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教育類論文 > 教育理論 >

效率——學習進步的原動力

時間: 高蓮峰1 分享
摘 要:在進入中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要學會如何有效率地學習,如果能勤奮而有效率地度過中學時光,必然無愧于己,坦然而充實,將會以豐獲的成績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
關鍵詞:新課改 學習 效率 進步 動力
人與人的差別不僅在于努力的程度,更在于學習技巧的掌握以及學習效率的高低。這里簡單談談什么是有效率的學習以及如何有效率地學習。
如何才是有效率的學習?我認為,它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盡量少的時間完成一定量的課業(yè)。
往常需要三個小時做完的作業(yè)我們要爭取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并且保證它的質量不變甚至更高。其實我們花三個小時做作業(yè)的過程中,并沒有把心思完全放在對作業(yè)的關注上,腦子里會想些別的小事情,這無形中使解題的思維變慢,同時也搞得人更為疲憊。雖然在外人看來你是個刻苦的孩子,但這種表面化的刻苦并不能讓你自己感到快樂,有時還會讓你覺得很吃力。所以我想集中精神、認真地將課業(yè)的疑難問題解決,然后剩下的一個小時也屬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快樂地去做自己喜歡的其他事情。這一方面使自己有寬裕的時間去接觸課業(yè)之外的美好,能和同學玩一玩,或者看看自己喜歡的書,補充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大腦得到放松,為明天的有效學習保證了充沛的精力。更為重要的作用是,這種良好的行為正好培養(yǎng)了學生在有限時間內解決問題的精確度。
二、處理好各個課業(yè)之間的時間分配。
中學的課業(yè)很多,這對每個學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一個人學習難免有所偏向,總有自己學得好的科目,也有不太愛學的科目,也有學得不好的科目。那些學得好的科目,因為同學們的興趣集中于此,也愿意花精力于聽課和作業(yè)上,其實也正是其學習效率體現(xiàn)最好的地方。這樣我們有個小小的偏差,在于越是學得好的課程,越喜歡花更多的時間去學,因為從中能找到自信,找到所謂學習的快樂。但我們不應沉溺于其中,為什么?原因如下:
首先,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往往是在學習精力最足的時候,因為一個人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多半會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這樣得到的快樂會更多。
學習卻不能如此隨意,不妨把自己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多讓位于那些平時不太愛學的或成績平平的科目上,一旦形成習慣,這些課業(yè)也因你真誠的努力得到了突破,你同樣會發(fā)現(xiàn)它其中有著和你以前最喜歡的課程同樣的快樂。等你發(fā)現(xiàn)這種快樂的時候,你已得到了幾重快樂:突破自我畏懼的快樂,得到攻克難關的快樂,得到整體巨大進步的快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身邊一些同學個別科目特別好,而有些卻很低,結果中考高考照樣考不上理想的學校,因為中考、高考比的是綜合能力,個別課程的拔高無助于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這對于有志于上好的高中、努力考好的大學的同學來講,是很令人痛心也是令人遺憾的事。
另外,我們可以這樣計算,花費在自己喜歡和考得高分的科目上的時間,對于這門課的分數(shù)來講,它不會有更大的提高,讓它保持得極穩(wěn)定就不錯了,如果平??季攀畮追郑ò窗俜炙悖?,再花大力氣努力得到滿分,也不過多添了兩三分而已。倘若將這些精力分配到成績比較低的課目上,一般來講會提高二三十分甚至更高,那么整體下來,我們進步了多少分呢?這個賬想必大家是算得出來的。
三、效率的學習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
平時要養(yǎng)成心無旁騖,集中精力于一點,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的良好狀態(tài):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自習時要刻苦鉆研;此外,還要端正態(tài)度:人無貴賤,學無優(yōu)劣,我們所學的知識也是平等的,所以要一律平等對待。再者,要熟悉每個科目或某一類科目的學習方式,因為不同的知識有不同的知識構架,有不同的學習原理,能夠有針對性地學習,這個也很關鍵,需要在平常的學習中去慢慢領悟,也可以在迷惑的時候和老師、同學多交流。
四、如何學會判斷自己的學習效率是高是低。
或許有同學會說,我沒有浪費時間,在和別人一樣花時間學習,甚至比別人還要努力啊,但為什么好多同學比自己考得高呢?是因為別人腦子聰明嗎?是因為他們有什么歪門邪道嗎?我認為這都不是原因。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并不大,關鍵在于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如同上陣對敵,講求的是武藝套路的熟練運用,而不在于一身蠻力。在花同等時間的基礎上,取得進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良好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是以效率為基礎的。但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效率高或者是效率低呢?
一般來講,感興趣或學得較輕松的科目,其學習方法是好的,效率相對來講也是高的;而不太感興趣或學習吃力的科目則是低效率的,取得的學習成績也一定是較低的。我們要學會試著分析自己有些考試考得好、有些不好的原因何在。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本身就是追求效率的關鍵一步。要養(yǎng)成在每次考試后仔細分析每門課的考試情況的習慣,分析哪個知識點沒有把握好、哪些原理之間存在混淆,還有哪些是簡單明白的卻因粗心大意而失分等等。這種分析實際上等同于反思,是對自己的深層剖析,在學習中經(jīng)常注意到這個問題,并有意識地加以改正,進步應當是很大的。
“識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需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詩),一切貴在堅持和探索。在進入中學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要學會如何有效地學習,如果能勤奮而有效率地度過中學時光,必然會以豐獲的成績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
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