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勵志 > 勵志大全 > 勵志演講 > 王德順勵志事跡_王德順勵志故事

王德順勵志事跡_王德順勵志故事

時間: 劉麗859 分享

王德順勵志事跡_王德順勵志故事

  王德順出生于沈陽,造型啞劇演員,影視劇演員,他的勵志事跡鼓勵我們年輕人更要努力。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關于王德順勵志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王德順勵志事跡篇一

  近日,一位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T臺的老爺爺被網友們奉為“中國最帥大爺”。他就是年過古稀的王德順。這位79歲高齡的演員和形體表演藝術家,穿著特別設計的“東北大棉褲”,赤裸著上身,在T臺上大秀肌肉,引發(fā)現場觀眾的一片尖叫,更在網上贏得無數粉絲。

  這次T臺首秀,讓王德順成了備受關注的“網絡紅人”,網友被老爺爺又酷又有型的身材震撼,他在新浪微博的粉絲數短短幾日就漲到了17萬。老人自我調侃走秀的微博,更是被網友轉發(fā)了3萬多次,收到6萬多個贊。

  其實早些時候,王德順就因在電影《重返20歲》中扮演可愛的老頭李大海而受到大家的喜愛。此外,他還參演過《功夫之王》、《闖關東》、《二炮手》等多部讓人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據資料顯示,王德順1936年出生于沈陽,24歲成了沈陽軍區(qū)抗敵話劇團的演員,復員后被分配到長春話劇院。49歲來到北京,成為一名“北漂”,開始研究形體啞劇。并在51歲,首次將中國啞劇帶到世界啞劇的舞臺。57歲創(chuàng)造了“活雕塑”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北京的首演引起了轟動。

  不少網友追問老爺爺如何保持身材,王德順在微博中回復“自己之所以努力保持身材是因為工作需要,五十歲時我要演啞劇必須練功,六十歲時我要演‘活雕塑’必須進健身房,這完全是被逼無奈。”

  作為演員,老人為了角色需要“get”了許多新技能,也是蠻拼的。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老人表示自己不會騎摩托車,因為電影《重返20歲》才去學,沒想到一踩油門就摔了一跤,好在骨頭比較結實,沒有骨折。在拍攝《功夫之王》時,更是憑借跟著錄音機自學的英語,順利完成了英語臺詞。還有在拍攝《天地英雄》時,以65歲的高齡學習騎馬,如此敬業(yè)更令人贊嘆。盡管老人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但他認為作為演員,技能越多越好,讓替身演還有什么意義。

  盡管這是老爺爺第一次作為時裝模特走秀,但他表示自己早在30年前就是《中國服裝博覽會》首屆時裝模特培訓學校的校長。這次走秀也是機緣巧合,“時裝公司的總裁是我的學生。他有一天從別人的手機里看到我的照片,然后就跟我聯系上了。”

  之所以喜歡嘗試這么多的新鮮事,王德順說是因為不想浪費生命,無論演戲還是運動,就圖個“玩得高興”。“我的心態(tài)年輕著呢,愿意嘗試新事物。心態(tài)如果不好,人怎么能健康呢?”

  王德順勵志事跡篇二

  王德順,銅仁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銅仁市碧江區(qū)人大代表。2005年擔任學校校長以來,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多年來,工作踏實,執(zhí)著追求,無私奉獻,成績顯著,在師生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他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zhàn)略為指針,提出“先成人后成才”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規(guī)范辦學行為,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積極探索具有銅仁二中特色的教育模式。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德立校、和諧發(fā)展”的辦學特色,他個人也多次被評為銅仁地、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教學管理者和黨務工作者。銅仁二中也在他的帶領下,風雨兼程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王校長上任后,就提出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先成人后成才”的辦學理念。對困難學生積極給予幫助,形成互幫互助、科學合理的幫扶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長,讓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學生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與技能等方面和諧發(fā)展,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學會發(fā)展”;著眼于對學生的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關注學生終生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王德順校長注重言傳身教,處處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任何時間和場合,都對自己嚴格要求,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學生,每天清早,學校門口總能看到王校長的身影,用他的微笑迎來學生全新的一天。每天晚上,師生都已經晚自習結束了,仍然能看到校長辦公室的燈還在亮著,他還在為二中的發(fā)展操勞、思考。他身體力行,在學校里的大事小事,他總是親自過問,從工作的安排、指導、督促,他一絲不茍都親自過問。

  王校長注重自身提高,自強不息是王校長的人生寫照,加強學習,自我完善,是王校長人生目標。為了不被時代淘汰,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王校長毅然參加中國教育網舉辦的校長培訓班的學習。經過艱苦努力,自修完《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當代教育實踐》、《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等5門培訓課程,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增長了管理能力。他被推選為銅仁市黨代表,出席了銅仁市一屆黨代會,為銅仁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鼓與呼的作用。

  銅仁二中在王校長的帶領下,取得了高考一本、二本上線(均不含藝體生)和升學率不斷攀升的優(yōu)異成績,2013年一本上線348人,二本上線903人;2014年一本上線420人;二本上線1028人;2015年一本上線546人,二本上線1199人;2016年一本上線710人,二本上線1414人。其中,被清華錄取的有楊康、楊端端、徐前鵬3位同學,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的有王捷騫、李鈴蔓2位同學。而且并取得連續(xù)五年全市一類B校中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連續(xù)6年高考升學率保持全市前三名,各科平均分、及格率超省平均分、及格率。 這些成績不僅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也得到了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歷年均獲銅仁市教學質量一等獎,獲得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361課改基地、2012—2014年度省級文明單位。連續(xù)3年獲得碧江區(qū)年度目標任務考核獎學校系列一等獎。

  王德順勵志故事篇三

  1970年,在沈陽軍區(qū)抗敵話劇團當了10年話劇演員的王德順,復員后被分配到長春話劇院。一次偶然的嘗試讓他發(fā)現:在舞臺上,有些情節(jié)如果只用動作表演,省略語言,觀眾仍能明白,并且饒有興趣。于是,演出中,王德順經常做出讓同事感到古怪的行為——刪掉臺詞,只做動作。1983年,王德順來到長春市聾啞學校,打算“憑著感覺”為孩子們排一場沒有語言的短劇。讓他驚喜的是,這些失聰、失語的孩子居然對他生活化的動作和表情異常敏感,他們的溝通非常順暢。

  不久,王德順參加了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召開的國際布萊希特體系研討會,其間,他表演了一段造型啞劇《人與蛇》,引起了德國使館一位文化官員的關注。他邀請王德順去德國演出,前提是:要演一臺啞劇。一聽能出國表演,王德順激動得當即應了下來,過后他卻犯了愁:一臺戲至少要一個半小時,而他現有的段子也就一兩個,每個至多10分鐘。于是,他忙和做導演的妻子趙愛娟商量。1983年,趙愛娟在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時觀看過奧地利啞劇演員賽彌·莫爾肖的演出——那是西方的啞劇第一次來到中國。憑著印象,趙愛娟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為王德順編排出了包括10個小節(jié)目的一臺啞劇。

  地下道過夜的啞劇表演藝術家

  1985年,在告知話劇院領導自己將去北京演出后,王德順和妻子放棄了寬敞的房子、安穩(wěn)的工作、各種保險和退休保障,帶著17歲的女兒和11歲的兒子來到北京,成為最早的“北漂”一族。“啞劇的舞臺在北京,不在長春,那里人看的是二人轉。為了讓世人看到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一臺啞劇,我們舍棄了一輩子積累的東西,拎包走人。”說這番話時,王德順的眉宇間透露出自豪、堅定,沒有丁點兒的懊悔。

  在北京,一家四口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就在德國使館要對節(jié)目進行審查的前一夜,王德順所寄居的朋友家突然來了親戚,夫妻二人只好被暫時“驅逐”。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三月的午夜,兩人漫無目的地行走在清冷的長安街上,最后,走不動了,就在尚未竣工的地下通道里相互依偎著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趙愛娟就讓王德順一人回“家”看看,是否有機會睡一會兒。果然,親戚出去旅游了,疲憊的王德順倒頭便睡,直到下午4點才醒來。想到晚上演出要裝臺,他立刻趕到劇場。舞臺早已布置好了,燈光、幕條、地毯……樣樣就緒。再一看,一臉倦容的妻子在舞臺一角的長椅上睡著了。提起那一幕,王德順的眼眶潮濕了,這位鋼鐵般堅強的老人眼中滿是柔情和歉意。當晚的演出非常成功,王德順被正式邀請參加在科隆舉行的第十二屆國際啞劇節(jié)。

  >>>下一頁更多精彩“王德順的資訊”

128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