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全文如下: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建設和諧社會和創(chuàng)新性國家的歷史條件下,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也在發(fā)生變化。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如何切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更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一、 愛國主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類社會發(fā)展到形成民族、國家之后,隨著人們對個人和祖國關系的認識逐步深化,愛國主義情感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了。這種感情集中表現為對祖國的山河、同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無限熱愛;對祖國歷史、文化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把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作為自己的職責,為祖國的獨立富強奉獻一切。我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使大學生具有憂國、報國的情懷,將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上來,為祖國的統(tǒng)一、繁榮和富強作貢獻。這種以熱愛祖國為基礎的社會心理和行為實踐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分三步走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我們的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是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第三步戰(zhàn)略目標是一項宏大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是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而愛國主義正是激勵全體人民、凝聚全民族力,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巨大動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導他們把這種愛國主義情感轉化為奮發(fā)讀書、努力成才的具體的行動,有助于大學生為全面建設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
1、加強課堂內容,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內涵
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對接,精選愛國主義素材進行教育教學,是體現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的重點。學校要利用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四門課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論文
2、提高課堂教學藝術,重視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要作用,這同時對教師人格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還要在授課過程中,除了用知識本身的價值去吸引、影響學生的知、情、意行之外,更應該根據愛國主義的內容,把知識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結合起來,培養(yǎng)一代馬克思主義者和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
其次,教師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與研究,重點學習與研究愛國主義教育的理論,熟讀中外歷史,搜集革命英雄,先鋒模范的事跡材料,充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功效。
最后,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課堂內外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在言行之中體現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言傳身教,達到增強教育的現實性和針對性的目的。
3、加強特色教學,展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突出特色教學,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突出地方革命與建設史教育:國與家的關系十分密切,一個人在認識上是先熟悉家人、家鄉(xiāng),再逐漸擴大到了解國家。因此,愛家鄉(xiāng)是愛祖國的起點,愛祖國的情感是從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中萌芽并得以升華的。地方革命與建設史教育,是鄉(xiāng)情教育的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良好題材,它對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發(fā)展史上,特別是在近現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各個地區(qū)的人民都為之做出了貢獻,在祖國的每一塊土地上,都流淌著我們祖先灑下的血汗,記載著先輩創(chuàng)下的偉業(yè),高校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展地方革命史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引起重視。
突出紅色資源和重大時勢教育: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提煉和升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尤其是紅色資源中蘊涵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事求是、敢創(chuàng)新路的創(chuàng)新精神,敬業(yè)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等,正是愛國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利用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幫助他們認識中國國情,體會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來之不易的,必須倍加珍惜,從而更加愛國,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作貢獻。
同時,形勢與政策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點。新世紀面臨著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國際國內形勢無一不牽涉著民族與國家的利益,大多包含著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大學生是不斷成長的一代知識新人,對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和關注度,必須緊扣時政熱點問題,適時正確地加以引導,抓住契機進行現實的愛國主義教育,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教育,這樣會起到突出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并發(fā)揮紅色資源和重大時勢教育,對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