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學科論文>教育論文>

淺談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個體優(yōu)良品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視和加強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范文一:誠信教育的冷思考

  【摘要】開展了十多年的誠信教育,實效不大。因為個體的道德人格是一個整體,把它機械分割為誠信、勇敢、廉潔、感恩等,然后分別實施教育,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開展誠信教育,起因是社會上成人世界的“誠信缺失”,而非為了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這就找錯了方向,轉(zhuǎn)移了注意力,把社會問題轉(zhuǎn)嫁到學校里的學生身上。“誠信”在道德體系中只是一個普通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規(guī)范不具有自足性,它由道德原則、道德標準乃至道德理想與目標決定。因此,缺乏了“道”的“德”,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道德教育在不放松基本道德規(guī)范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義”“仁”等道德標準;人道理想的教育,更應重視“道”這一道德根基的教育。

  【關鍵詞】誠信誠信教育道德理想道德根基

  近年,誠信教育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學術界也是一個比較熱點的領域。這得歸于2001年中共中央頒發(fā)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該《綱要》指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在《綱要》提出的公民道德建設二十字方針中,有兩個字就是“誠信”。類似的教育很多,如廉潔教育、感恩教育、勞動教育、責任感教育、挫折教育、愛心教育等。

  十多年過去了,誠信教育的效果如何呢?2011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201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指出:“新形勢下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對于……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社會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2年11月黨的報告也指出:“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xiàn)象。”可見,十多年以來的誠信教育,成效不大,社會上依然“誠信缺失”。

  那么,誠信教育為什么成效不大?問題出在哪里?

  一、人的品德是一個整體,誠信教育對整個道德人格作用不大

  各種具體的品德,如誠信、正直、勇敢、節(jié)儉、仁愛等,并不是機械、孤立地存在于人的身上,而是有機統(tǒng)一于道德人格之中。任何一種品德與其他品德之間并沒有截然清晰的界限,而是與其他許多品德密切相關的。因此,通過種種途徑、方法挑選出若干品德條目來,進行專門培養(yǎng)、教育,顯得非常機械、勉強。杜威早就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說:“像誠實、正直、貞操、溫和等,道德把它們孤立起來,稱它們?yōu)榈滦?,就好像把骨骼當作有生命的身體一樣。骨骼當然是重要的,但是,骨骼的重要性正是在于它們支撐身體的其他器官……道德和整個性格有關,而整個性格又與人的全部具體特性和表現(xiàn)相等。一個人有德行,并不意味著培養(yǎng)了少數(shù)可以指名的和排他性的特性。”[1]

  杜威這段話具有多方面深刻的含義。或許,各種品德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它們是半獨立的。根據(jù)杜威的論述,我們可以把一個個具體的品德條目比喻為人的手、腳、耳、眼、鼻、口等器官。我們需要的是整個身體的健康,但是我們所做的卻是分別對各種器官一一進行鍛煉:今天花一小時進行手部鍛煉,明天花一小時進行腳部鍛煉,后天花一小時進行胸部肌肉鍛煉……這是科學主義的思維方式,就如西醫(yī),把人體進行解剖,機械地分割成各個部分。對于身體特定部位有問題的人或?qū)m?a href='http://regraff.com/yundong/' target='_blank'>體育運動員,或許可以這樣做,但對于普通學生、對于正常的學生,把人的道德人格割裂開來,分別進行教育,以期望能夠培養(yǎng)出良好的道德人格,可以這樣做嗎?有效嗎?

  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教育家哈桑和梅就“誠實”問題對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不可能將這個世界分為誠實的人和不誠實的人,幾乎每個人都在某些時候欺騙過人”“即使某人在一種情形中欺騙人,但不能保證他在另一種情形下是否會欺騙人……某個兒童在一種特定的情形下之所以欺騙并不是因為他有一種不誠實的品格特性”“人們在口頭上主張誠實是道德的價值,但和他們的實際行動毫無關系。”[2]

  二、誠信教育治療不了社會上不誠信之病

  從我國誠信教育的興起來看,最主要原因就是如《綱要》所說,“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也就是說,誠信教育不是立足于學生道德發(fā)展的需要,而是治療社會不誠信之病的需要。這就有兩點值得思考:

  第一,誠信教育找錯了對象。既然是社會上的人存在誠信品質(zhì)缺失問題,那么就應當對那些缺失的人進行教育。正如廉潔教育一樣,應當對那些不廉潔的人加緊進行廉潔教育,為什么轉(zhuǎn)而對大中小學生進行教育呢?究竟是在預防,還是轉(zhuǎn)移注意力?如果對學生的預防是必要的,那么對社會不誠信的治療不是更加迫切嗎?

  第二,社會上不誠信之風有所蔓延,就開展誠信教育;不廉潔之風有所蔓延,就開展廉潔教育;不孝敬父母老人之風有所蔓延,就開展感恩教育……顯然,這是一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做法,是一種修修補補的做法。難道,道德教育就是專做修補、治療的工作嗎?道德教育究竟是要促進學生道德的健全發(fā)展,還是要去預防、治療學生道德上的不良傾向?

  這種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做法,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因此是治標不治本。就其結(jié)果來說,很可能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人們之所以不誠信、不廉潔等,有深刻的社會原因。正如《道德經(jīng)》所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人們不誠信、不廉潔等,有著根本性的原因。所以,不尋求根本原因并加以積極預防,而是等到出了問題之后才被動地進行補救,是揚湯止沸,有多大作用呢?

  三、誠信不具有自足的、最高的、絕對的道德價值

  誠信,以及其他許多品德如勇敢、節(jié)制、仁愛、感恩、節(jié)約等,并不具有絕對的、普遍的、最高的道德價值。以杜威的比喻來說,這些具體的品德就如身體的骨骼、四肢等外部器官,這些外部器官如果脫離了人體生命,脫離了大腦的調(diào)節(jié)、指揮,那就不能運動了,也就毫無意義了。也就是說,各種具體的品德并沒有自足的道德價值。它們的道德價值依賴于一個更高的中心,就如骨骼、四肢的運動依賴于人體,依賴于大腦的調(diào)節(jié)一樣。   可見,各種具體的品德存在的價值,依賴于一個更高的東西。缺乏了那個東西,誠信等品德不僅不會給人民帶來積極意義,反而可能危害人民。例如,你若誠實對待正在尋找機會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人,誠實地為他們提供你所了解的相關信息,那是助紂為虐;對假乞丐同情與仁愛,就是被欺騙;對“落水狗”手下留情,是婦人之仁;黑社會成員勇敢地攻擊警察,對社會是災難;小偷夙興夜寐,勤奮地去偷竊,只會讓百姓遭殃;對專制政府或政黨的忠誠,將會延緩專制政權……一種品德在一些人看來是美德,在另外的人看來可能就是惡德。柏拉圖早就指出:“對瘋子講實話也是不正義的。”[3]美國現(xiàn)代著名道德教育哲學家柯爾伯格也指出:“一個人的正直在另一個人看來是頑固;某人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另一個人卻認為他不顧他人之情感。”[4]

  所以,誠信教育如果實施成功,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誠實、守信的人,也就是表里如一、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的人,這樣的人就是有道德的人嗎?他們進入社會將會怎樣呢?在當今日益復雜多變的時代,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只會處處碰壁,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早在兩千多年之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對這一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

  孔子一方面非常重視“信”(誠信)這一品德,作為其“四大教育”(文、行、忠、信)之一,要求做人應“主忠信”(以忠信為主),提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誠信是人在社會上生存立足的

  根本。另一方面又反對死守具體的道德信條,強調(diào)“權”。在《論語·子罕》中,孔子提出:“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主張隨機應變。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他還提出:“君子貞而不諒。”“貞”是“正”的意思(或解釋為“大信”),“諒”即誠信。這句話是說:君子只要走正道就可以了,不必拘泥于誠信。在《論語·子路》中,孔子認為那種“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三流之士。

  四、還有比誠信更根本的道德

  那么,那個賦予各種具體的品德以積極的道德價值,并調(diào)節(jié)、統(tǒng)率各種具體品德的東西是什么呢?孔子、孟子認為是“仁”和“義”?!墩撜Z·陽貨》記載,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論語·憲問》記載,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口才、勇敢這樣一些具體的德、才,可以由根基性的“仁”和“義”外化而出。反之,具體的德、才卻不能升華出道德根本。如日本侵略者當年對我們的侵略、攻擊,在他們看來是多么勇敢,實際上卻是兇殘!因此,人不能僅僅停留于追求枝節(jié)性的德、才,更應追求道德之根基。

  《論語·學而》記載:“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誠信只有接近、符合“義”,諾言才是可以踐履的。孟子在《孟子·離婁下》中也指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也就是說,是否該誠實,要看是否符合“義”。如果不符合“義”,那么“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五、道德教育還有更根本的追求

  仁、義,或者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chǎn)主義道德等,可以說是人道之極。但“人道”還不是道德之極。因為在人道之上,還有“天道”。天道,就是《道德經(jīng)》所講的“道”。因此,所謂“道德”,要“由道而德”,有“道”才有“德”。舍棄了“道”而僅僅追求“德”,如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廉潔教育、愛心教育等,之所以實效不大,根源就在于此。

  也就是說,道德教育可以劃分為二:“道”的教育和“德”的教育。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學者彭正梅先生所說:“道德教育包括技術性和規(guī)范性的訓育即德育,同時還包括一種信仰教育的道育,其中,后者是道德教育之根。”[5]

  可見,道德教育不能拋棄根本。正如《道德經(jīng)》所說:“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否則,根基出了問題,卻去治療皮膚之痛,非但無益,甚至有害。害在哪里?《道德經(jīng)》還深刻指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在《道德經(jīng)》看來,人們?nèi)羰チ说赖碌母?,卻追求枝節(jié)、末葉,那是根本沒有作用的。

  當然,從實施過程來看,一方面,道德教育應從具體的品德開始,因此在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階段,還不能立即開展“道”的教育,而應以美德教育、道德行為習慣教育為主。但是,美德教育、道德行為習慣教育不能機械地被分割成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廉潔教育、愛心教育等。另一方面,到了初中、高中、大學,在不放松具體品德教育的前提下,就應注重“道”的教育了。否則,從學前、小學到中學、大學,德育就只有量的變化,而沒有質(zhì)的提升了。這顯然跟不上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過程。

  【注: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課題“道德價值教育與道德事實教育研究”(批準號:13YJA880109)的階段性成果?!?/p>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北碚,400715)

  參考文獻:

  [1][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4][美]柯爾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學[M].魏賢超,柯森,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二卷[M].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正梅.道德的力量從哪里來———儒家“萬物一體”論對道德教育的“根”的作用[J].教育科學,2010(3).

  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范文二:論高校誠信教育的對策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面臨的誠信缺失問題,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實施重塑校園誠信、創(chuàng)建誠信高校的對策,很有意義。

  關鍵詞:高校;誠信;危機;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99-02

  收稿日期:[HTSS]2006-04-04

  作者簡介:葉春橋(1971-),男,浙江余姚人,助理研究員,從事教育管理研究。

  高校作為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區(qū),目前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這不僅有損高校形象,還關系到高校的生存和發(fā)展。

  一、高校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

  1.畢業(yè)生違約現(xiàn)象頻頻

  目前,高校畢業(yè)生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yè)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違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高校畢業(yè)生中,任意變更、撕毀合同,不履行合同規(guī)定義務的人已不在少數(shù)。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這幾年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違約率在持續(xù)攀升,部分重點大學已超過5%。

  2.弄虛作假現(xiàn)象嚴重

  在目前的人才市場上,一些企業(yè)往往不愿招聘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因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擇業(yè)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不惜以身試法,制造虛假的獲獎證書,夸大自我評價,甚至詆毀其他競爭者,騙取用人單位的信任,以達到應聘的目的。

  3.學術領域的誠信失范

  近年來,我國一些知名大學的著名學者涉嫌學術剽竊的事件屢見報端。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高校中應有的那種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被一些教師棄而遠之,有的人為了獲取名利,失去了高校教師起碼的道德,對學生的治學態(tài)度產(chǎn)生于極壞的影響。據(jù)上海某知名高校的一次抽樣調(diào)查顯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同意“天下文章一大抄,只在會抄不會抄”的觀點,甚至有些學生的畢業(yè)論文也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換個名字就只字不改地交給老師。在圖書館的各類雜志中,經(jīng)??梢砸姷狡渲械哪称恼卤粯松?ldquo;已用”的字樣,也已成為目前大學校園見怪不怪的現(xiàn)象。

  4.“考試信用”嚴重貶值

  近些年,盡管我國各大高校采取了種種措施,想方設法嚴肅考風考紀,但仍有不少學生對考試作弊“情有獨鐘”:從偷看、抄襲、傳遞紙條、請人代考到利用現(xiàn)代化的通訊手段作弊,方法之新和手段之多令人咋舌。部分任課教師礙于情面,對于這些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是“高抬貴手”??荚嚪謹?shù)造假現(xiàn)象,這已引起了不少高校的關注。

  5.助學貸款還款違約行為值得關注

  助學貸款,本是國家為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而推出的一項帶有政府行為的助學工程,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的關愛。然而近年來,國家助學貸款卻遲遲難以推動。據(jù)有關方面調(diào)查,有近20%的貸款畢業(yè)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還款違約情況,國家助學貸款風險已開始顯現(xiàn),教育部不得已采取了將嚴重違約學生名單在媒體上曝光的舉措。

  6.高校人才流動中的誠信缺失

  近年來,一些地處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為吸引人才,推出了“三不政策”(不要檔案、不要戶口、不要人事關系)和“三高政策”(高工資、高福利、高待遇),這的確吸引了一大批全國學術水平較高的中青年教授。有些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不顧與原所在單位簽訂的人事合同的約定條件,擅自離職,有的甚至不辭而別。如此行為,使其原工作單位的教學、管理乃至整個教學活動遭受極大損失,師資隊伍建設元氣大傷。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他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受此影響也人心浮動。“挖墻腳”現(xiàn)象若長期存在,必將使中西部地區(qū)的一些高校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優(yōu)秀教師大量流失的后果,這嚴重影響到我國高等教育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

  7.民辦高校招生中的虛假行為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大批民辦高校應運而生。各民辦高校為了搶生源,使出渾身解數(shù)。他們不惜采取種種不規(guī)范的手段,開始無序競爭。如在招生宣傳中,片面夸大自己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并在車站、碼頭、路口等設點招生;一些不具備辦學資格的學校也大肆招生,對整個教育事業(yè)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二、高校誠信缺失產(chǎn)生的原因

  1.腐朽意識的侵蝕

  在我國,曾長期地受到封建統(tǒng)治和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影響,自由散漫的小農(nóng)意識已滲透到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并形成了以個人利益作為判斷是非標準的思想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支配下,不少人為了個人利益投機取巧、不擇手段。這種封建意識和腐朽的社會思想在我國現(xiàn)實生活中還存在,對當今高校師生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改革開放后,西方各種思想大量涌入國內(nèi)。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誠信、愛國、勤勞、儉仆等優(yōu)秀思想在人們心目中被淡化,重道德、講信譽的傳統(tǒng)也被腐朽思想和意識給削弱了。

  2.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唯利是圖、坑蒙拐騙、假冒偽劣、虛報浮夸、權錢交易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大量存在,并向高校蔓延,高校師生也屢屢受到這些行為的影響和侵害。那些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的人得不到社會的認可,甚至受到排擠、孤立和打擊報復,于是誠實成了傻瓜的代名詞。高校中部分師生為此對誠信產(chǎn)生困惑,并造成誠信意識的模糊和淡漠。

  3.個人利益的驅(qū)動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方面極大地調(diào)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誘發(fā)了人們的求利心理,鼓動人們追求個人利益。這在社會尚未建立良好約束機制的情況下,過分強調(diào)個人價值和個人利益,容易引起人生觀、價值觀、遣德觀的蛻變。

  4.教育的失誤

  目前,高等學校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少教師只管“教”,不管“育”。教師只管傳授知識,不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教育中沒有情感教育,沒有善的情感,何來誠信呢?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在評價機制上,更是存在重知識輕道德的弊端。

  5.信用法律制度的缺失

  由于我國尚處于由計劃經(jīng)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軌的過程中,維系市場經(jīng)濟信用關系的制度和道德體系尚未完全建成。再加上依法治國的思想雖在舉國上下已達成共識,但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仍很嚴重。司法中也存在弄虛作假現(xiàn)象,法律的倫理作用乏力。正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信用法律制度,導致社會上出現(xiàn)的待人處事出爾反爾、毀約、違約、欺騙等不誠信行為頻頻發(fā)生,而又顯得無奈。

  三、高校誠信缺失的危害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公民立身處世的基本要求和原則。誠信也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志,是民族綜合素質(zhì)的突出體現(xiàn)。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養(yǎng)和造就合乎社會發(fā)展、社會進步需要的人才。只有具有誠實守信、真才實學的人才能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此,高等教育必須遵循誠信的道德準則。同時,高等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高校應當成為構建誠信的示范區(qū)。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提高全民素質(zhì)的主渠道,它的教育質(zhì)量如何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家的未來。因此,高校誠信已成為構建社會誠信的基礎,是落實“以德治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堅強保障。

  高校師生誠信意識的缺失和失信行為的屢屢發(fā)生,導致了高校中誠信缺失的發(fā)生。誠信缺失在高校的存在,將損害高校內(nèi)的人際關系,造成師生之間的不信任,導致人情淡薄,損害教師隊伍的凝聚力,并直接影響到高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它還極大地敗壞了高校的形象和聲譽,阻礙高校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

  高校師生作為整個社會中知識層次較高,認知能力較強和思想素質(zhì)較優(yōu)的一個群體,他們的誠信水平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的整體道德狀況,影響整個社會的誠信環(huán)境。高校產(chǎn)生誠信缺失,必將導致社會誠信狀況的惡化,造成對人們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的沖突,甚至出現(xiàn)價值觀念混亂、道德失范,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而阻礙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民族的進步。

  四、創(chuàng)建誠信高校的對策

  1.樹立誠信為本觀念,加強高校自身建設

  我們要切實加強高校自身的誠信建設,在高校內(nèi)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高校的管理部門要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要把“誠信”作為學校工作的基本準則,滲透到學校工作和學生活動的方方面面。在高校的各項工作中,特別是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招生、就業(yè)、評獎評優(yōu)、推優(yōu)入黨、學生干部選拔等方面,必須貫徹公平、公正的原則,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

  2.加強師生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誠信環(huán)境

  加強高校的誠信教育,首先必須抓好高校對教師的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教師要以德興教,以身作則,在誠信教育中,要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要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要“言必行,行必果”,高校教師應當行為人師、學為世范,要做學生的表率和楷模。對教師還要加強學術道德教育,要凈化科學風氣,弘揚科學精神。

  要把誠信教育作為高校德育的重點,融入到“兩課”教學中。同時,我們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傳統(tǒng)道德的典籍,另一方面可以帶學生參觀具有良好經(jīng)營道德的企業(yè),切實感受誠信與成功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誠信意識。我們要讓學生明白,誠信既是市場經(jīng)濟準則,又是個人道德水平的標志之一。要在師生中倡導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大力弘揚誠信精神,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環(huán)境。我們要把誠信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3.建立誠信體系,完善誠信機制

  我們要建立高校師生的誠信檔案,以一系列有效的數(shù)據(jù)、事實和行為來說明師生的誠信的程度。當一個人有誠信缺失行為時,都會在個人檔案中有所顯示,并且要保留數(shù)年。這種負面評價對其入學、擇業(yè)、求職、晉升及使用信用消費都會有所影響,將使誠信行為不良者受到懲戒。有了制度的保障,誠信將成為每位高校師生生存、立足、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無形資本。有了制度的約束,恪守誠信將成為每位高校師生的人生信條,使他們能像愛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誠信品德。

  要形成這樣一種風氣,即讓失信者占不了便宜,讓守信者能得到獎勵,使不守信者付出沉重代價,直至名譽掃地,寸步難行。只有建立這樣有效的失信懲戒和守信受益機制,才能讓誠信的觀念深入人心,誠實守信的風氣才能日益濃厚。

  4.建設誠信文化,加強誠信研究

  只有誠信文化,才能潛移默化地滲透于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之中,潤物細無聲地引導、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從而形成遏制產(chǎn)生不誠信想法的心理防線。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培育和打造誠信文化,在高校校園內(nèi)營造一個講誠信的文化氛圍。同時,我們也要加強高校誠信的理論研究,通過經(jīng)驗總結(jié)和理論探討,不斷完善高校誠信建設的理論體系,并以此為指導,積極推進高校的誠信教育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陳正元.論高校誠信教育的現(xiàn)代價值[J].唯實,2002(10).

  [2]徐偉.重視加強校園誠信教育[J].科教文衛(wèi).2002(8).

淺談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相關文章:

1.誠信教育論文

2.誠信教育主題論文

3.淺析如何加強中學生的誠信教育

4.淺談小學生誠信教育

5.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價值與路徑論文

6.誠信論文范文精選

7.關于社會誠信的論文

淺談誠信教育的相關論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個體優(yōu)良品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在個人成長與社會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視和加強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對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誠信教育的相關論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關于初等教育的論文
    關于初等教育的論文

    初等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基礎,初等教育質(zhì)量的高低影響著新一代兒童的素質(zhì)發(fā)展,同時也影響著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發(fā)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

  • 有關公民素質(zhì)教育的論文
    有關公民素質(zhì)教育的論文

    公民道德教育一直以來是我們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偉大中國夢實現(xiàn)的重要主體,他們的公民道德

  • 淺談公民道德教育論文
    淺談公民道德教育論文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的需求。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民道德教

  • 淺談公民教育相關論文
    淺談公民教育相關論文

    我國積極推進公民教育,既是我國構建民主法制的文明和諧社會的必要舉措,當前我國經(jīng)濟社會文化發(fā)展轉(zhuǎn)型時期提升公民意識、培養(yǎng)和造就我國現(xiàn)代和未

140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