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警惕寫作結構的六大誤區(qū)
寫作技巧:警惕寫作結構的六大誤區(qū)
故事的結構是你整個文章的基礎,也是決定你文章好與不好的重要因素。編輯在審稿的時候,也會著重看你的結構是否合理和巧妙。但大多數(shù)作者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無法正視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寫作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大多數(shù)作者對自己的稿子都缺乏辨別力。當我們寫完一部手稿,通??床怀鲰撁嫔系腻e字,尤其分析不出結構上的大問題。已經有合約的作者有代理人和編輯幫他們查找書稿中的錯誤和問題,但還沒有簽約的作者就得不到這方面的協(xié)助了。
知道了這種劣勢,下面就讓我們談談與書稿內容相關的投稿禁忌,尤其是那些會直接導致被退稿的結構上的大禁忌。
徒有其表
這類稿件的典型表現(xiàn)是講不清楚故事的關鍵問題。(誰殺了伯納德?哪一方會贏得競選或者戰(zhàn)爭?麗貝卡的童年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問題在第一幕就被搬了出來,然而這時的故事還沒有堅實的基礎,而只是一些生活片段,還有一系列摻雜不清的事件。我還見過另外一種情況,開頭開得干凈漂亮,接下去卻凌亂不堪,仿佛作者還沒打定主意要怎么把一系列片段組織成一個連續(xù)的故事。
故事的關鍵問題總是會淹沒在那些過度的、多余的描述和曝光之中。曾經有一個稿件,故事的90%由冗長的、無窮無盡的對話構成。人物聚在一塊兒閑談,互相恭維對方有多么聰明,有多么酷,以及打趣和重講那些故事里已經發(fā)生過的事情。最要命的是,這些機智的即興重復和無休止的扯閑篇看起來像是來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見聞,而非那些能將故事向前推動的必要障礙和潛在的麻煩。
有的稿件像變戲法一樣弄出十個子情節(jié),把故事的主線淹沒不見了,還有的弄出來上百個人物。我發(fā)現(xiàn)驚悚小說的作者都很喜歡制造重重的阻礙和眾多的反面角色,以致大部分的這類故事都會包含四個壞蛋,以及他們一個又一個的跟班或幫兇,我簡直得為此發(fā)明一套人物小卡片來搞清楚角色和他們的走向。除非你要寫的是下一部《戰(zhàn)爭風云》(Winds of War)那樣的史詩或者家族長篇小說,否則,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人物群和子情節(jié)對于作者和讀者來說都太難掌握了。讓你的故事更通俗易懂的辦法是,選擇盡可能少的人物,并且只聚焦最重要的瞬間。
如果你的故事中已經有了太多的人物,那么解決辦法之一就是,問問自己他們中的哪些是會經歷重大轉變的,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人的身上。對于第二梯隊的那些人物們,他們最好能引發(fā)故事中的事件,但是并沒有必要親自經歷重大轉變。如果你的配角們也都有各自的人物弧線,也就是說他們也都經歷成長和改變,那么就相當于他們從主角和主要沖突那里分散了讀者的注意力。
過度敘述有時也源于作者照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想著怎么寫才能讓故事可信。有一個稿件的主人公總是在不停地烤蛋糕,因為作者是一個烘焙愛好者;還有的作品中,讀者總是被迫參加枯燥的公司戰(zhàn)略會議,那些商業(yè)術語看得人頭皮發(fā)麻,而這是因為作者按照自己所在的行業(yè)設定了故事背景。要避免這類“徒有其表”的情況發(fā)生,你需要衡量每一出戲和每一個事件,問問自己,它們究竟是讓主人公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了,還是更遠了。如果是更遠了,趕緊刪掉。
沉溺于背景故事
除了三幕劇結構,我們還需要了解故事的兩個主要部分:背景故事和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故事。背景故事指的是在故事開始之前的所有事件、余波和主要人物與背景設置的歷史;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故事指的是發(fā)生在引發(fā)性事件之后,且一步步發(fā)展到高潮的事件。知道何時引入以及何時退出背景故事,是架構小說階段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大部分作者的錯誤在于引入太早,一股腦引入了大量信息,或者把本應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故事淹沒在了過多的背景故事中。
我曾經改過一個情節(jié)復雜的稿子,它的背景故事和情節(jié)一樣復雜——17世紀的秘密社團、埋藏的寶藏、政治陰謀。故事熱熱鬧鬧地開始:一個衣著詭異的男子在午夜現(xiàn)身,用刀頂著主人公,逼他交出寶藏的鑰匙。然而寫完這個開頭,后文卻沒再提及這次夜襲的結果,接下來的四十頁,大部分都在描寫背景故事。作者交稿了,剩下我唉聲嘆氣,摸不著頭腦。
沒有比在讀者想要發(fā)問之前就把所有問題都解釋清楚更能消滅懸念的了。不要解釋所有的事,不要提前回答每個問題,更不要把事情完全寫透,因為這些做法都會破壞懸念。相反,要讓你的故事充滿戲劇性地展開,并且相信一切最終會水落石出。技巧在于,直到拖得不能再拖時,才告訴讀者背景故事,或者只告訴他們那些至關重要的以及能引起不安和疑問的小道消息。我希望你記住的是:如果你花了很多工夫才進入人物或者故事的話,可能結尾的時候都用不完你提前想好的那些。事實上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過去發(fā)生的事情是不必要的。
關于到底需要寫多少背景故事,并沒有一個簡潔的公式,畢竟每個故事都是獨特的?;镜脑瓌t就是:在第一幕,只介紹必須介紹的背景;在第二幕,多加一些背景故事來揭示動機并維持故事的緊張感;在第三幕,如有可能,再透露一些背景,因為你需要繼續(xù)保持熱度,并把故事推向高潮。
片段化
我也讀過很多極度片段化的故事——就是一件事接著另一件事,但彼此之間關聯(lián)甚少。人物貫穿故事但顯得蜻蜓點水,行動缺乏動機,即使在最絕望的情境下也能全身而退、毫發(fā)無損。這個問題在懸疑小說中表現(xiàn)得最突出。偵探追查線索,雖然逐個約談目擊證人并深入挖掘,但所有這些行動并沒有聯(lián)結在一起形成連貫的故事。如果要寫小說或者回憶錄,在安排結構的階段就要記住因果相依的原則。每一個場景需要遵循故事走向并影響接下來的場景,每一個行動需要喚起人物的內在情感并對未來發(fā)生的事情施加影響。小說中的人物總是會遭受懲戒,而讀者需要看到這種懲戒的逐漸累積,以及如何演化出接下來的反應、糟糕的選擇和兩難困境。
幕后故事
我曾經讀過一個稿件,它的高潮部分——飛機正飛在4 000英尺的高空,機艙里發(fā)生了一場肉搏——居然發(fā)生在幕后!我的意思是,這位作者居然沒有詳細描述當時的場景,而是在事件發(fā)生之后回顧總結了一下。(不是我愛吹毛求疵,作者后來安排主人公從飛機上直接跳下去了——這可是一架客機啊。我不是航空專家,可是如果艙門被打開的話,其他乘客不是都會被吸出去嗎?)當我讀完這篇稿子的最后一頁,要是你當時正跟我坐在同一個房間里,我保證你會聽到我絕望得仰天長嘯。
不過那并不是我唯一一次遇到重要場景被莫名其妙地安排在幕后發(fā)生,然后在后文簡要討論或總結一下的情況。關鍵是,不要概括描寫那些包含沖突的場景。在你完成寫作之后,不妨把故事中發(fā)生的關鍵事件按照重要程度排個序。確保排序靠前的那些場景充滿戲劇性,而且這些場景寫完就完了,不要再回頭復述。概述或總結只能作為過渡,或者傳遞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模糊晦澀
有些稿子的故事太弱,一張便箋就能寫下,或者故事的大部分都模糊不清。還有些稿子情節(jié)凌亂,子情節(jié)的走向未知,或者有太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我曾經改過一個稿子,作者壓根兒沒有解釋清楚犯罪團伙里面的壞人是怎么回事。我們不知道犯罪團伙是否跟東部的黑社會家族有關聯(lián),是否獨立作案;也不知道他們是否從墨西哥走私毒品或其他違禁物,還是真的在守法經營。除了不清楚惡棍是什么來頭,讀者也搞不清他們?yōu)槭裁匆阎魅斯?一個業(yè)余偵探愛好者)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我曾經讀過大量不知道該歸于哪種體裁的稿件,不過肯定不是主流或純文學小說。好多稿件刻畫了憂郁多思、面容清秀的人物,喃喃自語著生活為何如此冷酷和無意義,然而整個故事里沒有一個場景解釋過他的生活怎么就冷酷,怎么就無意義了。還有一個稿子寫的是霍比特人來到了今天的世界,他討厭自己是個小矮人,而且很不適應當今的科技社會。問題是,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他是怎么來到今日美國,又是如何生存的。
你完全可以認為我就是喜歡挖苦人,不過要我猜,我敢打賭這類稿件多半會被蓋上一個大大的“退稿”戳。
松垮的主體
有充足的理由表明:文章主體是整個故事中最難寫好的部分。通常在寫完開頭之后,作者的熱情和興奮勁已經消失了,然而在主體部分還要面對一大堆人物選擇和情節(jié)發(fā)展,這難免令人泄氣。尤其是,如果這時你還不知道接下去會發(fā)生什么、或者整個故事要如何結尾就去寫文章主體的話,那實在是很折磨人。
新手作家們可能會犯的主要錯誤,就是沒能在故事的主體部分將情節(jié)以一個新的角度發(fā)散出去,這個新角度需要引起后續(xù)嚴重的、令人不快的挫折。還有就是沒有包含足夠多的、能在不經意間俘獲讀者的驚喜、曲折和困難;沒能賦予故事新的力量和趣味;沒能將整個故事推向一個新階段。與此相反,新手作家們所寫的主體段落往往糾纏于背景故事,或是人物們開始聚在一起扯東扯西。對于主體段落而言,重要的任務是提升讀者的好奇心和參與感,并將這種感覺一直保持到故事結尾。主體段落的情境設定要充滿機巧。在大部分情節(jié)中,讀者要能目睹主人公的動機變得更加強烈和個人化,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難以應對。
故事面臨的另一種危險是轉向了太多不同的方向,這是因為作者想要發(fā)展支線情節(jié)或者引入全新的人物。要避免這種危險的辦法是,確保新添加的這些內容與結尾直接相關,以及試著在高潮到來之前結束某些支線情節(jié)。新手作家們往往習慣在結尾解決所有的事,要知道,有些子情節(jié)也可以選擇在中間部分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