳統(tǒng)武術器械之一。“杖”是象形字,以甲骨文字為例,像人之手持一長柄勾頭器,可取物,可作祭典道具,亦作打擊樂器,后漸用為兵器。一般說,“杖”是古代一種用竹或木制成的,主要用于沖擊或儀仗前導等作用的兵器,如《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云:“伯也執(zhí)受,為王前驅(qū)。”《毛傳》:“殳長丈二而無刃是也。”《說文解字》云:“以投投人也?!抖Y》:‘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于兵車,車旅賁以先驅(qū)。’從‘又’、‘幾’聲,凡‘殳’之屬皆從‘殳’。”段玉裁注:“杖者,殳用積竹而無刃;殊(杸),斷也。”1978年于湖北隨縣曾侯乙墓葬中發(fā)現(xiàn)有三支積竹木為柄的武器,其銅制套筒上有銘文:“曾侯越之用‘殳’。”(《文物》1979年第07期《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發(fā)掘簡報》)另又于1955年安徽壽縣蔡侯墓中還發(fā)現(xiàn)過一種三棱矛,根據(jù)隨縣的銘文也正名為“殳”。這就是《方言》所說的“三刃枝,南楚宛、鄙謂之‘匽戟’。其柄,自關而西謂之‘秘’,或謂之‘殳’。”現(xiàn)考古學界以無刃者稱為“晉”或“晉殳”;有刃者稱為“殳”或“銳殳”??傊?,先秦時期以至漢魏,“殳”即“杖”,其制式,大都以竹木為長柱狀,柱頭置銅質(zhì)橫鉤狀器,用于士兵作戰(zhàn)武器與儀仗祭典。至后代,則“杖”又有了“棍”“梃”或“拐杖”之類的衍生物。“達摩杖”之“杖”,即屬上述之類。

達摩杖雜談

  達摩既不以達摩杖傳人世,又不輕易示人,故經(jīng)千余年后,確已真?zhèn)坞y辨。筆者涉獵所得,僅集得不足十種較有價值的“版本”。后經(jīng)一番集校、精選、整理,終得一流傳廣,又為歷代所認可者。筆者進而又反復為之選調(diào)、按調(diào),配樂,定調(diào),終于輯成“起勢”“童子拜月”“開門見山”“黃龍攪尾”“雀過技左(二)”“雀過技右(二)”等四十式的達摩杖。筆者所整理的這一達摩杖,以少林達摩杖等為底本并汲取各本之長,其一大特點是最具“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長。因它不輕易示人,更不輕易傳授,故常人對于真?zhèn)髡确ㄖ畠?nèi)蘊,知者甚少,傳者罕識。

  “杖法”既具短棍之能,又具鉤鐮拐之長。其式樸實無華,招法奇特,身如狡兔,杖如游龍,慢如行云,疾如閃電,風生水起,攻防自如。其勁忽隱忽現(xiàn),虛虛實實,天馬行空,變化莫測,最被歷代武術家所珍愛。達摩杖后經(jīng)歷代僧人不斷探索、錘煉、編排,豐富,又經(jīng)后人融進太極拳之拳理與風格,便逐漸形成了風格獨具、諸多流派交融的“太極達摩杖法”。其中,“起勢”即源自武當之敬神九拜禮之一的“稽首”。“童子拜月”呈“靜慮”“面壁”禪味之靜功法。“開門見山”啟迪于“愚公移山”而出其神韻。

  “馬后加鞭”“走馬回首”“套馬回頭”三式中之“馬”,由其中“走馬”一詞的提示,知此“馬”應是神馬(龍馬)“八尺賊”,決非一般普通之馬;而此三組動作應屬一個系統(tǒng),相輔相成,互為呼應。“回頭望月”則體現(xiàn)“棄惡”后深深感恩“天、地,君,親,師”之象。“劉海戲蟾”,亦有作“劉海戲蟬”的,從“達摩杖”招式中多取義于神話傳說而言,應作“劉海戲蟾”為是。“金雞上架”亦取法《山海經(jīng)》“神雞”之典的喻意。招式“砸地成泉”不應作“扎地成泉”;“扎”應為“砸”。

  “黃龍攪尾”亦有作“黃龍擺尾”的。作為特例的,是“雀過技左(二)”“雀過技右(二)”兩式,需做較詳盡的說明。筆者所見各類不同版本,均作“雀過技左”“雀過技右”;但在演練這兩個連續(xù)式子時,即可發(fā)現(xiàn)其中似有缺漏,常有不連貫,不勻稱之感;而且,運杖至此,配樂上也總不合調(diào)合拍,不是過長,就是偏促。后經(jīng)筆者反復查找資料與演練,終于頓悟。一是“左”與“右”是表方向性的“角”之意;則“過‘左’”必是“右”,“過‘右’”又必是“左”。所以它是示意出這是一“左”一“右”、實際上應有四個方向的運杖內(nèi)容。

  二是所謂的“雀”,實是“朱雀”;而“朱雀”又對應,兼容著“玄武”,并由此“朱雀”“玄武”推及到“青龍”“白虎”二物;因此,一“左”一“右”便應各包含兩個“角”,合計又應是四個方向。三是古人慣稱動物為“蟲”(《莊子·逍遙游》稱“蓬間雀”為“蟲”;《水滸傳》稱“吊睛白額虎”為“大蟲”)。這是因為古人常把凡有羽毛,皮毛的動物統(tǒng)稱為“羽蟲”;如“雀”與“虎”;古人又常把凡有鱗甲的稱為“鱗蟲”,如“龜(玄武)”與“龍”。

  因此,左“雀(蟲)”中實際上還包含著一物,即“龍(鱗蟲)”,右“雀(蟲)”中實際上也應包含著一物,即“虎(羽蟲)”;兩者綜合起來,正好是四個方位。再者,古人又十分注重陰陽五行乏說,所謂東方為木,其色青(蒼);西方為金,其色白;南方為火,其色赤(紅);北方為水,其色黑(玄)(尚有中為土,其色黃)。古人并常以四神獸青龍(東),白虎(西),朱雀(鳳凰,南),玄武(龜、北)分置四方。

  問題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筆者便悟出達摩杖的“雀過技右”與“雀過技左”每式中,其實應該各含有兩個相對應著的動作,“雀過技右”與“雀過技左”兩式中共應有四個動作:同時,還應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方中認識到它們應是“東”“南”“西” “北”四個站位的動作。

  筆者又據(jù)資料所及,從另外兩個方位重新設計兩個新動作。這樣再按四方位動作演練,便覺節(jié)節(jié)流暢,式式勻稱;而且,配樂也絲絲入扣,分毫無差。因此,筆者以為“雀過技左”“雀過技右”應該是“雀過技左(二)”和“雀過技右(二)”;括弧中的“二”,表示“左”有左,右二式;“右”有右,左二式,應是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之招式。事實是否如此?僅是個人之見,當不能作為定論。

54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