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生活課堂>健康知識>其它健康常識>

孩子開學后不良表現(xiàn)

時間: 立文804 分享

  開學了,很多學生又回到了校園,但有些學生卻不愿回到校園。“你不希望開學的原因是什么?”面對調(diào)查問卷中的這個問題,今年即將讀高一的十幾個學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沒法熬夜玩游戲了、沒法睡懶覺了、又要開始做作業(yè)了……”專家稱,以上這些狀態(tài)都是開學綜合征的表現(xiàn),學生還需要一個階段來慢慢調(diào)整,才可徹底讓這些征狀消失。

  孩子開學后不良表現(xiàn)——好想繼續(xù)睡懶覺

  剛剛升入濟北中學的張悅告訴記者,開學后最不適應(yīng)的是沒法睡懶覺了。假期里,她天天賴床,父母也不喊她,感覺好極了??墒?,開學后,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而且第一周要軍訓,更要早起。想起這些,她就覺得害怕。張悅的同學劉馨雨也有著同樣的看法,她對開學有恐懼感。她說,假期在家睡覺越多、越不想運動,天天窩在家里上網(wǎng)、看電視。這一開學,還真不適應(yīng)。

  狀況二 孩子開學后不良表現(xiàn)——開學后不自由很反感

  “開學前兩天,我媽就把手機收上去了。”高一新生沈晶冰告訴記者,突然間沒有了手機,整個人就像丟了魂似的,不知道干什么好。因為開學被沒收手機,所以她有些不希望開學。對于開學,劉小魚表示很反感。她說,開學意味著將心愛的動漫書收起來,父母的嘮叨又要重來,和懶覺從此說拜拜。面對自己的這種心態(tài),劉小魚稱沒想著調(diào)整,也不知道怎么調(diào)整。

  專家支招 多帶孩子戶外運動,多交流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秀琴提醒家長,暑假過后,孩子面對開學而出現(xiàn)的恐懼或焦慮情緒是正常現(xiàn)象,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調(diào)整。周期大約為21天,但是大部分學生在一周后就可以逐步適應(yīng)。周秀琴建議,家長和教師之間相互配合,幫助學生順利過渡。

  周秀琴說,小學或初中生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這時父母千萬不要打罵孩子,以免青春期的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父母要盡量多抽時間陪孩子,比如周末帶孩子外出活動,打球、購物、游玩等。在家里,家長要營造一個寬松、平靜的學習氣氛,確保孩子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遵守作息時間,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周秀琴告訴記者,在克服“開學綜合征”上,學校和老師都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開學后,老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進行假期心得交流,正確引導學生慢慢地適應(yīng)開學后的生活。同時,老師可以拋給學生一些能產(chǎn)生健康情緒的“甜蜜”誘導,激發(fā)他們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導孩子進入新角色,并喚醒其對校園生活和同學友情的向往。另外,幫助學生制定新目標,讓學生樹立自信心。

  孩子學習成功的秘訣

  01 掌握時機

  老人的頭腦在早晨比較清醒。加拿大貝克萊斯特健康科學院的羅特曼研究所曾對一組60至82歲的老人開展測試,發(fā)現(xiàn)他們在上午8:30至10:30之間較易集中精神、排除干擾,而到了下午1點至5點,他們的表現(xiàn)就會下降。核磁共振也顯示,到了下午時分,這些老人的腦袋就“閑置”起來、轉(zhuǎn)到了所謂的“缺省模式”,這時的他們往往耽于遐想。而相比之下,年輕成人腦中和維持注意有關(guān)的區(qū)域在午后仍舊十分活躍。

  不過,為了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最大回報,年輕人也不妨對自己的學習時間規(guī)劃一番。另一項研究指出,年齡在十六七歲的女孩,如果下午3點學習,她們對材料的記憶就比較牢固,而如果在晚上9點學習,記憶的效果就比較差。不過,如果學的是包含動作的技術(shù),那就是在晚上效果更佳了。德國弗賴堡大學的克里斯多夫·尼森(Christoph Nissen)解釋說:“這個結(jié)果表明,下午比較適合學習語言,晚上適合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

  學習的時機為什么重要?我們知道,在學習新知和技能之后,可以用睡眠來鞏固記憶。尼森認為,在學習和睡眠之間可能有一個“關(guān)鍵時期”(critical window),且動作學習的關(guān)鍵時期或許比其他類型的記憶要短。至于成年人是否能像青少年一般從這個關(guān)鍵時期中受益,這一點還不清楚。“事實證明青少年的學習能力較成年人強、睡得也更好。”尼森說。

  02 考考自己

  普渡大學的杰弗里·卡爾皮克(Jeffrey Karpicke)曾用一項重大研究證明了自我測試的重要作用。他讓學生學習40個斯瓦希里語單詞,一部分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反復回憶這些單詞的意義,他們在一周后的測驗中平均記起了80%的單詞;另一部分學生只是細讀單詞、并未主動測驗自己,他們平均只記起了36%。這以后的其他研究也指出了同樣的觀點:自我測試的效果要超過一些常見的學習策略,比如畫泡泡圖來歸納一段文字的大意之類。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太過辛苦,不要灰心。威廉姆斯學院的奈特·康奈爾(Nate Kornell)和同事發(fā)現(xiàn),要提高學習成果,重要的是努力回想學過的內(nèi)容,至于是不是想得起來倒在其次。與我們想當然的觀點不同,查看正確答案大大有助于日后的回憶,作用和你憑自己努力回憶不相上下。

  “這個發(fā)現(xiàn)相當使人意外。”康奈爾說,“研究記憶的人向來認為,在問題和答案之間隱藏著一條條‘通路’。他們還錯誤地以為,學習者只有自己走通這些道路,才能學到最多,如果中途放棄或者走了岔路、接著直接去翻看答案,學習的效果就會打折。但事實并非如此。”他的發(fā)現(xiàn)指出,我們必須對記憶的工作機理重新思考。同時,這個發(fā)現(xiàn)也給那些偷懶的學習者送去了希望。

  有的時候,一些人會強迫自己學習,這種學習方法肯定是錯誤的。我們要為不學而學,要懂得學習不是一件很難得事情,只要自己稍微的努力一下,不經(jīng)意間就可以把知識的精髓掌握住。如果總是強迫自己學習,那么肯定學不到有用的東西。

95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