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醫(yī)藥學論文 > 臨床醫(yī)學 >

跟腱斷裂修復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

時間: 陳漫清1 分享
【摘要】目的 跟腱是人體最長和最強大的肌腱,協(xié)助跳躍、奔跑和負重等運動,足跟肌腱斷裂是臨床常見的足外傷,多為運動致傷,患者受傷時常聽到響聲,隨即足踝運動喪失,不能提踵或行走,手術治療效果與術后護理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總結了35例跟腱斷裂患者的護理,術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及充分術前準備。術中、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給予細致的護理和功能訓練,出院的正確指導,可以大大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跟腱斷裂 圍術期 護理
手術是治療跟腱斷裂的主要手段,而護理工作貫穿于術前、圍手術期和術后的整個過程中。術前,要特別注意患肢足部皮膚的護理,并教會患者使用拐杖的方法。術后除常規(guī)的護理外,還應為患者制定完善的康復計劃,并指導其實施,以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8年至2011年共收治35例跟腱斷裂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均為單側。均在腰麻下行清創(chuàng),Kesseler法跟腱縫合術。術后小腿前側短腿石膏托固定于踝跖屈30°位,2-3周拆線。術后4周后去除前側石膏托,讓患者坐于床邊,患肢下垂置于矮凳上,依靠自身重力,患肢踝關節(jié)一般會在半小時內由跖屈位背伸至功能位,即在功能位行短腿石膏后托固定。繼續(xù)固定2周后去除石膏托,穿高跟運動鞋逐步負重練習。經(jīng)隨訪,本組患者術后均未發(fā)生跟腱再斷裂,經(jīng)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效果良好。
2 術前護理
跟腱斷裂手術治療前,足部皮膚的護理對預防術后感染至關重要。術前應協(xié)助患者做好泡腳、備皮等工作。同時要教會患者持拐的方法,以便術后患者的活動。
2.1心理護理 患者發(fā)生跟腱斷裂后,心理都非常緊張,因此要耐心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為手術治療做好準備。
2.2皮膚護理 為患者做好足部皮膚的護理是預防跟腱術后切口感染的關鍵之一。因為足部皮膚粗糙,??呻[藏霉菌和破傷風桿菌,因此需要對足部皮膚進行徹底消毒。術前3天,用39℃~41℃的0.02%高錳酸鉀溶液泡腳20分鐘,每日兩次。術前備皮的范圍由足尖至膝關節(jié),備皮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皮膚刮破。備皮后,要修剪趾甲,用肥皂水刷腳5分鐘,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包扎,準備手術。
2.3扶拐護理 跟腱縫合術的患者傷口穩(wěn)定后可以盡早下床,患者能夠正確使用雙拐助行,對防止跌傷或者用力不當傷口開裂及跟腱再斷裂有重要意義。扶拐行走時,拐的高度要調節(jié)至距腋窩10cm,不要用腋部支撐,避免臂叢神經(jīng)受壓。兩拐的寬度要略寬于雙肩,雙上肢用力撐拐,患肢不可負重。病人初次下床持拐行走時應有護理人員在場指導,使病人盡快掌握扶拐技巧。
3 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做好充分的器械和物品準備,認真遵守查對制度、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在合適的麻醉下,行肌腱斷裂探查修補術。
4 術后護理
4.1一般護理 術后安排在環(huán)境安靜的病房。空氣流暢,濕度在50%~60%,術后3日內密切觀測體溫、脈搏、血壓、傷口情況。告知患者適當床上活動,以勉發(fā)生機體疲勞,畸形、生理功能障礙等不良后果。
4.2肢體護理 患者回病房后,抬高患肢20°~30°,注意膝下墊枕,以利于靜脈和淋巴的回流?;贾们皞乳L腿石膏托固定于屈膝60°、踝跖屈30°。因此,要密切觀察患肢的足趾感覺、活動、皮溫以及末梢循環(huán)情況。另外,在石膏未干之前,囑患者盡量不要活動膝關節(jié),避免石膏斷裂。麻醉過后即可進行足趾的活動,術后1周可做輕微的踝關節(jié)活動,過早的踝關節(jié)活動不利于跟腱縫合處的愈合。
4.3石膏護理 石膏固定后要在其表面標記傷口的部位和時間,隨時觀察固定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若肢端青紫或蒼白、有疼痛或麻木等異常感覺應報告主管醫(yī)生檢查傷口,調整石膏固定的松緊。若滲血較多時,可考慮加壓止血或引流。向患者家屬做好宣教,由于石膏有干固塑形期,故不可用手指抓捏、壓迫、活動,不可在石膏上放置重物、覆蓋毛毯,翻身改變體位時要注意保護石膏,功能鍛煉時也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5 康復指導
24h后囑患者每天在床上練習帶石膏直腿抬高。跟腱斷裂術后前3周,跟腱尚未完全愈合,此時受外力影響最容易發(fā)生再次斷裂,故應在長腿石膏保護下進行側抬腿及跖趾關節(jié)活動,每次15min,每日3次[1]。術后4周將前側長腿石膏托換成后側短腿石膏托,開始進行膝關節(jié)伸屈練習及股四頭肌力量練習,同時進行改善踝部功能的滾筒練習(足踏于直徑約lOcm的圓木上來回滾動)。術后第7周拆除短腿石膏,用輕柔法對踝關節(jié)周圍進行按摩,每次15min,每日1次。術后第8周開始扶拐著地行走,并可部分承重。鞋跟墊高約3cm。隨著踝關節(jié)背伸功能的改善,逐漸減低高度。術后第9周開始提踵練習,逐步脫離拐杖。3個月后開始由慢走過渡至慢跑練習。6個月后可以逐漸恢復正常活動[2]。
6 討論
心理護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心理壓力降至最低,輕松、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祻妥o理則要求根據(jù)局部斷裂組織學愈合時間的不同,循序漸進地安排康復計劃。一般多采用按摩、超短波透熱療法、蠟療、中藥熏洗、主動和被動活動、行走練習、肌力練習等康復手段[3]。兩者的有效結合對患者盡早恢復運動功能同樣重要。跟腱斷裂術后前3周,跟腱尚未完全愈合,此時受外力影響最容易發(fā)生再次斷裂,所以仍應在長腿石膏保護之下,行無抗阻力的主動伸屈練習,防止關節(jié)粘連、僵硬。術后2-3月由于踝及跟腱活動功能已大大改善,可以逐漸增加活動,但此時新愈合的腱組織仍處于增生階段,韌度較差,在受到較大的用力牽拉下易發(fā)生斷裂,因此應囑患者提高警惕,避免再次損傷。3月后瘢痕開始軟化,腱組織逐漸趨于堅強牢固,大部分患者可以增加功能練習及活動量,至術后6月可逐漸恢復正常運動。
參 考 文 獻
[1]曹靜.完全性跟腱斷裂患者50例術后護理體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6(2):138.
[2]段德華.跟腱斷裂術后康復治療[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6,3(20):64.
[3]洪文躍,蔣明.跟腱斷裂術后粘連的康復治療[J].現(xiàn)代康復,2000,4(10):1467.
3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