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是真正重要的?
這是一句非常無聊的話,計劃本來就應該帶有變化性,本來就應該帶有彈性,不是每一個計劃都是死板的,變化本來就應該要比計劃快。當你發(fā)現計劃有失誤的時候,當你發(fā)現計劃不能幫你實現目標的時候,你就應該改變它。
所以,"計劃沒有變化快"這句話很有它的道理,但是它的意義不是叫你不要做計劃,而是叫你做多套計劃。
就好象從長沙到上海,你可以選擇坐飛機,你可以選擇坐火車,你可以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到達。你應該有不同的計劃,因為你坐的火車可能會誤點,這樣你可以選擇乘飛機,或其它交通工具。
方法有多種,甚至你可以走路去,當然那是最慢的方式,但也是一種方法。
當你發(fā)現你的方法效率很低的時候,就應立刻改變。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概念,就是計劃必須要有三套、四套以上。他們以為有一套計劃就能成功了,所以當發(fā)現中間有失誤時,往往措手不及,導致無法實現目標,這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也是你過去沒有注意到的一點。
每一個人都有思考盲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盲點你看不見,所以你需要通過別人來幫你看。
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可能就突破了你的某些盲點, 這就是為什么你要看書、要學習的原因。
所以,事實上要鎖定你的目標,任何目標都有可能實現,關鍵在于你的計劃是否執(zhí)行得靈活。
當你在設立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做出兩套以上的計劃來幫助你成功,有的時候兩套不夠多,甚至要三套,這就是一種靈活性。
所以,當你每一次在檢視目標是不是能夠達到的時候,如果你發(fā)現進度落后,就立刻采取下一套計劃。這樣彈性修正、檢視目標的過程,就是成功的秘訣。
人人都碰到過這種情況,你的計劃臨時有變、你想到的事情沒有如期發(fā)生、有人爽約,你掙到的錢比你認為的少,有人沒經同意就任意改動你的計劃,你的時間比你計劃的要少,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它們不斷地發(fā)生著。這時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哪一個是真正重要的?
我們經常利用這樣的借口:當計劃改變時,你會感到受挫。然而,這取決于你的重點是什么?是堅持某個死板的寫作計劃重要還是親近你的四歲女兒重要?錯過一次30分鐘的跑步同將混亂的東西整理好等值嗎?最普通的問題是:"什么更重要?是得到我想要的、保持我的計劃,還是學會順其自然呢?"很明顯,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你必須在大部分時間中對靈活性所給予的重視勝過堅硬死板。計劃的某一部分會改變,這是有裨益的。如果在計劃中為這種不可避免的事情做出讓步,那么,當它們發(fā)生時可以對自己說:"這是不可避免的。"
菲爾德爵士指出:如果你立下的目標變得更加靈活時,你就會發(fā)現,一些美妙的事情開始發(fā)生了,你會覺得更放松,并且你不會損失任何生產力。你甚至可能會更加多產,因為你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焦慮和煩惱上。你要學會遵守最后期限,達到目標,盡管事實是必須經改動你的計劃或完全地改變。同時,你周圍的人也會覺得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