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專業(yè)畢業(yè)論文(2)
美術專業(yè)畢業(yè)論文
美術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篇2
淺談江蘇城鎮(zhèn)化應用型美術師范生培養(yǎng)
一、江蘇城鎮(zhèn)化建設現(xiàn)狀分析
江蘇城鎮(zhèn)化推進農業(yè)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將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各地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縣(市、區(qū))評估、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和財政保障范圍,逐步納入輸入地普惠性學前教育和免費中等職業(yè)教育招生范圍,推動就近在公辦學校就讀。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未能在公辦學校就學的隨遷子女在普惠性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完善隨遷子女異地中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建立健全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實施辦法。到2020年,隨遷子女與戶籍學生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參加升學考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達到100%。
二、城鎮(zhèn)化建設對于應用型美術師范生培養(yǎng)的要求
(一)增強授課能力培養(yǎng)
1.活用教材的能力
教師在授課中,并不是簡單、機械地傳授知識 ,而是要盡最大努力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并內化到學生的頭腦中,使學生能夠理解并能運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因此,教師要熟悉教材內容,用“活”教材,對教材加以提煉、總結和練習,以便學生能活學活用。因材施教,即材的不同影響著教的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每位學生,這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可以從學生的開課一畫入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學生,為因材施教做好準備工作;其次,根據學生特點,以“互補”為原則合理分組;最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巧妙地布置任務,讓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點,讓每位學生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之獲得滿足感與需要感,并在此過程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以達到美育的目的,培養(yǎng)孩子的完滿人格。
2.開展教學研究的能力
教學研究對教學實踐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它是對教學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教學經驗的超越。一方面,教學研究可以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另一方面,又可以為教學實踐提供正確的方向。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實踐教學理論研究能力的提升,是未來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主流趨勢之一,它可以使教師實踐教學活動更加富有生命力。
3.教學掌控能力
實踐教學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在實踐中開展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從實踐教學的操作程序來看,它比普通的教學方式更為復雜。因此,教師的教學掌控能力就顯得愈加重要。教師要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在以班級授課制為教育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的今天,如何在45分鐘內把握每一位學生,一直是教育中一個巨大的難題與責任。
4.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這是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應是教育工作者奉行的圭臬。“求真”,我們不妨理解為探求真理,講究真實,追求真善美,創(chuàng)造真善美。“真”莫過于自然,“美”莫過于自然。我們帶學生回歸于自然――萬物初始由自然。而如今,人自不可脫離自然。所謂“傳導授業(yè)解惑”,道為自然道,業(yè)為自然業(yè),惑由自然生。傳自然之道,授自然之業(yè),解自然之惑,還需回歸自然,回歸本我,回歸原真。正如給孩子一張范畫,不如給孩子一片天空。范畫帶給孩子的是作業(yè),是任務;而自然帶給孩子的是自由,是美感,是新鮮感和表現(xiàn)欲。帶學生親近自然,走進自然,由愛生象,由愛生美,由愛生賞,方為美育的本意。
(二)重視通識能力培養(yǎng)
應用型美術師范生的培養(yǎng)必須打破原本較單一的“專業(yè)化”“學科化”“技術化”的傾向,充分利用師范院校的綜合教育優(yōu)勢,適當采用通識教育,使通識性與專業(yè)性協(xié)調互補,形成富有活力的良性機制。
1.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臨茅廁而小酌,不失風雅;胸無點墨,居華堂而高歌,也是無賴。有學識,有見地,有胸襟,雖貧居鬧市自然有人敬仰;無修養(yǎng),無主見,無德行,雖再裝腔作勢也不過瑣屑卑微。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書不是妝點,而是發(fā)自內心的體悟,是積極向上的人格磨練,是自我與古今賢達靈與肉的融合。人生的華美在于“腹有”,而不是富有。因此,要多開設攝影、詩詞、古漢語、陶藝、民間美術、音樂、雕塑等課程,使學生能有選擇學習的空間,陶冶情操,增強學養(yǎng),擴大視野,提高認識,融會貫通。
2.科學文化知識
美術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礎修養(yǎng)和相關的科學知識,能使科研與美術教學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從人類文化史來看,藝術與科學之間早有聯(lián)系,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提出了“美是和諧”的思想,畢達哥拉斯學派把教育和諧的原則當作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源,提出了“黃金分割”的理論,并將這些原則運用到建筑、雕刻、繪畫、音樂等各門藝術中去??茖W與藝術之間的這種密切關系,自古希臘開始以來,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高峰。例如,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在解剖學、植物學、光學、力學、工程機械等科學領域都有巨大成就,因此他能夠把幾何學、透視學的原理運用到繪畫藝術中。這些例子充分表明,現(xiàn)代美術教師,除了將自然科學的成果直接運用到藝術教學領域之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促進藝術文化改變先進的教學理念,推動藝術教學的發(fā)展。
(三)強化創(chuàng)作能力的培養(yǎng)
為師者不僅要有熟練的美術技能,還需有獨立的繪畫語言、個性的表現(xiàn)手段、豐富的生活體驗、情感的細膩表達和高格的意境與獨特的風格。
1.繪畫語言
任何藝術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表達語言,即“各門藝術的獨特性”,只有尋找到各門藝術獨特的表達語言,才能創(chuàng)作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 繪畫語言存在于繪畫的形象、色彩和形式組合中,存在于他們之間的對比、統(tǒng)一、變化與和諧之中。這些因素以美的法則呈現(xiàn)在人們的視覺面前,使人們感到某種愉悅,并能表達作品中藝術家想表達的關系。就像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喜、怒、哀、樂的情緒一樣,繪畫通過自己獨特的組織形式,同樣讓人們在觀看不同的點、線、面、色彩和形象時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
2.表現(xiàn)手段
不同的藝術形式之所以有不同的特點和個性,都取決于該藝術形式表現(xiàn)手段的不同。不同的畫家有其不同的表現(xiàn)手段,這不僅僅是視覺形象的表達和再創(chuàng)造,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創(chuàng)作意圖的完整體現(xiàn),同時又是畫家揭示作品內涵所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繪畫中所有形象和內容都是由繪畫手段產生的,可以說沒有繪畫手段就沒有繪畫。繪畫內容和情感以其手段的表現(xiàn)為前提,同時又隨表現(xiàn)手段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某一手段的偏離一定會引起內容的變化,由于手段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畫面感,從而使表現(xiàn)功能失效并削弱對感情和形象的表達,使整幅作品因此而缺乏感染力。因此,表現(xiàn)手段是不可缺少且十分重要的。
3.生活體驗
深入生活固然是創(chuàng)作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途徑,因為沒有生活,一切創(chuàng)作活動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有生活并非一定能出好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有對生活獨特的體驗。因此,如何去體驗生活是深入生活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真正的體驗必須要具備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體驗者必須具備體驗的主觀意識;二是被體驗者必須與體驗者產生共鳴。當創(chuàng)作者有意識地去深入生活并從真正意義上進行體驗時,便能激發(fā)自己心靈深處的那種創(chuàng)作欲望。
4.情感表達
“人們用語言來傳達思想,用藝術相互傳達情感。”一幅有情感的作品才有靈魂,才能使鑒賞者在鑒賞時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欣賞者的思想情感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進行交流,引起一種強烈的精神激動。
畢加索曾說過:“藝術是時代的索引,任何一個時代的特殊感情都會又到處與這些情感意志的藝術形式。”情感在一生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中始終充滿著藝術情感,那么美育情感的藝術形象是蒼白的、物理的、沒有生氣和神韻。也可以說沒有情感便沒有藝術,情感是藝術作品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審美特性,藝術作品以情動人,畫面若缺失了情感的表達,藝術也就不能稱之為藝術。
(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
美術教育中有施教者和受教者兩大元素。美術教育又分學校美術教育和家庭美術教育。家庭美術教育需要美術教師的指導意見,學校美術教育又需要家長提供學生的特性。美術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就顯得尤其重要,而師生關系的好壞也間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動力。
美術教師要帶著愛心去聊天,積極地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不吝嗇自己的表揚,給予孩子自信的同時,讓家長為孩子感到驕傲,拉近與家長和學生的關系。讓學生對你產生親切感,對美術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讓家長感到你對孩子各方面的重視,愿意拿學生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你分享,使你更了解學生。
(五)創(chuàng)作思維的培養(yǎng)
教育的目標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還在于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讓受教育者能夠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換言之,我們不僅需要孩子學富五車,更需要孩子滿腹經綸。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智力與能力的培養(yǎng)比知識技能的傳授更為重要。
首先要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因為思維品質是治理與能力的核心。新課改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自江蘇省實施新課改以來,這方面的成效尚未盡人意。原因則在于教師的思維品質未能“達標”。以師昏昏,焉能使生昭昭?毛澤東說過:“教改問題,首先是教員問題。”目前,教育的當務之急始終是教師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教師的思維要帶有批判性、引導性和發(fā)散性。
1.批判性思維
陳獻章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往今來,許多教育理論,可資我們批判的很多。例如“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句話,被當代學者奉為圭臬。其實,這句話硬傷很大。首先學生、老師都不是靜止的容器,而且也不是碗與桶的關系。教師應該是江河,學生應該是海洋,江河源遠流向海洋,才能成就大海之大,教師教育學生,應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引導性思維
學生對課題的態(tài)度決定學習效率。如何使中小學生對課題感興趣,關鍵在于改變老師枯燥乏味的講解和呆板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有對美術課產生了興趣,才能產生動力,才能喜愛上美術課。同一個知識點,老師講授與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兩種教學方式的不同,使得教學的效率也不相同。前者,知識點在學生腦子中一閃而過,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才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后者,知識點是在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常識發(fā)現(xiàn)或者總結而出的,知識本身就屬于自己。引導性思維,一來可以提高學生自信心,二來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長遠性。
3.發(fā)散性思維
面對事物,要有敢于質疑的思維能力,倡導學生提出與教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敢于和同學、老師爭辯。單向思維大多是低水平的發(fā)散,多向思維才是高質量的思維。只有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之類的問題,才能讓自己從多個視角、多種方法來看待問題,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在教學中要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建立自信,承認自我,同時鼓勵學生求新。訓練學生沿著新方向、新途徑去思考新問題,棄舊圖新、超越已知,尋求發(fā)散性的思維。
三、適應城鎮(zhèn)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改進建議
(一)加強美術師范生的認知引導
加強核心認知引導是解決認知與動力不足的有效對策。不同的認知決定了不同的行為情感,有怎樣的認識就有怎樣的行動,對美術師范生來說,角色認知、職業(yè)認同、專業(yè)認識是必須提升的核心認知。首先,“個人的角色化過程就是個人的社會化過程”,認識美術師范生這個角色,以及美術教師這個職業(yè)本身,不僅會給自身帶來自我實現(xiàn)、自我滿足的價值定位,同時,還必須承擔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必須積極謀求教師專業(yè)教育發(fā)展,努力習得美術教師專業(yè)知識技能,不斷養(yǎng)成美術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因此,師范生“準美術教師”角色認同是專業(yè)技能獲得的邏輯起點;其次,對美術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認同。要認識到入職門檻的提高和中小學校美術教師這個職業(yè)的崗位責任, “競爭激烈,為師不易”應是求職和從教的常態(tài),應成為每一個從事這份職業(yè)者的正常心態(tài),才能有效催生出奮進的強大正能量。
(二)“美術專業(yè)性”與“教育師范性”并重
“教師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通過課程設置來實施的,從某種意義來說,教師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于課程的設置。”美術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與限定選修課程,一般由通識課程、教育學科基礎課程、美術專業(yè)課程及實踐教學課程構成,原有專業(yè)課程過多,教育學科基礎課程和教學技能實踐類課程太少,應用型美術師范生培養(yǎng)必須緊密圍繞美術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內容,調整通識與專業(yè)課程開課學期、時數(shù)等設置,增加美術教育學科基礎課比重對接教育學科基礎課程,加大美術師范生教學技能實踐課程時數(shù),使美術師范專業(yè)課程中的美術教育學科基礎課程與其他教育基礎課程有所區(qū)別,實踐已證明,即使擁有良好的美術繪畫技能而沒有好的美術教育教學技能,也未必能順利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三)優(yōu)化教育實習
創(chuàng)新教育實習,優(yōu)選和共建校外教育實習基地可突破實踐不足的困境。
1.優(yōu)選教育實習基地
中小學校是美術師范生教育見習、實習不可缺少的基地,擔負著通過教育見習和實習接觸真實規(guī)范的課堂教學,開展上課、聽課、評課等活動,進一步提升美術師范生教學技能,因此必須優(yōu)選教學條件較好、教學過程較規(guī)范和師資對接較嚴謹?shù)膶W校。
2.共建優(yōu)質實習基地
現(xiàn)階段美術教育機構遍地開花,但教育質量讓人質疑,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師范院校要加強與地方教育局(辦)的聯(lián)系,參與到美術培訓機構教學培養(yǎng)中,聯(lián)合制定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評估地方美術培訓機構合作意向,建立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將教育實習落實到大學四年中,提高美術師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
3.完善和落實職前教育實習管理方案
根據每年實際修定并完善的《美術師范生實習基地實習管理制度》《美術師范生教育實習考核標準》等,對每年前往各地各實習基地實習過程與質量進行全面監(jiān)控。這種基于校校、校地合作的實踐實習體驗對師范生技能的提升更接近江蘇城鎮(zhèn)化應用型美術師范生的培養(yǎng)需求。
4.教育實習與教育學科理論課程協(xié)同并進
在實施理論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避免美術教育實踐教學平臺與美術教育學科基礎課程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要盡最大的努力使教學內容的應用型和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充分融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師范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又可以達到教學目的,可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