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精選
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精選
合作,可以彼此支撐,共同邁向成功。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的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篇1
廉頗是戰(zhàn)國后期趙國的名將。趙惠文王時封為上卿,屢次戰(zhàn)勝齊、魏等國,為趙國立了大功。長平之戰(zhàn)時,堅壁固守三年。后來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遭致慘敗。燕國乘機攻趙。趙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頗,戰(zhàn)勝燕軍。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不得志,投奔魏國。魏國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將。最后老死在楚國。
藺相如,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趙惠文王時得到世上稀有的寶玉——楚國和氏璧,秦國強以15座城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璧出使秦國,與秦爭辯并威脅他要把璧摔了,完璧歸趙。趙王封相如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隨趙惠文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與秦王相會,使趙王未受辱于秦,歸國后因功封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廉頗憤憤不平,藺相如以國家安危為重,對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愧悟,負荊請罪,二人成為至交。將相和的故事傳為美談。
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篇2
一個外企招聘白領職員,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應聘。應聘者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們頭腦聰明、博學多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聰明的董事長知道,這些學生有淵博的知識做后盾,書本上的知識是難不倒他們的,于是,公司人事部就策劃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招聘會。
招聘開始了,董事長讓前六名應聘者一起進來,然后發(fā)了15元錢,讓他們?nèi)ソ稚铣燥?。并且要求,必須保證每個人都要吃到飯,不能有一個人挨餓。
六個人從公司里出來,來到大街拐角處的一家餐廳。他們上前詢問就餐情況,服務員告訴他們,雖然這兒米飯、面條的價格不高,但是每份最低也得3元。他們一合計,照這樣的價格,六個人一共需要18元,可是現(xiàn)在手里只有15元,無法保證每人一份。于是,他們垂頭喪氣地出了餐廳。
回到公司,董事長問明情況后搖了搖頭,說:“真的對不起,你們雖然都很有學問,但是都不適合在這個公司工作。”
其中一人不服氣地問道:“15元錢怎么能保證六個人全都吃上飯?”
董事長笑了笑說:“我已經(jīng)去過那家餐廳了,如果五個或五個以上的人去吃飯,餐廳就會免費加送一份。而你們是六個人,如果一起去吃的話,可以得到一份免費的午餐,可是你們每個人只想到自己,從沒有想到凝聚起來,成為一個團隊。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一點團隊合作精神的人。而缺少團隊合作精神的公司,又有什么發(fā)展前途呢?”
聽聞此話,六名大學生頓時啞口無言。
合作是成功的關鍵事例篇3
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友誼,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誼都沒法比的。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yè)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資本論》這部經(jīng)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結晶。
1848年大革命失敗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徹斯特營業(yè)所,從事商務活動。這使恩格斯十分懊惱,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稱作是“該死的生意經(jīng)”。并且不止一次地下決心:永遠擺脫這些事,去干他喜愛的政治活動和科學研究。然而,當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國倫敦的馬克思一家經(jīng)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饑,過著貧困的生活時,他就拋開棄商念頭,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這樣做,為的是能在物質上幫助馬克思,從而使朋友,也使共產(chǎn)主義運動最優(yōu)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資本論》早日寫成并得以出版。
于是,每個月,有時甚至是每個星期,都有一張張一英鎊、二英鎊、五英鎊或十英鎊的匯票從曼徹斯特寄往倫敦。1864年,恩格斯成為曼徹斯特歐門——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開始對馬克思大力援助。幾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權賣出以后,每年贈給馬克思350英鎊。這些錢加起來,大大超過恩格斯的家庭開支。
從馬克思來說,也正是為了對剛剛興起的科學社會主義進行有效的指導,為了揭露資本主義的根本缺陷,才接受了恩格斯這種幫助。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親密無間的朋友,他們所有的一切,無論是金錢或是學問,都是不分彼此的。
雖然他們分開了20年,但他們在思想上的共同生活并沒有終止。他們每天要通信,談論政治和科學問題。在一段時間,馬克思把閱讀恩格斯的來信看作是最愉快的事情。他常常拿著信自言自語,好像正在和恩格斯交談似的。
“嗯,不對,反正情況不是這樣……”
“在這一點上你對了!”
馬克思說著說著竟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那樣地相互尊重,在他們看來,任何人對他們的思想和著作的批評都不及他們彼此交換意見那樣意義重大。于是,一有機會,恩格斯便擺脫商務,跑回倫敦。他倆天天見面,不是在這個家里,就是在那個家里。討論問題時,他們在屋子里,各自沿著一條對角走來走去,一連談上幾個鐘頭。有時兩人一前一后,半晌不吭一聲地踱步,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見為止。于是,兩人就放聲大笑起來。
1867年8月16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凌晨兩點,馬克思向他的戰(zhàn)友報告說,《資本論》第一卷所有印張(一共49個印張)的校對工作,都已結束。他興奮極了,寫信對恩格斯說:
“這一卷能夠完成,只是得力于你!沒有你為我而作的犧牲,這樣三大卷的大部頭著作,是我不能完成的,我擁抱你,感激之至!”
《資本論》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國漢堡出版,這是整個國際工人運動中,具有偉大意義的大事,也是兩位巨人友誼的結晶。
這種理解的友誼是那樣深厚,甚至一直延續(xù)到馬克思逝世之后。
馬克思在病重期間,曾告訴女兒愛琳娜說,希望恩格斯能為他尚未出版的《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點什么”來。當然,即使馬克思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恩格斯也會去做的。
從1883年馬克思逝世時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盡力從事《資本論》后兩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補充了許多材料,重新撰寫了一些篇章,使《資本論》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