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芒種的由來和習俗
24節(jié)氣芒種的由來和習俗
立夏之后即為“芒種”,象征著夏季到來,進入了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對于農(nóng)民來說,這是重要的收獲季節(jié),印證了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4節(jié)氣芒種的由來和習俗,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芒種的由來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nóng)業(yè)物候現(xiàn)象的節(jié)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qū)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
到了芒種時節(jié),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yǎng)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chǎn)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chǎn)量亦將明顯降低。農(nóng)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的風俗
安苗是皖南的農(nóng)事習俗活動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jié),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會用新麥面蒸發(fā)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民間在芒種這一天有“煮梅”的習俗,每年五、六月是我國南方梅子成熟的季節(jié),梅子含有多種天然優(yōu)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食用后對人體有益。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還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萬物皆有靈,唐代和宋代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二為“花朝節(jié)”。到了芒種時期,花期漸過,古人視之為花神退位,于是會為花神舉行餞行儀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來。
芒種能種什么
芒種時節(jié)或許是適合播種與種植的最后關頭,進入六月,天氣炎熱,更進入了梅雨季節(jié),最適宜種植的蔬菜已經(jīng)很少,但此時仍然適合種植以下作物。
生菜
生菜是不少朋友夏季比較喜歡的一種蔬菜,吃起來非常的清爽。生菜的生長速度非常快,一般種植后一個月左右就能夠采摘食用了。不過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生菜的葉片當中的水分含量非常高,夏季溫度過高的時候注意適當?shù)恼陉?,避免葉片出現(xiàn)灼傷或者水化等情況。
紅薯
黃河附近土壤呈砂質,非常適合種植紅薯,種植出來的紅薯不僅形狀好看,味道也非常的好。家中每年也都會種植一些紅薯。老家河南這邊每年在麥收之后就會種植紅薯,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下旬左右的時候就能夠收獲了。
玉米
家中種植有玉米的朋友應該不少,科學興農(nóng)老家這邊也有不少農(nóng)戶會專門種植玉米,一般也都是選擇種植夏玉米,種植時間一般也都是在麥收過后,六月中旬左右開始,也就是芒種過后的十天左右種植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