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勵志 > 成功學 > 成功案例 > 互聯網思維的十大營銷經典案例

互聯網思維的十大營銷經典案例

時間: 雪珠631 分享

互聯網思維的十大營銷經典案例

  如果營銷做得精準了,豬也能飛起來。這年頭,營銷必須得講究一個“個性”。下面精選了互聯網思維試十大營銷經典案例故事,專為有互聯網想法的你準備。

  互聯網思維的十大營銷經典案例分析

  三年前,當互聯網企業(yè)和傳統(tǒng)企業(yè)還“各自為政”時,他們首次提出“互聯網+”這個概念;一年前,當大部分傳統(tǒng)企業(yè)被互聯網攪得人心惶惶時,他們提出“互聯網就像水電,只是基礎設施”;而今年當“互聯網+”被炒得熱火朝天,他們反倒是準備潑點冷水,“別再老玩概念了”!

  互聯網營銷案例1、關鍵詞:雕爺牛腩,互聯網思維

  雕爺牛腩是一家“輕奢餐”餐廳,—名字聽著就挺特別。開業(yè)至今剛剛3個月,很多人慕名而來,每天門庭若市,吃飯都要排很久的隊。

  雕爺牛腩創(chuàng)辦者叫孟醒,人稱“雕爺”,他并非做餐飲的專業(yè)人士,開辦這家餐廳,被很多人—包括雕爺自己,看作一次商業(yè)風險很高的嘗試,充滿了互聯網式玩法的餐廳運作?;ヂ摼W什么玩法呢?

  在菜品方面,雕爺追求簡潔,同時只供應12道菜,追求極致精神;在網絡營銷方面,微博引流兼客服,微信做CRM;在粉絲文化方面,雕爺形成了自己的粉絲文化,越有人罵,“死忠粉”就越堅強;而在產品改進方面,配有專門團隊每天輿情監(jiān)測,針對問題持續(xù)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

  點評:尚不論雕爺牛腩究竟好不好吃,僅在互聯網方面,雕爺牛腩就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互聯網產品思維,互聯網思維就是圍著用戶來,體驗做到極致,然后用互聯網方式推廣。

  互聯網營銷案例2、關鍵詞:慶豐包子

  可以說,慶豐包子鋪之前幾乎完全處于人們的主要視線之外,至少從來沒有成為一個聚焦點。但的光臨讓慶豐包子鋪在2013年的冬天燒起了一把熱情的火焰。1948年首創(chuàng)之后,慶豐包子一直聲名不顯,但2013年12月28日之后,由于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慶豐包子成為了現下最火爆的就餐首選,21元一位的套餐成為其標配。

  火爆之后,慶豐包子鋪就從各種渠道接到了不少加盟的咨詢和申請。根據慶豐包子鋪官方網站提供的加盟要求,在與加盟者簽訂特許經營合同時,需要加盟者交納32萬元,其中包括一次性加盟費10萬元,保證金16萬元,首年權益金6萬元。另外,以后每年交費6萬元。

  加盟門檻確實不低,但卻阻擋不了投資者的熱情。據悉,從2013年12月30日上午9點開始,北京老字號慶豐包子鋪的加盟電話一直處于忙碌狀態(tài)。

  點評:這其實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個案例。在包子鋪火起來之后,慶豐包子鋪已經變成了一個“景點”,慶豐也抓住了這個時機為自己做了加盟的宣傳。慶豐包子鋪也為加盟者算了一筆賬。以一個使用面積為220平方米的店鋪為例,裝修費用大概需要20萬元,設備、設施及餐具需要約15萬元,不計房租,前期投入(店鋪正常運營)大概約70萬元到80萬元。加盟商還是需要看到光環(huán)之下的真正商機所在。

  互聯網營銷案例3、關鍵詞:黃太吉煎餅,O2O

  如今,對于北京的“吃貨”們來說,如果不知道“黃太吉”就真的OUT了。誰是“黃太吉”?它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家面積只有10多平方米,卻在微博上有3萬多粉絲、被風投估價值4000萬的煎餅店。“黃太吉”為何如此之火?它的煎餅安全衛(wèi)生是肯定的,但要說味道有何獨到之處卻也未必,在大眾點評網上就有網友這樣寫到:“實話說,味道一般”。還有網友對其服務做出了評價:“店面很小,環(huán)境較差,空調不涼。”既然如此,“黃太吉”為何走紅?網友“紫色羽扇豆”一語道破:老板的營銷宣傳很厲害!”

  大家之所以接受”黃太吉“以及它的營銷方式,關鍵一點還是老板本身也是年輕人,了解年輕人的需求,知道年輕人喜歡用什么樣的溝通方式溝通,并熟練運用了年輕人流行的”社會化媒體“進行推廣和營銷,這是他們能夠迅速在社會化媒體上走紅的根本原因。

  點評: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推廣方式,餐館還是要以”好吃“和”質量過硬“為前提的。希望幾個年輕人,真能夠按他們的口號”小生意、大志向“那樣,將傳統(tǒng)模式和新的推廣形式相結合,摸索出自己的商業(yè)模式。

  互聯網營銷案例4、關鍵詞:爸爸去哪兒、社交媒體

  獲得無數好評的《爸爸去哪兒》也讓英菲尼迪和999感冒靈等廣告的植入也帶入了一些無心插柳的節(jié)奏。這檔明星親子真人秀節(jié)目橫空出世之后的火爆程度,就連芒果臺也未曾預料到。在開播前,這檔節(jié)目幾乎很少有人知曉,但開播之后,這檔節(jié)目在社交媒體上的討論量直線上升,許多觀看過這檔節(jié)目的觀眾在各個社交平臺上都給予好評,影響了周圍更多的人主動去搜索觀看,加上林志穎、田亮、張亮等明星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更是帶動了一群粉絲進行討論,算得上是口碑傳播最典型的案例。

  點評:《爸爸去哪兒》的成功證明了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內容為王這一說法并沒有過時,好內容帶動的口碑傳播依然是最好的營銷。

  互聯網營銷案例5、關鍵詞:《小時代》、粉絲經濟

  同樣讓社交網絡沸騰的一部電影:郭敬明的《小時代》。與《爸爸去哪兒》不同的是,《小時代》的口碑并不算好,其在豆瓣上的評分甚至低于5分,但郭敬明、楊冪等一批娛樂名人的效應還是吸引了大批年輕粉絲,數托邦(DATATOPIA)分析發(fā)現觀看《小時代》的觀眾平均年齡為20.3歲,這批典型的90后成了《小時代》票房的最大貢獻者,也成為了《小時代》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最大貢獻者。

  點評:這部電影上映的第一天開始,就一直處在爭論的風口浪尖,究竟是好是壞,黑《小時代》一派與挺《小時代》一派在社交媒體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罵戰(zhàn),這反而讓《小時代》引起了更大的關注。2000多萬的投資,近5億的票房收入,郭敬明讓我們看到了粉絲經濟的力量。

  下一頁更多精彩“互聯網思維的營銷經典案例”

14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