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政工論文 > 校園安全政治論文

校園安全政治論文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校園安全政治論文

  校園安全與每個師生、家長和社會有著切身的關系。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校園安全政治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校園安全政治論文篇一

  安全校園人性空間

  摘 要:汶川地震給當?shù)氐膶W校建筑遭受了巨大的破壞,很多學校需要改造或重建。如何使學校成為最安全的地方,在緊急情況下成為全社會的避難所,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安全的學校不僅僅是結構專業(yè)需要考慮的問題,更是需要從規(guī)劃選址、校園布局、建筑單體設計等各個層面制定明確的相應措施才能實現(xiàn)。地震對師生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因此新建學校給人的感覺一定要充滿安全感和人情味,同時又與當?shù)卮ㄎ鹘ㄖ娘L格相結合。

  關鍵詞:安全;學校建筑:抗震措施:建筑感覺

  中圖分類號:TU2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2-0084-03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區(qū)發(fā)生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地震發(fā)生的時間正是學生們的上課時間,學校的校舍未能給這些未成年人提供保護,也沒有為他們的逃生留出更多的時間。甚至在一些地區(qū),唯獨學校在地震中轟然倒塌。眾多學生在此次大地震中遇難。因此,災后重建的中小學建筑一定要抵御今后可能發(fā)生的嚴重災害,要使中小學校真正成為人們所期望的最堅固、最安全的建筑。地震對師生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因此新建的學校給人的感覺一定要充滿安全感和人情味。

  都江堰市天馬鎮(zhèn)原天馬小學和中學在地震中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在災后援建工作中將這兩所學校合建成“都江堰市天馬鎮(zhèn)天馬九年制學校”。在此,以此項工程為例,淺談一下災后學校建筑設計應考慮的幾個方面。

  1 工程概況

  四川省都江堰市夭馬鎮(zhèn)天馬九年制學校建設工程,是上海市對口支援都江堰建設項目中第二批建造的學校工程。該項目的建成,主要解決天馬鎮(zhèn)地區(qū)適齡青少年的讀書問題,確保師生能在2009年9月在新學校開學。

  都江堰天馬鎮(zhèn)天馬九年制學校規(guī)劃位于金堰路以南,玉泉街以西,規(guī)劃面積66700m2。校園建成后將為2700名學生提供日常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場所??偨ㄖ娣e約27580m2,由7座主要建筑單體、體育運動場地、變電、門衛(wèi)等輔助用房構成。

  2 功能布局

  新建建筑在地震等災害發(fā)生時甚至在遭遇高于重建設防烈度預期的地震影響下仍然能安全可靠,不是僅僅依賴于結構設計,而是需要從規(guī)劃選址、校園布局等各個層面制定明確的相應措施才能實現(xiàn)。(見圖1)

  本學校在規(guī)劃時選在地勢平坦及地質均勻的抗震有利地段,校園周邊都為2―3層的低層建筑,沒有高聳易倒的建(構)筑物。校園的總體布局上,教學區(qū)域內的教學樓、實驗樓等建筑均保持一定的間距,房前屋后均有供人集散的空間及疏散通道。活動區(qū)域遠離教學區(qū)域是人員在緊急情況下聚集的理想場所。作為整個校園各功能區(qū)須順應嚴謹有序的群體規(guī)劃肌理。規(guī)劃校園建筑群為東西向軸線均衡的對稱布局。一橫一縱一環(huán)的道路構架將規(guī)劃的各功能合理地分為東區(qū)、南區(qū)、西區(qū)三個功能區(qū)域,西區(qū)作為自主人口開始的景觀序列的高潮,以弧形的連廊連接行政、教學、實驗各樓,凸現(xiàn)大氣。學生宿舍以圍合的建筑形式列在南側,東區(qū)為運動區(qū)。

  對中小學而言,主要功能區(qū)基本上為5個區(qū)域:行政管理教師區(qū)教學區(qū)、科技實驗區(qū)、生活區(qū)、活動區(qū)。在九年一貫制學校功能布局中,通常將用地一分為二,行政管理教師區(qū)、教學區(qū)、科技實驗區(qū)各自獨立,將生活區(qū)和運動區(qū)資源共享。這種布局方法,不利于節(jié)約土地資源,科技實驗等資源也不能共享,教學管理也不方便,交通流線也特別長。本工程的功能布局采取中心組織與分別組織相結合的手法,即每個功能區(qū)相對集中,但各自設立專用出入口,以達到既便于使用又便于管理的宗旨。規(guī)劃根據(jù)建筑功能性質的不同將建筑和設施劃分為行政教學區(qū)和生活服務區(qū)兩大塊,通過南北景觀大道將兩個板塊聯(lián)系起來,共同組合成一個體量簡潔又空間豐富、不失細部的建筑空間環(huán)境??紤]行政教學區(qū)、生活服務區(qū)和運動’區(qū)的空間序列與整體形象,以嚴格的軸線關系定義出整體形象的動態(tài)平衡,通過一系列開合有序的空間組合完成整個建筑群的起、承、轉、和。設計中,通過連廊、走廊將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行政辦公樓連為一體。教師和學生只要走進教學區(qū),就能保證風雨無阻。免去淋雨打傘之苦,清潔了教學區(qū)域,并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聯(lián)系。行政教學區(qū)中心人口大廳和弧形連廊將建筑外部空間東西分為廣場與內院兩個不同性質的空間。同時行政教學區(qū)建筑群體間的幾個院落空間與建筑群體形成了有機的拓撲關系。圍合性明顯的矩形與充滿張力的弧形組合,給人強烈的整體形象和視覺震撼。同時以廊道、平臺、柱陣、帶狀綠化等不同界面定義出不同性質的院落空間。形成廣場一院落一人口中庭一廊道中庭―教室的空間秩序。

  在交通組織上,兩條東西向的景觀道路與南北向主干道路以及外圍環(huán)通支路形成規(guī)劃的基本骨架。車行系統(tǒng)與人行系統(tǒng)做到人車分流。主人口設置在金堰街,次人口設在規(guī)劃路。主干道與次干道兼作緊急消防車道。主要車輛出入口設在南北交通主干道上,在環(huán)通支路遠離中心一側安排地面停車,減少對校園影響,便于管理。步行道結合“視覺走廊”成為景觀路,使人體會“移步易景”的生活情致。為適應大規(guī)模的集中人流,減輕主人口壓力,將入口均質化,有利于大量人流的疏散。在不同的功能區(qū)域中都設有出入口,利于分別管理。

  3 建筑設計

  災后學校的建筑設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上,選擇一個合適的結構形式是很重要的。通常所使用的結構形式有磚混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框架一剪力墻結構、鋼結構等。結臺四川省當?shù)氐膶嶋H情況及地震中所破壞建筑的情況來,學校建筑定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及現(xiàn)澆樓板的結構形式是合適的。一個合理的建筑設計對抗震而言在起跑線上就領先了一步。為了提高建筑單體的抗震性和縮短緊急情況下安全疏散所需要的時間。本工程的建筑單體設計嚴格控制高度和層數(shù),最多不超過4層。高度不超過18m。(見圖2)

  本工程的建筑單體主要由綜合教學樓一、綜合教學樓二、綜合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學生活動中心、宿舍和食堂組成。針對這些單體使用功能的特點,將其分為三類,一是教學樓和宿舍,此類建筑南側為開敞式走道,北側為功能性用房。二是實驗樓、學生活動中心、行政辦公樓,此類建筑為中間走道,兩側為功能性用房。三是食堂,雙向均為多跨的兩層建筑。

  對于教學樓和宿舍樓在建筑設計上其外廊不采用懸挑結構而是設柱支撐,在橫向就形成了兩跨的框架,對提高抗震性能是極其有利的。房間的進深和開間選擇合適的尺寸比例,以提高建筑的整體剛度。在平面布局中適當增加樓梯以減短疏散距離,樓梯的四角均設有柱子。對于實驗樓、學生活動中心和行政辦公樓,此類建筑在功能上就決定了其橫向可設置三跨框架,對抗震是有利的。在建筑設計中可參照教

  學樓的設計手法進行布置。食堂為雙向多跨的兩層建筑,進深和開間的尺寸比較適合,建筑剛度比較大;食堂周邊的空地較多;是學校所有單體建筑中對抗震是最有利的。食堂的廚房內留有較大面積的庫房,可存放一定數(shù)量的食品;食堂內的水、電、煤氣及熱水全部配齊,在緊急情況下給避難人員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在地震中學校的食堂是破壞最少的。因此,食堂可以成為緊急避難所。

  綜合教學樓一

  綜合教學樓一為小學部分,主人口位于樓東側,人們通過人口底層共享大廳即可進入教學樓,也可通過旁邊的樓梯到達上面各層。

  首層平面的主體部分是兩棟由七間軸線距離9mx7.5m大小的普通教室組成的,每班可容納學生45人。教室的南北窗盡量開大,在爭取最大采光、通風的同時也利于師生對室外環(huán)境的欣賞。

  教室部分的兩端布置樓梯間和衛(wèi)生間,樓梯間與連通教學區(qū)的連廊緊密相連,方便師生的上下、水平聯(lián)系:這樣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地減少了樓梯間和衛(wèi)生間對教室的干擾。

  教室的南面一側為開敞的走廊,作為連接本層各種功能的水平聯(lián)系,與庭院僅有一欄之隔。

  二~三層平面的布置與一層的布置是基本相同的,一層相應位置的走廊在這些層面除了提供交通功能外還作為教室的遮陽設施,防止陽光的直射,使教室內的光線分布比較均勻、氣溫適當。樓東側布置教師休息、辦公用房,緊密結合教室布置。

  教學樓一層較室外標高高0.45m,層高均為3.9m,兩坡屋面,建筑規(guī)整,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綜合教學樓二

  綜合教學樓二為中學部分,主入口位于樓東側,人們通過與連廊連接的入口底即可進人教學樓,也可通過旁邊的樓梯到達上面各層。

  首層平面的主體部分南側由六間軸線距離9m x7.5m大小的普通教室組成的,每班可容納學生45人。

  教室部分的兩端布置樓梯間和衛(wèi)生間,樓梯間與連同教學區(qū)的連廊緊密相連,方便師生的上下、水平聯(lián)系:這樣的布置方式也最大程度上地減少了樓梯間和衛(wèi)生間對教室的干擾。

  樓東側布置教9m休息、辦公用房。緊密結合教室布置。

  教學樓一層較室外標高高0.45m,層高均為3.9m,兩坡屋面,建筑規(guī)整,功能合理,使用方便。

  綜合實驗樓

  綜合實驗樓形態(tài)與綜合教學樓二呈對稱布置。內部功能均為實驗用房。層高均為3.9m,四層設計。屋面為兩坡屋面。

  行政辦公樓

  行政辦公樓位于校園西北角。該建筑作為主要建筑序列的端頭,平面部分作弧形設計,作為校園建筑的活躍因素。通過在設計中對整個行政辦公樓各項功能的整合與分類,建筑體量大體上分成圖書閱覽和行政辦公兩個功能分區(qū),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分布。

  行政辦公樓主人口設在建筑北側,鄰近風雨連廊。這樣可以很好地處理來自南、北兩側的人流。主入口處除踏步和無障礙坡道外,更設置一處扇形型室外小廣場,既可以作為人流的緩沖區(qū),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駐留的場所。底層主要功能為圖書閱覽。二層平面功能設置與底層基本相同。三、四層平面為內廊式辦公區(qū)。設置辦公、會議等功能房間。樓梯間、衛(wèi)生間在建筑兩端。

  整個行政辦公造型較活潑,內部空間層次有序,均體現(xiàn)在剖面的設計當中。圖書閱覽區(qū)主要為大空間布置,行政辦公則就功能需要做標準辦公室設計。

  學生活動中心   學生活動中心在建筑形態(tài)上與行政辦公樓呈南北對稱。位于主要建筑序列的最南端。功能主要設置多功能階梯教室及相關活動室。

  由于通過連廊與教學樓、實驗樓相連,所以層高與其取得一致:3.9m。多功能階梯教室部分的層高為5.2m。

  宿舍

  宿舍平面南北呈梳狀,共三排。為單排外廊式布置。中、小學分開,方便管理。

  每單棟學生宿舍均在端頭設計兩個封閉樓梯間,保證盡端房間到樓梯間最遠距離不超過22m,兩樓梯間之間的房間至最近樓梯間距離小于35m的疏散要求。宿舍主要出入口設在宿舍連接處,公共水房也安排在此處。樓梯間在底層設直接對外出口。宿舍層高均為3.6m,共四層。屋面結構起坡豐富造型,檐口標高14.4m。

  食堂

  食堂共2層,層高均為4.2m。食堂設計主要需滿足各功能間的流線關系,符合衛(wèi)生防疫等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并考慮使用慣有的管理模式。還應該就學校食堂的就餐特性,以及學生安全等方面加以考慮。餐廳主要出人口面向教學區(qū)及宿舍區(qū)。

  根據(jù)整體規(guī)劃設計需要,除餐廳、廚房外,需在食堂內設計水泵房、鍋爐房、維修管理、總務倉庫、體育器材庫等輔助、服務功能用房。合理地安排好這些功能,是本建筑單體設計的難點所在。

  建筑從功能入手,局部設計形體的穿插和空間的雕琢,增加建筑使用的趣味性和外觀美感,減少龐大體量的壓迫感。建筑風格簡潔明快,在材料和建筑細部符號上,與校區(qū)內其他建筑呼應・方案采用坡屋頂?shù)男问?,建筑外墻材料選擇面磚與涂料的結合構成墻面的基本元素,配合校園整體建筑基調,做到使用便捷,建筑美觀。

  4 建筑形象

  學校的使用者老師和學生都背負著一定的心理創(chuàng)傷,建筑的安定感對創(chuàng)傷的平復,將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筑立面設計遵循了四川當?shù)氐牡胤浇ㄖ厣\用了當?shù)亟ㄖ脑丶右蕴釤?,體現(xiàn)了新川西建筑的特點。

  在建筑群的布局上。采用單一的南北向空間軸網(wǎng),各建筑相互關系清晰明了,避免缺乏安定感的異樣空間。在教學、后勤等各功能區(qū)內,均以連廊將各單體建筑成組聯(lián)系,連廊和建筑單體共同圍合了多個建筑院落,體現(xiàn)了川西建筑的風格又給人以水平舒展的建筑群落形象,給使用者以穩(wěn)定安定的心理提示。并且在各建筑主出入處,均設置足夠的疏散空間,此空間又設計成川西風格的門頭,在心理上和使用上均形成有路可退的安全感,并與川西風格相結合。

  在造型上,采用坡屋頂造型,在內外部空間形態(tài)上符合人類傳統(tǒng)上對安定感的潛意識認知。在體塊關系上,滿足常人對穩(wěn)定體系的一般認知。坡頂?shù)男问轿×舜ㄎ鹘ㄖ木A,是建筑的點睛之處。安靜幽雅的川西印象與穩(wěn)定的造型相結合,在心理上對建筑造型形成足夠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在建筑細部處理上,適當?shù)丶哟笫芰嫾耐庥^尺度,如連廊支撐柱、陽臺支柱、坡屋頂檐口等,形成堅固的心理暗示。本工程不采用大懸挑的構件,以消除使用者在這類構件附近產(chǎn)生的危險感。在立面方面,各建筑單體立面用不同顏色的涂料形成三段式設計,具有穩(wěn)固的基座和輕巧的頂部,形成扎實的建筑外觀。在內部空間方面,加大疏散走廊與門廳的平面與豎向尺寸,形成寬裕的疏散空間系列,避免在疏散流線上產(chǎn)生壓迫感。

  在當?shù)氐奈幕A上加以現(xiàn)代的元素,建筑表現(xiàn)出色調淡雅,注重細部,極具地方特色。并且把當?shù)亟ㄖ奈蓓敿巴鈮ρb飾加以改進運用到建筑中,和本土建筑風格相呼應,體現(xiàn)了新川西建筑的特點,同時又給人以安全感和人情味。

  5 結束語

  災后重建的學校,無論是從結構形式、功能布局上,還是從建筑給人的心理上考慮都應該給學生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學校是當?shù)刈畎踩牡胤街?。學校設施要能夠承擔起防災據(jù)點和儲備基地的功能。學校一方面為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正快速將自己變成所在社區(qū)的一員,不斷為融入社區(qū)進行整合。

  我們真誠期望的目標如某位日本專家所說:“我們不能避免地震災害,但是,我們可以減少地震帶來的災難。”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校園安全政治論文

255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