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論文大全>畢業(yè)論文>經濟學論文>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方面參考論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jié)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國際貿易方面參考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國際貿易方面參考論文篇1

  淺析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制約及對策

  一、國家間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制約因素,近年來從前些年的主要是中西文化差異擴大到與東方國家的差異。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概念,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由此可見文化范圍之廣,因而,文化的差異也是多方面的。

  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有無法律精神的差異。羅素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后,認為西方文化的優(yōu)勢在于法制,中國文化在于合理的生活觀念。他又說“中國是一切規(guī)則的例外。”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考特在著作中講的這個故事頗能說明西方的法律精神的根深蒂固。

  “你老了,”年輕人說,“你的顎骨脆弱得連比牛油硬點兒的東西都咬不動。然而你竟然吃完了那只鵝,連骨頭帶嘴都吃掉了。請問,這怎么可能?”“我年輕時喜歡法律,”父親說,“和我妻子辯論每一個案子;這給我的顎骨以強健的肌肉,使我能安然度過我的余生。”但中國文化的本質卻是“和”,“中庸之道”內化成了中國的文化特征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因而,近年來可以經??吹轿鞣絿覄佑檬蕾Q規(guī)則向世貿組織起訴中國,卻罕見中國同樣做。

  中國與東方國家的文化差異則因東方國家的情況不同,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比如與阿拉伯國家的宗教文化差異,有的國家存在妄自尊大的自卑文化心理也與我國和為貴的文化形成了沖突。

  二、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制約

  文化的差異影響著國際貿易的諸多方面。“在國際貿易中,許多有實力的公司在國際營銷中失利,其主要原因不在于資本和技術,而是缺乏對當?shù)匚幕睦斫猓鲆暳宋幕町悓Q易與交往的影響。”因而,與目的國開展國際貿易首先要了解兩國間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的制約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文化因素大于地緣因素,使鄰國之間的國際貿易受限。

  一般來說,鄰國之間由于具有距離優(yōu)勢,可以更便利地開展國際貿易。其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省卻了大量的運費,并且交易的速度也快。這種情況,從古至今都十分普遍。比如,在中國歷史上繁榮的宋朝與周邊的遼金夏的貿易;再比如,當今世界上北美自由貿易區(qū),美、加、墨三國之見的貿易。但文化的差異卻可以抵消這種優(yōu)勢,使國際貿易的開展受限。比如,中俄兩國有遼闊的邊界線,兩國之間經濟的互補性也比較強,但在2012年1-9月,中國對俄出口僅為325.8億美元,進口僅為336.0億美元,兩國間的貿易總額不足700億美元,尚不及中國與澳大利亞兩國間的貿易額。因而,俄羅斯的文化是歐洲的文化,這種文化與東方文化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同樣,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分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但由于兩國間存在著不少的文化隔閡,因而兩國間的貿易總額還不及中國和東盟間的貿易總額。2012年1-9月間中國對東盟出口1447.0億美元,進口1441.7億美元,而對日本出口1125.1億美元,進口1362.5億美元,并且這種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

  第二,文化差異在國際貿易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消費拒絕。

  比如月餅在我國是大眾喜愛的美食,特別是在中秋節(jié)時銷量非常旺盛。但在蒙古國,則沒有消費月餅的習慣。我國即使再好的月餅也不可能在蒙古國暢銷。原因就在于蒙古人的文化,相傳古代蒙古人與漢人作戰(zhàn)時,漢人通過月餅傳遞軍事情報,從此以后蒙古人世代不再吃月餅。美國是世界上的糧食生產大國和豬肉生產大國,阿拉伯國家是世界重要的肉類消費地區(qū),但美國的豬肉根本無法進入阿拉伯地區(qū),原因就是穆斯林教規(guī)規(guī)定穆斯林不能吃豬肉。還有一個熟悉的例子是,在早些年間中國的白貓洗衣粉出口到英國,結果翻譯出來的名稱是WHITE CAT,但這一用詞在英語里有惡毒的女人的潛在意思,因而造成了銷售不暢。更極端的例子是,美歐國家的奶粉外包裝上印有孩子歡笑的臉龐,出口到非洲后,在一些地區(qū)人們認為這種奶粉是用小孩兒的頭顱做的,不敢食用。

  第三,文化差異引發(fā)規(guī)??涨暗馁Q易摩擦和貿易戰(zhàn),大大地阻礙了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紀貿易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但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國際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zhàn)頻發(fā)。近十年來,不僅中美、中歐、中日存在貿易摩擦,日美歐等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也存在貿易戰(zhàn)爭。如2009年的貿易戰(zhàn),先是美國提出“限制(中國)美音像制品進口”,緊接著,美國、歐盟和墨西哥三方,就所謂“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提出上訴,獲WTO立案;中國也不甘示弱,對于美國對華產輪胎采取的“特保案”提出成立專家組調查。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景象驚心動魄。這些摩擦和戰(zhàn)爭已經不再是口味、喜好、風俗等淺層次的文化差異,而是更深層次的制度、理念的文化差異而帶來的全局性的沖突。比如,在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一向注重節(jié)儉,政府也要節(jié)約用度,忌諱寅吃卯糧。因而,在我國改革開放后,對外貿易長期處于出超的狀態(tài),靠出口換外匯進行經濟建設。

  而美國則是典型的消費文化,長期以來通過大肆發(fā)行美元,靠一種無度的美元擴張來促進本國的對外貿易。美聯(lián)儲于2008年9月啟動了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2010年11月再度實施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2012年9月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2012年12月,美聯(lián)儲宣布了第四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由此,引發(fā)了以貨幣戰(zhàn)為表現(xiàn)形式的國際貿易戰(zhàn)。在美的大肆濫發(fā)的情況下,人民幣面臨不斷的升值壓力。美國制度化、長期、隱性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不斷延續(xù),人民幣也將呈制度化、長期、隱性的升值狀態(tài),對我國出口將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這逼迫著我國采取一定的反制措施。

  三、對策分析   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帶來的國際貿易限制也并非不可打破,一個世界多種聲音早已取得了廣泛的共識。國際貿易戰(zhàn)爭永遠解決不了文化差異帶來的貿易糾紛,從根本上還是要求同存異,可以采取以下具體對策。

  第一,增進理解,調和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文化是社會現(xiàn)象和歷史現(xiàn)象,文化的差異不可能短時間內解決。國際貿易戰(zhàn)爭更不能解決文化差異的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說只有對世界多元文化進行調和才是根本出路。在文化調和的過程中,達到某些方面的融合。羅素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較》中說:“我到中國,原本是為了教學。但是,我在這里待的時間越長,在向中國教學方面就想得越少,而在向他們學習方面就想得越多。在那些久居中國的歐洲人中間,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態(tài)度并不罕見”,“那些智慧和審美的人,或者那些只享受生活的人,卻能夠在中國找到智慧、美感和人生樂趣,并樂于居住在重視這些的國度中,因為中國在這些方面要勝過煩躁、紛亂的西方。”羅素來到中國的1920年正是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的年代,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國是一個非常落后的國家、中國的文化也已經沒落了。但羅素由于到了中國之后,親身感受了中國的文化,而被中國文化所折服,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因而,不同的文化通過增進理解而達到調和,進而和諧相處是可能的。這在歷史上也有很多成功的先例,比如滿漢文化。

  第二,提高國際貿易參與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要注意語言這種載體所反映的一個民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心理狀態(tài)、社會習俗、是非標準等文化因素,有意識地提高我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國際貿易的參與者不僅僅懂得外語,他也應該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懂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任何一種語言都是一種文化符號,傳遞深厚的文化內容。國際貿易參與者自身要懂得語言的文化深意,并把這種文化深意正確地傳遞給外界。國際貿易參與者要懂得不同文化的歷史,只有懂得了文化的歷史,才能更徹底地理解文化和它的獨特之處。

  比如,在中日文化產品進出口中,宋代的繪畫作品非常昂貴。

  這不僅僅是存世的作品比較少的原因,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日本人的文化觀。日本認為崖山之后再無中華,也就是公元1279年元朝徹底消滅南宋殘余力量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不復存在,因而宋代的繪畫作品在日本國內被一些人看成是最后的中國文化的代表,所以才會非常昂貴。在日本南宋畫家李迪的《紅白芙蓉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生的《瀟湘臥游圖卷》都被日本政府確定為國寶。

  第三,在一定的國際組織支持下開展國際貿易。

  由文化差異帶來的單邊間的國際貿易的不協(xié)調有時候難以協(xié)調,此時尋求國際組織的支持卻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建國之初的新中國由于意識形態(tài)等文化因素的差異長期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對外開展國際貿易受到很大的制約。在此情況下,我國積極尋求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打通了與東歐的貿易關系,成為我國長期以來的主要貿易對象。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關系也是如此。東南亞國家文化差異很大,既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越南、新加坡、泰國,也有與中國文化差異的國家馬來西亞、文萊,還有的國家長期歧視華人,在此情況下中國通過與地區(qū)組織東盟開展對話,實現(xiàn)了與各國很好的國家貿易關系。2012年1-9月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2888.7億美元,超過了與日本、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家的貿易額。

  第四,開展轉口貿易。

  在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是多種文化交匯、融合的地方。比如香港、澳門、新加坡、直布羅陀。在對有著較大文化差異的國家直接出口困難的情況下,通過轉口貿易則可以間接地實現(xiàn)對目的國的出口。如香港,既跟祖國內地有著直接聯(lián)系,同時也與西方有著良好的文化融合。因而,長期以來,香港是中國大陸重要的轉口貿易基地。在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的冷戰(zhàn)時期,中國與西方的貿易主要就是通過香港中轉實現(xiàn)的。如今,香港在這方面依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011年1-12月,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2835.2億美元,同比上升23.0%,占內地對外貿易額的7.8%。其中,內地對香港出口為2680.3億美元,同比上升22.8%。”另一個例子就是新加坡與東盟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新加坡每年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大量的商品,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國家,充當了貿易中轉站的角色。

  總之,打破文化差異帶來的國際貿易限制的方法是多樣的,任何文化之間都不存在著完全的對立,有差異也會有共同點。只要存在問題,就存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今天的世界是一個互相依存的世界,文化差異對國際貿易限制是有限的,只要存在著經濟互補的可能性,就必然要發(fā)生國際貿易。在此背景下,文化差異最多只是一個不和諧的小音符。國際貿易的主流還是求同存異、和諧共生,國家間共同發(fā)展。

  >>>下頁帶來更多的國際貿易方面參考論文

國際貿易方面參考論文

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jié)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國際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38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