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生活小常識 > 立春節(jié)氣農歷幾月幾日

立春節(jié)氣農歷幾月幾日

時間: 梓炫0 分享

立春節(jié)氣農歷幾月幾日

立春節(jié)氣農歷幾月幾日,立春是農歷的正月十四。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是正月或臘月節(jié)令,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立春節(jié)氣農歷幾月幾日

立春這個節(jié)氣一般時間是在2月4日的,但是,可能有的年份是不同的,我們主要還是看當年的節(jié)氣時間。

二十四節(jié)氣在中國傳統(tǒng)農耕社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月建都是干支歷法中的重要內容,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立春要“躲春”,是因為,在過去民間人們認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因此。在民間就有了躲春的習俗。

立春的由來

1、立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明清官方歷書中被歸入正月節(jié)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歷每年2月3-5日(農歷正月初一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2、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傲ⅰ笔恰伴_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jié)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3、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jié)日,叫春節(jié)(到民國后被易名)。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貋碇螅p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后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立春的特點

立春的特點是氣溫回升、風和日暖。立春反映著季節(jié)的更替,標志著萬物冬眠的冬天已經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復蘇的春天。立春正是陽氣初生之時,萬物到了立春,漸次復蘇。立春的時候,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

立春節(jié)氣的農事活動

注意保溫

茄果類蔬菜已經有了較大生長量,要視情況在大棚內進行二道膜覆蓋。瓜類比茄果類更易受凍,除采用二道膜覆蓋外,可在大棚四周裙膜位置堆放稻草束,抗御冷氣侵入;尚在育苗階段的瓜類秧苗,夜晚可在小拱棚上覆蓋遮陽網、稻草簾或無紡布,增強保溫能力。

防落花落果

低溫會影響較多瓜菜品種受精結果,易發(fā)生落花落果。為提高著果方法,可以按說明書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沾花或涂于子房中,也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

防病害

隨著氣溫升高和棚內濕度增大,瓜菜易發(fā)生灰霉病、疫病、枯萎病及蚜蟲危害。病蟲防治要做好棚內溫濕度管理,畦溝鋪草,合理施肥水,及時整枝、摘除病老葉等。

立春的習俗

1、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專供“打春?!憋L俗活動用的“牛”。冬至節(jié)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jié),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后由縣執(zhí)事(縣長)親手扶犁執(zhí)鞭打“春?!?,以示春耕開始。接著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谷豐登”等吉祥話語。

2、戴春雞

是陜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制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愿“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后者稱為“散疹”。

3、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廣州地區(qū)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4、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5、迎春

為了迎春,先在縣城野外選擇一片風水好地,搭起“春棚”準備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動是在立春當天舉行,具體時間以歷書表為準,有時在當日辰時,有時在子時半夜。迎春活動一般都在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中,抬上春官游行顯威,前擁后擠,威風無比。并有報子、馬弁等身著長袍馬褂,或各樣奇裝異服,坐在二人抬的獨木杠子上,邊進行邊做戲,打渾斗趣,引人發(fā)笑。迎春的隊伍由四面八方擁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縣政府(縣衙)報喜迎春。

6、游春、報春

迎春報喜后開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游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游遍周圍村莊,大街小巷。游春的隊伍進入春場(檢閱場地)后,繞場游兩圈,然后各自列隊站在安排的場地上。此時,恭請知縣老爺入春棚安坐,舉行報春儀式。按傳統(tǒng)的風俗,設有報春臺,身著奇裝異服的報子,手執(zhí)紅黃各色彩旗,上場第一報——“風調雨順”,群眾同聲呼應;第二報——“五谷豐登”,群眾亦同聲呼應;第三報——“國泰民安”,群眾再同聲呼應。每來報者均有賞。

7、春社

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舉行?!抖Y·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嘗、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蠟,天子之祭也。”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約在春分、秋分前后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并兼有鄉(xiāng)鄰聚會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昨?!碧拼娙送躐{《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笨梢姽湃藢漓肷缟袷种匾?,以后成為風俗流傳后代,成為一種祭祀活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禱告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8、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長安就有。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還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愿之詞,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9、吃春卷

立春的習俗吃春卷原本是立春節(jié)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墒牵F在這種節(jié)慶習俗已經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這一習俗了?,F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面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卷,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說法。立春的習俗春卷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風味食品。時至今日,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卷已成為許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風味獨特、備受歡迎的名點。

10、吃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立春習俗吃春盤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陳元靚所撰的《歲時廣記》一書引唐代《四時寶鏡》記載:“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贝罕P一詞也屢見于唐代的詩詞作品中,如詩人岑參在《送楊千趁歲赴汝南郡覲省便成婚》一詩中就曾這樣寫道:“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钡搅怂未@一習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詞人蘇軾曾在其詩詞作品中多次提及這一習俗??赐晷【幷淼牧⒋毫曀资遣皇歉杏X長知識了呢。這些節(jié)日的習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應該繼承下去,不能讓他們流失。

198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