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禮儀習俗
苗族的禮儀習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省區(qū)的交界地帶。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guān)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那么你知道苗族人都有什么樣的禮儀習俗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為大家準備了關(guān)于苗族的禮儀習俗,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苗族的禮儀習俗
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后期創(chuàng)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F(xiàn)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jié)"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農(nóng)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制作等工藝美術(shù),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jié)日較多,較隆重的節(jié)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jié)等。
大部分地區(qū)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yǎng),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里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 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jié)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 苗族禁忌
產(chǎn)忌:產(chǎn)婦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誤入者,出門時須洗腳,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將產(chǎn)婦的奶水"踩干"。產(chǎn)婦忌吃老母黃牛肉、母豬肉、公雞肉、小魚、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區(qū),忌孕婦與孕婦會面,亦忌去別的產(chǎn)婦家,否則認為會延長產(chǎn)期。
農(nóng)事禁忌: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糞歸來時忌見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栽秧時若見秧田有魚時忌說魚,否則魚會吃秧根。有些村寨,收獲小米時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問及,忌說"不要了",要說"它們未長大",否則以后小米因傷心而拒絕再長。在田中忌提及老鼠,惟恐其聽到前來糟蹋莊稼,只能以"他們父子"來代稱之。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動土挑水。
喪葬禁忌:有些苗族地區(qū),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認為時辰不對,死者須再要一異性死者相伴。故死時不適,喪家常請巫師念咒"改",同時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忌棺內(nèi)放鐵、銅等非銀金屬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為如是死者在回東方的路上買不了水喝,鐵、銅還會折騰死才。在些苗族地區(qū),村寨死人當天,可上勞動,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則挑柴者會有災難。停柩期間,家屬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內(nèi),家中任何東西不得出賣或借人。
生活習俗禁忌:有些苗族地區(qū),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于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