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有哪些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有哪些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人們相見,互相問好,世界上不論國家大小都會有各自的見面禮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歡迎閱讀!
常見的見面禮儀種類
1.握手禮儀
握手是一種很常用的禮節(jié),一般在相互見面、離別、祝賀。
握手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國家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jié),廣泛運用于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間。行握手禮時,一般要求主人主動,男士必須光手,女士則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只腳在內一只腳在外。
握手禮是會議、社交、慰問等情況下使用。純禮節(jié)意義上的握手姿勢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對方的手掌持續(xù)1-3秒鐘,雙目注視對方,面帶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傾,頭要微低。
2.拱手禮儀
又叫作揖禮,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tǒng)的禮節(jié)之一,常在人們相見時采用。即兩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目前,它主要用于佳節(jié)團拜活動、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日的相互祝賀。也有時用在開訂貨會、產品鑒定會等業(yè)務會議時,廠長經理拱手致意。
3.鞠躬禮儀
鞠躬意思是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jié)。三鞠躬稱為最敬禮。在我國,鞠躬常用于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亦常用于服務人員向賓客致意,演員向觀眾掌聲致謝。
4.擁抱禮儀
在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常見的禮節(jié),一般用于熟人和朋友之間,有時伴隨著接吻禮,是比較親密的一種見面禮儀。提醒您,這種禮儀一般用于同性或者親密的異性之間。
流行于歐美,通常與接吻禮同時進行。擁抱禮行禮方法: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挾對方左后肩,左手挾對方右后腰。握各自方位,雙方頭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擁抱,然后再向右擁抱,最后再次向左擁抱,禮畢。
5.吻手禮儀
吻手禮:吻手禮源于古代維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遞禮物的風俗,流行于歐美上層社會,是一種僅對貴族已婚婦女實施的禮節(jié)。吻手禮一般在室內舉行,并且僅限于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層社會貴族婦女相見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則可將指尖輕輕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表示,則不吻。如女方地位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禮在英法兩國最流行。
6.接吻禮儀
見于西方、東歐、阿拉伯國家,是親人以及親密的朋友間表示親昵、慰問、愛撫的一種禮,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一個吻。
接吻方式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親友是貼面頰;親人、熟人之間是擁抱,親臉,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女之間是貼面頰,長輩對晚輩一般是親額頭,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間才吻嘴。
7.合掌禮儀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流行于南亞和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其行禮方法是:兩個手掌在胸前對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對,手掌向外傾斜,頭略低,面帶微笑。
8.跪拜禮儀
跪拜之禮,廣泛應用于中國古代社會,周時就有稽首、頓首、空首三大跪拜禮儀規(guī)定,行禮者必須雙手疊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時。這種禮儀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才伴隨著封建制度一同滅亡。
9.吻腳禮儀
吻腳禮是由東方傳入,表示一種拜服的態(tài)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對統(tǒng)治者所行的大禮?!杜f約》和《新約》中都有關于吻腳的記載,表現一種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區(qū),現在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禮節(jié)。
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是專屬于軍人的禮節(jié),軍人行軍禮時舉右手,手指并攏,指尖觸帽檐,兩眼注視對方,直到對方答禮才可放下手。遇到長者或者長官時,軍人必須行軍禮。
10.點頭禮儀
點頭禮一般用于平輩和同級別的人之間,屬于比較快比較生疏的禮節(jié)。一般兩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進中繼續(xù)施行點頭禮,長官對部下、長者對晚輩答禮也可以用點頭禮。
11.碰鼻禮儀
新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中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見面禮儀,即碰鼻禮。毛利主人在初次見面時必須與客人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說明客人越受他們尊敬。
12.貼面禮
在阿拉伯國家,兩個老朋友相見不僅僅會握手和擁抱,還會行貼面禮。行禮時,用右手扶著對方的左肩,左手摟住對方的腰,左——右——左貼面三次。如果兩人關系親密,還會在貼面的同時發(fā)出親吻的聲音。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
In Thailand 在泰國
泰國人見面打招呼,通常都是先雙手合十,再弓著額頭觸碰指尖(bow your forehead to touch your fingertips)。這在泰國被稱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對對方越尊重。
In Argentina 在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一般見面,會很隨意地擁抱一下(a casual hug)后在對方右側臉頰親吻一下。
In Greece 在希臘
在希臘,熟人間一般是以握手為主,而親近的人之間則是擁抱和親吻。他們除了親吻彼此臉頰兩下以外,還伴著“拍手”(a “clap”)一次。
In Netherlands 在荷蘭
在荷蘭,吻面禮(cheek kissing)是有一定順序的,要按照臉頰“右側-左側-右側”的來親吻三下。但,關系一般的人之間以及兩個男人之間是不會親吻臉頰的。
In India 在印度
印度當地人之間問候,一般是雙手合十做祈禱的姿勢,頭向前傾(但不要鞠躬),然后說“Namaste”(印度合十禮)。
In Spain 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quick cheek kissing):先是右側,然后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handshake)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In Botswana 在博茨瓦納
在非洲中南部國家的博茨瓦納,人們互相輕輕地貼一下手心(light palm touching)、碰一下手指,然后互相問一下:你醒來感覺怎么樣……
In Bangladesh 在孟加拉國
在孟加拉國,人們的習慣更多是做一個比較隨意的行軍禮動作(casual salute)。
In U.S 在美國
美國人見面會握手或者碰拳頭(a fist bump),據說這樣可以減少細菌的傳播,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就很贊同這樣的問候方式。
In Australia 在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面通常會握手(handshake),而親近的朋友間會親吻側臉頰以示友好。
世界各國常見的見面禮節(jié)有哪幾種?
1.日本人的禮儀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過午不食"的教規(guī)。
日本人講話分敬體、簡體兩種語言,使用時要么都用敬體,要么都用簡體,二者不可混淆。但對客人、長者、上司講話都用敬語,否則便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
日本在見面時一般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稍微低頭,眼睛向下,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互相鞠躬,互換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禮時雙手平攤膝前,同時表示問候。沒有名片就自我介紹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如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若遇女賓,女方主動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長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視禮節(jié),每日鞠躬無數次,特別是婦女,溫柔體貼,極守婦道,對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時見面最普通的語言是"您早"、"您好"、"再見"、"請休息"、"晚安"、"對不起"、"拜托您了"、"請多關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隨便稱呼的。就狹義而言,它是指教育者(教授、講師、教員、師傅)和醫(yī)生;就廣義而言,則是對年長者、國家與地方領導人及有特殊技術才能的尊稱。即使被稱為"先生",也應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則會給人傲慢的感覺。對于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稱"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后加上職稱或"樣"(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于我們通常稱呼"小張"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飯使用筷子有許多講究,對于客房服務來說,要切忌為客人備餐時將筷子垂直插入米飯中,因為垂直插著筷子的米飯在日本是用來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的顏色;還忌諱荷花圖案;并認為梅花是不祥之花;贈送禮品忌諱"9"字。
2.朝鮮人的禮儀
朝鮮人見面也行鞠躬禮,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謝意。
3.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禮儀
在泰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個稱呼。對成年男人,常加"乃",(意為"先生"),"乃"字是尊稱,也表示男性。而對成年婦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國人一般只簡稱名字,口頭稱呼時,不論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親切。
泰國人見面時通常雙手合十于胸前,稍稍低頭,互致問候。合十分三種:小輩見長輩雙手舉得較高,一般到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高度;長輩對小輩還禮到胸前為止。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當別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當然現在的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有時也握手問好,但男女之間見面是不握手的。
泰國人認為頭是人最神圣的部位,隨意摸別人的頭被視為莫大的無禮。小孩子的頭只讓國王、高僧和父母摸。別人坐時,切忌將物越過其頭頂。遞送東西給別人須用右手;正式場合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時,要說一句"請原諒,左手"。小輩給長輩遞東西用雙手,長輩接東西時可用一只手。他們認為,右手是清潔的,左手是骯臟的。至于拋東西給別人則更不允許。坐時翹腿被認為不禮貌,把鞋底對著別人,意即將別人踩在腳下,被認為是一種侮辱性舉止。婦女坐時要雙腿并攏,否則被認為缺乏教養(yǎng)。走過別人面前,必須躬著身子,以示歉意,婦女尤須這樣。就餐按輩份入座,長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長者先動手。
印度是一個人口、民族眾多的國家,居民分別信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伊斯蘭教、__、錫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羅門教,等級觀念極深。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此外還有烏爾都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等十多種主要語言。
牛在印度是神圣的,稱為"圣牛",牛奶更是圣潔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女人結婚后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稱呼姓,不稱呼名;女人通常則只稱呼名。印度人見面的禮節(jié)是雙手合十。對婦女不可主動握手。印度人交談中如同意對方的意見時,將頭向左搖動,不同意時則點頭。印度人以玫瑰花環(huán)獻給貴賓,賓主相互問好后將花環(huán)套在客人頸上。花環(huán)大小視客人的身份而異,獻給貴賓的花環(huán)很粗大,長度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huán)則僅及胸前。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各種宗教,因此習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說來,等級越高,葷食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飯,拿食物或敬茶,遞取別人東西時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們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會開放,人們又嚴守本民族的禮儀,十分注重禮貌。禮節(jié)以握手為主。
新加坡人到中國來,一般都喜歡吃粵菜,而工程師、醫(yī)生等知識分子的早點則喜歡吃西餐。他們愛吃炒魚片、油炸魚、炒蝦仁,不信佛教的還愛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愛吃米飯和包子,不吃饅頭。水果方面,愛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點心。
世界各國或地區(qū)之間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世界各國或地區(qū)之間的風俗習慣往往差異很大,因此在禮節(jié)上各不相同。在新西蘭,人們盡管互不相識,但一見面,雙方都要與相鞠躬。如果是客人來訪,除了見面時互相鞠躬外,主人與客人還要互相碰鼻子一至兩次,表示親熱和對客人的歡迎。
阿拉伯人彼此見了面,將右手舉在額前,左手貼在胸,表示情意。
尼日利亞人的見面禮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輕輕彈幾下,以示問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見面時,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后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體健康;鼓掌握手,表示慶賀、祝福。
在摩洛哥,家里有客人來訪,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則必須飲完,然后才促膝談話暢敘家常。
馬來西人見面時,則互相把手指并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輕輕地拍一下,然后把手貼在嘴唇或額角。
剛果人見面里,先伸出兩手握幾下,然后躬下身子吹幾口氣。
太平洋某些島嶼上的居民,彼此見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后用力向自己身邊拉,表示親熱、友好。
在也門,如果客人來訪,主人便往客人身上灑香水。面緬甸人,則向來訪的客人身上潑水,當客人告別時,又用水潑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潑水,相互潑水,表示彼此情深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