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心理健康論文>

自卑心理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自卑心理是由于個體對自我評價不當而產(chǎn)生的一類消極的心理體驗,它廣泛存在于大學生群體中,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卑心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自卑心理論文范文一:淺談大學生自卑心理

  【摘要】自卑是大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本文論述了大學生自卑的表現(xiàn)形式、影響因素,并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個體由于某種生理、心理或其他社會誘因引起的輕視自我的態(tài)度體驗,通常表現(xiàn)為對自我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或否認自己,擔心失去他人的尊重。艾里克森認為,大學生階段正處于自我同一性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是個人完成自我統(tǒng)合的時期,大學生需要應對個體社會化發(fā)展中的多項危機任務,自然也會滋生出較多的不良認知情緒,自卑就是其中一類消極的心理體驗,其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嚴重影響。

  1 大學生自卑心理及表現(xiàn)形式

  個體生活的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自卑心理存在差異,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具有以下特點:

  1.1 自我評價過低

  過低評價自我,認為自己某些方面或各個方面不如他人,會導致個體產(chǎn)生強烈的、與喪失信心相聯(lián)系的沉重的負性情緒體驗,從而自我否認,不敢積極進取,缺乏成就動機,在行動中習慣于采取退縮及逃避行為。過低評價自己的智力,一旦成績不好,便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過低評價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表達能力差,相比較口頭表達能力好的同學便自慚形穢,不敢當眾發(fā)言;過低評價自己的意志力,不相信自己能克服膽怯、多疑等弱點而形成自卑性格。

  1.2 行為回避

  因為缺乏信心,對批評過于敏感,因此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往往采取回避方式與他人交往。他們在生活中說話猶豫,辦事思前顧后,缺乏膽量和魄力;在學習工作上缺乏強烈的成就動機;在公眾場合行為拘謹,游離于班集體之外,表現(xiàn)出孤獨和不合群。

  1.3 多疑敏感

  自卑大學生自信心不足,所以自尊感非常強。他們對別人的言論態(tài)度非常敏感,自認為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被他人注意,常把他人關乎自己特點的言行理解為是對自己的輕視和批評。

  1.4 防御行為較多

  自卑大學生雖然自我接納度低,但內心并不接受自己的不行,所以,在潛意識中,他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到別人身上去,認為他人瞧不起自己或對自己不滿,由此可能產(chǎn)生怨恨的情緒。為了維護自尊,緩和或消除不良情緒帶來的痛苦,他們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過強的自尊和較強的戒備心理,對別人不寬容、不友善,甚至有較強的敵對態(tài)度。也有部分大學生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點或不足, 往往會不切實際地吹噓或炫耀自己的優(yōu)勢, 給人一種明顯的“矯飾” 感覺。

  2 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2.1內因

  2.1.1生理素質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識的一個重要部分,大學生對生理自我的接納度影響其自我評價與自尊水平。性別、外貌、體型、膚身、身體缺陷等都可能導致自卑感的產(chǎn)生。受生理缺陷影響的大學生缺乏安全感,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常擔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笑話,因而離群索居,不敢主動交往或融入群體。

  2.1.2 人格特質

  自卑感的產(chǎn)生與人格類型有關。比如抑郁質為主、性別內向的個體,往往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不善交往、敏感多疑、害怕失敗,容易緊張和苦惱, 容易因一時的失敗而灰心喪氣。

  2.1.3自我意識偏差

  自我包括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兩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不能較好地協(xié)調一致,或者理想自我過于脫離實際,或者在實現(xiàn)理想自我中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方法,所以在行動過程中容易急躁,失去信心,產(chǎn)生自卑。在自我認知過程中,自卑者往往習慣于片面、極端、夸張化的認知模式,比如拿他人的長處與自己的短處比;比如因學業(yè)表現(xiàn)平平或無出色表現(xiàn)而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從而導致對自我的否認。部分大學生往往過高估計自己,自尊心過強,如遇挫折調適不當,也可能會心理惆悵,懷疑自己,喪失自信,逐漸產(chǎn)生自卑心理。

  2.2外因

  2.2.1社會環(huán)境因素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就業(yè)優(yōu)勢不復存在。相反,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競爭壓力,大學生顯得力不從心,取而代之的是彷徨、失落、自卑。面臨著“畢業(yè)即失業(yè)”的可能打擊,心理脆弱者難免會滋生自卑情緒。同時,高校人才培養(yǎng)重理論輕實踐,大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素質普遍不高,直接后果就是導致缺乏市場競爭力,不能適應單位用人所需。部分大學生因就業(yè)壓力而苦惱、困惑、自卑。

  2.2.2家庭環(huán)境與生活境遇因素

  家庭結構缺陷、家庭功能不完善、家境貧困、童年生活的不幸、父母長輩的不當言論,特別是對孩子的訓斥和嘲笑、被人忽視的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自卑心理的形成。比如,家庭貧寒的學生,從家庭里首先得到一種較低的身份認同,肩上背負著自卑的包袱。來到大學校園,與家境條件良好的學生比較,強大的反差會導致其自卑心理。他們會擔心會被人瞧不起,言行舉止不自信,避免與老師同學的交往。

  2.2.3挫折事件因素

  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親人病故、失去朋友、身體病殘、戀愛失敗以及在人際受挫等原因, 都會造成學生情緒低落,更有甚者會產(chǎn)生自卑,損害身心健康。

  比如戀愛受挫,自卑者往往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的無能和運氣不好,因而灰心喪氣,并甚至喪失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3 大學生自卑心理的應對策略

  自卑心理使大學生失去心理平衡,還會構成性格上的重大缺陷,影響人生的發(fā)展。因此,學校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糾正自卑心理傾向,努力提高其心理調適能力和心理素質。

  3.1正確認知自我

  造成自卑心理的關鍵原因是自我認知出現(xiàn)偏差,即過低評價自己、過高看待他人、缺乏自信。所以,想消除自卑,首先應全面、客觀地認識與評價自己。要多聽取他人的觀點,以人為鏡更全面地看待自己;要正確面對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客觀評價自己;要縮小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差距,結合實際確定合理目標,減少挫折與失敗;要辯證地看待問題,不能因為一件事件的失敗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3.2積極自我暗示

  自卑實際上是消極的自我暗示,這種暗示會導致精神負擔,在未行為前就緊張焦慮,壓抑退縮,自然妨礙行為成功。所以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學會自我激勵,增強自信。

  3.3建立合理認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要接納挫折失敗,客觀看待結果,理性應對。受挫時要轉移注意力,調整認知,擺脫消極情緒的干擾。

  3.4積極與人交往

  要拓寬生活圈,多接觸人和事,積極與人交往,建立友誼,積累生活經(jīng)驗。在交往中,你可能會受到他人的啟發(fā),對自我重新進行審視,從而建立更加客觀準確的自我觀念;你可能學會從更多視角看待問題,更理性地應對事件;你可能學習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質,從而完善自我。

  3.5營造良好環(huán)境

  環(huán)境對個人心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營造良好的校園及家庭環(huán)境有助于消除自卑心理,建立積極心理品質。比如,學校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耐挫力,有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在家庭中,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生活和學業(yè),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父母要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積極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幫助他們應對成長的發(fā)展危機。對于出現(xiàn)的自卑傾向,要耐心開導,幫助其盡快從自卑中走出來。

  參考文獻:

  [1]李佳川、孫潔、唐金根.我國大學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A].心夢學刊.2011.:130-132

  [2]張繼如.大學生自卑心理及其對策[J].內蒙古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5):210-212

  [3]劉曉華.大學生自卑心理及調適[J].武漢船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5):72-73

  [4]朱浩亮.大學生自卑心理初探[J].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5(2):13-14

  自卑心理論文范文二:高職學生自卑心理淺析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長期存在自卑心理,這一問題嚴重困擾了高職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本文旨在通過科學地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心理干預措施,以期為高職院校學生擺脫自卑心理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自卑心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71-02

  自卑心理(self-abasement)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會誘因引起的一種不良自我意識,是一種性格上的欠缺,表現(xiàn)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評價偏低。與普通本科大學生相比,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正確定位,對個人前途信心不足,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yè)缺乏應有的榮譽感或對所學專業(yè)知之甚少。他們明顯學習動機不足,自覺性差,目標模糊。這部分學生在校讀書僅僅是為了混張文憑,信奉“學不在深,及格就行,60分萬歲,61分浪費”的思想;上課看小說,玩手機,睡大覺。為上網(wǎng)聊天、談情說愛而隨意翹課;考試作弊,甚至打架斗毆現(xiàn)象屢見不鮮。實際上,這些現(xiàn)象都是由于高職學生因長期自卑而產(chǎn)生的自我認同感不足所導致的。

  一、高職學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特點

  不可否認,絕大部分高職學生是高考競爭中的失敗者,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走進高職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在他們眼里,高職教育是低層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1],不僅把讀高職視為高考的失敗,甚至看成是人生的失敗。加之高職教育在我國只有二十年的發(fā)展歷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一些人對它的認識還很模糊,社會認同度低,有些地方甚至有“讓高考落榜生接受高職教育”的提法,這種鄙視高職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勢必會引起高職學生的自卑。著名心理學家塞里格曼認為,人對控制能力的知覺是從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中習得的。一個人試圖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到多次失敗后,如果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后,就會停止這種嘗試,并感到無能為力,變得無助和絕望。塞里格曼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習得性無助”[2]。從應試角度看,高職學生大都不是學習上的優(yōu)等生,甚至不是中等生。學業(yè)上失敗的經(jīng)歷,不斷地挫敗著他們的自信心,高考的再失利又一次強化了“成功不屬于我的”結論。一次次的失敗使他們認為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能產(chǎn)生“高自我效能感”,長此以往,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感”,“習得性無助感”又不斷地激發(fā)并強化了高職學生的自卑心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職學生的自卑心理并非一時一地的偶然表現(xiàn),而是一種習慣性、長期性的自卑狀態(tài)。其最常見的描述是:個人的生活情況消極,經(jīng)常沒有意志力去戰(zhàn)勝困境,而且相當依賴別人的意見和幫助。長期處于自卑狀態(tài)的高職學生形成了自我無能的策略,最終導致他們不會努力避免失敗,放棄自認為無法實現(xiàn)的目標。一些學生拖延作業(yè),或只完成不費力氣的任務。他們沮喪,并以憤怒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二、高職學生自卑心理的歸因分析

  就長期處于自卑狀態(tài)的高職學生而言,屢戰(zhàn)屢敗的負強化只是表象,錯誤的歸因才是根本。歸因(Attribution)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的因果關系做出解釋和推論的過程。歸因方式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歸因方式把自己的成功歸于自己的能力,把失敗歸于缺乏主觀努力或機遇,認為即使失敗也不對他構成威脅,因而自信、樂觀,榮譽感強。消極的歸因方式把成功歸于外部因素,把失敗歸于能力缺乏,因而沮喪、羞愧,無能感強,無論成敗都不會激勵其進一步的努力[3]??梢?,對成敗的不同歸因會對其后繼行為產(chǎn)生巨大的動機作用。不難看出,從歸因方式上講,自卑的學生在歸因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過多地運用了消極的歸因方式,把自己偶爾的成功歸因為外部的、不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運氣好,任務難度小。而把在學習上的失敗歸因于能力差、智力低下、腦子笨等內在的穩(wěn)定的因素。這種不正確的歸因方式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智力產(chǎn)生懷疑而失去自信。為了避免再一次的失敗,他們會放棄達到更高目標的努力,以致興趣越來越狹隘,自閉、沮喪、失望甚至絕望,不僅不去尋求成功,甚至不去避免失敗,陷入一種無助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便成為了“習慣性自卑”。

  三、利用正確歸因消除自卑頑疾

  長期的自卑心理作為情緒的一個干擾因素,嚴重地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學業(yè)進步。通過改變自卑者的歸因習慣來消除自卑行為,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高職學生應學會利用“內歸因”和“外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不穩(wěn)定性歸因”,增強自信心。其一,為自己的成功做“內歸因”和“穩(wěn)定性歸因”,即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偶然運氣,這有助于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而增強對成功的期望和成就動機。其二,為自己的失敗做“外歸因”和“不穩(wěn)定性歸因”,即把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或機遇不好,而不是自己能力欠缺,這樣會做出更大的努力去爭取成功??傊獙⒊晒w因于穩(wěn)定因素如氣質、性格、能力等,而把失敗歸因于努力、自然災害、機遇等不穩(wěn)定因素。這樣,有助于增強信心,減少挫敗感,并擺脫自卑感。其次,通過“認知療法”改變習慣化了的歸因方式。認知療法(Congnitive therapy)產(chǎn)生于本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是根據(jù)人的認知過程影響其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求治者的不良認知,從而減輕或消除其情緒問題和非適應性行為的心理治療方法[4]。認知療法企圖通過改變來訪者對自己、對他人或對事物的看法與態(tài)度來改變并改善所表現(xiàn)的心理問題。從高職學生自卑心理的特點來看,長期自卑行為源于挫折感的多次重復體驗,對這些挫折感的偏頗認知,是自卑心理的依據(jù)。因此,預防和矯正自卑行為應從改變認知開始。具體做法是:在學習活動中,幫助長期處于自卑狀態(tài)的高職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建立適當?shù)脑u判標準,對遭遇到的挫折和失敗不做絕對化自我評價,積極悅納自我,改變認知上的不良思維方式,形成正確歸因。高職院校可采取如下措施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歸因消除自卑心理。

  一是開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及定期的心理咨詢活動。心理課程可根據(jù)高職院校學生的年齡和特點,介紹一些基礎的心理常識以及自我保健的方式,讓學生認識正確歸因的形成方法。心理咨詢是通過對學生進行幫助、勸告、教導來改變他的認知、行為和態(tài)度。學校應建立一支以專業(yè)心理學專業(yè)教師為主、輔導員為輔的心理團隊來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有助于專業(yè)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有效地消除或減輕高職學生的自卑程度。

  二是要做好校園內環(huán)境的凈化、綠化、美化工作,創(chuàng)造一個賞心悅目、輕松愉快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其次要大力支持學生成立心理方面的社團,舉辦講座、座談討論、演講比賽、主題活動、班級社團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再次,加強校風、學風和班風建設,形成團結、求實、文明、創(chuàng)新的校風和勤思、博學、活用的學風。讓學生在學習及各種社團活動中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樹立學生的自信以克服自卑心理。

  此外,高職學生也可通過主動找老師、朋友、親人訴說自己的郁悶來發(fā)泄受壓抑的情感,從而使得自卑情緒得到緩解。也可通過運動的方式,如跑步、登山或者大聲地哭喊,來發(fā)泄心中的不如意。還可以利用比如“自我鼓勵法”進行發(fā)泄,在做某件事退縮時,可以對自己說:“我可以的,我一定能成功。”總之,高職學生要正確歸因,學會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不斷地進行自我激勵,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

  參考文獻:

  [1]羅擁軍.我國高職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與思考[J].西北電力技術,2002,(6).

  [2]Martin E.P.Seligman. Helplessness:On Depression,Development,and Death.[M].1975.

  [3]劉永芳.歸因理論及其應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貝克.認知療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自卑心理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論文

2.大學生自卑心理與網(wǎng)癮問題的個案分析論文

3.自卑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

4.淺析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及對策干預論文

5.大學生認識自我心理論文

6.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研究論文

14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