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論文(2)
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論文篇二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競爭力的增強,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學生的心理抗挫能力減弱,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值得老師和家長的重視。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學習習慣;人際關系
去年我接手高二(18)班。有一這樣的學生,剛上完第一節(jié)課,一下課他馬上跑過來,跟我借習題的答案,開始我很不解,因為我剛講一節(jié)新課,很多習題還做不了,可以說他還沒做就借答案,但是考慮到不能打消他的積極性,還是借給了他,并告訴他有問題可以找老師解決,他高興地走了。
在其后的課堂上,他很少聽課,經(jīng)常捧著一本課外書,自己在那里做題。也不聽課,下課找他來談話,他還振振有詞的說:他從初中開始就是這樣學習的,而且成績一直很好,而且他也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方法。高二上學期他很努力,經(jīng)常問題,而且成績也還可以,平時他很少和其他學生溝通,如果遇到不會做的題就砸桌子,以發(fā)泄,嚇周圍的人一跳。
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非常偏激,不愿相信任何人的話,也不愿意接受別人的勸告,期中考試過去了,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他開始上課睡覺了,而且怎么叫都不行,找他來問話,他說晚上學得太晚,我勸他還是上課認真聽講,有老師指點,要比他自己看書省勁兒得多,可他說他已經(jīng)習慣了他的學習方式,這以后他砸桌子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了。我知道他已經(jīng)靠自己的能力學不會了。于是找他談話,表明我是在關心他:并希望他能改變學習方法,上課注意聽,否則以后只是越來越難想聽都跟不上了,都不知該怎樣聽課了,我正確的分析了他的原因,他沒有反駁,而且有點感激,他跟班主任的關系也是緊張,但對我還是比較認可,所有的科目中數(shù)學成績是最高的。但他不習慣接受改變或是難以改變。結果期末考試成為全班倒數(shù)。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越來越偏激,有一次他砸了桌子踢了座椅,周圍的人不知怎么了,驚恐萬狀,我也嚇了一跳,事后我問他,發(fā)泄的方式很多,比如說可以找?guī)讉€要好的同學傾訴,或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通,這些方法也不愿意接受。那也不能把你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呀,他沉默了。
從這件事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孩子從愛學習、主動學習到上課趴桌子睡覺,成為班級的倒數(shù)幾名。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原因何在,我們作教師的應該怎樣做呢。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競爭力的增強,學生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學生的心理抗挫能力減弱,所以離家出走的學生多了,有的學生想不開就自殺,大學校園里跳樓的多了,退學的多了。黃繼光舍生堵槍眼,董存瑞舉炸藥包的年代,離這些學生太遙遠了,在和平年代里,孩子們不知道珍惜生命,更不知道在逆境中怎樣成長。中國的孩子和日本的孩子一起參加夏令營,中國的孩子是家長背書包,而日本的孩子是自己背書包,雖說一件小事,慢慢的導致了孩子的獨立思考,抗挫能力下降,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樣的的語句是否還適用于現(xiàn)在的孩子呢?恐怕現(xiàn)在的孩子早趴下了。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值得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其有幾個方面的對策:
1 如何面對挫折
盡管在一般情況下,挫折總是與困難、失敗、愿望不能得到滿足等有關,帶有明顯的消極氣氛和色彩;但是,適當或適量的挫折,尤其是當我們具有了應付挫折的正確手段,能夠積極的面對挫折的時候,挫折也有可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沖動性與破壞性,如在課間大聲喧嘩,發(fā)表自己對某一事件的見解,激動時敲課桌板等,對班級的一些管理制度發(fā)表片面的、比較偏激的言論。在家里,為了掩飾自己的“失落”,情緒波動大,不愿與家長談及學校里的人和事,不再如以前“得意”時一切顯露無遺,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的,看不見內(nèi)部結構的“黑箱”,而是一個模糊不定、動蕩多變?yōu)橹饕卣鞯?ldquo;灰箱”。當然也有不少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沉默和調(diào)節(jié)后,逐漸趨于適應。
可見,如何幫助這些學生能夠積極應對挫折以減輕心理壓力,順利渡過對壓力反應的“驚恐――抵抗――衷竭”等三階段的任務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教育者應有一定的“先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開學初就應認識到這一情況,在選拔班干部這一工作中應體現(xiàn)選拔的公開性、公正性和競爭性,讓每一個“有志之士”均有再現(xiàn)自己才能的機會。如:班干部輪流上崗制,值周班長制及規(guī)定試用期等,實驗證明以上方法能較大程度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對于性格稍微內(nèi)向,情緒反應較為輕微的同學,作為班主任應主動找其談心,充分肯定其過去的成績,鼓勵其能積極地參與競爭,從而由這一方面的競爭帶動其他如學習上的競爭狀態(tài),取得良好效果。
2 學習習慣及其培養(yǎng)
平時,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學習馬虎,作業(yè)拖拉甚至抄襲;有的學生上課不專心,東張西望;有的學生作息無規(guī)律、學習無計劃;有的學生學習中不愛動腦筋,依賴性強……所有這些問題,歸結起來是個學習習慣問題,它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同時對提高修養(yǎng)、完善人格也會產(chǎn)生消極影響。同時學習習慣不良也會直接影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對人際關系造成影響,也容易形成自卑、敏感或攻擊、敵視等性格。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修養(yǎng)、人格健全的人,從小就要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一進入高一,我們就針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學習習慣。
2.1 培養(yǎng)與衛(wèi)生有關的學習習慣。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也是一種體力勞動,如果負擔過重,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身體有關器官和大腦的疲勞,長此以往會損害身體健康。針對他們在用腦習慣,用眼習慣及正確的寫字看書姿態(tài)等方面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教其輪換用腦(如文理交替學習等),以提高學習效率,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均能取得較好效果。
2.2 培養(yǎng)與認知有關的學習習慣。這是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在學校里有些學生不愿下功夫自己做作業(yè),抄襲等現(xiàn)象,在老師和家長共同督促下培養(yǎng)學生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告之今日事今日畢,不能拖拉,對于學生作業(yè)中碰到的困難,作為家長老師只能給予啟發(fā)誘導,決不能越俎代皰,要鼓勵他自己去克服,告訴他看來的,抄來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只有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熟慮,理解后才真正是自己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找樂趣,去體會每一個小小成功后的喜悅。
2.3 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習慣。要求學生溫故知新。可利用上課前幾分鐘的復習回顧和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增強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如上新課前要求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要提出問題他必須有預習),然后在講新課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過程其收效可想而知。最后是培養(yǎng)與個性有關的學習習慣。個性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性格,它對學習效率有極大影響,也是教育者要矯正其不良習慣中最棘手的問題。這些學生我們要給予極大的熱情,安排成績好又熱心的同學做他的同桌,在平時老師也要主動地找他“要問題”,讓他感受老師、同學沒有忽視他,讓他體會集體的溫柔。培養(yǎng)或矯正這類習慣我們還是首先從個性上入手,因人而異。
3 人際關系與交往
高中生的人際關系主要涉及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不少同學由于缺乏人際交往策略,不善于與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際關系的障礙,帶來不必要的煩惱和痛苦。時間久了自然會影響人的性格,這種同伴關系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及穩(wěn)定性,同時還具有多樣性的形式。
調(diào)查表明,80%以上的同學愿意對“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傾吐心聲,很少對父母及老師表露。由于心理發(fā)展的閉鎖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chǎn)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愿望,他們渴望自我肯定,也很想知道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有什么樣的價值觀,自己能夠做什么,通過自我觀察、自我反省及與同伴的交往中認識自己,感受的能力以及在集體中所占據(jù)的地位。
親子關系是形成最早而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的人際關系。心理學家蒙特梅耶亨及揚尼指出,父母和同伴都沒有對高中生生活的各方面產(chǎn)生絕對的影響,相反,他們只是滿足高中生不同的需要。父母對高中生的行為進行必要的控制,教給他們責任感;高中生和同伴在一起,則能滿足更多的個人需要,享受的娛樂消遣。而父母對高中生的影響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起作用:一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直接作用,二是子女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看法所起的作用。經(jīng)觀察、了解,高中生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有以下幾種類型:
首先是專制型,一切都由父母說了算,子女沒有行為的自主決定權。隨著高中學生獨立、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他們對成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說服力,他們需一個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間和時間。對于家長的擅自干擾、管教過嚴過多,甚至動輒打罵,反感情緒由然而生,從而漠視甚至抗拒成人的決定。心理學家內(nèi)波尼坦研究表明,在犯罪的男孩、女孩都把自己和父母的關系看的很糟,認為父母忽視他們,對他們持敵對和拒絕的態(tài)度。
其次是溺愛、嬌寵型。與專制型相反,有些家長過分嬌寵孩子,把孩子當“小皇帝”,對其百依百順,即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加追究甚至于包庇縱容。對于高中生能獨立完成的事,往往都一概包攬。這樣的孩子往往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徹底了解,缺少一種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調(diào)控能力,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支配,表現(xiàn)出情感和意志行為上相對的脆弱性,養(yǎng)成學生“碰不得,說不得”,比較任性、較弱、自私,而遇到困難,又會束手無策,甚至自暴自棄。
另有一些離異家庭,更是缺少父愛或母愛,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受到影響,如認知發(fā)展受阻,明顯的個性缺陷(如軟弱、膽小、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情感障礙,社交能力差,缺乏愛心,及對新事物不太敏感并缺乏興趣等。民主、平等。
高中生與父母的良好關系通常是在父母堅持民主教育方式時形成的。高中階段,個人對父母的認同程度比以前減弱了,雖然好的父母仍是高中生重要的行為準繩,但父母的榜樣已不再象童年時期那樣,被絕對地、不加批評地接受。盡管高中生在追求獨立,但他們?nèi)云惹行枰觊L者的生活經(jīng)驗和幫助。他們最希望把父母看作朋友和參謀,所以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它能使學生具備高水平的社會能力。一個擁有溫暖的家庭氣氛又享有與年齡相適應的自主的話,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自信、獨立、進取、不順從。另一方面,如果高中生認為自己得到父母的接受,有歸屬感,那么他們就會形成一種自我價值感,形成更為靈活的自我概念。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獨立也是高中生健康發(fā)展所必要的。
師生關系是學校里對學生具有深刻影響的垂直人際關系。在高中階段,學生對教師的看法以及他們與教師的關系更加復雜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不再把教師看作父母的化身,教師的權力也不再那么大了。一個理想教師的身上,首先體現(xiàn)出來的是他的個人品質(zhì),即“理解”能力,情感反應能力,對人親切誠摯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高中生愿意把教師看作是一位年長的朋友,其次才看重教師的職業(yè)、知識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最后才是善于正確使用權力。鑒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作為教師特別是作為班主任老師的言教藝術就擺在了重要的位置。
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家長、學生、老師三者必須相互溝通。另外作為老師要有一顆公平心,要正確地發(fā)展地對待、評價一個學生,特別是期末操行評語要寫只屬于一個學生的評語,撰寫前要對學生的情況作細致的分析,不能僅憑印象和感覺,要么以教訓人的口氣,要么是無關痛癢的老三套。其實,操行評語不僅是評價學生,同時也會折射出對教師的評價,反映教師的學識、素質(zhì)、師德!
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