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勵志文學 > 勵志文章 >

有關于讀書的勵志文章

時間: 小思20 分享

讀書好的人在社會中看似具有某種優(yōu)勢,但社會獎勵他的不是名校的文憑,而是他為了獲得這張文憑所付出的努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讀書的勵志文章,歡迎閱讀。

1.

一切從高三開始。

或許有一部紀錄片可以幫我們解開答案。

紀錄片《高三》講述了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學生的故事,在豆瓣上獲得了8.4分的高分。

班主任王錦春知道讀書才能改變這群農村孩子的命運,他曾這樣對家長說,我們這里鐵路不通,高速公路也沒修好,想要走出去只有高考一條路。

對孩子說:“讀書不會讀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條命來讀就可以了?!?/p>

這可能是大部分中國人的高中,沒有任何娛樂,每天在題海里奮戰(zhàn)。

有的人聽從老師那句“讀書不會死人”的話,每天反復地背誦知識。

有些人則充當了反叛者的角色。

成績不夠突出的張興旺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內心脆弱,在重壓之下借酒消愁。

班主任勸他:“你一個人要更加堅強......如果我是你這種家境的人,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高考的日子漸漸近了。

張興旺頂不住壓力,留下一封書信要放棄高考。

班主任趕忙跑到車站把他追了回來。

高考終于到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不能輸?shù)膽?zhàn)役。

有位家長的媽媽說,不想讓孩子回武平,孩子去哪里她都會支持,如果錢不夠也可以把房子賣掉。

考上大學”成了所有人共同的目標。

十年后,有記者回訪《高三》里的同學。

很多人好奇,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還相信——高考改變命運嗎?

接受采訪的同學們無一例外地回答:“相信?!?/p>

滿意自己的現(xiàn)狀的,他們感謝高考,比如羅艷。

對自己現(xiàn)狀不滿意的,他們反思導致這一切的根源——高中時不夠努力,不夠拼,比如張興旺。

高考所導致的學歷差異,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2.

人外有人的世界。

不可置否,每一個上名校的孩子都是班級里的前幾名,但是到學校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和優(yōu)秀的人交朋友是一件幸事。

第一,你獲得了一次免費學習的機會;

第二,你也可以肯定自己絕對不差,沒準在他們眼中你也是個優(yōu)秀的人。

在名校中,你有機會獲得更加豐富的聽課資源,個人的興趣也更容易得到發(fā)揮。

有些老師不僅讓你對專業(yè)產生興趣,而且還教會你繼續(xù)鉆研的方法;

而有些老師卻把點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某位網友說,她的老師上大課還要挨個點名,感覺半節(jié)課就在答到聲中度過了。

除了優(yōu)質的名師,名校還有一個寶藏,那就是豐富的校友資源。

許多知名校友會用捐款或提供工作崗位的方式來回報學校。

好的學校已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人才,這些人才也會自己的方式回報著母校。

雷軍有一次做客《奇葩說》,當陳銘提及自己是武大畢業(yè)的時候,前期沒有回答要哪個員工的雷軍脫口而出:“我們肯定要武大校友”。

3.

面向更多機會。

一位學生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活,在大學里很安逸,走出社會才知道自己想去的崗位早已經被別人占據。

在EBS紀錄片《我們?yōu)槭裁匆プx大學——人才的誕生》中,有一位學員名叫智雅,她已經畢業(yè)兩年了,可是還沒有找到工作。

問及她現(xiàn)在的想法,她提到的第一個詞是后悔,為什么當初高中的時候不努力一點去名校。

智雅夢想的企業(yè)都是招聘一些學歷較高的人才,而她則感到非常自卑。

在鏡頭對準她的時候,有彈幕刷過:“好像曾經的自己?!?/p>

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智雅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看法,把高遠的夢想簡化為力所能及的小目標。

六個月后她已經被一家用人單位聘用。

與其用讀書無用論欺騙自己或者后悔自己當年不夠努力,不如及時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再后來者居上。

4.

學歷的“門當戶對”。

你以為找對象只看臉嗎?

不,也是看學歷的。

正如網上的段子說“大學決定了你的朋友圈,朋友圈中暗藏著你的男女朋友?!?/p>

ldquo;詞匯量不同,怎么聊天?”

雖然是夸張的玩笑話,但它揭示了相同知識水平的人更容易交朋友和產生共同話題。

有位知乎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兩人是初中同學,在內陸的一個小縣城。

女生高考到了名校,男生考得不好留在省內。

但是兩人在大學依然保持著聯(lián)系。

后來女生考慮保研或者出國;男生則想留在省內過安穩(wěn)日子。

最后兩人和平分手,女生說起來原因:“我的腳步已跨越了半個地球,而他卻還沒有出省?!?/p>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殘酷,卻又很現(xiàn)實。

說看重學歷,并不只是那一張證書,更多的是看重你受過的教育、為人處世的三觀和奮斗的目標,而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勤奮、堅持和努力的過去。

5.

沒有人可以不被環(huán)境所擾。

不可否認個體的差異千差萬別。

但是在知乎問題下,有人指出:三本和名校的差別,來源于畸形的校園環(huán)境,即努力學習的人是“異類”遭到打壓,在一個身邊大部分人不認同“努力”的環(huán)境里,脫離環(huán)境有多難?

紀錄片《人生七年》采訪英國來自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孩子,導演每七年采訪一次,記錄了他們從七歲到五十六歲的人生歷程。

結果人們發(fā)現(xiàn),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這并不能全怪窮人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努力,因為環(huán)境對他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在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決定他們全部未來的關鍵,就在于自由和紀律的區(qū)別”。

因為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掌握知識、技術、外語、資源等等,所以在沒有環(huán)境的熏陶下,孩子自我的選擇就是瘋狂玩耍。

小的時候很多人抱怨補課班枯燥乏味,而長大后又開始后悔為什么當初不多掌握一項技能。

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羊群效應,說的就是個人行為受到周圍群體影響后所產生的從眾反應。

不受環(huán)境影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此才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屈原的那句“舉世皆醉我獨醒”才會被傳頌千年。

環(huán)境是一條河,個人就是河中的魚,當這條河流向好的方向時,你所做的不過是“隨波逐流”;

當這條河流向不好的方向時,你所要做的卻是“逆流而上”。

這兩者難度上的差別,不言而喻。

在紀錄片中,有一個名叫尼克的小孩,他出身貧寒但是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學,畢業(yè)之后他成為了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娶了一位美麗的妻子,他是所有孩子中唯一逆襲的人。

在大學以前,你的出身就是你的原生家庭;在大學以后,你的出身就是你的學歷。

如果說上蒼決定了你的原生家庭,那么大學就是給你一個自我改變的機會。

6.

讀書是大部分人的捷徑。

很多人以為不用辛苦讀書就能憑借著家庭背景過上好生活才是捷徑,但是其實讀書或許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捷徑。

因為對于普通人來說,家庭背景是不能改變的,而唯一可以讓你和那些富家子弟坐在同一間教室里的方法,就是讀書。

今年韓寒在微博中坦言:“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zhàn)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p>

這與他當年的態(tài)度大相徑庭。

讀書好的人在社會中看似具有某種優(yōu)勢,但社會獎勵他的不是名校的文憑,而是他為了獲得這張文憑所付出的努力。

有的人進了名校就放縱,一手好牌輸?shù)鼐?

有的人高考失利,卻用四年講了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讀書無用論這種話,自謙起來說說也就算了,千萬不要當真。



有關于讀書的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關于刻苦學習的勵志文章5篇

鼓勵讀書的文章

關于讀書的勵志演講稿

關于閱讀勵志文章感悟精選3篇

關于勵志人生文章5篇

有關于讀書的勵志名言

關于讀書的勵志精選句子大全

有關讀書勵志的經典演講稿

關于讀書的勵志演講稿經典

讀書勵志的演講稿五篇

95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