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勵志的短篇故事
心態(tài)決定命運,想要獲得成功就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看完一些成功的勵志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從中學到不少,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成功勵志短篇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成功勵志短篇故事
許多年前,我喜歡聽一些“小眾歌手”的歌,譬如許巍、陳綺貞、李健。這些名字,如今是年輕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了。但是很多年前,他們默默無聞,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
歌壇也好,演藝界也好,所有的明星都好,如何才能紅?這似乎是有定論的。你要么長得很好看,要么很會做宣傳,要么愿意付出潛規(guī)則的代價,要么唱得好或者演得好。
真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看許巍、陳綺貞、李健,他們長得好看嗎?都不見得,雖然各有特色,但在演藝圈里實在算不上什么。他們很會做宣傳嗎?大家都知道,這幾個人都是獨立出唱片的,幾乎沒有什么商業(yè)性的炒作。那么,他們是否唱得特別好呢?不可否認,這幾個人的唱功都是可圈可點的,但依然算不上是的。
這么多年過去了,許巍、陳綺貞、李健,為什么紅了呢?
秘密并不在身外,而是在于內心的強大。從某種意義來說,一個內心強大的流浪者,生活可能比富豪更加好。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更加懂得堅持自我的重要性。我見過許多有知識有技能的人,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卻總是被市場或者別人的言論左右。一個唱歌唱得好的人,可能被聽眾的一番評論,就徹底迷失了方向。一個文章寫得好的人,可能被讀者的一次謾罵,從此放棄了自己的堅持。
許巍、陳綺貞、李健這些人呢?你可以去聽他們的音樂,幾乎是同一類型,唱法類似,歌詞風格類似,甚至連調子都是類似的。從第一次聽你就會知道,這是小眾的,但他們只有一個態(tài)度去面對,那就是堅持。他們形成了一個自我的世界,每年都會吸引一些人來聽,雖然不多,卻總是在增加。這個雪球越滾越大,到最后,竟然成了一個驚人的、龐大的陣容。
走紅,從來不是這些人的目標,他們內心的強大,使他們走到這一步。其實,人真的不需要學太多的東西,只要精通一些,懂一些,明白一些,然后堅持下去就夠了。
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內心的安寧與堅定。
成功勵志短篇故事精選
黛麗斯是美國一家雜技團的演員,她的拿手絕活是表演空中飛人,當她在空中飛舞著的時候,就像一只小燕子,小巧玲瓏。每當黛麗斯做出一個高難度的動作時,觀眾席里就會發(fā)出一陣贊嘆和驚訝之聲。
可是有一次,她在一個大型演出場所演出時,卻出了一點意外。
黛麗斯在高空中蕩來蕩去,觀眾的眼球隨著她轉來轉去。這時,黛麗斯想要做一個新創(chuàng)的高難度動作,從這一邊飛到另一邊,中間大約有五米的距離。在這段距離內,做一個1080度的大翻轉,這是黛麗斯的首創(chuàng),迄今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人嘗試過做這么高難度的動作,最多也就是720度的翻轉。因為時間非常短,翻轉的速度要很快,所以難度特別大。
這時,場外解說播放了這個動作的難度說明,觀眾全被吸引住了,都迫切希望快一點看到黛麗斯精彩的表演。
黛麗斯要做這一動作了,觀眾都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睛盯著她。只見她從一邊搭檔的手中飛出,迅速翻轉,360度,720度,1080度,黛麗斯成功地翻轉了三圈??墒且驗闀r間超了一些,當她翻轉完三圈時,已經超出了另一邊搭檔的雙手能力所及的范圍,黛麗斯從高空中掉了下去,摔在了安上。觀眾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有遺憾聲,有失望聲。
奇怪的是,黛麗斯站起來,并沒有感到尷尬,而是緩緩地微笑著向觀眾行了個禮表示道歉。緊接著,她又矯健地登上了高臺,是的,她要再試一次。觀眾又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等著,等著黛麗斯帶給他們驚喜。
這一次,黛麗斯沒有讓他們失望。她的時間和高度掌握得恰到好處,搭檔牢牢地抓住了她的雙手,順利地進行了下面的表演。觀眾又是長出了一口氣,繼而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雖然黛麗斯失敗了一次,但這一次成功了。演出結束后,有記者找到黛麗斯問她從高空中掉下來之后是什么樣的感受。按常理,黛麗斯應該感到難堪不已,沒想到她卻非常平靜地說:“其實,我是故意摔下來的。”
“什么,故意摔下來?這讓我很是不解。當著上萬觀眾,故意摔下來,這不是在摔自己的牌子嗎?這也是在摔馬戲團的牌子啊!”記者一頭霧水。
黛麗斯看出了記者的困惑,微笑著對他說:“這是我和我們團長事先商量好的,因為這是一個新的動作,觀眾從來沒有見過的動作。如果我順利地完成這一動作,即使觀眾會覺得很精彩,但也不會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決定,第一次故意失敗,就等于給了失敗一次大大的特寫鏡頭。這樣,觀眾才會知道這個動作的難度,也才能用心去看,用心去理解和感悟,才能有更深的印象?!?/p>
是啊,給失敗一個特寫鏡頭,把失敗放大了,定格了,看清楚,想仔細,然后才能有刻骨銘心的經驗和教訓。那么,當成功一旦來臨時,我們才能加倍地去珍惜。
成功勵志的短篇故事
臺灣首富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
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了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guī)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yōu)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臺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yè)狀態(tài),由于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后,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揀出來,然后再賣。一時間,小鎮(zhèn)上的主婦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并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工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大大的麻煩了,而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jié),于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chuàng)舉。
王永慶送米,并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陳米,他就將陳米倒出來,把米缸擦干凈,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后將陳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并很快贏得了口碑。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jù)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shù)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yè)。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不要以為創(chuàng)造就非得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工作做好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
成功勵志的短篇故事相關文章:
★ 三分鐘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