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思修論文 >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

  道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的道義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篇一

  《論社會道德困境》

  摘要:美德應該成為時代的標桿,引領社會大眾走向幸福和諧的生活。面對社會道德的困境,要進行理性的批判與反思,尋找一條正確道路走出困境。

  關鍵詞:美德;社會道德;困境

  中圖分類號:B824文獻標識碼:A

  一個充滿挑戰(zhàn),困惑與機會的多變世界,伴隨社會與市場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會對既有的道德價值觀念形成強烈沖擊。不道德事件的接連發(fā)生,使人們不禁質疑社會道德現(xiàn)狀,認為現(xiàn)代社會就是一個不道德的社會,反道德,非道德已呈泛濫之勢,社會已無力挽回道德。要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社會道德真實現(xiàn)狀,就得不斷發(fā)揮社會主流思想的作用。作為德育人的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道德”左右搖擺的社會,應以社會主流思想來衡量社會道德現(xiàn)狀,不能走向邊緣道德,我們應該以一種實然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去引導社會大眾走進真正的道德社會,清楚社會的主流道德,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

  1社會道德現(xiàn)狀

  反道德,不道德現(xiàn)象與日俱增是一個存在已久的不爭事實。政治領域,人們行為嚴重失序,不正之風盛行,以權謀私,以權圖利,甚至買官賣官;經濟領域,見利忘義,以不法手段謀取暴利,鉆法律空子;生活領域,拐賣兒童、賭博、吸毒等等不道德現(xiàn)象沉渣泛起。這些都嚴重沖擊了現(xiàn)代人的道德價值觀念,動搖了他們的道德立場,以至于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標準去評判整個社會的道德現(xiàn)狀,導致人們產生理解性錯位,認為當前社會道德的主流方向就是不道德。大眾媒體報道的不道德事件層出不窮,把一個個反面例子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并在社會上掀起風浪似的討論。面對如此多的有關道德的負面事件,嚴重戳傷了人們對道德的崇尚之情,社會道德現(xiàn)狀混亂也屬情理之中。

  2社會道德困境產生之原因

  道德理念和規(guī)范是從個性獨立中衍生出來的,都從屬于個人權利的概念之下,但是個人主義是在私有財產的基礎上產生,帶有濃厚的利己色彩,人的貪婪攫取性使得任何道德約束都成為虛無,非道德主義思想由此扎根于社會,色情、暴力、享樂主義等的泛濫都是它衍生的惡果。與此同時,這種貪婪攫取性還會在各種關系網中滋生,使之得到擴張,波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反對道德約束的力量得到提升,由此對社會道德價值理念造成負面影響,無疑對盛行的主流道德價值當頭一棒。

  “現(xiàn)代性是一種時代意識,通過這種時代意識,該時代將自身規(guī)定為一個根本不同于過去的時代”。①所以現(xiàn)代性在某種程度上割斷了與過去時代的聯(lián)系,這種斷裂,必定造成時代價值的斷裂。價值層面無連續(xù)性,不同時代的一切都歸結為偶然,沒有普遍性的存在空間,社會道德也就失去了場域性。道德的存在以道德的普遍性為基礎,道德規(guī)范也是對整個社會而言的,僅僅個人的道德意見構不成道德。從而導致了社會大眾的道德迷惘,分不清善惡、美丑與榮辱。

  社會中人們良知的蒙蔽是社會道德困境的大原因。時代主體多表現(xiàn)出爾虞我詐,投機取巧的行為,在強大的物欲面前,道德情操是如此的軟弱無力。社會生活無疑表現(xiàn)為兩大關系:與他人的共存和與他物的共存。在前者關系中,人們相互依賴,難免產生向他人看齊的心理,所謂的“公眾意見”有絕對的壓倒優(yōu)勢,淹沒了個人良知;后者關系中,社會里的一切都被物化,人們慢慢的喪失精神上的自由,良知為物質所禁錮。這樣一來,人們分不清是非善惡,缺乏獨立的個性,從而只能模糊的判斷社會現(xiàn)狀。

  3如何走出社會道德之困境

  當前社會道德狀況不容樂觀,各種道德失范現(xiàn)象反映了德育實踐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這種道德失范的現(xiàn)象不是社會主流,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我們不能被不良現(xiàn)象所蒙蔽,社會基本道德良心還在,具有基本的道德良知還是社會的主流,整個社會還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中不斷前進,社會總體還是在向前發(fā)展。我們作為時代的推動者,應以德育人的身份,積極付諸行動,讓社會道德走出困境,大眾媒體應當對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進行平衡報道,失衡現(xiàn)象的嚴重容易導致人們價值理念偏離重心,遠離社會主流思想。社會思想,以媒體為中介,同一時間會傳達給社會各個角落的人們,會被他們不同程度地納入自身的價值系統(tǒng)。如果社會大多數都認同一種道德價值理念,那么這種理念無可非議的成為主流思想。如果新聞媒體大量提倡一種好的道德價值理念,提供一個健康的媒體環(huán)境,相信這個的社會道德現(xiàn)狀將會慢慢走出這樣一個漩渦。同時,廣大網絡愛好者要善于分析各式各樣的不道德現(xiàn)象,要善用網絡資源,時刻意識到社會的主流還是道德的。

  人們沉醉于現(xiàn)代化成就的同時,要把握好人生,要懂得自律,善于反思,對世界、對社會、對人生要飽含德性。不要因為物質上的豐足而造成德性方面的匱乏,不要有了創(chuàng)造物質的能力,而放棄人之為人德性的錘煉,物質與精神永遠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兩者同時存在才是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既然社會不良現(xiàn)象已經出現(xiàn),我們就不能讓它們肆意張狂,甚至有推波助興之意,我們要做的,就是完善自身德性,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失時機地助社會走出道德危機。

  我們要充分發(fā)揮人的自我超越性。我們似乎“太忙碌于現(xiàn)實,太鶩馳于外界”(黑格爾)。②反而使得我們非但不能好好去認識與把握世界,卻屈服于物質世界的種種誘惑。并且社會與文化的方面的種種原因,使現(xiàn)代人的生活只是指向一個最穩(wěn)固的三角關系―物質、金錢、權利。我們丟棄了自己的內在靈魂,忘卻了我們的主體性,與社會的污濁面相混雜。發(fā)揮自我超越性,就能在這樣的過程中生成、發(fā)展,提升自己的內在心靈,讓我們擺脫金錢和財富的控制,擁有獨立的精神與行動,并通過自我反思與自我否定去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境界。蘇格拉底說“我孜孜不倦的做一件事,而且只做一件事―勸導你們每一個人,無論老少,不要把你們身體和金錢看得高于或重于你們的靈魂以及靈魂的最高幸福”,③需知,在他那一時代,追求道德的過程就是一種幸福,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成員,做個道德的人,也就是在追求屬于我們的幸福。

  社會主流群體要隨時隨地為時代樹立可效仿的標桿,為社會道德制定風向標。主流群體要有社會擔當,引導主流價值的取向,揚善抑惡,要有充分的公共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價值的澄清,做好心理和思想上的預防,隨時引領整個社會走向美德的道路,對其中的不良現(xiàn)象,要做充分的抵御。

  4結語

  人類不僅有物質的需要,還有精神的需要。如果我們忽視了超越物質功利的精神的構建,忽視了人對各種精神的需求:缺乏自尊,自愛與利他,以及對人生終極的關懷,道德就會脫離廣大人民的內在需要,當代社會的精神風貌也無從構建,道德也就失去了時代賦予它的意義,從而人們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淡化道德理念,失去道德信念,棄社會于一種“反道德”或“不道德”的境地。

  社會的每一個體也要保持充分的獨立性,獨立就意味著人能以自己的獨立反思和批判精神去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獨立的思維將為社會的精神風貌注入更多的新鮮養(yǎng)分,將為社會美好道德的構建提供更好更寬廣的空間。要重建社會道德秩序,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道德品行,提高社會道德信心指數,著重培養(yǎng)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懂得如何建構自己的價值體系,如何選擇適當的價值理念,才會讓社會的道德走出困境。

  注釋

 ?、偬莆拿?何謂現(xiàn)代性[J].哲學研究,2000(8).

 ?、冖埕敐?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8.9(9).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篇二

  《論和諧社會的道德建設》

  摘要:道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的道義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道德建設,是新世紀、新時期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要加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性,準確把握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和道德建設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和諧社會;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B8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7-027-02

  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道德建設,是新世紀、新時期對道德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僅就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加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性,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和道德建設的實施途徑作一初淺的探討。

  一、和諧社會構建中加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性

  道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的道義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實踐證明,在制約社會和諧的各種力量中,由道德價值觀凝聚起來精神上的和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們只有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追求,面對社會的諸多矛盾和利益沖突,才能達成諒解、形成共識、理順情緒、凝結意志和力量、協(xié)調行動,步調一致地去化解矛盾、消除沖突。因此,從倫理學意義上說,和諧社會乃是社會的多元利益主體通過道德的認同和行為選擇的協(xié)調而形成的一種有利于滿足人的需要、促進人的發(fā)展的良好的道德關系和精神氛圍。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契機和新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經濟大發(fā)展、社會大變革、生活大變化的時代,必然是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不論是社會經濟成分還是組織形式,不論是就業(yè)方式還是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都日益多樣化。與此相適應,人們的社會思想、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取向也日趨多樣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社會主義的道德基礎上把社會的多元價值觀念和人們行為的多維道德取向整合起來,使其得到合理的調適,最終能夠在整體上不偏離正確的軌道,朝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直面的新情況、新問題。正如胡錦濤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是無法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道德是調整社會關系、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是形成良好社會風尚和人際關系的重要保證。沒有共同的道德規(guī)范,失去了普遍的遵循的行為準則,就無法有效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協(xié)調不同利益主體的相互關系,也就無法實現(xiàn)社會和諧。現(xiàn)在,部分社會成員道德水準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這主要表現(xiàn)在:

  道德理想的迷失。在市場經濟建立的過程中,傳統(tǒng)大道德體系已經解體,現(xiàn)代的道德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這就致使有的人只講實惠,而缺乏精神追求,出現(xiàn)道德理想的迷失。

  道德準則的失范。由于新舊兩種道德觀念、道德價值的沖突,已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到社會結構的各個層面,人們時時感受到這種沖突,時時經歷著這種沖突,使人們面臨著選擇的兩難困境,使得一些領域道德失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

  道德行為的失序。其主要表現(xiàn)為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城鄉(xiāng)部分居民不注意公共生活準則,不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有法不依、見利忘義、以權謀私、假公濟私、造假販假、偷稅漏稅、以次充好、坑蒙拐騙、損人利己、貪污受賄等等。特別是近年來相繼發(fā)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道德的底線一再被突破。

  道德力量是國家發(fā)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溫家寶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強調:“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充分認識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發(fā)展和繁榮。

  二、加強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1.道德建設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旗幟。在當代中國,我們黨集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之大成,鮮明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揭示了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fā)展動力,體現(xiàn)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發(fā)展要求,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是指引社會前進的精神旗幟。因此,必須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貫穿現(xiàn)代化建設各方面。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2.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1996年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本內容,即“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這是建立和發(fā)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依據,為人民服務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的客觀要求,凸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必須通過為社會和他人服務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集體主義的根本思想,是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體現(xiàn)著個人根本的、長遠的利益,是集體所有成員共同利益的統(tǒng)一,同時,每個人的正當利益,又是集體利益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同時,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

  3.道德建設應注重先進性要求同廣泛性要求相結合。道德是一定經濟基礎的反映,它既為經濟基礎所制約,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道德又是分層次的,在整個道德體系中,可分為基礎層面和高級層面。和諧社會的構建為道德的基礎層面規(guī)定了思想內涵,這一層面的道德建設,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道德規(guī)范,開展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人際關系。道德建設除了基礎層面以外,還應建立一個較高的道德層面,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整個社會生活的需求,這一層面的主要內容就是集體主義精神、奉獻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xiàn),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提倡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精神,建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道德規(guī)范?;A層面適合于全體的社會成員具有大眾普及性,它具有所有人必須遵守也是能夠做到的行為規(guī)范。高級層面,適合于部分先進分子,帶有社會精英性,對大眾起引導作用。

  4.道德建設應堅持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與積極吸收外來優(yōu)秀道德文化成果相結合。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西方文化中蘊藏的道德因素,如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平等競爭、注重效率、維護公平、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保護等道德觀念,作為可資利用的道德思想資源予以繼承、更新和改造,使其成為道德建設的主導方面,適用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

  5.道德建設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注重實效。道德建設要以立為本,把建設作為出發(fā)點和立腳點,注重研究和諧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研究現(xiàn)實的道德現(xiàn)象和道德關系,解決道德生活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同時,道德建設也不應滿足新的道德理論,道德原則,規(guī)范的提出,盡管這是不可或缺的,而應特別關注于把道德理論、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讓人們普遍接受,并轉化為自身的道德素質,從而支配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自覺地選擇道德行為,體現(xiàn)出道德建設的實際效果。

  三、道德建設的實施途徑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應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來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使人民群眾增強道德觀念,自覺遵守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在實踐中使道德的力量轉化為物質的力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朝著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方向發(fā)展。

  2.道德建設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培育文明道德風尚。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fā)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誠信是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道德基礎,是良好人際關系的道德基石,和諧社會離不開誠信道德的規(guī)范和維護。要把誠信建設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深入開展“共鑄誠信”活動,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全社會誠實守信意識。

  黨的領導干部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負有特殊的責任,應當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和楷模作用來踐行道德建設的先進性,來影響和帶動群眾。提高領導干部的道德覺悟,并使其身體力行,是改善社會道德風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3.加強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設。道德要達到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效果,必須加強道德教育和道德制度建設,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強大的合力。通過道德教育,強化人們的道德自律意識,道德教育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寓教于學,寓教于樂;道德教育要特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道德制度的建設,堅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建立社會的約束機制,促進人們形成良好的文明修養(yǎng)和良好的道德風尚,從而有效地提高社會總體的道德水平。

  4.道德建設要依靠法律的支撐。法律和道德共同起著調整和規(guī)范人們行為準則的功能。法律靠外在的強制力,道德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在的自覺和自律,二者各自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又是相輔相成的。健全而又完備的法律,是和諧社會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它把過去許多只靠思想教育道德輿論規(guī)范人們的某些行為納入法律的范疇。法律的作用越來越大,但不可取代道德的作用,特別是在思想教育、道德規(guī)勸顯得無能為力的時候,必須有法律來發(fā)揮作用,給道德教化以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羅國杰.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幾個問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10(6)

  2.唐凱麟.道德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道義基礎和精神動力.光明日報,2005.5.10

  3.葉琪瑛.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北方貿易,2005(7)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探討社會道德的思修論文相關文章:

1.大學有關道德的思修論文3000字

2.1500字思修社會公德反思論文

3.大學有關道德的思修論文范文1000字

4.思修道德論文

5.關于大學生道德的論文

6.思修論文:淺談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226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