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體育運(yùn)動 > 武術(shù) > 太極拳 > 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時間: 方婷698 分享

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的一枝奇葩,在我國實(shí)施《全民健身計(jì)劃綱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譽(yù)為一劑促進(jìn)身心健康、防治現(xiàn)代文明病的最有效的運(yùn)動良藥。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您介紹: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歡迎閱讀!

  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宋朝微宗皇帝宣和年間,有一位曹女士,在當(dāng)時頗有女才子之名。徽宗皇帝生性好道,又歡喜會做詩文的人。曹女士道學(xué)既可以配稱第一流。而且詩文確也做得不壞。所以宋徽宗很看得起她,召她到京城居住。(宋徽宗時首都在汴梁,即是現(xiàn)在的河南省開封縣)特別優(yōu)待。又敕封他為文逸真人。這篇《靈源大道歌》,就是這位曹文逸真人,在那個時候,做給一般學(xué)道人看的。流傳到現(xiàn)在,差不多經(jīng)過八百二十年。(從宣和初年算起)《孫不二女丹工夫次第詩》,比較此歌后出幾十年。其余各種女丹經(jīng),更在孫不二之后,大概都是明清兩朝的作品?!饵S庭經(jīng)》雖由晉朝魏夫人傳出,然不能算是魏夫人自己的著作。謝自然,何仙姑等,雖在唐朝成道,也沒有著作流傳。(乩壇上沙盤中扶出來的詩文、不能算本人著作)。我們可以說,歷代女真,自己肉體在世間,親筆所寫正式丹經(jīng),當(dāng)以此篇為最占了。全篇共計(jì)一百二十八句。所講的道理,所論的功夫,不限定女子方面,男子亦可通用?,F(xiàn)在特把本文依次序分開,短句每字,用白話注解如后。

  我為諸君說端的 命蒂從來在真息 (第一句 第二句)

  我,曹文逸自稱。諸君指當(dāng)時并后世修仙學(xué)道的人。端的,即是真正而又的確。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關(guān)緊要的地方。凡花葉瓜果,和枝莖相連處,都叫作蒂。此處一斷:花葉就立刻枯稿,瓜果就不能生長。真息與凡息不同。凡息粗,真息細(xì)。凡息淺,真息深。凡息快,真意慢。真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真息的發(fā)泄。真息可以化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為真息。譬如山中石頭縫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中風(fēng)翻浪涌的長流水,就是凡息。


太極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照體長生空不空 靈鑒涵天容萬物 (第三句 第四句)

  照體,是回光返照自己性體。長生,即是性體永久存在??眨钦f性體本空。但因?yàn)檫@個性體無所不包,真空與妙有同時顯露,所以又說不空。鑒,是鏡子。靈鑒,就是指性體而言。涵天容萬物,就是把天地萬物都包合容納在這個靈鑒之中。第二句,說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說的是性。

  太極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謹(jǐn)勿失 (第五句 第六句)

  《易經(jīng)》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道德經(jīng)》上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就是太極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說:道生一。周子就說:無極而太極。老子說:一生二??鬃泳驼f:太極生兩儀。因此我們可以明白,道就是無極,一就是太極,二就是兩儀,兩儀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道不可說,一不可見。凡可以說可以見的,不是二,便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后、大小、長短、厚薄、多少、輕重.冷熱、剛?cè)帷⒓獌?、利害、善惡、是非、虛?shí)、有無、性命、神氣.陰陽、這些相對的都是二。在這些二的當(dāng)中那個就是三。有了三以后,就能演變而成千成萬。所以老子說: "三生萬物。"萬物既然是從道中生出來的,我們?nèi)祟愄柗Q萬物之靈,自然也是從道中生出來的。離開道就沒有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人得一,是說每個人都得著大道全體中極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們把這點(diǎn)微末東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連人也做不成。漸漸要變成下劣的動物。所以作者勸大眾們,幸而生成一個人身,就應(yīng)該時時刻刻,小心謹(jǐn)慎,護(hù)持此道,切勿令他喪失。

  宮室虛閑神自居 靈府煎熬枯血液 (第七句 第八句)

  宮室虛閑,比喻人身沒有惡習(xí)和各種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沒有妄想和雜念。果能如此,我們的元神自然安安穩(wěn)穩(wěn)住在里面,不至于流離失所,飄蕩忘歸。然而世上人們,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欲攪擾,沒有片刻清涼。情欲一動,陰火跟著就動。陰火一動,周身氣血津液都要受傷。弄得面黃肌瘦,形容枯焦。這個病根,就在于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說靈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識與思想發(fā)源之處,叫作靈府。

  一悲一喜一思慮 一縱一勞形蠹弊 (第九句 第十句)

  凡人當(dāng)失意的時候,就要悲哀。當(dāng)?shù)靡獾臅r候就要?dú)g喜。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就要思慮。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時時用盡心思,我們平時所經(jīng)過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時候。幾十年有限光陰,就在憂患中消磨干凈。身心放松是縱。身心緊張是勞。一時放松,一時緊張,就是一縱一勞。我們的肉體受不住這許多刺激,自然要變成衰朽不可救藥了。形蠹弊,是說身體里面腐壞,等于木頭被蟲蛀一樣。

  朝傷暮損迷不知 喪亂精神無所據(jù) (第十一句 第十二句)

  早也吃虧。晚也吃虧。自己糊胡涂涂不曉得厲害。精神耗喪而昏亂。若問他們,在世做人怎樣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樣可以修得成。他們絲毫沒有把握。

  細(xì)細(xì)消磨漸漸衰 耗竭元?dú)馍衲巳?(第十三句 第十四句)

  因?yàn)槭羌?xì)細(xì)消磨,所以吾人身體有虧損,尚不至于感受劇烈之痛苦。因?yàn)槭菨u漸衰老,所以人生數(shù)十年中,每容易忽略過去。不知不覺的頭發(fā)白了,面皮皺了。不知不覺的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dú)?,就是元始中和之氣。又名為先天氣。?shí)在講起來,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種生氣。宇宙間生氣,本是無窮。但每個人身體上由娘肚子里帶來的那點(diǎn)生氣,可憐太少。從小到老,幾十年中,身體里面所儲蓄的生氣,消耗已盡。我們的靈魂就要和我們的肉體告別了。形神分離,人豈能不死。

  只道行禪坐亦禪 圣可如斯凡不然 (第十五句 第十六句)

  禪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調(diào)的人,都曉得說: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于睡臥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過于執(zhí)著,缺乏活潑天機(jī)?;蛘咝λ悄ゴu作鏡。然而這種活只能對程度很高的人說,不能對普通人說。圣人可以這樣做。凡夫方萬辦不到。

  萌芽脆嫩須含蓄 根識昏迷易變遷 (第十七句 第十八句)

  草木最初從土里長出的小體,叫作萌芽。因?yàn)樗捏w質(zhì)脆弱而嬌嫩,經(jīng)不起損傷。須要培養(yǎng)有法,保護(hù)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點(diǎn)生氣,根基不牢,最容易喪失。須要設(shè)法把他含蓄在身內(nèi),不讓他常常向外面發(fā)瀉。然后吾人壽命方可延長。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根與識被塵境所擾亂,陷入昏迷狀態(tài)。容易由善變惡,由正變邪。若不徹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么好結(jié)果。

  磋跎不解去荊棘 未聞美稼出荒田 (第十九句 第二十句)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倘若懶惰懈怠,游手好閑,不把田中荊棘斬除干凈,好的稻谷決不會生長出來。這兩句話,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惡劣的習(xí)慣,若不去盡,工夫很難有進(jìn)步,好的效驗(yàn)不易于發(fā)現(xiàn)。

  九年功滿火候足 應(yīng)物無心神化速 (第二十一句 第二十二句)

  九是陽數(shù)中的極數(shù)。九年,表示純陽之意。不是必定要九個年頭。功滿,是說工夫圓滿?;鸷蜃悖钦f用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應(yīng)物,就是在世間做利物濟(jì)人的事業(yè)。無心,就是隨緣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來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書上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與此處意思相同。

  無心心即是真心 動靜兩忘為離欲 (第二十三句 第二十四句)

  無心心,就是無念頭的心體。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鐘不起念頭。他們認(rèn)為這個念頭是心的本體,其實(shí)錯了。諸君要曉得,那個無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卻是假心。人能認(rèn)識真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jī),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這個就叫做離欲。

  神是性兮氣是命 神不外馳氣自定 (第二十五句 第二十六句)

  古丹經(jīng)常說:"是性命。非神氣。"是對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說法。此處說,神是性、氣是命。是對普通人說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yàn)槠胀ㄈ酥徽J(rèn)得他們自己肉體。除了肉體以外,從來不注意到神氣上去。如果教他們認(rèn)得神氣兩個字的作用,比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進(jìn)步。性命二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后他們自己去參悟了。修煉家初等工夫,離不掉神氣。須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體里面,然后氣方能走得下。

  本來兩物更誰親 失去將何為本柄 (第二十七句 第二十八句)

  二物,就是神與氣。這兩樣?xùn)|西,本來最親密不過。神離開氣,神無所養(yǎng)。氣離開神,氣無所馭。沒有氣來養(yǎng)神,神就要逃亡。沒有神來馭氣,氣就要耗散。失掉一項(xiàng),即等于失掉兩項(xiàng)。請問還有什么東西作我們身體的根本。作我們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為一復(fù)忘一 可與元化同出沒 (第二十九句 第三十句)

  混合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工夫。復(fù)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氣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執(zhí)著舍不得放松。須要把這個合一的景象忘記方好。既能合一。復(fù)能忘一。那時身中氣候,自然與元始造化機(jī)關(guān)同出同沒。出是顯露。沒是隱藏。化機(jī)應(yīng)該顯露時就顯露?;瘷C(jī)應(yīng)該隱藏時就隱藏。自己絲毫不作主張。

  透金貫石不為難 坐脫立亡猶倏忽 (第三十一句 第三十二句)

  尋常人精神被肉體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達(dá)到身外物質(zhì)上去。修煉成功的人,精神可以離開肉體,而能支配肉體以外的別種物質(zhì)。所以說透金貫石不為難。倏忽,是頃刻之間。坐脫立之,是坐著或是立著的時候,我們的神倘若要離開肉體,頃刻就可以離開,不至于被肉體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畢 (第三十三句 第三十四句)

  這個道理,雖容易明白,卻不易于實(shí)行??v能勉強(qiáng)去行持,也難以畢業(yè)。必須由勉強(qiáng)而進(jìn)于自然。由自然而造于渾然,由渾然而至于釋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

  莫將閉息為真務(wù) 數(shù)息按圖俱未是 (第三十五句 第三十六句)

  息是鼻中呼吸。閉息,是把呼吸暫時閉住。數(shù)息,是數(shù)自己的呼吸。從一二三四,數(shù)到幾十幾百。按圖,是按照圖樣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竅,或動手動腳做各種姿式。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yàn)殚]息病在勉強(qiáng),數(shù)息未免勞心,按圖又嫌執(zhí)著。對于自然大道相差太遠(yuǎn)。

  比來放下外塵勞 內(nèi)有縈心兩何異 (第三十七句 第三十八句)

  比來,等于近來。曹真人意思說:修道的人們,在近來這個時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塵勞都放下了。為什么身內(nèi)的塵勞卻放不下,仍舊有許多東西掛在心頭。請問身內(nèi)百事縈心,比較身外一切塵勞,有何分別呢。

  但看嬰兒處胎時 豈解有心潛算計(jì) (第三十九句 第四十句)

  諸君請看嬰兒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個月的時候,嬰兒心中可曾經(jīng)在暗地里算計(jì)什么。諸君既要學(xué)道,何不先學(xué)嬰兒。

  專氣致柔神久留 往來真息自悠悠 (第四十一句 第四十二句)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章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專氣,就是專心一志在氣上面做工夫。致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剛強(qiáng)急迫的樣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于身中,而不向外馳。神不外馳氣自定。氣定之后,真息自有發(fā)動之時。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樣子,深長而久遠(yuǎn),和緩而幽閑。

  綿綿迤邐歸元命 不汲靈泉常自流 (第四十三句 第四十四句)

  綿綿,微細(xì)不絕之意。迤邐,旁行連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這句是形容真意在身內(nèi)行動的狀態(tài)。雖說四肢百骸無處不到,然自有他的歸根復(fù)合之處。靈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總是往下流,不會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靈泉,卻無須汲取,自然會在身中周身循環(huán)。真息所到之處,即是靈泉所到之處。因?yàn)榻蚰芑瘹?,氣能化津,充滿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萬六千為大功 陰陽節(jié)候在其中 (第四十五句 第四十六句)

  今歷法一晝夜共九十六刻。古歷法一晝夜共百刻。張紫陽《金丹四百宇》序上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jì)三千刻,十月總計(jì)三萬刻。行住坐臥,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合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dāng)?shù),何也。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jié)候。所以三萬刻能奪三萬年之?dāng)?shù)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dāng)?shù)。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躋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說得很明白,可以作此處注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間人,在民國紀(jì)元前的七百九十年。張紫陽是宋神宗熙寧年間人,在民國紀(jì)元前約八百四十年。兩人前后距離不過五十年。所以他們的論調(diào)頗有幾分相近。

  蒸融關(guān)脈變筋骨 處處光明無不通 (第四十七句 第四十八句)

  此二句是說工夫的效驗(yàn)。蒸是蒸發(fā)。融是融化。關(guān)是關(guān)節(jié)。脈是血脈。變是變換。先蒸發(fā)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讓他堅(jiān)硬,而后方能慢慢地變換。這個工夫,就叫做金丹換骨。處處光明,即是《孫不二女丹經(jīng)》中所說,"元神來往處,萬竅發(fā)光明"的意思。無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暢,沒有一處閉塞。

  三彭走出陰尸宅 萬國來朝赤帝宮 (第四十九句 第五十句)

  三彭,即是三尸。道書常說,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令人愚癡沒有智能。中尸名彭質(zhì),在人胸中,令人煩惱不能清靜。下尸名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飲食男女之欲?;蛎瘛S置x?!短逯悬S真經(jīng)》上有兩句,"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反作三蟲宅"。這個意思,就是說吾人潔凈美好的身體被許多三尸蟲盤據(jù)在里面,弄得穢惡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斬三尸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中的,有服丹藥的,都不算徹底解決。此處用內(nèi)煉工夫,運(yùn)元和之氣,充滿臟腑,蒸融關(guān)脈,變換筋骨,逼令三尸無處藏身,非拋棄他們的老巢子逃走不可。壞東西一去,好東西就來了。萬國來朝,比喻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氣神,都聚會在絳宮一處。絳宮屬于心的部位,心屬火。其色赤,醫(yī)家稱為君主之宮,所以叫作赤帝宮。

  借問真人何處來 從前元只在靈臺 (第五十一句 第五十二句)

  真人,即是真我。吾人肉體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作假我。除掉有形質(zhì)的肉體,尚剩下那個無形質(zhì)的念頭。是否可以叫作真我?然而也不是真我。因?yàn)槟莻€念頭,也是忽起忽滅,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滅的念頭,另外尋出一個無生無死萬劫長存的實(shí)體,這個方是真我,又名為真人。這個真人,從前未曾見過面,此刻第一次認(rèn)識他,究竟他由何處而來呢,其實(shí)他從前就住在我們靈臺之中,未嘗瞬息離開,并非由外面進(jìn)來的。

  昔年云霧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開 (第五十三句 第五十四句)

  因?yàn)闅v年以來,被云霧遮蔽,把真人的面目隱藏。雖說他從前就住在靈臺之中,我們卻認(rèn)識不出。今日工夫做到相當(dāng)?shù)某潭?,道眼遂開。道眼既開,如撥云霧而見青天,真人因此露面。云霧二宇,比喻我們的七情六欲妄想雜念。

  此非一朝與一夕 是我本真不是術(shù)。(第五十五句 第五十六句)

  這個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須要經(jīng)過若干歲月。并且不是用什么取巧的法術(shù),討什么意外的便宜,僅此尋得吾人本來真面目而已。

  歲寒堅(jiān)確如金石 戰(zhàn)退陰魔加慧力 (第五十七句 第五十八句)

  《論語》上有一句話:"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凋,是樹木落葉子。松柏后凋,是說別種樹木到這個時候,都已枯槁零落。獨(dú)有松柏仍舊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堅(jiān)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于改變初心。確字,同堅(jiān)字一樣解釋。松柏不凋已經(jīng)稱得起堅(jiān)確。金石比松柏更要堅(jiān)確。所以此處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氣。有金石般的志氣,自然能夠戰(zhàn)退陰魔。陰魔既已去盡,慧力即同時增加。慧是智能,力是毅力。只有智能而無毅力,雖可以見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無智能,又恐怕認(rèn)不清大道,誤入旁門。必須智能與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遺憾。

  皆由虛淡復(fù)精專 便是華胥清靜國 (第五十九句 第六十句)

  心中沒有妄想和欲念就是虛。不染一切嗜好并惡習(xí),就是淡,仔細(xì)研究,徹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終如一,就是專?!读凶印窌险f:"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師長。其民無嗜欲。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其實(shí)是一種寓言,等于今人所謂烏托邦之類。人們心中果能十分清靜,也同到了華胥國一樣。

  初將何事立根基 到無為處無不為 (第六十一句 第六十二句)

  世間無論做什么事,起初總要立一個根基,以后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業(yè),更要把根基立穩(wěn),方能步步前進(jìn)。等到工夫純熟,程度高深,自然顯得頭頭是道。表面上很像無所作為。實(shí)際上已是精全氣全神全,沒有絲毫缺陷。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章說: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此篇"到無為處無不為"句,也是根據(jù)老子的意思。

  念中境象須除拔 夢里精神勞執(zhí)持 (第六十三句 第六十四句)

  這兩句,就是立根基的辦法。吾人當(dāng)靜坐的時候,須要把心中雜念打掃干凈。等到坐功純熟之后,雜念可以完全消滅。然后在睡夢之中,也不忘記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靜坐的時候一樣,自己很有主宰。

  不動不靜為大要 不方不圓為至道 (第六十五句 第六十六句)

  工夫偏于動,嫌太浮躁。工夫偏于靜,嫌太枯寂。性情偏于方,嫌太板滯。性情偏于圓,嫌太巧滑。能不落于兩邊,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元和內(nèi)煉即成真 呼吸外求終未了 (第六十七句 第六十八句)

  吾人果能在身內(nèi)運(yùn)用元始中和之氣,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執(zhí)著,不肯放松,到底未有了脫之日。

  元?dú)獠蛔∩癫话?蠹木無根枝葉干 (第六十九句 第七十句)

  元?dú)猓词巧衔乃f無始中和之氣。不住,即是不能長住于身內(nèi),而向外面發(fā)泄。發(fā)泄太多,身體里面的元?dú)?,漸漸虧損。元神因?yàn)闆]有元?dú)鈦砼囵B(yǎng),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樹木被蠹蟲所蝕,根本受傷,枝葉自然就干枯。人身中元?dú)猓黄咔榱囷柡顒谛目嗔λ鶄?。身體自然也不能長久。

  休論涕唾與精血 達(dá)本窮源總一般 (第七十一句 第七十二句)

  鼻中生出的流質(zhì)叫作涕。口中生出的流質(zhì)叫作唾。心中生出的流質(zhì)叫作血。外腎生出的流質(zhì)叫作精。雖有四種名稱不同,但是這些東西本源卻是一樣。達(dá)本,是看透他們的根本。窮源,是追究他們的來源。

  此物何曾有定位 隨時變化因心意 (第七十三句 第七十四句)

  人身上各種流質(zhì),不是分疆劃界固定在一處而不許移動的。都是臨時因外界的感觸,和內(nèi)心的激刺,而后生的。

  在體感熱即為汗 在眼感悲即為淚 (第七十五句 第七十六句)

  皮膚里面的流質(zhì),外感于天氣溫度太高,就變化為汗,從毛孔中出來。眼睛里面的流質(zhì),內(nèi)感于情意過分悲哀,就變化為淚,從淚腺中出來。

  在腎感念即為精 在鼻感風(fēng)即為涕 (第七十七句 第七十八句)

  外腎里面的流質(zhì),內(nèi)感于心中淫欲之念,就變化為精,從尿管中出來。鼻粘膜里面的流質(zhì),外感于空氣寒冷之風(fēng),就變化為涕,從鼻孔中出來。

  縱橫流轉(zhuǎn)潤一身 到頭不出于神水 (第七十九句 第八十句)

  縱,指人身上下。橫,指人身前后左右。流轉(zhuǎn),是說在身體里面周流循環(huán)。潤一身,是說身中無一處不走到,無一處不滋潤。所以能有這種變化和這種功效,總不離乎神水的作用。

  神水難言識者稀 資生一切由真氣 (第八十一句 第八十二句)

  神水這件寶物,他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頗難以言語形容。而且世間有學(xué)問的人雖多,識得神水的人卻很少。須知汗淚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真氣所生。人身若沒有真氣,神水就不免要干枯。神水既然干枯,于是乎有眼不能視,有耳不能聽,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嘗,有生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節(jié)不能活動。到了這個地步,去死也不遠(yuǎn)了。

  按,學(xué)者讀丹經(jīng)最感困難的,就是同樣的一個名詞,無論在什么方法上都可以混用。即知神水二宇,在此處是如此解釋。若在別種丹經(jīng)上,雖有同樣的名詞,卻不能作同樣的解釋,請看張紫陽《悟真篇后序》云:"金丹之要,在乎神水華池。"又張紫陽《全丹四百字‧序》云:"以鉛見汞,名曰華池。以汞入鉛,名曰神水。"這是人元丹法的神水。又張紫陽《金藥秘訣‧序》云,"金水者乃得金氣之玄水:又號神水。煉丹之訣,但能引神水入華池,萬事畢矣。"許真君《石函記》中《圣石指玄篇》云:"鉛砂搏成如土塊。六一固濟(jì)相護(hù)愛。用火鍛煉一晝夜?;饻鐭熛粱摇rv鉛倒裝入灰池?;鸢l(fā)鉛熔化神水。"這是天元丹法的神水。又《明鏡匣》云:"若人識真汞;黃金內(nèi)神火。若人識真鉛。白金內(nèi)神水。"白紫清《地元真訣》云: "華池神水。神水真金。閃灼先天。發(fā)泄干金。"這是地元丹法的神水。又靈陽子《洞天秘典》云:"陰陽鉛汞為神水。神水施為不離鉛。誰識丹爐神水,乃為月魄金漿,伍沖虛《修仙歌》中自注云:,暗進(jìn)者,暗進(jìn)神水,暗進(jìn)神火,屬烹煉之工。明進(jìn)者,明進(jìn)神水,明進(jìn)神火,屬超脫之工。。朱癡伯《金火燈》云:"生鉛但有壬水癸水。既成白金其中方有神水。"這是黃白術(shù)的神水。以上所列各種丹經(jīng)中神水名詞,比較《靈源大道歌》中神水,確有霄壤之別。又朗然子詩云:"夾脊河車透頂門。真修快捷方式此為尊。華池神水頻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氣沖關(guān)節(jié)透。自然精滿谷神存。一朝得到長生路。須感當(dāng)初指教人。"此詩所用神水名詞,專指口中津液而言,乃狹義的神水?!鹅`源大道歌》中神水,包括人身一切粗細(xì)流質(zhì)而言,乃廣義的神水。義意雖同,而不完全相同。倘若學(xué)者止知其一,不知其二,依先入為主,看見名詞相同,就說方法是一樣,那真是誤人而又自誤。天元丹法,重在服食,不重點(diǎn)化。地元丹法,既能點(diǎn)化,又可以進(jìn)一步煉成服食,而上接天元。黃白術(shù),僅能到點(diǎn)化程度而止,不能再往前進(jìn)。人元丹法,要用同類陰陽。雖有鉛銀砂汞等名詞,其實(shí)與五金八石毫無關(guān)系。這是四種丹法不同之處。至于《靈源大道歌》的宗旨,乃是修道,不是煉丹,也不是參禪止觀。其中作用,學(xué)者應(yīng)當(dāng)辨別清楚,不可稍涉含糊。世上流傳的各種丹經(jīng)道書,都病在籠統(tǒng),理路不情,閱之往往令人厭倦。我深悉其中弊病,所以專重分析想把科學(xué)精神用在仙學(xué)上面,以接引后來的同志。因?yàn)檫@個緣故,凡是拙作論調(diào),每不肯附和前人之說,亦自有苦衷,讀者能諒解為幸。

  再按,《揚(yáng)善半月刊》,第四十一期第六頁,所載《玉華宮侍書仙子降壇詩》,末二句云:"為惜前緣開后覺。早留真液渡衰殘,"真液二字,正合《靈源大道歌》神水二字的本意。留得住真液,才可以濟(jì)渡衰殘。即是留得住神水,才可以維持生命。這種理論,已成為鐵案如山,不能搖動。既然當(dāng)年曹文逸真人不惜苦口婆心。把第一等修煉的方法宣布流傳,諸君總算有緣,雖然在八百年以后出世,但是能讀她這篇歌訣,也就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了。因此奉勸諸君,務(wù)必努力奉行,不可虛度歲月。否則,轉(zhuǎn)世投胎,未必再有今日的機(jī)會。

  但知恬淡無思慮 齋戒寧心節(jié)言語 (第八十三句 第八十四句)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只曉得照以下所說的方法做去,其它一切都不去管。恬,是心中安靜,淡,是把世問虛榮看得很淡。思,是思想。慮,是憂慮齋戒,是古人在將要祭祖天地鬼神之前一種預(yù)備的行為。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茹葷,不作樂之類。寧心,是心不妄想。節(jié)言語,是口不亂說。

  一昧醍醐甘露漿 饑渴消除見真素 (第八十五句 第八十六句)

  牛奶第一轉(zhuǎn)叫作酪。第二轉(zhuǎn)叫作生酥。第三轉(zhuǎn)叫作熟酥。第四轉(zhuǎn)叫作醍醐。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華所結(jié)成的。芭蕉有一種,名叫甘露蕉?;ò杏新端?,味甚甘,就是甘露漿。可以算得芭蕉中精華所結(jié)成的。一味,是說沒有第二樣。因?yàn)樯厦嫠龅墓し?,純潔而安靜。所以身中發(fā)生的效驗(yàn),也是甜美而清涼。饑則思食,渴則思飲,都是表示吾人身體里面有所欠缺,需要補(bǔ)足,方好維持。假使身體內(nèi)部無所欠缺,自然就不饑渴,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見本來面目。凡絲類沒有染顏色的叫作素。吾人真面目,本是白凈無疵,一塵不染,所以叫作真素。

  他時動滿自逍遙 初日煉烹實(shí)勤苦 (第八十七句 第八十八句)

  到了將來工夫圓滿之后,自然逍遙快樂。但在當(dāng)初下功的時候,實(shí)未免勤勞而辛苦。用武火時叫作煉。用文火時叫作烹。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掃除雜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如何是文火,全休放松,含光內(nèi)守,綿綿似有,默默如無。

  勤苦之中又不勤 閑閑只要養(yǎng)元神 (第八十九句 第九十句)

  雖說下手做工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勞心勞力動手動腳的事。所以老子《道德經(jīng)》上有一句口訣,教人"用之不勤,"既說要勤,又說要不勤,豈非自相矛盾嗎。須知所說"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勞動,不執(zhí)著。不揠苗助長。所說"勤"的意思,就是不虛度,不懈怠,不一暴十寒。閑閑,就是表示不勤。能閑閑,方能保得住元?dú)?,能保元?dú)?,方能養(yǎng)得住元神。

  奈何心使閑不得 到此縱擒全在人 (第九十一句 第九十二句)

  奈何世上的人心,總是要休息而不可得。雖說因?yàn)榄h(huán)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然而有一半也是歷劫以來的習(xí)慣,難以改變。做工夫的人,常常被這個念頭所累。到了此種地步,或任他放縱,或設(shè)法擒拿,全在各人自己做主。

  我昔苦中苦更苦 木食草衣孤又靜 (第九十三句 第九十四句)

  曹真人言她自己當(dāng)日做工夫時期,很受過許多困苦。吃的穿的,都是別人家不要的東西。所處的境遇,既孤寂而又冷靜。

  心知大道不能行 名跡與身為大病 (第九十五句 第九十六句)

  心中分明認(rèn)得大道是好,無奈不能實(shí)行。所以不能實(shí)行的緣故,因?yàn)槭苋N之累。一種虛名,二種事跡,三種身體。虛名之累,就是能者多勞。事跡之累,就是權(quán)利義務(wù)。身體之累,就是衣食住行。

  比如閑處用功夫 爭似泰然坐大定 (第九十七句 第九十八句)

  修道的人,就怕不得閑。幸而得閑,又被許多有作為的旁門小法所累。比如我們身心,已經(jīng)得到了清閑境界。與其再要用各種旁門小法工夫,倒不如一切放下,專坐大定的工夫?yàn)槊睢?quot;爭"字與"怎"相同,"爭似"猶言"怎若。"

  按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七言律詩第二首云:大藥不求爭得遇。第十三首云:爭如火里好栽蓮。七言絕句第一首云:爭得金丹不解生。第八首云:爭似真鉛合圣機(jī)。第四十首云:爭得金烏搦兔兒。第六十四首云;教人爭得見行藏。凡所有的"爭"字,都作"怎"字解。宋朝人文章上面所習(xí)用的字眼,和現(xiàn)在人所用的兩樣。為諸君讀道書便利計(jì),特附注于此。

  形神雖曰兩難全 了命未能先了性 (第九十九句 第一百句)

  大道之要,在全神而又全角。全神,普通叫作性功。全角,普通叫作命功。修道的人,能得形神兩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到有機(jī)會時,再做命功以全角,亦無不可。下文所說:就是了性全神的辦法。

  不去奔名與逐利 絕了人情總無事 (第一百零一句 第一百零二句)

  不去同人家爭名奪利。謝絕人情上的往來應(yīng)酬。就能夠達(dá)到清閑無事的境界。

  決烈在人何住滯 在我更教誰制御 (第一百零三句 第一百零四句)

  不食名利,與謝絕應(yīng)酬,這兩件事,看起來很不容易做到。但是事在人為。倘若真肯下決烈的心,未必一定就有什么障礙。在我自己本身,更是要做就做,教誰來干涉我呢。住滯,即障礙之意。制御,即干涉之意。

  掀天聲價又如何 倚馬文章未足貴 (第一百零五句 第一百零六句)

  掀天,形容其人聲價之高。倚馬,形容文章下筆之快。但是對于修道上都無用處。

  榮華衣食總無心 積玉堆金復(fù)何濟(jì) (第一百零七句 第一百零八句)

  上句說一心向道,不注意于榮華衣食。下句說:有錢的人,若不肯修道,等到老病死的時候,雖有錢又何濟(jì)于事呢。

  工巧文章與詞賦 多能礙卻修行路 (第一百零九句 第一百一十句)

  此言成功一個文學(xué)家,也無大用,反而為修行的障礙。

  恰如薄霧與輕煙 閑傍落花隨柳絮 (第一百十一句 第一百十二句)

  此言文人不能成大事業(yè),就像那些薄霧輕煙,和落花飛絮為伴,總覺得飄蕩無根,虛而不實(shí)。

  縹渺幽閑天地間 到了不能成雨露 (第一百十三句 第一百十四句)

  上句說:薄霧輕煙的形狀。下句說:薄霧輕煙,比較雨露不同,雨露有益于人世,煙霧無益于人世,而煙霧終久是煙霧,不能變成雨露。飄渺,形容其飄蕩無極,幽閑,形容其虛而不實(shí)。

  名與身兮竟孰親 半生歲月大因循 (第一百十五句 第一百十六句)

  世上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名譽(yù)。更沒有一個人不愛惜身體,名譽(yù)和身體比較起來,那一樣同我最親切呢,自然是身體最親切了。可惜世上人半生歲月,就此因循過去。因循二字的意思,就是遵守舊章。我們抱定人類始祖,所遺傳的飲食男女習(xí)慣,永遠(yuǎn)不肯改變。服從造化小兒所支配的生老病死定律,絕對不敢違抗。這些,都叫作因循。

  比來修煉賴神氣 神氣不安空苦辛 (第一百十七句 第一百十八句)

  比來,就是近來,大概指中年以后而言。因?yàn)榉踩说搅诉@個時候,身體已漸漸衰朽,全靠在神氣上面用工夫,才能有少許補(bǔ)救。神氣若不能安居在身內(nèi),所做的工夫都是白吃辛苦。

  可憐一個好基址 金殿玉堂無主人 (第一百十九句 第一百二十句)

  好基址,金殿玉堂,皆指人的身體而言。主人,指人的元神而言。身體譬如一所房屋。元神譬如這房屋的主人。倘若時時刻刻讓他在外面游蕩,不肯回到腔子里。就像一所好房屋,無人居住,無人打掃,無人修理,漸漸的這個房子要變壞了。

  勸得主人長久住 置在虛閑無用處 (第一百甘一句 第一百甘二句)

  我們應(yīng)該用種種方法,把房屋的主人勸回來,長久住在家中,不要野心勃勃,常想跑到外面去。并且要把他放在空虛閑靜的地方,使他心無所用。然后他的舊習(xí)慣始能慢慢的改變。

  無中妙有執(zhí)持難 解養(yǎng)嬰兒須藉母 (第一百廿三句 第一百廿四句)

  我們的元神,當(dāng)其寂然不動的時候,不可以說他是有。當(dāng)其感而遂通的時候,又不可以說他是無。只好說是無中妙有。凡世間道理,不可拿言語形容,不可用心思推測的,都叫作妙。妙有也是這種道理。既不偏于無,亦不偏于有,因此就難于執(zhí)持。所謂難于執(zhí)持,就是說把握不牢,捉摸不定。照這樣看來,工夫究竟如何下手呢。但諸君要懂得,世人養(yǎng)育嬰兒,全靠母親力量。我們元神譬喻嬰兒。試問元神之母是什么。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一章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二十章云:"我獨(dú)異于人。而貴求食于母。"第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梢詾樘煜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母就是道。若要養(yǎng)育元神,必須憑借道力。道是什么。道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初下手工夫,就是以神馭氣,以氣養(yǎng)神。神氣合一,就是修道。

  緘藏俊辯黜聰明 收卷精神作愚魯 (第一百廿五句 第一百廿六句)

  精神發(fā)于耳目,叫作聰明。發(fā)于言論文章,叫作俊辯。緘,是封閉。藏,收藏。黜,是廢棄。收卷,等于收卷。這兩句大意,是勸人把自己精神收藏在身體里面,不要發(fā)瀉在身體外面,要學(xué)老子《道德經(jīng)》上所說:"大辯若訥,大巧若拙"的樣子,是為修道初步下手的辦法。

  堅(jiān)心一志任前程 大道于人終不負(fù) (第一百廿七句 第一百廿八句)

  必要堅(jiān)定,志要專一,任我們向前途走去,終可以達(dá)到目的,那時才曉得大道不負(fù)于人。所怕的就是人們自己不肯走這條大道,偏喜歡走邪路旁門,非但今生落一場空,并且來生尚要招得種種惡報,何苦乃爾。

58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