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音樂教育中的美育論文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發(fā)展的社會理性轉(zhuǎn)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特別是能激發(fā)人的道德情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試論音樂教育中的美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試論音樂教育中的美育論文篇一
《美育中的音樂教育》
【摘要】美育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美好事物來進行,其中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音樂教育培養(yǎng)藝術人才,重在藝術才能和藝術技巧等方面的訓練。美育通過藝術等美感活動和審美方式,來提高人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轉(zhuǎn)移人的心理氣質(zhì),改變?nèi)说木衩婷?。音樂教育與美育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從而達到全面培養(yǎng)人的目的。
【關鍵詞】美育;音樂教育;滲透
一、引言
美育能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育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美好事物來進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音樂教育比教育更重要”,因為“受過這種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他們,很快樂地把他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yǎng),因此自己性格也變成高尚優(yōu)美”。所以說,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有效途徑之一,美育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兩者滲透,培育更全面的人。
所謂滲透,即不同的事物交融在一起。有人認為,音樂教育本身就是美育,那為什么還要談滲透呢?事實上,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種,而美育不同于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藝術人才,重在藝術才能和藝術技巧等方面的訓練。美育則不同,它是通過藝術等美感活動和審美方式,來提高人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來轉(zhuǎn)移人的心理氣質(zhì),改變?nèi)说木衩婷?,從而達到全面培養(yǎng)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成為具有崇高情操與富有實踐能力的人。前者務實,后者務虛。下面就小學音樂教育中如何滲透美育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二、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因為美育在培育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情感態(tài)度、樂觀自信的個性方面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我國規(guī)定的普通學校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美育成為普通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內(nèi)容。盡管普通學校的美育可以通過多種藝術教育途徑來實施,但由于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最貼近,音樂的情感性最易動人,音樂在普通大眾中是最受歡迎的藝術種類,所以音樂教育被視作是普通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一)培養(yǎng)審美意識,以美啟真
審美教育是以情感為中介來實現(xiàn)各項功能的,組織學生開展審美活動,使學生在道德感化、認識真理、智能提升、情感凈化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他們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譬如,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名的歌劇《白毛女》,有了無數(shù)的國民黨士兵,一個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究其原因,是一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喚起強烈的情感共鳴,所以,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的特殊作用。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一種特殊的審美意識的形成。當通過音樂教育是人的審美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fā)展,并能起到啟蒙精神的作用,使其培育心靈。
(二)培養(yǎng)良好品格,以美儲善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可以把高度發(fā)展的社會理性轉(zhuǎn)化為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特別是能激發(fā)人的道德情感。
政治思想和道德內(nèi)涵健康的音樂內(nèi)涵,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樂審美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完善思想、人格的能力,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如二胡協(xié)奏曲《長城隨想》,通過長城的贊美和頌揚,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繁榮和實力的象征。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此外,在音樂的排練和演出過程中,無論是通過合作,使學生形成群體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也鍛煉了學生吃苦耐勞的性格。同時,所有種類的音樂教育和技能培訓有助于學生的毅力,耐心,細心的自我管理訓練等非智力因素,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
(三)激發(fā)形象思維,以美怡情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是看不見的,而是所謂的音樂組織形象。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也即是形象思維的應用與開發(fā)的主要過程。這種形象思維的運用和發(fā)展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繪畫、音樂、書法、舞蹈、影視等各種藝術門類。蔡元培先生說:“我的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刻、圖畫、文學里又找到他們遺失了的情感。”
三、音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幾種渠道
(一)用語言和形體教學手段理解歌曲思想感情
無論什么題材、體裁的作品,都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愛憎情感。音樂創(chuàng)作者與音樂接受者之間達到相互了解靠的是音樂。而這種音樂我們可以比喻為“語言”,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樂語言”。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和聲是構成音樂語言的四種基本要素,他們是作曲家們編織“音響網(wǎng)”最基本的素材。集中表現(xiàn)作者特定的情感,呈示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并完成音樂語言的傳遞功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藝術交際。音樂語言的傳遞是通過教師的范唱、范奏引導實現(xiàn)的,只有通過教師形象、生動、富有情感、準確的音樂語言把學生帶入作品中去,使他們進入角色,領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去同主人公一起共命運、同呼吸,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師再用音樂語言構筑音樂意境后,還必須及時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課堂語言來描述音樂意境。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交響童話的藝術魅力。在此,教師課堂語言的形象、生動、準確和感人是非常重要的。
用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思想感情。如在欣賞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時,可依照歌詞的內(nèi)容通過面部表情和做工人捶打等動作來呈現(xiàn)出工人們?yōu)橹С秩珖夥哦覠崆榈膭趧訄雒妫惺芄と穗A級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思想感情。譬如《走啊走》這首歌,教學時積極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編解放軍、小朋友走路的動作形體,在富有表情的鋼琴伴奏和音樂伴奏帶下,讓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了小朋友、老大爺、解放軍走路的情景。幫助教育學生應該怎樣對待老人,怎樣學習軍人。
(二)歌曲學習中認識美
出身于俄國的大文豪契可夫說:“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象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淡化、蒼白”。歌曲欣賞與學習唱歌是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是學習者靈魂的體現(xiàn),情感的表達。當學生對其音樂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情緒時,就會默化潛移的增強他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如欣賞教材歌曲中《我愛你,中國》,它的歌詞使用排比、疊句等手法,對我國的秋果春苗、山川森林、莊稼田園等作了細膩的刻劃與形象的描繪,且詞句秀麗清新,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字句間體現(xiàn)出一幅祖國河山大好的壯麗畫卷,把“我愛你,中國”的主題進一步深化。詞曲珠聯(lián)壁合,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輝映相互,好似將人們導入雄鷹凌空俯瞰我國大地而引頸高歌的藝術境界。學生通過賞析,輔以教師生動的講解,他們是被這首歌的旋律和多媒體課件生動描繪了音樂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構造了祖國美麗的河流和山脈的一個國家在華麗的畫面,是祖國兒女對國家深沉的熱愛。
其次在《國歌》的欣賞與學唱中,學生明白它是中國民族標志的形象,聯(lián)想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可以聯(lián)想到許多:我國的今天、明天、我國的改革開放…….譬如,眾所期待的我國澳門的回歸,三百年長久的呼喚,“祖國母親我要回來”。包含著苦辣酸甜。喜淚掛在笑臉上,奮斗抗爭、渴望,隨著音符的跳動從心底里流淌出來。拉近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拉近了社會與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拉近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所以不難看出,文學與音樂藝術的融合在這里發(fā)揮到了極致。優(yōu)美激進的歌曲旋律與豐富的歌詞蘊藏著大量的美。并且,善和美是一對孿生姐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感知美、辨別美、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努力為學生們塑造以美揚善的氛圍,引導其領悟?qū)W會做人的真諦。
(三)樂曲欣賞中孕育美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借助聽覺聆聽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音樂美的享受,滿足愉悅的精神和理性的提升。但是,音樂以其富有魅力的音響,給人予以各種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抑揚頓挫,起伏變化,迂回曲折中,在低與高、靜與動、松與緊、慢與快的對比組合中無一不蘊涵美的因素,顯現(xiàn)出它特有的魅力,從而引起人們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喚起人們感情的波瀾。它以其音樂自身的美,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滋潤學生們的心田。
譬如器樂曲教材賞析的《天鵝》中,樂曲生動地構造了高雅潔白的天鵝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漫游悠然的美麗情景,那美妙的旋律抒情,好似天鵝的歌唱,而鋼琴剔透玲瓏的琶音伴奏又好似明麗清澈,湖面的波光搖曳,形成了天鵝在湖面上優(yōu)雅的漫游形象,有著詩一般的境意。當學生們聆聽著優(yōu)美輕柔的音樂時,好似美不勝收,身臨其境。其次,再比如另一曲屬于民族管弦樂合奏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在音樂中以細膩的筆觸,為大家描繪了一個童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樂曲顯得格外優(yōu)美寧靜。把月落前江面醉人、甜靜的意境,表達得細致入微。從那月上東山、江樓鐘鼓、花影層疊、風洄曲水、漁歌晚唱、水云深處等曲段的演奏中,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樂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不同的配器,把那碧波月影、山河秀美、層層漣漪的山色湖光描繪得惟肖惟妙,令人浮想聯(lián)翩,屏息疑神,好似一幅幅淡雅清麗的丹清水墨在你眼前緩慢展開,令人心曠神怡,好似把你引入這美麗的春江去暢游,去暢想。此刻此時,學生的心靈與樂曲的魅力在交融在碰撞,得到了相得益彰的最好效果,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見機而行因勢利導,指引學生在以后作品音樂欣賞中,用心去領悟、去感受,去理解樂曲所表現(xiàn)的美。
四、結語
學校的美育教育應當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動力,是發(fā)展個性的催化劑,是人格培養(yǎng)的機制,是宏偉藍圖勾勒的畫筆,是我國整體素質(zhì)的主要體現(xiàn),是教學課堂上潤物春雨的交融悉心,是視野開闊的明鏡。作為學校美育奠基人和傳播者的音樂教師,應當明白新世紀角色轉(zhuǎn)換的道理,主動去體驗、感受、比較、觀察、分析、明確自己在課改中的作用。不但要發(fā)掘音樂教材中各種美的因素,而且還要善于誘導啟發(fā)學生以美導行,令他們在學校美育教育活動的實踐當中,自己去體驗美、認識美、表現(xiàn)美、掌握美、創(chuàng)造美。
【參考文獻】
[1]陳黎萍.在“樂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9(01).
[2]吳慧.淺談音樂劇新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0(17).
[3]徐毅.淺議中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大眾文藝,2010(19).
作者簡介:蔡嘉欣(1981―),女,廣東南海人,廣州市執(zhí)信中學,本科,音樂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試論音樂教育中的美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