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祭英烈手抄報
節(jié)日2023年清明祭英烈手抄報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看到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手抄報吧,手抄報除報頭按內(nèi)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那些被廣泛運用的手抄報都是什么樣子的呢?這里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3年清明祭英烈手抄報,方便大家學習了解。
2023清明祭英烈手抄報
清明節(jié)祭奠英烈寄語
1.杜鵑紅,菜花黃,清明細雨牽人腸。山重重,水茫茫,思念故人最難忘。一杯酒,字數(shù)行,青青子襟常思量。傳祝愿,保安康,家人平安佑吉祥!
2.一轉(zhuǎn)眼的功夫,又到了清明節(jié),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生活的方向,愿每一個人都能快樂的活著,愿一切的一切都會過去,愿所有的好運都會到來。
3.春風吹綠心田,春光照耀心扉,春雨滋潤心間,春陽溫暖心房,祝福打開心門,問候放飛心曲,關懷送到心坎。清明小長假,到戶外好好享受春天!
4.已經(jīng)擁有的不要放棄,已經(jīng)得到的更要珍惜,已經(jīng)失去的留作記憶,內(nèi)心追求的必須努力。清明時節(jié),愿生者健康,逝者安息,緬懷過去,祈福未來。
5.鶯歌,燕舞,花紅,草綠,山朗潤起來,水欣然起來,天地一片清明。清明節(jié)到了,祭生命之祖,掃煩惱之墓,踏歲月之青,燒疲憊之紙,送友情之思念。
6.春雨連連,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綿綿,祝福淺淺,牽掛深深。親愛的朋友,清明時節(jié),愿你萬事順順,未來亮锃锃!
7.傳說中薰衣草擁有四片翠綠的葉子:第一片葉子是信仰,第二片葉子是希望,第三片葉子是愛情,第四片葉子是幸運。我送你一棵薰衣草,愿你清明節(jié)快樂!
8.春風吹綠大地,春光照亮萬物,春雨滋潤生命,問候暖入心田,清明節(jié)了,讓幸福伴隨你,讓快樂擁抱你,讓健康環(huán)繞你,讓平安追隨你,祝你清明節(jié)日快樂!
9.一陣陣春風,送給你吉祥,一串串鈴鐺,送給你健康,一首首清明的歌謠,送給你好運,一棵棵美麗的清明花,送給你幸福。祝你清明節(jié)快樂!
10.不忘過去的曾經(jīng),作別昔日的從前,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jié)成功的經(jīng)驗,回味逝去的歲月,展望美好的明天。清明節(jié),讓我們把往事懷念!
11.匆忙的腳步讓我們忽略了路過的風景,繁重的壓力讓我們生疏了親人間的聯(lián)系。清明節(jié)就似一臺鬧鐘,驚醒迷蒙中的我們,提醒我們睜開雙眼,重新審視人生。
12.幫你拂去晶瑩的淚水,讓你的憂愁隨風飄散;幫你撫平受傷的心扉,讓你的傷痛逐漸變淺;送你一句關懷的祝福,讓你的快樂愈加明顯。清明節(jié),愿你無憂愁!
清明節(jié)的傳說故事
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zhàn)好幾回合后,終于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xiāng)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zhàn)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后劉邦從衣袖里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后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xiàn)在風刮得這么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么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后,每年的清明節(jié)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后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并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jié)是國歷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春分后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歷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nóng)歷來決定。清明節(jié)也叫做民族掃墓節(jié),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于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后,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一般清明掃墓可以分成兩種儀式:
(一)掛紙
又稱「壓紙」,一般用石頭或磚塊將長方形的的黃白紙,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壓在墳上,以示子孫已祭拜祖墳。
(二)培墓
是把祖墳修飾一下,并向祖先祭拜的活動。每年一度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并加以修整,然后準備一些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祭品有韭菜、雞蛋、魷魚、甜飯、芋、筍等。
清明節(jié)的風俗有哪些
北京
舊時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節(jié)的前一天準備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絕。
寒食十三絕是什么?有一種說法,“寒食十三絕”具體包括:蹄燒餅、螺絲轉(zhuǎn)、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糖卷、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另版“寒食十三絕”:奶油炸糕、螺絲轉(zhuǎn)、馓子麻花、姜絲排叉、驢打滾、糖火燒、艾窩窩、面茶、糖耳朵、豌豆黃、焦圈、硬面餑餑、芝麻醬燒餅。
江蘇
清明節(jié)一大早,家家戶戶門框上要插柳條和桃花枝,以鮮艷的紅綠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則是把柳枝編成圓形環(huán)圈戴在頭上,或把柳枝連葉帶皮捋到頂梢,成一柔軟可以抖動的“柳球”。也有人家將艷麗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門環(huán)上,以示清明臨門,平安報春,藉以辟邪,帶來福祉。
除了這些,清明節(jié)當天,江蘇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jié)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著,要一直吃到端午節(jié)。清明那天,拿出大團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鍋用油煎,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放糖或鹽。也有人家會放點柳葉在里面,意為添“青”。常州人還有在清明節(jié)吃青團子的習俗,做青團子要到田頭路邊去采一種叫“綠茱頭”的野生植物葉子,回來后洗凈,揉出綠汁液來,經(jīng)過濾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團子。
上海
上海清明節(jié)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于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因此前往上述區(qū)域的人次達到一百余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后數(shù)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qū)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制成,經(jīng)青艾(草頭汁)調(diào)和而呈綠色糕團,一般為豆沙餡或芝麻餡。食用時保留了寒食的習慣。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
山東
清明節(jié)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jù)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jù)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清明時節(jié),在濟南城鄉(xiāng),還流傳蕩秋千的習俗。清明節(jié)這天,男女老幼,身著新衣在綠楊深外,或在街前廣場,立木為架,上袈橫木,下懸二繩,繩下橫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兩繩可前后上下飄蕩,極富樂趣。
廣東
傳統(tǒng)的廣州人向來重視清明掃墓,有在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靶星濉迸c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四川
清明節(jié)插楊柳是全國各省份差不多的習俗,而四川地區(qū)獨特之處在于,除了將楊柳枝掛在門口、墳前,愛美的四川婦女還會在清明節(jié)這天將柳條戴在頭上,叫做柳葉符。由于四川產(chǎn)竹,竹子在清明節(jié)期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明這天,家家戶戶會請道長畫上紙符,掛在竹子上,然后掛到墳頭,作為清明上墳的一個必要儀式和步驟,是為“掛青”。
火神門祭火神,這也是四川地區(qū)比較獨特的習俗之一。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jié),人們把家里的火都滅了。人們在清明當天專門去火神門祭拜火神,回來以后再重新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