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安全知識 > 逃生急救知識 > 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

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

時間: 倩愉0 分享

科學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

震級是表征地震強弱的量度,是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單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與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有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

防護知識:地震發(fā)生后如何自救與互救

救:地震時的自救與互救很重要

首先,評估環(huán)境與自身狀態(tài)

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對于逃離危險也很重要。我遭遇了什么?我受傷了嗎?評估自己是否受傷,傷情的輕重等。

如是否出血、是否骨折等。如果發(fā)生了出血,特別是噴射狀的動脈出血,必須迅速進行止血自救。一般應迅速采取指壓止血,或用彈性較好的帶子捆壓住出血口的上方進行止血。

其次,被掩埋時

正確脫險 科學自救

如果地震時被掩埋在廢墟中,自救最重要的是鎮(zhèn)靜、除險、求救。設法保護自己,及時排除險情保存生命,堅定生存信念,等待救援。

當手臂或其他部位能動時,應逐步清除壓物,盡量掙脫出來。不能脫險時,應在嘴和胸的部位,逃出一定空間,保證呼吸。

其間要想方設法向外界傳遞求救信息,要盡可能利用手邊的簡易工具,間歇性地敲打附近堅硬器物,發(fā)出求救信號,耐心等待救援。

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喚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物一定要節(jié)約使用,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防:了解地震知識建立應急預案

地震是地球運動的必然結果。在地震之前居民最好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識,建立家庭地震應急預案。

①在地震高發(fā)區(qū),居民可儲備餅干、礦泉水等基本的應急食品。

②了解居家附近可能的危險源分布情況,一旦發(fā)生地震,便于回避。

③積極參加單位或社區(qū)組織的地震應急演練訓練,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在已發(fā)布地震預報地區(qū)的居民須做好家庭防震準備,制定一個家庭防震計劃,檢查并及時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隱患。

檢查和加固住房,對不利于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人員要撤離。笨重的房屋裝飾物等應拆掉。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騰空,以備震時藏身;家具物品擺放做到“重在下,輕在上”,墻上的懸掛物要取下來,防止掉下來傷人。清理好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陽臺護墻要清理,拿掉花盆、雜物。

脫離險境后,應撤離到政府組織指定的公園、綠地、場館等應急避難場所,聽從政府的安排,有序領取救災物資。自身條件具備的單位和個人,應積極協(xié)助政府救災。

避震要點

1、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里,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發(fā)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2、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筑物,開闊、安全的地方。

3、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4、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后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以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眼睛;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么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地震的類型

一、根據發(fā)生的位置分類

1、板緣地震(板塊邊界地震):發(fā)生在板塊邊界上的地震,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上絕大多數地震屬于此類。

2、板內地震:發(fā)生在板塊內部的地震,如歐亞大陸內部(包括中國)的地震多屬此類。板內地震除與板塊運動有關,還要受局部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其發(fā)震的原因與規(guī)律比板緣地震更復雜。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發(fā)時所引起的能量沖擊,而產生的地殼振動。

二、根據震動性質不同分類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發(fā)生的地震現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試驗等人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動;

3、脈動:由于大氣活動、海浪沖擊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經常性微動。

地震時如何逃生

室內逃生

地震時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安全的地方。

1、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

2、身體應呈蹲下或坐下姿勢,盡量蜷曲,降低身體重心。同時,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3、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4、盡量不使用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因燃氣管線破裂泄漏的易燃易爆氣體。

室外逃生

1、就地選擇開闊地逃生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切忌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保護頭部;盡量不返回室內。

2、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避開過街天橋、立交橋上下;高煙囪、變壓器、電線桿、水塔、大型廣告牌等易于傾倒建筑。

3、避開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雨蓬、以及磚瓦、木料堆等。

學校逃生

要在老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旁。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不要擅自回到教室。

野外逃生

避開山邊的危險環(huán)境,避開山腳、陡崖,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與滾石前進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如地溝、山洞等,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地震防護三大原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選擇。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fā)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fā)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后,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里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fā)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2039994