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高血糖老人買什么
看望高血糖老人買什么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空腹血糖濃度超過130毫克%稱為高血糖??赐哐抢先速I什么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一些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望高血糖老人買什么
降血糖的食物
1.苦瓜
苦瓜味極苦,性寒,有清熱解暑、清肝明目、解毒的功能。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苦瓜含苦瓜甙、5—羥色胺、谷氨酸、丙氨酸及維生素B1等成分??喙系拇痔崛∥镉蓄愃埔葝u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洋蔥
味甘、辛,性微溫,與蔥、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進食欲、行氣寬中的功效,與大蒜一起食用有降糖效果。經(jīng)常食用洋蔥,既可充饑,又能降糖治病。
3.麥麩
味甘,性平、偏涼,除充饑、補充營養(yǎng)外,尚可養(yǎng)心安神。麩小麥可益氣、除熱、止汗;麥麩調(diào)中、清熱、止虛汗,可根據(jù)病情所需而選用。用麥麩、面粉按6:4的比例,拌和雞蛋,做成糕餅,可作為糖尿病病人正餐或加餐食品。
4.魔芋
魔芋是一種低熱能、高纖維素食物。因其分子量大,粘性高,在腸道內(nèi)排泄緩慢,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對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較好的效果。又因為它吸水性強,含熱能低,既能增加飽腹感,減輕饑餓感,又能減輕體重,所以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5.豬胰
性平,焙干研成粉末,長期服用對降血糖和維持血糖穩(wěn)定有明顯療效。
6.南瓜
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的功能?,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南瓜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7.紫菜
紫菜含有豐富的紫菜多糖、蛋白質(zhì)、脂肪、胡蘿卜素、維生素等,其中的紫菜多糖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可于飯前食用紫菜,以降低血糖。
8.黑木耳
含木耳多糖、維生素、蛋白質(zhì)、胡蘿卜素和鉀、鈉、鈣、鐵等礦物質(zhì),其中木耳多糖有降糖效果,動物實驗表明,木耳多糖可以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黑木耳可炒菜或燉湯,也可作配料。
除了上述食物之外,還有很多食物有降血糖的作用。比如:胡蘿卜、大蒜、山藥等都對降血糖有很大作用。
9.芹菜
甘寒。能除心下煩熱,散節(jié)氣,下瘀血。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作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病人可以長期食用。
10.藕
味甘,性寒。歸心脾胃經(jīng)。生用具有清熱解渴涼血止血散瘀醒酒之功效;熟用具有健脾養(yǎng)胃滋陰補血生肌止瀉之功效。適用于多飲仍煩渴不止饑餓形體消瘦型糖尿病,兼有吐血衄血及熱淋者尤為適宜。
11.萊菔(蘿卜)
味辛甘,性溫。歸肺胃經(jīng)。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毒之功效,適用于食積脹滿型糖尿病。
12.韭菜
味辛,性溫。入肝胃腎經(jīng)。具有理中行氣散血解毒之功效,適用于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13.山藥
能有效改善高血糖,山藥中的黏滑成分也是由黏蛋白形成的。黏蛋白能包裹腸內(nèi)的其他食物,使糖分被緩慢地吸收。這一作用能抑制飯后血糖急劇上升,同時也可以避免胰島素分泌過剩,使血糖得到較好調(diào)控。
14.銀耳
性味甘平,具有滋陰調(diào)燥生津養(yǎng)胃的作用,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人們譽為"菌中明珠"。銀耳熱能較低,又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糖尿病患者食之有延緩血糖上升的作用。近年來有研究報道,銀耳中含有較多的銀耳多糖,它對胰島素降糖活性有影響。
高血糖的原因
1.飲酒可能導致血糖高。喝酒會減少飲食,但酒精的吸收和代謝較快,不能較長時間維持血糖水平,因此會導致血糖高。
2.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可能會引起高血糖。服用某些止咳糖漿也有可能出現(xiàn)血糖高的情況。
3.情緒或精神上的壓力過重,情緒的起伏波動太大,會使人身體中的某些器官功能不能正常的發(fā)揮,造體內(nèi)環(huán)境紊亂,使血糖升高。
4.過度肥胖?,F(xiàn)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夠很好的控制,過多的食用含糖分過多的食物,不僅肥胖而且血糖升高。
5.攝食過多特別是甜食或含糖飲料,使的人體中的糖分含有量明顯高于標準的要求,同時還會形成血中脂肪增加,導致血糖高。
6.運動量明顯減少,胰島素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適當?shù)倪\動可以使血糖降到最合適,運動量減少會使但血中脂肪增加,可能加重血糖高。
7.所使用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的劑量不夠,會導致身體中的糖分仍然很高并卻居高不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糖高。
高血糖的預防
(1)不可任意停藥。
(2)按醫(yī)護人員及營養(yǎng)師的指示進食。
(3)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檢查血糖值。
(4)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防感染。
(5)如有惡心,嘔吐或發(fā)燒時,不可任意停藥,應立即求醫(yī)診治。
(6)找出高血糖發(fā)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發(fā)生。
(7)注意保暖。
(8)多攝取水份。
(9)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