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計算機論文 > 計算機網絡 > 試論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的影響

試論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的影響

時間: 寧靜642 分享

試論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的影響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正在成為一個承載人類文化、反映人類文化并對人類文化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的平臺,對于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大學生而言,網絡給他們的思想、心理和生活等方面帶來了諸多影響,從學習方式到思維模式,再到大學生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網絡的沖擊,道德意識也被網絡不斷進行著格式化和重塑化。

  一、網絡文化及其價值觀意識架構功能概述

  (一)網絡文化的界定。近年來,有關網絡文化的研究也日益盛行,但是,如何科學、準確的界定網絡文化,學界和理論界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仍然是件十分困難的事。綜觀有關網絡文化的研究,網絡文化應有廣義與狹義之分,而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網絡文化都是在互聯網形成之后,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基于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領域信息傳遞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文化活動內涵、形式及其價值觀念的綜合體。從廣義的界定來看,網絡文化主要指的是在借助于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或是通訊網絡等所傳播的各種信息產品對人類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的進一步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其內容囊括在網絡中傳播的信息之間的傳遞、溝通等活動而形成和產生的社會、政治、經濟現象。而狹義上的網絡文化主要指的是建立在通訊網絡、互聯網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手段和工具基礎上,與社會、政治、經濟活動密切相關的文化精神、產業(yè)、活動、現象、行為等方面的精神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成果,包含人的思維方式、知識結構、價值觀念、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方式等方面。

  (二)網絡文化的價值觀意識架構功能。網絡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意識形態(tài)的復雜化逐漸加強,人們在接觸和閱讀網絡信息中,不斷受到腐朽思想、道德危機事件,特別是西方價值觀、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和影響,不斷影響和改變人們對現實事物、現實生活等的認識和理解系統(tǒng),致使其價值意識形成、道德觀念的塑造建構強度、維度、內容、形式及方式也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就網絡文化的功能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且網絡文化功能的拓展和產生都離不開人們實際的行為方式以及互聯網絡中的各種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無論是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信息的傳遞,還是在服務、娛樂、商務的發(fā)展等方面,網絡文化的產生和發(fā)展都對人們的行為、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激勵著人們去勇于探索未知世界,使人們的視野范圍得到拓寬。

  網絡文化的發(fā)展能夠推動價值觀意識的深入發(fā)展,網絡文化的發(fā)展為大學生價值觀意識架構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工具以及新的教育手段,這些內容對于強化大學生價值觀的互動性以及引導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網絡交互過程中,網絡文化所傳遞的有關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經濟建設、文化發(fā)展、科技等出現的優(yōu)秀成果對人們的價值意識觀念、價值行為方式的形成與發(fā)展能夠形成較強的正確引導和塑造的正能量.而那些消極事件、重大危機又對人們具有一定的誤導和侵蝕,甚至形成反人類、反社會的惡瘤。同時,網絡文化環(huán)境中更多的時候是強調自主選擇與自我教育,是通過網絡環(huán)境以及網絡活動的所載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等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斷地、反復地格式化網絡文化受眾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tài)、道德標準及其人格特征。特別是對世界觀、價值觀及其人生觀還具有較強可塑性的大學生來說,通過凈化互聯網環(huán)境、構建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fā)展的網絡文化引導和培育大學生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意識的消極影響

  由于大學生群體長期處于校園,與現實社會接觸不足,其社會閱歷、人生經驗等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其理性辨別是非能力、判斷善惡能力、抵制外部影響能力和自我選擇能力較弱,加之大學生價值觀意識具有較強的不穩(wěn)定性,可塑性較強,網絡文化的多樣性、交互性深刻影響和重塑著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倫理道德觀選擇與取舍。

  (一)西方文化導致大學生的價值觀意識標準偏移。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網絡文化對大學生道德思想以及行為的影響已經十分廣泛和深刻,而這種影響所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已經得到大學生群體自身的普遍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前,我國網民要通過網絡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服務必須依靠西方發(fā)達國家提供的數據庫,在這種背景下,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意識形態(tài)都可以隨著信息的傳輸而向我國網民大量輸入。而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意識形態(tài)對于大學生來說,充斥在新奇和誘惑,對于好奇心較高的大學生群體,及易模仿、追捧,進而對其自身長期所形成的、尚處于不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和文化觀造成破壞和侵蝕,讓思想政治工作者千辛萬苦培養(yǎng)出來的價值觀念、道德原則與道德觀念毀于一旦。同時,導致大學生產生政治冷漠,甚至可能走上反動道路。

  (二)網絡文化的異質性致使大學生的價值觀錯位。網絡所表現出的文化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使得大學生既能夠接觸到積極的有益的信息,也不可避免地可以接觸到無益甚至有害的信息。正是網絡文化的這種開放性和異質性,使得大學生的意識形態(tài)受到影響和沖擊。比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拜金主義、唯物質思想都讓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一定沖擊,從而使得近些年各種追求物質、以豐厚的物質生活為終板目的的錯誤思想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了為了買iphone而賣腎的新聞。究其原因,不外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不斷發(fā)展并趨于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雖然大學生的身體已經趨于成熟,但思想還不太穩(wěn)定和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影響,讓其在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難以認同傳統(tǒng)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從而使得部分同學的思想動態(tài)走向了迷茫和紊亂。

  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意識的積極影響

  (一)網絡文化為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環(huán)境。網絡文化建立在現代科技的基礎之上,而作為一種科技形態(tài),它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另外,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具有豐富性、自由行、平等性、民主性、開放性、國際化、多元性的特點,對于推動世界文化的貫通、交匯、融合與集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而帶動社會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由此可見,網絡文化在推動社會兩個文明進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大學生作為兩個文明的創(chuàng)造主體和受益主體,能夠在兩個文明進步的同時具有更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為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網絡文化的應用讓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對于大學生理解、認識、掌握知識,推動大學生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享受網絡文化所帶來的文明成果的同時,大學生也是創(chuàng)造網絡文化的重要主體,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能夠得到啟發(fā)、提高與釋放,這個過程不僅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和實現社會價值的結合過程,同時也是大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的過程,對于大學生走向成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網絡文化能夠拓展大學生德智體美發(fā)展途徑。網絡文化的國際性和開放性能夠讓人們將本國家、本民族、本地區(qū)最好、最優(yōu)秀、最值得自豪的文化展現出來。雖然每個人在網絡文化中都是公平、平等的,但是事實上他們又都具有血緣、民族的標簽,他們都希望讓自身的文化得到認同,至少希望自身的文化不要受到侮辱和詆毀,從這個層面來看,網絡世界中的確沒有不愛國的網民。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血氣方剛的大學生群體所具有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結都可以得到強化,而面對有辱本土文化和國家的事件時,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情結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化和強化,網絡也會成為大學生捍衛(wèi)國家尊嚴、維護國家主權的領地和武器。另外,網絡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交互性和便捷性也有利于大學生對國情民意做出全面了解,政治的透明度與民主性、社會公平與正義也可以在網絡中讓廣大社會民眾獲得和充分表現,引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政治取向走向理智與成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如在我國2008年汶川地震與2012年釣魚島事件中,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對相關信息進行快捷、及時、客觀、全面的披露,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國人的凝聚力,并展現出了國人的人性光輝,而曾經備受爭議的80后、90后也在這些事件中具有可圈可點的表現,他們用自身的行為表明了自身的思想、觀點和立場,在證明自身走向成熟的基礎上消除了社會對大學生以及特定年齡群體的偏見。

  (三)網絡文化能夠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在現實世界,現實生活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制度、規(guī)規(guī)范,承擔一定的社會角色,并且肩負和履行與自身角色相對應的對社會、家庭、個人等的義務和責任,而網絡文化所具有的虛擬性、自主性、多元性、開放性等特征能夠讓大學生暫時處于虛擬世界,擺脫現實社會的束縛,滿足大學生在身心發(fā)展中的尊重需求、交流需求、情感需求、求知需求、求新需求、求異需求、獨立需求、自主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同時,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自我、張揚個性的空間與平臺,這些內容往往會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受到壓力。而在網絡生活中,大學生可以將自身的行為方式以及真實身份進行隱匿并用另外的身份和方式來與人交往,甚至可以用多重方式和多重身份與人交往。在此過程中,大學生群體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身,并對自身所具有的能量和自我個性進行展示和釋放,消除心理壓力,從而推動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20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