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
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
有很多經典勵志的哲理文章都是很適合各位大學生找來看看的,那么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問問自己為了理想做過什么
作者:鼴鼠的土豆
我剛工作的時候,我的老師跟我說,別抱怨,你抱怨誰,你就把誰推到你的對立面,你抱怨社會,你就是干脆把自己擱在社會的對立面。我總是很努力的生活,但凡有個想法,無論成不成(大多數都沒成),我都試試,都琢磨琢磨,或許跟這話不無關系。
我們在寫作小組群里討論,有個人問怎么能讓自己的文章上豆瓣首頁,然后我就想到李亦樹的那篇上首頁的影評,我自己總結這事吧,是要花心思寫,或者說是花心思修改。我經常收到豆油說:“土豆姐你幫我推薦一下我的日記,謝謝!”然后我點進去好多錯別字,不一定寫的多好,但是至少讓人看出來你在花心思。李亦樹覺得,要有很多的推薦、喜歡、有用,這也是為什么他注冊了500馬甲的原因(我們都不知道他會不會每次寫完,用500個馬甲都推薦、喜歡、有用一遍)。就有人提出疑問,說“李亦樹你真的注冊500個郵箱,然后注冊了500個馬甲嗎?”李亦樹說“當然呀!”就有人說“這樣多麻煩呀?”李亦樹說“你連這點事都不想做,你還想上豆瓣首頁,當豆瓣紅人呀!”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機會,而是我們放棄了。連開始都沒開始,連試都沒試,就干脆放棄了。
5年前,我和幾個朋友站在官廳水庫的大風車前面,面對著湛藍的天空,寬闊的水面,說出自己的夢想,有一個朋友說“他想在北京買座大房子,把他爸媽都接來,在這座城市生活,讓他的孩子成為這個城市的人!”另外一個朋友說“他想買一間小房子,不用在這個城市顛沛流離。”今天我們聊到當初的我們,當初的夢想,那位買大房子的已經實現了,他在北京有了別墅,接來了父母,為即將出生的孩子聯系好了戶口。而那位想有一間小房子的朋友,依然在北京過著經常搬家的日子。
那位沒有實現夢想的朋友,一直向大家抱怨,社會不公平,房價上漲,女人們勢力,公司老板黑心壓榨,朋友的無情。我們中年齡比較大的前輩在他走后感慨到,其實有時候大家的命運很隨機,你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至少得做點什么。抱怨是發(fā)泄,但是發(fā)泄不能改變實質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糾結于過去,不停的找各種理由,給自己很多借口,證明自己的糟糕狀態(tài)不是自己的問題,而不愿意鼓起勇氣改變自己。露易絲·海的《生命的重建》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必須選擇釋懷過去,并原諒每一個人,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可能不知道該怎樣原諒,也可能不想原諒,但我們說出心甘情愿地原諒這句話時,就開始了療傷過程。如果要自我療傷,釋懷過去并原諒每一個人就成了必須遵守的誡命。”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我們的生活始終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微博上轉發(fā)的很火的一段話“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變成語言。留心你的語言,語言可以變成行動。留心你的行動,行動可以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可以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以決定命運。”如果你沒有實現理想,一定要問問你自己為了理想做過什么。人們總說時間會改變一切,但是實際上你需要自己去改變。很久之前我愛人說過一笑話,“生活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除非你死了。”
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可怕的拖延
有一個有趣而令人深思的計算,0.99的365次方等于0.0255,而1.01的365次方等于37.78。這也可以看做是每一天少做一點與每一天多做一點的顯著差別。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拖延著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拖延、拖延、再拖延,然后直接免了,得過且過。當某天我們認真想想自己因為拖延而少做了多少事失去了多少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感到內疚,感到不安?
拖延,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fā)展。明明知道該做什么卻總下不了決心。拖延,會讓機遇稍縱即逝;拖延,會讓成功失之交臂。一個真正想成功的人是沒有任何借口的。
拖延帶來的致命的毛病。
1、拖延將會帶來看似永遠也完成不了的工作,從而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損害拖延者的身心健康。
2、拖延將會造成大面積長時間的不能按時完成計劃內工作,從而導致巨大的誠信損失,這將會對拖延者的職業(yè)前途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3、拖延,會蠶食辛苦建立起來的人脈,拖延從事業(yè)上、心理上摧毀人脈得以維持的紐帶,誠信和執(zhí)行力以及愉快有效的合作關系。
4、拖延使人停止學習和總結,導致拖延人的能力進入下降通道,能力越來越差,當其拖延持續(xù)到一定時間后,甚至比新人的能力還要低。
5、拖延造成的無用感和空虛感,最終摧毀一個人的意志,就像沉迷網絡一樣,日復一日摧毀一個個本來很有能力的勞動者。
做什么事都想要拖延的人注定只是一個平庸的人。一位名叫錢鶴灘的學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們應該學會面對生活,勇于承擔,做該做的事,絕不拖延。
如果不能清醒拖延的危害,將會被其害,被自己害。未來也許很遙遠,但你是否曾想過你因拖延而浪費了多少時間,失去了多少機會,錯過了多少精彩?
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人
文/蔣方舟
大學4年,我聽了無數次講座和演講。在所有這些演講中,聽眾最多的,當然是那些創(chuàng)業(yè)成功者來做的演講。
演講結束之后,有3個問題被問得最多:“第一,你覺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營業(yè)額是多少?第三,你們公司現在招人嗎?麻煩給一個發(fā)簡歷的郵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這些以招聘和廣告為目的的演講,題目中一定包含著“夢想”兩個字。
從那時候開始,我對“夢想”這個詞產生了懷疑。
現在,當我打開電視,聽到最多的詞也是夢想。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說:“音樂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沒有它,所以我來了。”意思是:我想紅。臺下的評委問:“你的夢想是什么?”臺上的選手說:“唱歌給更多的人聽。”意思還是:我想紅。
成為明星是夢想,成為冠軍是夢想,答對5道題目打敗4個人闖過3關也是夢想,甚至上電視3分鐘就被速配了一個戀愛伴侶,暈暈乎乎地就牽手下臺也屬于“夢想”。
我們是多容易被詞匯迷惑啊。自從有了“成功人士”這個稱謂,我們對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為堂金做馬”;自從“夢想”這個詞被濫用,它所指代的內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鳴大放”,路人皆知。
如果馬丁·路德·金活在當今,他會不會說:“我有一個夢想……不過跟大家都差不多……”
1個月前我去臺灣,在大街小巷宣傳的,是一部臺灣本土電影,叫作《世界第一麥方》,梗概是:作為主角的年輕人有著坎坷的童年,經過不斷地打拼奮斗和經歷挫折,終于成為世界面包冠軍。
“做最好的廚子”,“開計程車也能有很棒的未來哦”,這是臺灣現在對于年輕人的勵志教育。
說實話,我看了之后,那種“大國”的自豪感立刻就涌上心頭,壯哉我大陸,臺灣果然是個小地方,這種“不入流”的職業(yè)竟然也拿來宣傳。
我去臺灣見到一個報社的社長,他說他的兒子讀了臺灣最好的大學——臺大,然后去哈佛讀了經濟學,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學位修完之后,他的兒子對他說:“爸,我該念的書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F在,我要去實現我的夢想了。”
按照我們的猜測,他兒子應該是去創(chuàng)業(yè)了才對,結果,那個年輕人現在成了一名很優(yōu)秀的西餐廚師。
我聽完這個故事,忙不迭地對報社社長深表同情,他卻非常詫異,他說自己非常為兒子感到自豪。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稱為夢想;高學歷的年輕人去做飯,他的父親很為這種選擇驕傲……這種種的命題,我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和理解,才承認:或許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不得不工作,他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yè),不是出于熱情,生存環(huán)境才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可厭的工作、無趣的工作,僅僅因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備受重視的工作——不管那項工作有多可厭、多無趣,這是人類最殘酷無情的磨難之一。
我們長久以來受此磨難而不自知,每日萬分苦悶卻不知它何起何終。
我們長久以來只承認一種“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否定了自己的內心。
我們長久以來以他人的目光來審視自己,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去聽來自“過來人”的每一句規(guī)勸和告誡。
我們長久以來,都陷入對他人光鮮生活的羨慕,想走他人走過的路,到達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們長久以來都忽視的一個簡單的真理是:每個人選擇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我同意顧城的話:“一個徹底誠實的人是從不面對選擇的,那條路永遠會清楚地呈現在你面前,這和你的憧憬無關,就像你是一棵蘋果樹,你憧憬結橘子,但是你還是誠實地結出蘋果一樣。”
一個徹底誠實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飛的人,內心只有一種聲音。他人的勸誡、世俗的虛榮、生活的誘惑、權力的脅迫,這一切都無法入耳、入心。當一個人有所追尋時,他只會看到他所追尋的東西。
堅定地成為自己,同時關心他人的命運。學會愛這個世界,但隨時準備好與之抗爭。這就是我每日對自己說的。
看了“大學生經典勵志美文”的人還看了:
5.意林的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