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職業(yè)教育 > 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

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我國職業(yè)教育拉動經(jīng)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國際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下載篇1

  淺析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

  在經(jīng)歷了十余年寒窗苦讀和激烈的高考競爭之后,高職學生終于踏進了大學校門。然而,大學與中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習階段,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的不同,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讓很多高職學生感到難以適應。加上諸多其他因素,很多高職學生逐漸出現(xiàn)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相關研究表明,有30%左右的在校大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著一些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1]。這一階段是高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精神風貌度過大學生活,是高職院校乃至整個社會值得深思的話題。

  一、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有研究表明,高職學生中,大多數(shù)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也有9.3%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其中以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等問題較為突出[2]。具體而言,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焦慮與自責

  多年從小學、中學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方式,在高職階段可能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改變,極易造成高職學生焦慮與自責的情緒。在學習方式上,小學、中學階段屬于基礎教育,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耐心的課堂教學來獲取充足的理論知識;而高職院校卻是高等教育,更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教師更多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需要學生通過業(yè)余時間自學和實踐操作才能得到鞏固與提升。很多高職學生沒有養(yǎng)成自學和鉆研的學習習慣,在高職學習中感到吃力。在生活環(huán)境上,很多高職學生在高中處于家長或班主任的悉心呵護照料下,沒有多少生活閱歷,而大學卻更接近于社會生活,很多事情需要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做主。這些轉變,讓許多高職學生從進校開始就感到難以適應,從而變得焦慮不安,甚至對自己不能順利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方式感到自責。

  (二)自負與自卑[3]

  眾所周知,在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的學歷層次在大學中最低。有很多高職學生盡管已經(jīng)入學,卻對高職院校教育不屑一顧,不能正確認識高職院校教育,總覺得自己到這里來學習沒有體現(xiàn)自身的水平,也不甘于面對現(xiàn)實。這些同學總是好高騖遠,靜不下心來,終日浮沉于世,不屑于參加學?;虬嗉壗M織的集體活動,與同學們的關系日益疏遠。同時,還存在一部分同學,平時在班上成績差,也得不到中學老師的重視,進入高職院校后,與沒有考取大學的同學相比,總算獲得了成功,甚至,在高職錄取成績中排名還靠前,因此,便出現(xiàn)了孤芳自賞、自我放縱的心理,覺得在這里找回了自信,卻又過于自負,不認真學習、虛心請教,最終導致學習成績差、不能適應高職大學生活。

  相反,有一部分同學因自我評價過低而產生了自卑心理。有些同學是因為家庭貧困,生活拮據(jù),連基本的生活保障可能都還存在問題,更不用說大多數(shù)同學都在高消費。有些同學是因為覺得考取的學校檔次不夠高,或者專業(yè)不夠好,再怎么認真學習也沒有什么前途,學習沒有動力,得過且過。

  (三)迷失與懈怠

  進入高職院校后,很多同學因為失去了備戰(zhàn)高考的學習目標而變得迷失方向,不知所措。在高中,很多學校采取的是應試教育,目標就一個:考上大學。所以學生的學習目標很單純,就是學好每門課程,爭取在高考中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然而,理想的大學里要學什么,應該怎樣學他們并不清楚。對大學專業(yè)的不了解,對就業(yè)形勢的不了解,以及對高校教育方式的不了解,很容易讓高職學生迷失自我。更有同學會因為不愿意主動去認識這個新的世界、融入這個新的大學生活便產生了懈怠情緒,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斗志,在學習上便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學習成績跌入低谷,一發(fā)不可收拾。

  (四)抑郁與孤僻

  在中學階段,學生通常身處既往熟悉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大部分同學都有著非常熟悉的生活和學習圈子,如打兒時起就在一塊兒學習和長大的玩伴、記憶中揮之不去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等等。而在高職院校,同學們大都來自四面八方,家庭背景、語言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讓很多新生感到無所適從。班主任換成了輔導員,也不隨時在耳邊敦促大家的學習和生活了,甚至一學期下來,都沒幾次碰過面。很多同學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主動與其他同學交往,或者面對新的人際社會感到疑慮、羞愧或緊張,從而感到抑郁和孤僻,嚴重影響其身心發(fā)展。

  二、應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一)開展心理健康調查,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提供依據(jù)

  掌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首要條件。高職院校應該堅持在新生入學后適時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并通過專業(yè)軟件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掌握當年新生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分析歷年來心理健康問題的變化趨勢,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決策支持。此外,應當為特殊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便于日后對其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工作[4]。不能將心理健康調查流于形式,只象征性地完成心理普測這一任務,忽略了心理健康調查的真正意義和目的。

  (二)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長期以來,由于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剛進入大學校門的高職新生尚不了解心理健康問題具體是什么,更不清楚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危害有多么嚴重。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通過專題展覽、視頻播報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真正含義,認識到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嚴重后果,促使學生逐漸走出心理健康的盲區(qū),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調控自我,增強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宣傳,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心理健康問題,并能夠正確地認識問題,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三)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疏導心理健康問題

  應當建立大學生專用的心理咨詢中心,配備優(yōu)良的心理咨詢老師,解答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對出現(xiàn)心理健康癥狀的學生進行科學輔導和救治,以緩解其心理壓力、擺脫心理問題困擾,讓他們學會自我調控,培養(yǎng)出健康的心理品質。值得注意的是,學校應充分認識心理咨詢中心存在的現(xiàn)實意義,重視心理咨詢中心的建設和發(fā)展,不能簡單成立咨詢室掛靠在某個機構之下,將其作為擺設,任其自生自滅。否則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甚至適得其反。

  (四)從多方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心理健康品質

  高職院校應當從多個角度加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其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首先,應當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自我心理問題的認識與防范能力。其次,應當引導相關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等課程中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從思想層面上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認知。除此之外,在班團活動和學生座談等方面也要注意灌輸心理健康教育,從身邊的人和事增強高職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五)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營造良性心理社會環(huán)境

  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能給高職學生創(chuàng)造多彩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會給他們積極的情緒影響和精神啟迪,從而緩解環(huán)境變化帶來的心理壓力,讓高職新生在愉快中開啟新的學習和生活。學校應當鼓勵和引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業(yè)余生活,為高職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以有效地調節(jié)新生的情感和心理,讓他們能盡情地展示自我,快速融入高職學校這個新的大家庭。

  綜上所述,作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積極主動、深入地了解并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源,才能對他們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與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引導高職學生正視和修復心理健康問題,讓他們以健康的心理品質去擁抱大學生活。

  >>>下頁帶來更多的職業(yè)教育的畢業(yè)論文電子檔下載

337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