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財政稅收 > 財政政策 >

充分利用財政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出口

時間: 趙福昌0 分享

1998年政府工作報告講,要“千方百計擴大出口,有效利用外資”。面對外貿出口的嚴峻形勢,要保證今年的出口,充分利用各項宏觀調控政策已經顯得十分重要。由于中國政府對于人民幣不貶值的立場十分堅定,通過匯率貶值促進出口已不再可能;而經過七次降息之后,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經沒有多少進一步下調的空間;信貸優(yōu)惠限于銀行的經營狀況,難以有大的增長,因此,充分利用財政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出口,頗具現(xiàn)實意義。
一、外貿出口發(fā)展歷程的簡單回顧
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外貿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1978年到1987年為探索階段。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這個階段,主要是改革高度集中的經營體制和單一的指令性計劃管理體制,下放外貿經營權,實行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jié)相結合。外貿出口的重點是“創(chuàng)匯”,財政財務體制是統(tǒng)負盈虧的,財政被動地承受外貿企業(yè)的虧損,補貼負擔越來越重。1978年—1987年外貿出口額由97.5億美元增長到394.4億美元,增長了近3倍,平均年增長約15%。
2、 1988年到1990年為改革整體推進階段,外貿體制改革主要是在全行業(yè)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通過利益劃分財務關系來調整財政和企業(yè)之間的關系,企業(yè)日益具有自己的獨立的經濟利益。同時國家運用價格、匯率、利率、稅率等經濟手段調控對外貿易的宏觀調控體系初步形成。1988年—1990年,外貿出口額由 475.1億美元增長到620.9億美元,增長了0.3倍,平均年增長近10%。
3、1991年—1993年是改革的攻堅階段,也是我國的第二次承包制。主要是取消了對外貿出口的財政補貼,從建立自負盈虧入手,使外貿逐步走上統(tǒng)一政策、平等競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工貿結合的軌道。通過財務指標承包和利益劃分,調動了外貿企業(yè)的積極性,1991年—1993年,外貿出口額由718.4億美元增長到917.4億美元,增長了0.28 倍,平均年增長8.5%。
4、1994年至今為深化發(fā)展階段。1994年,中國宏觀經濟推行了一攬子改革方案,與財政、稅收、金融、投資、流通等改革同步,外貿體制進行了大幅度改革,不僅從體制上為外貿的發(fā)展提供保證,鼓勵政策也由外匯側重于向財稅政策轉移,突出了國際通行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同時鄧小平92年南巡帶來的外資大幅增長的效應,也在此時發(fā)揮出來;1994年—1998年,外貿出口額由1210.1億美元增長到 1838億美元,增長了0.52倍,平均年增長9%。
特別是1996年以后,外貿呈現(xiàn)波浪式發(fā)展的特征,因為體制、外匯等改革的刺激作用發(fā)揮完畢,我國外貿企業(yè)的市場化程度大為提高,國家宏觀調控作用不斷加強,外貿企業(yè)對間接調控措施的反映趨于敏感。由于94、95年出口退稅率明顯高于實際稅負率,外貿大幅增長,1996年大幅下調出口退稅率,外貿出口急劇下滑,1997年針對出口的大幅下降,上調出口退稅率,外貿出口又達到較大幅度增長。這種波動說明外貿出口對出口鼓勵政策(特別是出口退稅)越具有依賴性,出口鼓勵政策對外貿出口越具有重要性。
1998年,國內步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時期,經濟趨于低迷,外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貿形勢嚴峻。涉外財政及時提高出口退稅率,啟動財政資金,反周期調節(jié)手段,加大對外貿的扶持力度,改善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199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為 3,239.3億美元,比1997年下降0.4%,這是繼1983年以來我國年進出口總額第二次出現(xiàn)負增長,其中出口完成1,83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5%;進口1,401.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5%,全年貿易順差435.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
二、外貿出口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1)對外貿易總量大幅度增長。1998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由1978年的206億美元達到3239.3億美元,20年增長了14.7倍多,年均增長 14.8%,大大高于同期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表9—2),而且比世界貿易的年均增長速度高出近8個百分點,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位次排列由 1978年的第32位躍升為1997年的第10位。特別是在1997年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2個百分點,足見其對整個經濟的重要性;1998年外貿較 1997年有所滑坡,但仍有高達33%的外貿依存度,占據(jù)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份額,
表9-2:外貿進出口的增長速度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比較

1986—19901991—19951991—1997
國內生產總值

進出口總額

7.9

10.6

12.0

19.5

11.2

15.9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外貿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大幅提高,由1978年的9.8%上升到1997年的36.4%,每五年上一個臺階,從1980年的百分之十幾到1995年的百分之四十。外貿出口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
數(shù)據(jù)來源:1998年《中國統(tǒng)計摘要》
(2)外貿出口促進了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出口商品結構明顯優(yōu)化,1997年工業(yè)制成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78年的45.2%上升到86.9%,實現(xiàn)了由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歷史性轉變。外貿進出口結構的優(yōu)化,大大帶動和促進了我國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3)發(fā)展對外貿易有利于解決就業(yè)。如果80年代還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外貿體制的話,那么現(xiàn)在外貿出口不再是僅僅為了創(chuàng)取外匯了,而是占據(jù)世界市場,擴大世界市場的分額,提高企業(yè)效益,同時也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就業(yè)問題。1998年我國出口1838億美元,合人民幣15000億元,占當年GDP(79553億元)的比重接近20%,如果按照這個比例,出口大約解決了我國就業(yè)的20%。
(4)為國內經濟發(fā)展提供稀有、短缺資源,保證經濟高速發(fā)展。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對外貿易可以通過出口以我國豐富資源為主導的產品,進口我國短缺的資源和產品,取長補短,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積極為國內經濟快速發(fā)展提供條件。
三 擴大出口的必要性
我國外貿取得的巨大成就,說明擴大出口頗具必要性。除此之外,以下幾方面也充分說明擴大外貿出口的必要性:
1、出口需求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要把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提高社會總需求,擴大出口日加重要。隨著各國經濟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和世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不斷高漲,國外需求的地位日益提高,擴大出口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1998年開始,我國經濟基本上擺脫“短缺經濟”,已步入“生產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時代,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我國企業(yè)經濟效益不斷下滑,下崗、失業(yè)還呈增長勢頭,物價水平繼續(xù)回落,國內市場出現(xiàn)嚴重的疲軟現(xiàn)象,產品大量積壓。在這種背景下要擴大有效需求,在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同時,有必要加大利用國外市場的力度從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xù)高速增長。
2、要保證今年經濟增長率達到7%的水平,出口必需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今年年初,根據(jù)經濟和社會需要,我國將199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定為7%,根據(jù)經濟增長7%的速度,國民生產總值(GDP)
1978──1988年出口總額及GDP數(shù)據(jù)表 ( 單位:出口為億美元,GDP為億元)

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
出口額

GDP

97.5

3624.1

136.6

4038.2

181.2

4517.8

220.1

4862.4

223.2

5294.7

222.3

5934.5

261.4

7171.0

273.5

8964.4

309.4

10202.2

394.4

11962.5

475.1

14928.3

年份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出口額

GDP

525.4

16909.2

620.9

18547.9

718.4

21617.8

849.4

26638.1

917.4

34634.4

1210.1

46759.4

1487.8

58478.1

1510.5

67884.6

1827.0

74772.4

1838

79553

2033.3

85122

數(shù)據(jù)來源:1998年《中國統(tǒng)計摘要》,1998年數(shù)據(jù)來自《1999年政府工作報告》
也增長7%的話,1998年GDP總量為79553億元,199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85122億元,根據(jù)相關回歸分析預測,1999年的外貿出口額應為2033.3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10.6%。這也需要大力促進外貿出口的增長。

3、就業(yè)問題。規(guī)模越來越大的外貿出口,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就業(yè)問題。如果按照1998年我國出口占當年GDP的比重接近20%這個比例,出口大約解決了我國就業(yè)的20%的話。那么,1998年國內市場步入買放市場,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企業(yè)普遍開工不足,居民收入明顯下降,從而導致市場進一步低迷,就業(yè)問題日益嚴重。在當前就業(yè)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擴大出口,積極發(fā)展對外貿易開拓國外市場,創(chuàng)造國外需求,對于擴大國內就業(yè)機會,解決就業(y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4、擴大內需與出口。擴大內需是當前我國擺脫困境的工作重心,擴大內需需要進口機器設備、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就需要外匯。雖然我國現(xiàn)在已不再象以前那樣外匯短缺,但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的作用下,防范金融危機,保證擴大內需所用的外匯,處理好促進出口和擴大內需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四、我國出口面臨巨大壓力
1、東南亞金融危機。始自97年夏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導致了東南亞經濟的嚴重衰退,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波動。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幾個方面:
(1)遭受危機的亞洲國家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我國在東南亞的傳統(tǒng)市場出現(xiàn)萎縮。這場危機使東南亞國家經濟大傷元氣,普遍進入蕭條狀態(tài),國民財富“縮水”,國內購買力下降,已無力進行大量進口商品。而東南亞和韓國市場一般占我國出口的116%,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這些國家市場近期前景暗淡。
(2)東南亞和韓國的貨幣大幅度貶值,加劇了其出口產品同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同屬發(fā)展中國國家,出口都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東南亞國家深加工程度大些,而我國則勞動力便宜些,但總體結構多有雷同。亞洲金融危機發(fā)生后,東南亞各國貨幣都有較大貶值,使的這些國家出口產品價格下降,國際競爭力相對增強,向我國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挑戰(zhàn);而且我國從大局出發(fā),人民幣不貶值的立場堅定,加劇了我國出口貿易的嚴峻性,所有這些都會增加我國出口競爭的壓力。
(3)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危機不僅對東亞其他國家及地區(qū),而且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會產生波及效應。一方面,亞洲特別是東亞經濟發(fā)展普遍放慢,導致我國在亞洲的出口環(huán)境趨于惡化,包括東亞唯一的發(fā)達國家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深受危機影響,經濟尚未擺脫衰退的境況,將會越來越影響到我國的出口;另一方面,隨著時間推移,金融危機開始波及全球,導致全球經濟的衰退,使歐洲、和拉美地區(qū)及美國日益受到深刻影響,由于我國商品出口歐美市場的分額比較大,這必然會影響到我國的外貿出口。而且經濟危機對各國進出口的影響有滯后性,會影響到以后年份的進出口。
(4)東南亞國家對華投資可能會因為經濟蕭條而減少,對我國外資企業(yè)和加工貿易的出口發(fā)展不利。東亞地區(qū)是在我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地區(qū),日本、韓國和東盟9國在我國的直接投資占我國外商投資的2/3,而我國的外資企業(yè)多以加工出口型為主,其出口增長在我國各類經濟中速度最快,分額不斷擴大,一度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牽動力。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大量國際資金撤出該地區(qū),這些國家自身資金短缺,對外投資能力大大削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國“三資”企業(yè)的發(fā)展及出口能力,我國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會受到嚴重抑制。
(5)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
1999 年的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外貿進出口更為嚴峻,影響國際經濟形勢的變數(shù)較多。亞洲金融危機最困難的時期正在過去,東南亞國家經濟有望逐步走出低谷。美國經濟增長出現(xiàn)波動,能否保持強勢還有待觀察。日本經濟擺脫低迷依舊困難重重。俄羅斯經濟仍處在不穩(wěn)定之中。歐元啟動將改變國際貨幣、金融格局。一方面如果東南亞國家結構調整較為成功,加上其貨幣貶值后的價格優(yōu)勢,將增加對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日、美等我國主要出口市場需求若不能明顯回升甚至有所下降,我國外貿出口受到的壓力將會很大。
就國內而言,根據(jù)1999年經濟增長7%的速度,199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85122億元,根據(jù)相關回歸分析預測,1999年的外貿出口額應為2033.3億美元,比1998年增長10.6%。外貿出口的壓力也是相當大的。
2、外貿增長的原動力匱乏。
改革開放以來,促使我國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的原動力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到現(xiàn)在為止,這些原動力的能量已經或將要釋放完畢,外貿出口增長的動力不足。
第一是外貿管理的分權化和外貿經營活動的非壟斷化改革。其中管理分權化的進程始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歸于完成,結果是出口貿易的激勵由中央政府那里分置于各級政府身上。外貿企業(yè)引入了競爭機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促進了外貿的擴張和出口的增長。
第二是人民幣匯率決定的市場化改革。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外匯制度改革,主要是圍繞外貿擴張要求進行的。通過引入外匯留成因而非正式的外匯調劑市場,到正式的外匯調劑市場,到匯率并軌及外匯交易中心的形成,使人民幣匯率越來越多地受市場因素決定,這個過程促成了人民幣的不斷貶值。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的推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比如1986年、1990年和1994年對美元匯率的較大貶值,就促成了當年或次年出口的大幅度上升。
第三是關稅制度改革。出口方面關稅改革是以出口商品的零稅率或出口退稅制的建立為標志的。自1993年以來,關稅被逐次調低,1992年為43%,1993年降為 399%,1994年降為359%,1996年1月降為23%,同年10月進一步降為17%,關稅降低在促進進口擴張的同時,有力地推動了出口的擴張。而出口退稅直接促進了出口的增長。
第四個動力來自于引進外資。外資的涌入,使得我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一個面向出口的外向型經濟部門,而正是這些立足于沿海地區(qū)的外向型經濟部門,直接促成了90年代以來出口的快速增長。事實上,90年代以來中國的外貿擴張,有一半以上是由外資企業(yè)創(chuàng)造的。據(jù)統(tǒng)計,89年以來,外商投資對我國出口貢獻率最低在30%以上,最高達115.2%。外資企業(yè)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亦不斷上升,由1988 年的5.2%、1990年的12.6%增至1995年的31.5%和1996年的40.7%。
我國外貿二十年的發(fā)展表明,中國外貿的每次大幅度增長都是有外在的原動力的,原動力當中財政特別是涉外財政在鼓勵外貿出口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近幾年的情況更是如此,因為市場化的改革和外匯方面的優(yōu)惠的原動能量趨于作用完畢,促進出口越來越依賴于宏觀間接調控手段,特別是財政手段的作用,涉外財政政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市場化程度越高,越是依賴于宏觀調控手段。特別是1996年以后,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都是主要依靠財政鼓勵政策實現(xiàn)的。
五 當前擴大出口的措施
1999年我國外貿出口形勢依然嚴峻,我國外貿出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對實現(xiàn)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保持人民幣匯率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擴大出口的政策任務艱巨,既需要各項政策的搭配,也需要短期和長期政策的配合。
一、近期內擴大出口的政策措施。總量增長與結構調整相結合,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發(fā)揮各種可利用的手段促進出口。
1、直接政策措施:
(1)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為加大對外貿出口的扶持力度,增強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少出口退稅率檔次,緩解國內重點行業(yè)和重點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困難,在1998年提高部分貨物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以支持機械設備、電器及電子產品及紡織品等類產品的出口。
(2)收匯貼息,考慮到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東南亞及世界經濟的影響,周邊亞洲國家貨幣普遍大幅貶值,以刺激出口,我國同類產品的出口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為了增強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應加強出口的貼息的數(shù)量,保證出口商的即得利益,有效促進出口。
(3)外貿基金,支持外貿實施市場多元化市場戰(zhàn)略。主要支持外貿設立貿易中心、建立經濟開發(fā)區(qū)、開辦商城等開拓新市場的活動,資助外貿企業(yè)在國內國外舉辦多種形式的中國商品展銷會等促銷活動。
(4)運用財政手段促進“境外帶料加工”業(yè)務發(fā)展。境外帶料加工具有繞過貿易壁壘、就地銷售、信息反饋及時等優(yōu)勢,它對于帶動外貿出口增長,發(fā)展境外加工企業(yè),直接促進出口具有一定的意義。
2、間接政策措施
(1)優(yōu)惠政策不斷擴大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資,促進出口,利用外資大大促進了出口。1998年全國48.68%的進出口總額、44.1%的出口總額、54.7%的進口額都是有外商投資企業(yè)提供的。因此,加大吸引外資和有效利用外資的力度,能夠大大促進出口。
(2)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帶動出口。對外經濟合作,直接輸出的是勞動力,由于這些勞動力熟悉或習慣于使用我國的產品,非常有利于帶動我國的出口,1998年工程帶動的國產設備和材料的出口7.59億美元。因此,加強對外經濟合作,不僅可以發(fā)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而且還可以直接帶動相關國產設備和材料的出口。
(3)適度增加對外援助,發(fā)揮財政援助資金的作用,使之成為外貿增長的開路先鋒。援外擴大了我國的國際市場,帶動了我國的對外貿易,促進了我國對海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有助于促進與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同時,經援項目發(fā)揮了重要的先導和示范作用,我國的經援項目,向受援國展示了我國工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及性能,對與開拓我國商品在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和促進我國企業(yè)與當?shù)仄髽I(yè)的投資合作發(fā)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二、長期內擴大出口的政策,就是促進企業(yè)建立和完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
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標準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以加強、規(guī)范財務管理和完善規(guī)章制度,強化自我約束,提高企業(yè)的效益,是我國企業(yè)改革的一個長期主題,對于外貿企業(yè)來說尤為如此。一般說來,計劃經濟是“物的經濟”,政府往往通過物的分配來支持國企改革,而市場經濟是“人的經濟”,政府應該注重培養(yǎng)企業(yè)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yè)的效益。財政作為外貿企業(yè)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該逐步減少對外貿企業(yè)的直接“照顧”(如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等),加強對企業(yè)的財務管理,促進外貿企業(yè)由“粗放型”向 “集約型”轉變,促進外貿從“創(chuàng)匯型”向“效益型”轉變,使企業(yè)眼睛既要向外,以國外市場信息為基礎,又要向內,向管理要效益。如果以“小貓釣魚”比喻外貿企業(yè)經營的話,就是財政要減少直接給予企業(yè)“魚”的做法,而多培養(yǎng)企業(yè)“釣魚”技術。建立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良性轉化機制,促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不斷增強外貿企業(yè)的競爭力。

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